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001-2009 企业标准制定原则和程序
DB11/T 1001-2009 DB11/T 1001-2009 Enterprise standard formulation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09年12月
-
2016年10月
-
2025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1.120
A00
备案号:26865-2010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001—2009
企业标准制定原则和程序
2009-12-12发布2010-04-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T1001—2009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标准制定的原则.....................................................................1
5企业标准的制定程序.................................................................3
附录A(资料性附录)企业标准编制说明及填写说明......................................9
附录B(资料性附录)企业产品标准审定会纪要、填写说明及示例.........................12
附录C(资料性附录)企业产品标准审定人员意见表及填表说明...........................14
I
DB11/T1001—200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首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机电产品标准质量检测中心、北京市标准化
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菡洁、郭建国、宋丰华、刘雪涛、权京华、李勇。
II
DB11/T1001—2009
企业标准制定原则和程序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标准的制定原则、制定程序。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区域内企业标准的制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0000.1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
DB11/T1000(所有部分)企业产品标准编写指南
DB11/T1002企业产品标准备案
3术语和定义
GB/T20000.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GB/T20000.1中的
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企业标准enterprisestandard
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注:企业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
3.2
产品标准productstandard
规定产品应满足的要求以确保其适用性的标准。
注1:产品标准除了包括适用性的需求外,还可直接地或通过引用间接地包括诸如术语、抽样、测试、包装和标签
等方面的要求,有时还可包括工艺要求。
注2:产品标准根据其规定的是全部的还是部分的必要要求,可区分为完整的标准和非完整的标准。同理,产品标
准又可区分为其他不同类别的标准,例如尺寸类标准、材料类标准和交货技术通则类标准。
[GB/T20000.1-2002,定义2.5.4]
4标准制定的原则
4.1总则
制定、修订企业标准应遵循以下原则:
——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
1
DB11/T1001—2009
准和地方标准;
——保证安全、卫生,充分考虑使用要求,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环境和有利于职业健康;
——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和增加社会经济效益;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能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有利于产品的通用互换,符合使用要
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有利于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对外贸易;
——本企业内的企业标准之间应协调一致;
——在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情况下制定企业标准。
4.2一般原则
4.2.1适用性原则
4.2.1.1要结合本企业的经济、技术和人员条件,适合我国生产、使用、流通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还
要符合我国政治、经济法规政策以及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习惯等。
4.2.1.2在采用先进技术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不要脱离实际,盲目地求高、求新。
4.2.2用户为主原则
制定标准是一项涉及面广、相关因素较多的工作,关系到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相关方和消费者的利
益,因此,应从全局出发。在做好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基础上,充分考虑到使用要求,根据不同需要作
出合理的质量规定,使用户获益。在制定一项标准时,既要考虑企业和生产部门的利益,更要考虑使用
部门和消费者的利益。
4.2.3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原则
4.2.3.1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4.2.3.2技术先进,就是标准中各项规定能够反映当前科学技术先进成果和生产建设中的先进经验,
使标准起到促进生产、指导生产的作用,使产品或工程的质量不断提高。
4.2.3.3经济合理,就是制定标准时不要盲目地追求高指标,在考虑技术先进的同时还要考虑经济合
