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4年07月
-
2024年03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CCSB05
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373—2024
代替DB33/T373—2014
青梅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cultivationofPrunusmume
2024-03-20发布2024-04-20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T373—202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划》的规定
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3/T373—2014《青梅栽培技术规程》,与DB33/T373—2014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
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在建园中,更改了园地选择方面的内容(见4.1、2014年版的4.1);
b)在定植中,增加了苗木选择、裸根苗、带土球苗和容器苗等方面的内容(见5.2、5.3.3.1、
5.3.3.2);
c)在土肥水管理中,增加了土壤管理、水分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见6.1、6.3);更改了青梅施
肥等方面的内容(见6.2,2014年版的6.4);
d)在花果管理中,删除了疏果方面的内容(见2014年版的7.2),增加了保花保果方面的内容
(见7.2);
e)在高接换种中,增加了接前准备、高接方法和时间、接后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见9.1、9.2、
9.3);
f)在病虫害防治中,更改了化学防治方面的内容(见附录B,见2014年版的附录B);
g)更改了青梅标准化生产模式图(见附录C,见2014年版的附录C)。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长兴县永绿林业发展中心、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总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政、冯博杰、黄文荧、王宗星、刘海英、刘畅、蒋小凡、李颖、马骏、蒋敏、
蓝海燕、赵婧、黄玉洁、张勇、罗国安、沈晓飞、吴国良、薛美琴、陈丽华、陈光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2年首次发布DB33/T373.1—2002、DB33/T373.2—2002;
——2006年为第一次修订DB33/T373.1—2006、DB33/T373.2—2006;
——2014年为第二次修订DB33/T373—2014;
——本次为第三次修订。
I
DB33/T373—2024
青梅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青梅(Prunusmume)建园、定植、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高接换种、
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运、档案管理及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图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青梅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23473林业植物及其产品调运检疫规程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建园
4.1园地选择
环境质量应符合GB3095、GB5084、GB15618的规定。年平均气温>12℃,2月中下旬至3月中
下旬极端最低气温≥-4℃;年平均降水量1200mm~2000mm。宜选择交通便利、背风向阳、光照充
足、土层深厚的低丘缓坡或平地。土壤排水和透气性良好,有机质含量>1%,pH值4.5~6.5。
4.2园地规划
因地制宜,合理划分栽培小区、营造防护林、设置道路和排灌系统、建设建筑物和水土保持工程,
宜配置水肥一体化设备。
4.3品种选择
4.3.1主栽品种
根据立地条件和经营目的,选择品质优良、抗逆性强和商品性好并经省级及以上审(认)定的良种
或地方特色品种,不同品种合理搭配。青梅主栽品种见附录A。
1
DB33/T373—2024
4.3.2授粉品种
选用与主栽品种花期相同或相近,花粉量多,授粉结实率高的优良品种作为授粉品种,主栽品种
与授粉品种配置比例宜为(3~4):1。
5定植
5.1整地与挖穴
平地或坡度<10°的缓坡地宜全垦整地,深度30cm以上;坡度>10°的坡地应修筑梯田或鱼鳞坑。
定植穴规格0.8m(长)×0.8m(宽)×0.6m(深)。每穴施商品有机肥10kg~15kg、钙镁磷肥0.5kg,
与土混匀填入,略低于地面,上面再覆一层10cm厚表土。
5.2苗木选择
应选用苗高≥100cm、地径≥1cm,根系完整,芽眼饱满,嫁接口愈合正常,无机械损伤,无检疫
性病虫害的良种壮苗。
5.3栽植
5.3.1时间
当年11月落叶后至翌年2月萌芽前。
5.3.2密度
应根据不同的品种特性和立地条件确定,平地或缓坡地(坡度<10°)株行距宜(4m~5m)×(5
m~6m),山坡地(坡度10°~25°)株行距(3m~4m)×(4m~5m)。
5.3.3方法
5.3.3.1裸根苗
将苗木放入穴中央,舒展根系,扶正苗木,填土提苗,栽后踏实,栽植深度以嫁接口高出地面1cm~
