GB/T 30352-2013 地震灾情应急评估
GB/T 30352-2013 Assessment of earthquake disaster situation in emergency period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重大和特别重大地震灾害的灾情应急评估。一般和较大地震灾害可参照使用。
发布历史
-
2013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天津市地震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河北省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福建省地震局、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 起草人:
- 林均岐、苗崇刚、黎益仕、孙柏涛、袁一凡、王公学、宋立军、孙景江、杜晓霞、郭恩栋、张令心、张勤、郭迅、余世舟、周光全、胡伟华、刘爱文、刘如山、黄宏生、李亦刚、王东明、刘金龙
- 出版信息:
- 页数:35页 | 字数:63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地震灾情应急评估
Assessmentofearthquakedisastersituationinemergencyperiod
GB/T30352-2013
发布日期:2013年12月31日实施日期:2014年7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5)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天津市地震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河北省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中国
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福建省地震局、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均岐、苗崇刚、黎益仕、孙柏涛、袁一凡、王公学、宋立军、孙景江、杜晓霞、郭恩栋、张令心、张勤、郭迅、余世舟、周光全、
胡伟华、刘爱文、刘如山、黄宏生、李亦刚、王东明、刘金龙。
引言
灾情信息是政府抗震救灾决策部署的重要依据。地震发生后,在短时间内快速地进行灾情调查与评估(灾情应急评估),及时为政府提供决策部署必需的、
符合实际的灾情信息,是地震应急工作的首要任务。为提供适合于灾情应急评估简便易行的方法,统一地震灾情应急评估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在充分归纳总结近20年来我国地震灾情评估方法研究和现场实践,特别是在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和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地震现场工作经验和
教训的基础上制定的。本标准与GB/T18208.3-2011《地震现场工作第3部分:调查规范》、GB/T18208.4-2011《地震现场工作第4部分:灾害直接损失
评估》的相关内容协调配套,但是对时限性的要求不同,本标准更加侧重于快速、动态的灾情获取和评估。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地震发生后,对地震灾情进行应急评估的内容、方法、程序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重大和特别重大地震灾害的灾情应急评估。一般和较大地震灾害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
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742中国地震烈度表
GB/T18208.4-2011地震现场工作第4部分:灾害直接损失评估
GB/T24335建(构)筑物地震破坏等级划分
GB/T24336生命线工程地震破坏等级划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震灾情earthquakedisastersituation
地震的灾区范围、等级,以及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建筑和生命线工程破坏、地质灾害、次生灾害和对社会影响的基本情况。
注:改写GB/T18207.1-2008,定义7.1。
3.2
灾区范围disasterarea
地震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工程结构破坏、环境破坏的区域。
注:相当于地震烈度Ⅵ度及Ⅵ度以上的区域。
3.3
灾区等级gradeofdisasterarea
在灾区范围内,以行政区为单元,综合考虑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房屋破坏程度、地震地质灾害等指标确定的灾害程度级别。
3.4
极灾区extremeearthquakedisasterarea
一次地震中遭受灾害直接损失最严重的区域,不包括对社会经济无直接影响的地震地质灾害区域。
注:改写GB/T18208.4-2011,定义3.6。
想获取更多免费高清规范,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建筑规范之家。1
3.5
有感范围earthquakefeltarea
以地震时少数人有感(相当于地震烈度Ⅲ度)为边界圈定的区域。
3.6
救援区域searchandrescuearea
需要对受困人员实施搜寻和施救的区域。
3.7
救援目标searchandrescuesite
需要对受困人员实施搜寻和施救的垮塌建筑和场所。
3.8
灾区人数populationinearthquakestrickenarea
地震灾区范围内的人口数量。
3.9
极震区meizoseismalarea
一次地震破坏或影响最重的区域。
[GB/T18207.1-2008,定义3.8]
4基本规定
4.1评估内容
地震灾情应急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
a)灾区范围和灾区等级;
b)人员伤亡与受灾人口;
c)房屋建筑破坏程度及分布;
d)生命线工程破坏程度及其功能影响;
e)地震地质灾害;
f)地震次生灾害;
g)地震社会影响。
4.2评估步骤
