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1725-2018 造纸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细则

DB45/T 1725-2018 DB45/T 1725-2018 Occupational health hazard control effect evaluation guidelines for paper making enterprise construction projects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4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5/T 1725-2018
标准类型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04-16
实施日期
2018-05-20
发布单位/组织
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4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100

C7777C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DB1725—201845/T

造纸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

价细则价细则

DetailedguidelinesforforguidelinesDetailedoofassessmenteffectccupationalDetailed

guidelinesforeffectaseffectforguidelinesoccupationofsessmentincontrolhazardal

papermakingindustryindustrypapermaking

2018-04-20发布2018-05-20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5/T1725DB45/T—2018

前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世文、许晓丽、李小萍、张振明、黎海红、黄吉、黄翔、欧军荣、李明。

I

DB45/T1725DB45/T—2018

造纸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细则造纸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细则

1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造纸企业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基本要求、评价程序

与内容、评价报告编制。

本标准适用于以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企业的建设项目,包含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

技术引进项目。非植物纤维造纸企业建设项目可参照执行。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1GBZ

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2.1GBZ

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第2部分:物理因素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2.2GBZ

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158GBZ

GBZ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159GBZ

GBZ/T160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160GBZ/T

GBZ18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188GBZ

GBZ/T189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189GBZ/T

GBZ/T192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192GBZ/T

GBZ/T194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194GBZ/T

GBZ/T203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203GBZ/T

GBZ/T204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信息指南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信息指南204GBZ/T

GBZ/T223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223GBZ/T

GBZ/T225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225GBZ/T

GBZ235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235GBZ

GB262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呼吸防护用品2626GB

GB2890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呼吸防护2890GB

GB5083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5083GB

GB/T1165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11651GB/T

GB/T1280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12801GB/T

GB/T16758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16758GB/T

GB/T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18664GB/T

GB1887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18871GB

GB/T23466护听器的选择指南护听器的选择指南23466GB/T

GB/T29510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基本要求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基本要求29510GB/T

GB50019GB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1

DB45/T1725DB45/T—2018

GB5003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50033GB

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50034GB

GB/T5008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50087GB/T

GB5018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50187GB

GB51092制浆造纸51092GB厂设计规范

Q造纸工业企业安全技术规程3699B

3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3.1

造纸企业papermakingindustryindustrypapermaking造纸企业

用纸浆或其他原料(如矿渣棉、云母、石棉等)悬浮在流体中的纤维,经过一定的生产工艺生产纸

产品的企业。产品的企业。

3.23.2

职业卫生“三同时”occupationalhealth“threesimultaneities”simultaneities”“threehealthoccupational职业卫生“三同时”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4评价基本要求

4.14.1评价原则

4.1.14.1.1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4.1.24.1.2遵循科学、公正、客观、真实的原则。

4.1.34.1.3评价工作应在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

4.1.44.1.4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4.24.2评价依据

4.2.14.2.1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

4.2.24.2.2国家及造纸行业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标准、规范。

4.2.34.2.3建设项目立项文件、试运行情况的有关资料;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和职业病防护

设施设计、专家评审意见;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建设施工期职业病危害

防治总结报告等。

4.2.44.2.4国内相关文献资料及其他与评价工作有关的资料。

4.34.3评价范围

以建设项目实施的工程内容为准,对项目试运行期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及其效果、职业

卫生管理措施等内容进行评价(包括建设项目建设施工和设备安装调试过程)。对于改建、扩建建设项

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评价范围还应包括与实际建设内容相关的设备设施利旧内容。

2

DB45/T1725DB45/T—2018

4.44.4评价内容

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总体布局、生产工度、职业病辅助用室、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

组织实施以及管理措施及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急救援设施、个体防护用品、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应

其他应评价的内容。

4.54.5评价方法

等方法收集并分析相关数据和资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通过职业卫生

析法、检料,并采用工程分级等方法,对查、职业病危害作业分查表分析法、职业健康检试运行期间作

管理措施等进行评业人员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与危害程度、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效果以及职业卫生

价。

55评价程序与内容

5.15.1准备阶段

5.1.15.1.1收集资料与初步现场调查

5.1.1.15.1.1.1立项批文、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及专家评审意见、初步设计资料、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及

专家评审意见等。

5.1.1.25.1.1.2建设项目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

——建设项目概况模、建设(包括项目性质、规地点、项目经济技术指主要工程内容、主要组成、

标等基本情况以及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社会环境条件;

