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2189-2024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技术规范
DB42/T 2189-2024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4年0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3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80
CCSB11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2189—2024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
制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thepreparationoftheimplementation
planofsmallwatershedcomprehensivesoilandwaterconservation
managementproject
2024-02-01发布2024-04-01实施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2/T2189—2024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2
5综合说明...........................................................................2
6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3
7小流域选择及概况...................................................................3
8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4
9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4
10施工组织设计......................................................................9
11水土保持监测......................................................................9
12工程管理.........................................................................10
13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10
14效益分析.........................................................................11
附录A(规范性)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12
附录B(规范性)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大纲..............................13
附录C(规范性)主要附图............................................................14
附录D(规范性)主要附表............................................................15
I
DB42/T2189—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北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省
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金浪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璐、杨伟、聂斌斌、赵辉、高宝林、李菁、于泳、王平章、叶文华、李杰、
徐文玉、齐文杏、郑珉姣、雷盛、吴凤燕、余冰、周颖、金淼、张溯明、陈芳。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水利厅,电话:027-87221666;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
建议可反馈至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电话:027-65390629;邮箱:hbstbc123@163.com。
III
DB42/T2189—2024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制
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制的综合说明、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小流
域选择及概况、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水土保持监测、工程管理、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效益分析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项目可参照执
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516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GB/T16453(所有部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GB/T19095生活垃圾分类标准
GB51018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
SL25砌石坝设计规范