理性,要考虑到用户和消费者的经济水平和承受能力,做到既经济又实惠,适销对路。
4.2.3.4安全可靠,就是指要充分考虑劳动安全和产品使用中的安全,充分考虑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
全。当产品使用或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安全和职业健康等因素时,应制定严格的安全指标和可靠性指标。
4.2.4协调一致原则
4.2.4.1协调一致是指相互关联的标准要协调一致、衔接配套,并符合我国标准体系需要。
4.2.4.2一致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同一标准对象,有了上级标准后,下级标准应在最大限度范围内与上级标准统一,不能降低
要求;
——企业标准不能与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抵触;
——各类标准中对同一标准化对象的有关规定应一致,同一标准中的表达方式应一致。
4.2.5时机适宜原则
4.2.5.1制定标准的时机要适宜。标准制定过早,由于客观事物的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人们的实践
经验还不够丰富,规律还未被人们充分认识,制定出来的标准就容易缺乏科学依据,可能会约束甚至阻
碍事物的正常发展;反之,如果标准制定过迟,事物会向多样化自由发展,会出现许多不合理、不必要
2
DB11/T1001—2009
的品种、规格,给制定标准时的统一协调工作带来很多困难,标准实施后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人们通
过长期的标准化实践,认为制定标准的最好时机是在标准化对象的技术稳定、经济性较好的时候。
4.2.5.2适时修订标准。在标准实施过程中,当技术内容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修订标准。当相关的国
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分析、研究,确定标准是否修订或废止。
4.2.6效益最佳原则
制定标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其中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制
定标准时,在选择最佳经济、技术方案的同时还要考虑社会效益和企业的社会责任,要保护消费者合法
权益,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和节约能源。
5企业标准的制定程序
5.1制定的一般程序
企业标准制定的程序一般包括:计划、准备→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发布→实施、检查→
复审。
5.2计划、准备阶段
计划、准备阶段包括制定计划、调研、资料收集、筛选与分析、数据及方法的验证的内容。制定涉
及面较广的综合性企业标准,还应成立标准制定工作组,编制标准制修订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展标准的
编制工作。
5.2.1调研
调研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相关信息,企业应根据标准化对象所涉及的内容和适用范围,从以下方面进
行调查研究:
——标准化对象的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在制定标准时,首先应了解标准化对象的国内外技
术水平、产品现实情况、质量状况、市场占有情况、发展趋势等内容;然后分析本企业实现产
品的能力,如资源能力(技术、人员、设备等)、工艺条件、检测能力等;
——有关最新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是制定标准的基础,企业可通过收集国内外有关科技文献及出
版物,有关专利和发明方面的信息,产品样本、样机、样品等,从中了解有关科技成果和发展
趋势,将其转化为标准;
——顾客的需求和期望。顾客的需求和期望是制定企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企业可通过市场调研了
解顾客对产品的需求和期望;
——生产(服务)过程及市场反馈的统计资料、技术数据。这些资料和数据需要企业通过对自己
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不断地测量与记录、收集与积累而取得,并通过分析、对比、研
究,找出有用信息;
——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和技术法规及国内相关标准的现状。
5.2.2资料收集与分析
5.2.2.1资料收集
5.2.2.1.1制定标准需要收集下列资料: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标准化对象的有关技术数据和试验方法;
3
DB11/T1001—2009
——国内外有关标准、技术法规等资料;
——标准化对象有关的科技成果资料;
——与生产有关的资料。
5.2.2.1.2资料收集应尽可能完整、齐全,所得信息应真实、可靠。
5.2.2.1.3资料收集的途径和方式为: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可通过书刊出版发行机构或政府网站取得;
——标准化对象的有关技术数据可通过平行试验、实际检测和验证或查询技术刊物取得,试验方
法可通过查询相关技术资料或标准取得,也可通过企业自我研发、创建试验方法;
——国内外有关标准、技术法规等资料,通过各级标准化专业期刊、杂志、标准出版发行机构、
标准化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WJ/T 1462-2014 钳座及其零、部件 左限位块 2014-05-06
- QB/T 1321-2012 陶瓷材料平均线热膨胀系数测定方法 2012-12-28
- JB/T 12074-2014 复合金属材料成分的测定 电子探针法 2014-07-14
- QB/T 4440-2012 民用机场跑道中线灯具 2012-12-28
- WJ/T 1450-2014 钳座及其零、部件 压板 2014-05-06
- JB/T 7548-2014 单面瓦楞纸板生产线 2014-07-14
- YD/T 1948.6-2012 传送网承载以太网(EoT)技术要求 第6部分:以太网保护 2012-12-28
- YD/T 2435.1-2012 通信电源和机房环境节能技术指南 第1部分:总则 2012-12-28
- SJ/T 11459.7.1-2014 液晶显示器件 第7-1部分:无源液晶显示器外形及窗口优选尺寸系列 2014-10-14
- WJ/Z 235-2014 高度、深度量规 型式和尺寸 高度量规 L0=6mm~315mm 201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