地震灾情应急评估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a)获取地震基本参数及地震动记录、破裂过程、震源机制解等相关信息;
b)收集灾区人文经济、自然地理等基本信息;
c)对地震灾情进行初步估计;
d)调查和获取震害信息;
e)动态修正和评估地震灾情;
f)编写地震应急灾情评估报告。
4.3地震灾情信息获取途径
地震灾情信息可通过以下途径获取:
a)地震、民政、公安、建设、交通、电力、通信、水利、教育、安全监管、卫生、测绘等系统的灾情信息报送;
b)卫星、航空遥感影像解译;
c)现场调查人员及灾情速报员的信息反馈;
d)互联网、广播电视媒体、防震减灾公益服务热线12322、即时通讯工具等信息搜集。
4.4地震灾情重要信息快速收集
地震发生后2h内重点收集下列灾情信息,以判断灾情规模,并动态更新:
a)是否有伤亡、伤亡数量和伤亡地点;
b)是否有房屋倒塌;
c)有无桥梁毁坏、是否交通中断;
d)破坏是否波及县城以上城镇;
e)手机通信是否正常;
f)是否停电;
g)是否停水;
h)是否有滑坡、滚石、地裂等;
i)是否有水库大坝裂缝;
j)是否有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火灾、水灾、爆炸等)。
4.5评估时限及要求
4.5.1地震灾情应急评估工作应在地震应急期内进行,特别重大地震灾害不超过10d,重大地震灾害不超过7d,其他地震灾害不超过3d。
4.5.2按时间顺序,根据最新灾情调查信息及时更新评估结果,具体要求如下:
a)震后8h内,应给出极震区烈度及分布范围、死亡人数、建筑物破坏情况等的经验评估结果;
b)震后24h内,应给出极灾区范围、极灾区烈度、极灾区房屋和基础设施破坏概况、重点救援区域的评估结果;
想获取更多免费高清规范,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建筑规范之家。2
c)震后48h~72h内,应给出受灾等级和范围、死伤人数、重点救援目标、重点抢险目标、地震地质灾害、次生灾害、社会影响的评估结果,并动态更新
已有评估结果;
d)震后72h之后,应给出地震烈度分布、救援排查目标,进一步更新已有评估结果。
4.6烈度判定依据
本标准中所涉及的烈度及其判定依据与GB/T17742的规定一致。
5灾区与影响范围评估
5.1评估内容
灾区与地震影响范围评估应包括下列内容:
a)有感范围;
b)灾区范围;
c)极灾区范围;
d)灾区等级。
5.2有感范围评估
综合分析震情速报信息和以极震区为中心至少4个方位调查搜集的有感信息,划定有感范围。
5.3灾区范围评估
5.3.1灾区范围应依据以下指标综合确定:
a)有人员伤亡;
b)有建筑物破坏;
c)有生命线工程破坏;
d)有滑坡、崩塌、地裂缝、砂土液化等地震地质灾害;
2
e)地震动加速度记录的水平向峰值大于0.45m/s。
5.3.2选择判定灾区范围的抽样调查点或烈度调查点应具有代表性,调查点数量要求宜满足GB/T18208.4-2011中4.2的规定。
5.3.3灾区范围的确定步骤如下:
a)利用所在区域历史地震等震线拟合的平均烈度衰减关系,计算Ⅵ度区长、短半轴的长度作为参考,并考虑发震构造等因素,估计灾区范围;
b)以灾情速报员的速报灾情为主,参考其他途径获取的灾情信息,初步确定灾区范围;
c)由现场调查人员按照表C.1所列内容开展调查,并填表;
d)按5.3.1的指标综合确定灾区范围。
5.4极灾区范围评估
5.4.1极灾区范围评估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余震分布、地震断层展布、震源机制解、破裂过程、地表破裂;
b)人员伤亡数量;
c)房屋建筑破坏;地震地质灾害。
5.4.2极灾区范围确定步骤如下:
a)利用历史地震极震区烈度统计资料,可按表1给出的极灾区长短轴估计极灾区范围;
b)根据获取的灾情信息,结合余震分布、地震断层展布、震源机制解、震源破裂过程、地表破裂分布等,初步确定极灾区范围;
c)根据现场调查的灾情信息,以及航卫片解译、灾情侦查小飞机或直升飞机等灾情侦查结果,确定极灾区范围。
表1烈度等震线长短轴半径与烈度对应经验关系单位为千米
想获取更多免费高清规范,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建筑规范之家。3
5.5灾区等级评估
5.5.1灾区等级评估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人员伤亡;
b)房屋建筑破坏;
c)直接经济损失;
d)地震地质灾害。
5.5.2按照地震灾害的轻重程度,将灾区分为4个等级,分别为一般灾区、较重灾区、严重灾区和极重灾区。
5.5.3一般灾区按以下指标综合确定:
a)个别或无人员伤亡,少数居民失去住所;
b)房屋破坏轻微;
c)造成较小的经济损失;
d)地震地质灾害不发育;
e)未经抗震设防的房屋的平均震害指数小于0.10,可对应Ⅵ度地震烈度区域。
5.5.4较重灾区按以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GB/T 4706.71-2024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71部分:供热和供水装置固定循环泵的特殊要求 2024-07-24
- GB/T 44251-2024 腿式机器人性能及试验方法 2024-07-24
- GB/T 4706.118-2024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18部分:皮肤美容护理器具的特殊要求 2024-07-24
- GB/T 23132-2024 电动剃须刀 2024-07-24
- GB/T 4706.113-2024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113部分:无线电源设备的特殊要求 2024-07-24
- GB/T 4706.46-2024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46部分:挤奶机的特殊要求 2024-07-24
- GB/T 44220-2024 虚拟现实设备接口 定位设备 2024-07-24
- GB/T 44260-2024 虚拟电厂资源配置与评估技术规范 2024-07-24
- GB/T 4706.40-2024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40部分:商用多用途电平锅的特殊要求 2024-07-24
- GB/T 4706.33-2024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 第33部分:商用电油炸锅的特殊要求 2024-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