SL73.6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
SL274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SL319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
DB42/1537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小流域smallwatershed
地表水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范围,面积一般不超过50km2。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可分为山区小流域和
平原小流域。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smallwatershedcomprehensivesoilandwaterconservation
managementproject
按照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需要,在统一规划基础上,综合采取水土保持
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预防保护措施,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治理水土流失,实现对小流域水土资源和其
他自然资源的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的活动。
1
DB42/T2189—2024
实施方案implementationplan
对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作出全面、具体、明确
安排的设计文件,由报告文本、投资概算和设计图纸等部分组成,达到初步设计深度,应满足施工招标、
主要设备采购、材料采购和施工的需要。
图斑patch
空间上连续的范围或地块,是水土保持措施布置的基本空间单元。单个图斑面积不宜小于0.04hm2,
不宜超过50hm2。
4基本要求
实施方案编制原则
应符合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等相关要求,以小流域为单元,
按程序开展工作。
实施方案编制内容
实施方案应包括综合说明、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小流域选择及概况、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总体
布置与措施设计、施工组织设计、水土保持监测、工程管理、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效益分析及相关附
附件等。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参见附录A,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编
写提纲参见附录B,主要附图见附录C,主要附表见附录D。
5综合说明
一般规定
综合说明应对项目背景、小流域选择及概况、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施工组
织设计、水土保持监测、工程管理、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效益分析等章节主要内容或结论进行简述,
并附工程特性表(参见附录D表D.1、表D.2)。
项目背景
简述项目由来、建设必要性和实施方案编制过程等。
小流域选择及概况
简述小流域选择依据及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土壤植被、社会经济、土地利用、水土流
失状况等。
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简述项目建设任务、建设目标、建设规模等。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简述项目总体布置原则、治理措施体系、各措施设计情况及工程量等。
2
DB42/T2189—2024
施工组织设计
简述施工条件、施工组织形式、施工方法、施工布置和施工进度安排等。
水土保持监测
简述水土保持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点位、监测时段等。
工程管理
简述工程建设管理和工程运行管理内容,明确管理机构等。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简述项目概算价格水平年、总投资、主要分项投资和资金筹措方式等。
效益分析
简述效益分析主要结论。
6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应说明项目建设背景、项目建设必要性和设计依据等内容。
7小流域选择及概况
小流域选择
应包括小流域选址原则、依据和选址分析。
小流域自然概况
7.2.1包括地理位置、地质、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土壤植被等。
7.2.2地理位置应说明小流域所在县(市、区)、乡镇、涉及村、人口、小流域边界、范围及面积等,
并附小流域地理位置图。
7.2.3地质应说明小流域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下水分布情况、存在的地质问题等。
7.2.4地形地貌应说明小流域地貌类型、地形地貌特征、地表物质组成等。
7.2.5气象应说明气候类型及特征、降水、蒸发、气温、日照、无霜期、风速风向等气象条件;水文
应说明水文分析计算的水文测站等相关数据和水文相关的自然灾害等。
7.2.6土壤应说明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表层土壤厚度、土壤养分含量等;植被应说明小流域主要植被
类型与分布、树草种及其生长情况、林草植被覆盖率、乡土树草种及人工种植树种等。
小流域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情况