正式工、——劳动定员(包括所有劳务派遣工、外包工等)及度、工作场所、工男女人数、工作制

作内容及工作方式;

关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纸制品生产过程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物料、产品及其用(产)量和有

书(MSDS);

——工艺流程;

——生产设备及其有关职业病危害的中文说明书;

——辐射源项;

等主要职业病防护暑、防非电离辐射、防电离辐射减振、防——工作场所采取的防尘、防毒、防噪

设施及运行、维护情况;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总平面布置、竖向布、生产工艺流程图等有关图纸;

——建设项目建筑结构、采暖、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墙体、墙面、吊顶、地面、材料以

及微小气候等建筑卫生学资料;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资料;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资料;

发放、职业危害告知管理制度、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和——职业卫生管理相关资料(包括职业卫生

及警示标识的设置、职业卫生培训等)。

5.1.1.35.1.1.3建设项目试运行情况(主要关注行期间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运记录等方面的资料)。

5.1.1.45.1.1.4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执行情况。

5.1.1.55.1.1.5国家、地方、行业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

5.1.1.65.1.1.6施工期、试运行期职业卫生管理各类资料。

3

DB45/T1725DB45/T—2018

5.1.1.75.1.1.7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明确初步现场调查内容;进行初步现场调查,核实并进一步收集建设

项目资料。

5.1.25.1.2评价方案编制

5.1.2.15.1.2.1概述:简述评价任务由来、评价目的等。

5.1.2.25.1.2.2编制依据:适用于评价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职业病危害

防护设施设计及其专家评审意见等。

5.1.2.35.1.2.3评价方法、范围及内容:根据建设项目特点,选用适用的评价方法,确定评价范围、评价单

元和评价内容。

5.1.2.45.1.2.4建设项目概况及试运行情况:简述建设项目性质、规模、地点等基本情况以及建设情况、试

运行情况。

5.1.2.55.1.2.5职业卫生调查内容:工程概况、建设项目试运行情况、总体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

局、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分布、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应急救援设施的设置与运行维护、个人

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配备与使用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的组织实施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建立与实施等调

查内容。

5.1.2.65.1.2.6职业卫生检测方案: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项目、方法、检测点、检测对象和样品数等;

确定所需检测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其检测的项目、方法等;确定建筑卫生学检测的方法、仪器、条件、

频次、检测点设置等内容。

5.1.2.75.1.2.7组织计划:包括质量控制措施、工作进度、人员分工、经费概算等。

5.25.2评价工作实施

5.2.15.2.1职业卫生调查

5.2.1.15.2.1.1项目概况与试运行情况

调查项目概况(名称、性质、规模、建设地点、建设单位、项目组成、主要工程内容及主要技术经

济指标等)、职业卫生“三同时”执行情况、工程试运行情况、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建议落实情况、职业

病防护设施设计的建设施工落实情况等。对于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类的建设项目应明确工

程的利旧内容和现有企业概况。

5.2.1.25.2.1.2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

调查如下布局:

——调查厂区的总平面布置、各系统的平面布置及项目所在地风玫瑰图;产生粉尘、噪声、高温、

化学毒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多层建筑物的平面及竖向布置;

——产生粉尘、噪声、高温、化学毒物等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情况;

——对于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类的建设项目,应调查其所依托的总体布局。

5.2.1.35.2.1.3职业病危害因素

5.2.1.3.15.2.1.3.1根据建设项目实际情况划分评价单元,主要包括备料车间、制浆车间、洗选车间、漂白车

间、碱回收车间、打浆车间、调料车间、抄纸车间、复卷分切车间、加工纸车间、动力车间以及辅助生

产车间(空压站、总降压站、给排水系统、化验室、检维修、污水处理系统等)。

5.2.1.3.25.2.1.3.2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在工程分析和职业卫生调查的基础上,识别建设项目生产工艺过程、

劳动过程、生产环境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分布与影响的人员。

a)生产工艺过程:生产工艺过程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参见本标准附录A,但不局限于附录A;

