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2461-2022 杉木林阔叶化近自然改造技术规程

DB33/T 2461-2022 Sugi Forest Broadleaf Naturalization and Revitalization Technique Specification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T 2461-2022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3-22
实施日期
2022-04-22
发布单位/组织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CCSB64

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2461—2022

杉木林阔叶化近自然改造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theclose-to-naturebroadleaved-oriented

transformationofChinesefirforest

2022-03-22发布2022-04-22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T2461—2022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省建德市林业局、浙江省遂昌县生态林业发展中心、

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林业总场、浙江林业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位高、吴初平、盛卫星、焦洁洁、龚笑飞、王坚娅、江波、沈爱华、朱锦

茹、李婷婷、刘日林、黄玉洁。

I

DB33/T2461—2022

杉木林阔叶化近自然改造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杉木林阔叶化近自然改造的术语和定义、改造对象、林分发育阶段划分、作业区调查

与设计、作业法、作业施工、成效评价与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杉木林阔叶化近自然改造活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

DB33/T2143森林抚育目标树选择和密度控制技术规程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目标胸径targetdiameteratbreastheight

目标树通过径向生长而达到经营目标进入最佳利用临界点时的胸径,是可以择伐利用的最小胸径。

3.2

森林作业法silviculturalsystem

根据经营目的和林分特征,制定和实施森林经营活动技术体系,包括完整培育周期内的造林、抚育、

采伐和更新等系列技术措施。

3.3

近自然改造close-to-naturetransformation

选择乡土阔叶树种,通过林分密度调控,充分利用森林的自我调控机制,以人工促进更新为特征的

森林经营方式。

4改造对象

杉木林阔叶化近自然改造对象包括:

a)公益林中的杉木林;

b)商品林中不宜作为速生丰产林培育的杉木林。

5林分生长发育阶段划分

1

DB33/T2461—2022

按照DB33/T2143将林分生长发育阶段划分为森林建群阶段、竞争生长阶段、质量选择阶段、近自

然阶段和恒续林阶段5个阶段。

6作业区调查与设计

6.1作业范围

由经营单位根据生产需要确定作业范围为一个或多个林班、小班。

6.2作业设计样地调查

6.2.1在作业区内设置固定作业样地和对照样地,监测经营效果。

6.2.2样地调查按GB/T15781执行,调查内容见附录A。

6.3林木等级与类型划分

6.3.1林木等级划分

林木优势等级按照表1进行划分。

表1单木等级划分标准表

指标等级1优势木2亚优势木3中庸木4被压木5濒死木

生活力有竞争活力的有活力的存活的濒死的濒死的

主干质量优势层亚优势层中间层被压层林下层

轻度损伤,但根部中度损伤,但根部

主干损伤情况无损伤中度损伤重度损伤

无损伤无损伤

树冠均匀饱满且树冠均匀但冠高偏冠但冠高比≥偏冠、冠高比<

树冠形状严重偏冠或弱冠

冠高比0.3~0.5比<0.30.3~0.50.3

注:冠高比指树冠长与树高的比值。

6.3.2目标树

6.3.2.1目标树优先选择干形通直的优势木和亚优势木。目标树早期可以多选。在林分发育过程中,

当目标树出现受损、发育不良或林地空间不够时,应淘汰品质相对较差个体。

6.3.2.2下一代目标树选择,视林分质量情况在当前目标树树冠的1倍~2倍距离范围之外选择下一

棵目标树,目标树分布应均匀。

6.3.3干扰树

树冠与目标树相接、直接妨碍目标树生长的树木应定为干扰树。

6.3.4辅助树

有利于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稳定和目标树生长的植株应定为辅助树。

6.3.5其他树

林分中除目标树、辅助树、干扰树以外的林木均定为其他树。

6.4抚育采伐强度

采伐强度应根据林分性质、生长发育阶段及阔叶树种生长状况确定,具体规定如下:

2

DB33/T2461—2022

a)商品林伐后的林分郁闭度宜保持在0.3~0.6;

b)公益林采伐按DB33/T2143执行;

c)各生长发育阶段的目标树密度见附录B。

7作业法

7.1经营目标

7.1.1目标林分

通过阔叶化改造,人工促进杉木林向杉阔混交林或阔叶林演替,培育健康稳定和优质高效的林分。

7.1.2目标胸径

在立地指数16以上的立地条件下,杉木目标胸径应在50cm以上,浙江楠、浙江樟等阔叶树种在40cm

以上。在其他立地条件下,杉木目标胸径设定在40cm以上,浙江楠、浙江樟等阔叶树种在30cm以上。

7.2阔叶树培育

7.2.1培育方式

天然更新和人工补植相结合,在林缘和林隙内天然更新阔叶树的同时,补植乡土阔叶树种并促进其

天然更新。

7.2.2树种选择

应根据不同林分生长发育阶段选择适宜的乡土阔叶珍贵树种进行补植改造,详见附录C。

7.2.3树种配置

杉木林阔叶化近自然改造宜采用多树种混交配置:

a)补植树种宜3种以上;

b)补植株数450株/hm2~1200株/hm2;

c)配置方式宜采用小块状或自然式混交。

7.2.4作业方法

采用目标树单株择伐作业法,各个发育阶段的控制指标和作业措施,参照附录B执行。

8作业施工

8.1林木标记

目标树标记“√”,干扰树标记为“×”,其他不做标记。

8.2林木采伐

8.2.1采伐前确认标记。采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