7.3.1社会经济应说明人口、农业人口及劳动力、农民经济收入、种植结构、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等,
附小流域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表(参见附录D表D.3)。
7.3.2土地利用情况应说明不同类型土地利用面积及占比,不同坡度土地面积及占比,不同坡度坡耕
地面积及占比等,附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表、小流域土地坡度组成表、小流域
耕地坡度组成表(参见附录D表D.4、表D.5、表D.6)。
3
DB42/T2189—2024
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
应说明水土流失类型、面积、强度及危害,水土流失分布和成因,小流域内发生的自然灾害情况等,
附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图和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表(参见附录D表D.7)。
小流域水土保持情况
应说明小流域现有的水土保持措施类型、分布、面积、保存情况、防治效果﹑监督管理情况,水土
流失防治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等。生态清洁小流域还应包括小流域内面源污染、生活垃圾和污水分布及
危害程度,以及已实施的面源污染控制措施、垃圾收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
8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建设任务
应说明治理水土流失、蓄水保土、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整治沟道水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
人居环境等。生态清洁小流域还应明确建设类型、建设思路及分区建设任务等。
建设目标
应说明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改善、防洪减灾、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目标。生态清洁小流域还应
包括垃圾收集及防护率、污水收集处理率、人居环境改善程度、小流域出口水质、小流域水土保持率等
建设目标。
建设规模
应说明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主要措施或单项工程量等。填写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及工程量汇总表、
小流域现状及治理措施图斑统计表(参见附录D表D.8、表D.9)。
9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总体布置
9.1.1应说明工程总体布置应遵循的原则。遵循原则应包括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坡面与沟道、
上游与下游、治理与保护、植物与工程、生态与经济兼顾。
9.1.2总体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地用途管控等要求。
b)明确各图斑的位置、面积、地面坡度、土地利用状况和措施类型,并绘制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
总布置图。
c)工程措施应明确措施的位置、数量和平面布置,拦沙坝、滚水坝等工程应明确坝址;林草措施
应明确其生态防护和生产功能,划定林种类型和人工草地类型,并选定树种草种;封育措施应
明确其配套措施。
d)坡改梯、林草措施和封育措施应落实到图斑。
e)生态清洁小流域还应简要说明各分区措施布置。
措施设计
9.2.1一般规定
4
DB42/T2189—2024
遵循经济合理原则,优先选用满足治理要求、经济适用的当地天然材料,林草配置应以适地
适树(草)和优先选择乡土树(草)种为原则。
所有措施均应按照GB51018、GB/T16453(所有部分)、GB/T15776执行,列出设计所依据
的国家、行业、地方相关标准和规范性文件、技术资料等。
单项措施设计图制图应按照SL73.6执行。
9.2.2梯田工程
梯田工程设计内容应包括布设原则、工程级别和设计标准,平面布置,梯田类型、梯田型式,
梯田断面设计,稳定计算,田面排水沟设计,田埂和坎坡防护利用设计,管护要求等。
应明确梯田工程平面布置、梯田图斑面积和梯田类型。
根据梯田类型确定梯田断面型式、田坎建筑材料,明确田坎长度、高度、顶宽、侧坡坡比、
田埂高度和边坡坡比等梯田断面尺寸,并对田坎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
应确定梯田田面排水沟结构型式、断面尺寸等。
需进行梯田梗坎和坎坡防护利用的,应选定树(草)种,确定栽植密度、整地方式和规格、
栽植方法等。
应在措施平面布局图上标明梯田工程图斑,分图斑绘制梯田工程平面布置图和断面设计图。
应明确梯田建后管护责任和管护内容。
9.2.3坡面截排水工程
坡面截排水工程主要包括截水沟、截流沟、排水沟,设计内容应包括布设原则、工程级别和
设计标准,平面布置,水文计算,结构型式,断面设计及管护要求等。
平面布置应明确工程线路布置及长度。
水文计算应计算设计流量或复核过流能力,确定截排水工程结构型式、纵坡比降及断面尺寸
(形状、沟深、底宽、顶宽,边坡坡比等)。
坡面截排水工程应开展连接处的消能防冲设计,绘制坡面截排水工程平面布置图和断面设计
图。
应明确坡面截排水工程建后管护责任和管护内容。
9.2.4小型蓄水工程
小型蓄水工程主要包括蓄水池及沉砂池等,设计内容应包括布设原则、工程级别及设计标准,
平面布置,水文计算,断面设计,结构型式确定及管护要求等。
平面布置应明确小型蓄水工程位置,并确定小型蓄水工程规模、数量及类型。
应计算蓄水池容量,复核其进水口和溢洪口的过流能力,确定池体、进水口和溢洪口的结构
型式及断面尺寸(形状、长宽或半径、深度、有效水深等)。
应确定沉砂池池体和进、出水口的结构型式及断面尺寸(包括形状、长度、宽度、深度、有
效水深等)。
应明确小型蓄水工程安全保障措施,必要时应开展安全防护措施设计。
应绘制蓄水池、沉砂池典型设计图。
应明确小型蓄水工程建后管护责任和管护内容。