4

DB45/T1725DB45/T—2018

b)合理的劳动组织和制度、劳动过程:主要包括不性符合人机工效学的设计、职业视力紧张、不

精神(心理)紧张等;

c)生产环境:主要包括夏季高温、冬季低温以及采光照明不足、通风不良等;

d)特殊作业环境;

e)造纸企业在进入浆池、污水管道、地坑、槽、罐等受限空间作业或检修时,存在的职业病危害

主要有缺氧窒息和急性职业中毒(硫化氢、一氧碳等)。

5.2.1.3.35.2.1.3.3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在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基础上,分

建设项目存在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工种该工种(岗位),以及(岗位)设计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

作业的工作地点、作业方法(接触方式)、接触时间与频率等,并分析接触该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引起

的职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

5.2.1.3.45.2.1.3.4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通过开展现场调查和工作日写实,调分析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种

(岗位)及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工作地点、作业方法、接触时间与频度。

5.2.1.4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情况调查

常监测制度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在线监测设施、日温、化学毒物调查建设项目粉尘、噪声、高

和各种数据记录等。

5.2.1.55.2.1.5职业病防护设施调查

5.2.1.5.15.2.1.5.1防尘设施

制浆的备料、造纸的调料、抄纸、动力车间(锅炉房)上煤和磨煤、锅炉出渣等工作场所设置的除

尘器、喷水抑尘设施、通风设施、密闭设施等。

5.2.1.5.25.2.1.5.2防毒设施

调查如下设施:

a)制浆碎解、疏解脱墨处理、装料、蒸煮磨浆、加药、配药喷放、固态料位测定、浸渍

磺化、洗涤、筛选、漂白的密闭隔离操作、机械通风、酸雾吸收器设施;

b)洗选浓缩、贮浆的密闭机械通风设施;

c)漂白化学品电解、运输、装卸、制备、的密闭隔离操作、机械通风设施;

d)碱回收黑液蒸发、燃烧绿液苛化、红液的密闭隔离操作、机械通风设施;

e)造纸打浆、磨浆、胶剂制备、添料、调料(施填料制备、染色剂制备、增强剂制备、助留剂制

备、助滤剂制备、消泡剂制备、防腐剂阻燃剂阻锈剂制备、施胶、加填染色

增干强、增湿强助留滤、消泡)的密闭隔离操作、机械通风设施;

f)抄造前浆料处理(贮浆、配浆、调节浆量、稀释、净化、筛选、脱气)的密闭机械通风设施。

g)白水回收及损纸处理(、碎解)的密闭机械通风设施;

h)纸加工涂布加工纸料制备、涂布、干燥、压光、工纸涂布、完成;复合加黏合、热熔、挤压;

变性加工纸羊皮化、碱处理、塑干燥、胶老化的密闭隔离操作、机械通风设施。

i)锅炉房、水处理车间、计量间药品仓库实验室等工作场所设置机械通风设施;

j)锅炉、烟道等采取的密闭负压措施;

k)甲醇、硫酸二氧化氯氢氧钠、过氢甲醛等有毒物质的储罐

管道系统、相关设备、阀门、法兰、接头等应密封、自腐蚀材料等。动喷淋装置、采用防液氯

储存库设置的氯气吸收槽。

5

DB45/T1725DB45/T—2018

5.2.1.5.35.2.1.5.3防噪声设施

调查如下设施:

a)备料车间,原木卸车和运送,切草机、切苇机、甘蔗除髓机、锯、剥皮滚筒、削片机等设备设

置的隔声减振设施;

b)制浆车间,蒸煮器、磨木机、热磨机、洗浆机、漂浆机、打浆机等型设备采用独立的基础并采

取减振措施;

c)抄纸车间纸机的网案、伏锟、压榨、烘干、压光机、卷取机、复卷机、双盘磨、搅拌机、各种

泵等采用独立的基础并采取减振措施;

d)碱回收引风机应设置在单独房间内,并采取相应的隔声措施;

e)脱墨车间的碎解机、碎浆机、粗筛、预筛等采用独立的基础并采取减振措施;

f)通风机、鼓风机产、生辅助设施系统的空压机及锅炉安全阀排汽口等设置消声器、采取吸声或

隔声措施;

g)控制室、值班室等采用隔声门窗。

5.2.1.5.45.2.1.5.4防暑设施

调查如下设施:

a)蒸煮、预热、脱墨处理、黑液燃烧、白泥焙烧、抄纸干燥、复合加工纸热熔等车间采取自然通

风和机械通风;

b)在制浆蒸煮工段、黑液(红液)回收、白泥焙烧、抄纸干燥部、动力车间锅炉、汽机等产生高

温的工序宜设置控制室,控制室设空气调节装置;