2cm为宜,浇透定根水。
5.3.3.2带土球苗或容器苗
将苗木放置穴中央,扶正苗木回填表土,分层踏实或捣实,不能损伤土球或根系,栽植深度以土球
与地面持平为宜;做好树盘,浇透定根水。
5.3.4栽后管理
距地面40cm~50cm处剪截定干,剪口下留6个~7个饱满侧芽,剪口平滑倾斜。根部宜用稻草或生
态防草布覆盖。及时检查成活情况,出现死苗应补栽
6土肥管理
6.1土壤管理
6.1.1扩穴改土
2
DB33/T373—2024
幼龄梅园行间宜选择有利于养地肥地且与青梅无相同病虫害的浅根性矮杆作物或豆科植物进行间
作,间作植物距幼树主干应在1m以上。成龄梅园行间宜选用黑麦草、鼠茅草等进行生草栽培,生长季
节刈割草2次~3次,刈割的草覆盖树盘。
6.1.2间作与生草栽培
秋季结合施基肥进行土壤深翻,从定植穴外缘开始,逐年向外挖深40cm~50cm、宽30cm~40cm
的环状沟或长50cm~60cm、宽30cm~40cm、深40cm~50cm的条状沟。
6.1.3中耕除草
不实行生草栽培的梅园宜每年中耕除草2次~3次,深度5cm~10cm。
6.2施肥
6.2.1施肥方法
在树冠滴水线处,采用条状沟施、环状沟施或放射状沟施等方法施肥。化肥浅施,生物有机肥深施,
施后覆土。
6.2.2幼树
定植当年新梢抽发后每株追施尿素0.1kg。第二年至结果初期萌芽前,每株施平衡型复合肥0.2kg~
0.4kg。每年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施基肥,每株施生物有机肥10.0kg~20.0kg。
6.2.3结果树
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力、树势和结果量而定。年施肥以3次为宜,12月上旬至1月中旬施花前肥,每
株施高氮中钾型复合肥0.5kg~1.0kg;5月中旬至6月中旬施采后肥,每株施平衡型复合肥1.5kg~2.0
kg;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施基肥,每株施生物有机肥30kg~50kg、平衡型复合肥1.0kg~2.0kg,配施
适量石灰。
6.2.4衰老树
年施肥以4次为宜,12月上旬至1月中旬施花前肥,每株施高氮中钾型复合肥1.0kg~1.5kg;4月中
下旬施壮果肥,每株施高钾中氮型复合肥0.5kg~1.0kg;5月中旬至6月中旬施采后肥,每株施平衡型
复合肥1.5kg~2.0kg;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施基肥,每株施生物有机肥30kg~50kg、平衡型复合肥1.0
kg~2.0kg,配施适量石灰。
6.3水分管理
果实膨大期、花芽分化期遇旱应及时灌溉,避免漫灌,宜采用树盘灌、滴灌和微喷灌等方式。雨水
较多季节应及时开沟排水。
7花果管理
7.1辅助授粉
授粉树少、花量不足或花期遇低温阴雨等不良天气,宜用喷粉器或喷雾器人工授粉2次~3次。蜜蜂
传粉宜每10亩梅园放蜂2箱~3箱。
3
DB33/T373—2024
7.2保花保果
花期喷施0.2%硼砂或0.2%硼砂+0.3%尿素的混合液2次~3次;落花后喷施0.3%~0.5%磷酸二氢钾2
次~3次。
8整形修剪
8.1整形
以自然开心形为宜,主干高40cm~50cm,均匀分布3个~4个主枝,6个~8个副主枝,25个~30个
大侧枝,树高控制在2.5m以下。
8.2修剪
8.2.1修剪方法
8.2.1.1生长期修剪
从春季萌芽后到落叶前,整个生长季节内进行,主要方法有抺芽、摘心、扭梢、疏枝等。
8.2.1.2休眠期修剪
从落叶后到翌年春季萌芽前进行,主要方法有疏枝、短截、回缩、缓放等。
8.2.2幼龄树
定植当年的秋末冬初进行第一次定形修剪,主枝45cm~50cm处短截,并调整其分枝角度,使3个~
4个主枝在不同方位均匀分布,与主干的基角呈45°~50°。对较直立的强枝或大枝采用拉枝法开张角
度。第二年后,每年秋末冬初进行修剪,在主枝上培育第一副主枝和第二副主枝,配备结果枝组,扩大
树冠,形成丰产骨架。
8.2.3结果树
5月下旬至6月上旬采果后及时疏除过密枝、重叠枝、交叉枝、细弱枝和病虫枝等,改善树冠内部通
风透光条件。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剪除徒长枝、枯枝和病虫枝,对超过30cm的长果枝短截1/4~1/3;
根据树势,适当疏删短、中果枝。
8.2.4衰弱树
根据树体衰老程度,及时回缩更新多年生枝或骨干枝,促使萌发新枝,培养结果枝组,形成健壮树
冠。
9高接换种
对低产低效树进行截干或截大枝处理,通过高接方式将原有栽培品种改换成优良品种。
9.1接前准备
根据树形,整理高接砧木的树体骨架,选留嫁接位点。嫁接品种选择参见附录A。接穗应从健壮母
树上采集,在树冠外围中上部选用生长充实、芽眼饱满、无病虫害一年生结果枝或营养枝。
4
DB33/T373—2024
9.2高接方法和时间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6/T 110-1991 烤烟试验调查记载标准 1991-12-01
- DB36/T 011-1991 江西省红壤旱地红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1991-04-20
- DB36/T 098-1991 温州蜜柑保鲜技术规程 1991-11-11
- DB36/ 106-1992 特级小麦粉 1992-01-28
- DB36/T 107-1992 春植甘蔗栽培技术规程 1992-01-28
- DB36/T 109-1991 烤烟良种繁育技术规程 1991-12-01
- DB36/T 099-1991 稻瘟病圃调查规程 1991-12-01
- DB36/T 013-1991 江西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方法 1991-06-29
- DB36/T 108-1991 烤烟烘烤技术规程 1991-12-01
- DB36/T 009-1991 桑园建设及管理技术规程 199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