9.2.5谷坊工程
谷坊设计内容应包括布设原则、设计标准,位置和间距,类型选择,平面布置,结构设计,
断面设计及管护要求等。
5
DB42/T2189—2024
应明确沟底比降,计算谷坊间距,确定谷坊数量、位置及长度。
应确定谷坊结构型式及断面尺寸(形状、坝高、坝顶宽、坝底宽、上下游边坡坡比、植物长
度及埋深、植物株行距等),石料、混凝土砌筑的谷坊应进行坝体稳定分析。
应复核溢洪口过流能力,确定溢洪口结构型式及断面尺寸(形状、宽度、高度、水深等)。
除植物谷坊外,其他型式谷坊出口处均应开展消能防冲设计。
应绘制谷坊平面布置图、坝体断面设计图等。
应明确谷坊管护责任、要求及淤满后处理方法。
9.2.6拦沙坝工程
拦沙坝设计内容应包括布设原则、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防洪标准,坝址、坝型选定,水
文计算,平面布置,结构设计,断面设计及管护要求等。
应明确防护对象、工程等别及建筑物级别,确定防洪标准。
应确定拦沙坝坝址位置及坝型,必要时应进行方案比选。
应计算拦沙坝库容;计算拦沙坝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水总量,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并进行
调洪演算;计算输沙量及拦沙坝淤积年限。
应确定坝体结构型式、筑坝材料、断面尺寸(形状、坝高、坝顶宽、坝底宽、上下游边坡坡
比等)及坝基处理方法等。
土石坝坝型拦沙坝应进行渗流及稳定计算,重力坝坝型拦沙坝应进行稳定及应力计算。
应确定拦沙坝泄水建筑物结构型式及断面尺寸(形状、长度、宽度、高度、水深等),并进
行稳定及应力计算。需布置排水建筑物时还应做出相应设计。
应绘制拦沙坝平面布置图、坝体及泄水建筑物纵横断面设计图。
应明确拦沙坝管护责任、要求及淤满后处理方法。
9.2.7塘堰和滚水坝工程
塘堰和滚水坝设计内容应包括布设原则、工程级别、防洪标准,坝址、坝型选择,水文计算,
平面布置,结构设计,断面设计及管护要求等。
应以现有塘堰的整治为主,控制新建塘堰。确需新建塘堰的,应明确其必要性,并按不同坝
型参照SL274、SL25、SL319等设计标准执行。
现有塘堰整治应明确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坝体设计、泄洪消能及放水设施设计。
应确定新建塘堰或滚水坝坝址位置及坝型,必要时应进行方案比选。
应计算新建塘堰设计洪峰流量、设计洪水总量,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并进行调洪演算,计算
塘堰库容,明确整治塘堰汇水面积、来水量、需水量等,确定塘堰库容。
应确定新建塘堰或滚水坝坝体结构型式、筑坝材料、断面尺寸(形状、坝高、坝顶宽、坝底
宽、上下游边坡坡比等)及坝基处理方法等,同时开展坝体防渗、反滤、排水、护坡及坝面排水设计,
重力式滚水坝应进行坝体稳定及基底应力计算。
应确定新建塘堰或滚水坝泄水建筑物结构型式及断面尺寸(形状、长度、宽度、高度、水深
等)。需布置放水设施的塘堰还应做出相应设计。
应绘制塘堰或滚水坝平面布置图,坝体、泄水建筑物及放水设施纵横断面设计图及坝体防渗、
反滤、排水等细部结构设计图。
应明确塘堰和滚水坝工程建后管护责任和管护内容。
9.2.8崩岗治理工程
6
DB42/T2189—2024
崩岗治理应明确治理原则,治理原则包括“上截下堵中间削”,宜与谷坊、拦沙坝、截排水
工程、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种草等相互配合,联合运用。
对大中型崩岗,宜削坡开级,削坡开级设计应确定削坡开级范围与面积、断面型式、土石方
量、施工方式等。
断面型式设计应明确台阶宽度、台阶高差、外坡坡度、向内反坡坡度等。
应绘制崩岗平面布置图和横断面图。
9.2.9护岸工程
护岸工程主要包括清淤、岸坡防护等。
护岸工程应对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存在问题,主要内容应包括两岸及上游水土流失现状、冲
淤现状、水土环境、沿岸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方面。
护岸工程设计应包括布设原则、工程等别及设计标准、工程平面布置、护岸结构型式设计、
护岸高度设计、水工计算、护岸基础设计等内容,必要时可进行设计方案比选。
清淤前应复核河(沟)道过流能力,其设计应包括范围(平面布置)设计、纵横断面设计、
清挖料处理设计等内容,其中纵、横断面设计应明确提出河道比降、河底高程、河道宽度、两岸边坡比、
距已建成或规划的建(构)筑物的最小安全距离等参数。
应进行必要的水文计算及分析。水文计算及分析主要包括设计洪水、施工洪水、排(涝)水
流量、水面线计算、成果合理性分析等内容。
护岸工程应进行稳定分析计算,包括坡式护岸的整体稳定和边坡内部稳定计算、墙式护岸的
抗滑稳定及抗倾覆稳定计算。
护岸高度设计应包括护岸基础埋深、护脚高度、护坡高度及其他高度设计,并应进行冲刷深
度计算。
9.2.10河岸(库滨)带治理工程
河道两侧及湖库周边缓冲带内自然植被遭受人为破坏的地段,宜进行河岸(库滨)带治理。
河岸(库滨)带建设措施主要包括砂石坑整治、恢复河道、湖(库)滨带自然景观及建设乔、
灌、草缓冲过滤带,并进行必要的整治和疏通。
结合河道、湖(库)岸坡稳定要求,优先选择固土护坡和净化功能强的本土植物,并根据淹
没情况进行植物品种的带状配置。
河岸(库滨)带建设宜结合景观工程,因地制宜布设景观小品、旅游步道、亲水平台等。
9.2.11生活垃圾处置
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设施应明确处置原则,处置原则应包括布局合理、经济适用、
方便操作。
生活垃圾处置应明确村庄居民点人均每天产生的垃圾量、垃圾箱(桶)容量及垃圾箱(桶)
的布设密度。
生活垃圾处置设施应明确主要构筑物类型、数量、结构形式、尺寸和主要设备型号、规格、
数量及技术参数等。
垃圾收集容器数量和容量应满足使用要求,收集容器应密闭、防雨、防渗、防漏。
采取垃圾收集转运的村庄,应合理配套收集及运输设施。垃圾清运车应采用密闭形式。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还应符合GB/T19095的相关规定。
9.2.12污水处理工程
7
DB42/T2189—2024
污水处理应明确污水处理模式、技术工艺和管理方式,并确定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规模。污水