c)各电子设备间设置机械通风设施和空调;

d)集控室、值班室、休息室等设置空调;

e)高温设备及管道设置保温或隔热层。

5.2.1.5.55.2.1.5.5防非电离辐射设施

各变压器室、电力室以及配电装置设置的屏蔽网、罩以及周围设置防护栏等。

5.2.1.5.65.2.1.5.6防电离辐射设施

电离辐射主要存在于抄纸纸张测厚控制、浆板水分控制、固态料位测定等,应设置有屏蔽防护和隔

离装置等。放射源的使用、贮存、运输、装卸、监督和管理等18871按照GB等有关规定执行。

5.2.1.65.2.1.6应急救援设施调查

针对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导致急性职业病危害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特

点、可能发生泄漏(逸出)或聚积的工作场所,调查各类应急救援设施的种类、数量、设置地点及运行

维护状况等,可参考以下应急救援设施进行调查:

a)纸浆漂白的化学品制备间、通氯间、制漂间、液氯贮存间等应设置氯气泄漏检测报警装置、氯

吸收处理装置、事故通风设施监控摄像装置。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洗眼及冲淋装置、应

急撤离通道等应急设施,配备必要的供气式空气呼吸器等和相应的现场急救用品,并保证处于

良好待用状态;

b)化学制浆、黑液蒸发、黑液燃烧、苛化、各浆池清浆以及污水管道、地坑、槽、罐等应设置硫

化氢泄漏检测报警装置及通风设施;作业人员作业前应进行岗前培训业,作时宜佩带便携式氧

气和硫化氢检测报警仪器,应按18664GB/T要求佩带呼吸性防护用品;

6

DB45/T1725DB45/T—2018

c)化学制浆、黑液蒸发等可能存在氨的岗位应设置报警装置、通风设施、监控摄像装置;

d)甲醇贮存槽、二氧化氯漂白槽、二氧化氯发生器、甲醛贮存槽等易发生有毒气体泄漏处应设置

事故排风装置;

e)在使用氯、接触酸、碱等腐蚀性物质,或因事故可能发生化学性灼伤,以及经皮肤吸收易引起

急性中毒的工作场所如制浆蒸煮、通氯、制漂、漂白、碱回收、废纸脱墨、蒸煮液制备、漂白

剂制备、涂料制备等工艺岗位应现场配备急救用品,附近设置洗眼、冲淋、盥洗装置,并使其

服务半径不超过15m。

5.2.1.75.2.1.7个体防护用品调查

特点、作结合各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及其相关工作地点的环境状况、职业病危害因素的

业人员实际接触状况等,调查各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所配备的个体防护用品的种类(防尘口

服、防护罩、护听器、防毒面具、防护名称、眼镜等)、型号、数数量、参(APF值或SNR值)、发放记

录、现场佩戴情况及管理制度等。

5.2.1.85.2.1.8建筑卫生学调查

调查建筑结构;建筑物内采取的通风方式(局部通风和全面通风)、机械通风的设置场所和通风口

数;位置、参;数、新风口位置空气调节系统的设置场所、参;各自然采光、照明设备的设置场所建筑

墙壁、顶棚、地面等采用耐腐蚀、不吸收、不吸附毒物的材料;控制室、值班室、休息室等门窗、墙体

采取的隔声、吸声措施;取的屏蔽、接可能产生电离、非电离辐射的设备采地、吸收等工程技术措施等。

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类的建设项目,应调查其所依托的建筑卫生学。

5.2.1.95.2.1.9辅助用室调查

调查办公室设置情况、男女浴室池和淋浴器设置的数量、更/存衣室内便服和工作服存放方式、

盥洗室水龙头设置的位置及数量、休息室内饮水设施设置的数量、食堂洗手设施设置的数量、男厕所内

蹲位和小便器数量、女厕所内蹲位数量、妇女卫生室冲洗器设置的数量等。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

术引进类的建设项目,应调查其所依托的辅助用室。

5.2.1.105.2.1.10职业卫生管理调查

5.2.1.10.15.2.1.10.1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以及专(兼)职职业卫生理人员的配备情况。

5.2.1.10.25.2.1.10.2职业病防治计划、实施方案制订及执行情况。

5.2.1.10.35.2.1.10.3他管理门管理人员、其管负责人、部负责人、分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建立情况。应包括主要