处理规模应在满足项目区现有排放量的基础上,考虑远期发展。
污水处理工艺应进行方案比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宜采用生态处理工艺。
应明确污水处理设施场址、规模、工艺、设计进出水水质,以及主要构筑物的类型、数量、
结构形式、尺寸和主要设备型号、规格、数量及技术参数等。
污水管网设计应包括管线平面布置、管径选择、管线竖向设计、管材选择、水力计算、检查
井等附属设施设计、施工设计等内容。
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还应符合DB42/1537要求。
9.2.13湿地工程
人工湿地主要用以沉积泥沙、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和营造水景观,主要包括乡(镇)村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生物浮岛(床)等。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应包括确定进出水水质要求、纳污范围、设计水量、建设规模、
选址布置、污水处理工艺、湿地结构及尺寸设计、管网设计、地基处理与防渗处理以及运行维护管理方
式等。
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应明确生态修复方案、平面布置、植物配置、种植密度、抚育和养护要求、
岸坡防护设计等内容。生态修复方案宜采用生态材料、技术和措施对湿地进行修复。修复后的湿地应具
备完整的生态系统结构和较强的生态自调节功能。
生物浮岛(床)设计应明确其平面布置、浮岛(床)型式及尺寸、浮床结构及材料选择、水
生植物物种、种植密度、抚育、养护设计、浮床铺设、浮床固定及浮岛施工等内容。
9.2.14村庄美化
根据村庄规划及村庄环境现状,确定村庄美化措施,体现乡村与地域特色,促进乡村文化发
展,丰富村民文化活动,强化乡村文化风貌。
村庄美化措施包括村庄空闲的绿化,生态休闲场地建设,文化宣传设施建设等。
工程措施应明确工程位置、工程量、结构形式、断面尺寸、材料类型。
植物措施应明确分布范围、面积、植物种类、苗木规格、栽植方式及管护措施。
应绘制村庄美化平面布置图,以及村庄道路、休闲场地等典型断面设计图。
9.2.15田间道路
田间道路设计内容应包括布设原则、功能作用确定,位置、长度确定,平面布置,结构型式
确定,筑路材料确定,断面设计,配套桥涵结构型式及数量确定、配套附属设施结构型式及数量确定等
内容。
应明确田间道路涉及范围,确定道路线路布置及长度,并落实到图斑。
应明确田间道路功能作用,确定道路坡度、宽度、路面及垫层结构等断面尺寸和材料、规格。
需配套道路排水、雨水收集利用、边坡防护等设施的,应明确配套设施的类型、数量、位置、
设计标准、断面尺寸、材料及规格。
需栽植行道树的,应明确应选定树(草)种和配置,确定栽植密度和方式。
应绘制田间道路平面布置图及断面设计图。
9.2.16林草工程
8
DB42/T2189—2024
林草工程主要包括水土保持造林工程(经济林、水土保持林)及水土保持种草工程,设计内
容应包括功能确定,工程级别与设计标准确定,造林(种草)范围确定,平面布局,造林(种草)设计,
施工设计,施工质量要求,管护要求等。
应明确造林(种草)图斑与面积,明确各图斑林种、林相、树(品)种、苗木规格,确定造
林密度、整地方式及规格、造林季节、栽植方式、抚育管理措施等。
种草应选定草(品)种,确定整地方式、需种(苗)量、种籽处理措施、播种方式、播种量、
播种时间和管护措施等。
应在措施平面布局图上标明造林(种草)图斑,并绘制造林(种草)图斑典型设计图,包括
造林(种草)平面布置图、整地断面图及栽植平面图。
林草工程设计还应符合GB/T16453.2及GB/T15776的要求。
9.2.17封育工程
封育工程设计内容应包括工程级别与设计标准确定,封育范围确定,平面布局,封育措施设
计,封育管护要求等。
应明确封育治理的范围与面积,确定封育类型、封育方式、封育年限、封育组织和封育责任
人、封育措施等。
应确定封育标牌、护栏等封育措施设置位置、数量、形状、规格与材料。
需补植补种的,应明确补植树种、苗木规格、整地方式、补植补种率等。
应在措施平面布局图上标明封育治理图斑,并绘制封育标牌、护栏等封育措施典型设计图。
封育工程设计还应符合GB/T15163的要求。
10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量
应包括各类措施设计工程量及材料用量,并列表进行统计(参见附录D附表D.10)。
施工条件
应包括气象、供水供电、交通等施工条件,并说明农事活动对施工的影响。明确建筑材料、苗木、
种籽的来源。
施工工艺和方法
应包括各类措施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并明确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
施工组织形式
应根据各项治理措施建设的难易程度、工期长短和对机械施工的要求,明确各项措施的施工组织形
式。
施工进度
应明确项目总工期和各项治理措施施工进度安排,并填写小流域综合治理进度安排表(参见附录D
附表D.11)。
11水土保持监测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JB/T 10972-2010 一般用变频喷油螺杆空气压缩机 2010-02-21
- JB/T 1308.17-2011 PN2500超高压阀门和管件 第17部分:异径管 2011-05-18
- JC/T 222-2009 石棉绳 2009-12-04
- YD/T 2049-2009 接入网设备安全测试方法——DSL接入复用器(DSLAM)设备 2009-12-11
- YD/T 2544-2013 运营级NAT44设备技术要求 2013-04-25
- YD/T 2060-2009 通信基站用交流配电防雷箱 2009-12-11
- JB/T 7337-2010 轴装式减速器 2010-02-21
- WJ/T 743-2014 光学仪器用胶应力试验方法 2014-05-06
- YD/T 2527-2013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Web网关设备测试方法 2013-04-25
- JC/T 1098-2009 砌墙砖抗压强度试验标准用净浆 2009-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