人员以及岗位作业人员等各级职业病防治责任制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以及其他相关管理部

门在职业卫生管理方面的职责和要求等。

5.2.1.10.45.2.1.10.4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设置与职业病危害告知的执行情况。应包括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的警

示标识、中文警示说明和警示线的设置情况;劳动合同和外包合同中职业病危害告知和责任划分情况;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结果等现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场公布情况。

5.2.1.10.55.2.1.10.5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申报情况;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类的建设项目原

有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情况。

5.2.1.10.65.2.1.10.6受上岗管理人员、岗位作业人员接负责人、职业卫生职业卫生培训制度。应包括企业主要

前和在岗期间职业卫生培训情况以及职业卫生培训实施时间、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培训人数、考核情

况等。

5.2.1.10.75.2.1.10.7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检维修制度及执行情况、检修维护记录等。

7

DB45/T1725DB45/T—2018

5.2.1.10.85.2.1.10.8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应包括发放标准、发放计划、发放记录、保管情况、现场佩戴情

况等。

5.2.1.10.95.2.1.10.9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制度。应包括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情况、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机构

的资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日常监测计划及报告等。

5.2.1.10.105.2.1.10.10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及审核意见、职业病防护设施设

计及审查意见、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施工及运行情况等。

5.2.1.10.115.2.1.10.11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计划及执行情况等。

5.2.1.10.125.2.1.10.12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以及相关记录。

5.2.1.10.135.2.1.10.13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包括应急救援管理机构或组织、应急救援医疗机构、

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情况等。

5.2.1.10.145.2.1.10.14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

5.2.1.10.155.2.1.10.15职业病防治资金投入。主要包括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及维护、个体防护用品配备、职业

卫生培训、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等资金投入及使用落实情况。

5.2.1.10.165.2.1.10.16职业卫生档案管理制度。包括《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职业卫生管理

档案》、《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用人单位职业健康

监护管理档案》、《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内容及管理情况。

5.2.1.115.2.1.11职业健康监护调查

5.2.1.11.15.2.1.11.1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的建立情况。

5.2.1.11.25.2.1.11.2年度职业健康检查计划制定以及委托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检

查情况。

5.2.1.11.35.2.1.11.3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人数(包括外委作业人员)、实际检查人数及比例、检查项目及检查

周期(针对噪声、粉尘、高温、工频电场、电离辐射、锰、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5.2.1.11.45.2.1.11.4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职业健康检查的实施情况。

5.2.1.11.55.2.1.11.5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以及建议的告知情况。

5.2.1.11.65.2.1.11.6职业禁忌证、疑似职业病、需要复查等人员的后续处置情况。

5.2.1.11.75.2.1.11.7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建立及管理情况。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类的建设项目,

应核实其原有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和职业病病人情况。

5.2.1.125.2.1.12施工期职业病危害调查

项目建设施工期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职业病防护设施施工(或监理)及施工过程(或监理过程)职

业病防治总结报告、工作场所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等相关资料。重点关注施工

单位、监理单位与用人单位之间合同中有关职业病危害防护的约定条款。

5.2.25.2.2职业卫生检测

5.2.2.15.2.2.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结合建设项目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接触人员、接触时间、接触频率以及作业方式,按照检测

计划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a)针对识别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未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应说明原因;

b)按照192189、GBZ/T160、GBZ/T159、GBZ/TGBZ等规范的要求确定检测(采样)对象、检

测点、检测方法及仪器、检测时段和频次;

c)职业卫生检测范围参见本标准附录B,但不限于附录B。

8

DB45/T1725DB45/T—2018

5.2.2.25.2.2.2职业病防护设施检测

整理和等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性能和防护效果进行现场检测,并按照检测计划对工作场所防尘、防毒

分析检测结果。

5.2.2.35.2.2.3建筑卫生学检测

按照检测计划对建设项目的建筑结构以及工作场所的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微小气候等实施

现场建筑卫生学检测,并整理和分析检测结果。

5.2.35.2.3职业病危害评价

5.2.3.15.2.3.1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

5.2.3.1.15.2.3.1.1或总尘)分析作业岗位粉尘(呼尘CTWA超限倍数的检测结果,及其所对应工作场所粉尘依

据2.1GBZ进行评价。

5.2.3.1.25.2.3.1.2分析工作场所化学物质CSTEL、CTWA、超限倍数或CCMA结果,依据的检测2.1GBZ进行评

价。

5.2.3.1.35.2.3.1.3分析工作场所个体噪声8h等效声级或40h等效声级、非噪声工作地点等效声级等检测结

果,依据2.2GBZ及GBZ1对个体、岗位噪声检测结果进行评价。

5.2.3.1.45.2.3.1.4分析工作场所WBGT指数检测结果,计算作业人员接触高温WBGT指数均值和时间接触率,

结合作业人员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依据2.2GBZ进行评价。

5.2.3.1.55.2.3.1.5分析工作场所工频电场检测结果,依据2.2GBZ进行评价。

5.2.3.1.65.2.3.1.6分析检维修作业的电焊工作场所的紫外辐射检测结果,并依据2.2GBZ进行评价。

5.2.3.1.75.2.3.1.7依据分析工作场所密封放射源和射线装置产生电离辐射的检测结果,并GB18871进行评价。

针对性的控析其超标原因,并提出对于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作业岗位,应分

制措施建议。对于建设单位已经按照措施建议完成的整改,应进行复核。

5.2.3.2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

5.2.3.2.15.2.3.2.1对工作场所设置的除尘、通风、密闭、湿式作业等防尘设施进行分析,依据1、GB/TGBZ16758

结果以及全面通风量结合防尘设施运行维护情况、粉尘检测等相关标准对其设置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

进行评价。(通风换气次数)、气流组织、控制风速等评价指标,对防尘设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5.2.3.2.25.2.3.2.2对工作场所设置的防毒设施进行分析,依据1941、GBZ/TGBZ合理等相关标准对其设置的

换气次数)、气结果以及全面通风量(通风结合防毒设施运行维护情况、化学物质检测性进行评价,并

流组织、控制风速等评价指标,对防毒设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5.2.3.2.35.2.3.2.3对工作场所设置的防噪声设施进行分析,依据1GBZ等相关标准对其设置的合理性进行评

价,并结合防噪声设施的运行维护情况、噪声检测结果,对防噪声设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5.2.3.2.4对纸机烘干部、蒸汽管道、锅炉房碱回收炉石灰窑等工作场所设置的防暑设施进行分

析,依据1GBZ合理性进行评价,并结合防暑设施的运行维护情况、WBGT等相关标准对其设置的指数

检测结果,对防暑设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5.2.3.2.55.2.3.2.5对电气系统设置的防非电离辐射设施进行分析,依据2.21、GBZGBZ等相关标准对其设置

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结合工频电场检测结果等,对防非电离辐射设施的有效进行评价。

5.2.3.2.65.2.3.2.6依据GB18871结合电离辐射检测结果,对防电离辐射设施的合理性进等相关标准规范,并

行评价。对建设项目工作场所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与建议。

对于建设单位已经按措施建议完成的整改,应进行复核。

9

DB45/T1725DB45/T—2018

5.2.3.35.2.3.3个体防护用品评价

5.2.3.3.15.2.3.3.1根据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作业环境状况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质,

依据2951011651、GB/TGB/T等标准规范对个体防护用品配备的符合性进行评价。

5.2.3.3.25.2.3.3.2依据2346618664、GB/T2890、GB/T2626、GBGB等标准规范对个体防护用品配备的有效

性进行评价。对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个体防护用品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

施与建议。对于建设单位已经按照措施建议完成的整改,应进行复核。

5.2.3.45.2.3.4应急救援评价(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分析)

5.2.3.4.15.2.3.4.1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分析基础上,对可能导致急性职业损伤的危害因素、损伤类型

进行归类。造纸企业常见可导致急性损伤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损伤类型主要包括:硫化氢、氯、氨等可

能导致急性职业性中毒;盐酸、硫酸、硝酸、氢氧化钠等等酸碱物质可导致化学性皮肤灼伤、化学性眼

部灼伤;高温可导致中暑;紫外辐射可导致电光性眼炎;有限空间作业等。

5.2.3.4.25.2.3.4.2依据225223、GBZ/T1、GBZ/TGBZ等标准规范对应急救援设施配备的针对性、可行性进

行评价

5.2.3.4.35.2.3.4.3对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制度、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情况、应

急救援队伍的配备及其处置能力、应急救援医疗机构及救援能力等进行分析,依据2231、GBZ/TGBZ

等相关标准规范对应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