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4217-2020 近岸海域空间资源动态监视监测技术规范
DB37/T 4217-2020 The Dynamic Monitoring and Dete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ffshore Marine Spatial Resourc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0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2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7.060
CCSA45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4217—2020
近岸海域空间资源动态监视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dynamicmonitoringofoffshorespatialresources
2020-12-30发布2021-01-30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7/T4217—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参考基准...........................................................................1
4.1坐标系统.......................................................................2
4.2地图投影.......................................................................2
4.3高程基准.......................................................................2
4.4深度基准.......................................................................2
5监视监测内容.......................................................................2
5.1海岸线.........................................................................2
5.2海湾...........................................................................2
5.3河口...........................................................................2
5.4潮间带.........................................................................3
6监视监测范围.......................................................................3
6.1海岸线.........................................................................3
6.2海湾...........................................................................3
6.3河口...........................................................................3
6.4潮间带.........................................................................3
7监视监测方法与要求.................................................................3
7.1遥感监视监测...................................................................3
7.2现场监视监测...................................................................4
8动态变化分析.......................................................................7
8.1动态变化内容...................................................................7
8.2动态变化分析方法...............................................................8
9成果资料及要求....................................................................10
9.1成果资料......................................................................10
9.2成果要求......................................................................11
附录A(资料性)海域使用分类........................................................13
附录B(规范性)记录表..............................................................14
参考文献.............................................................................20
I
DB37/T4217—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山东省海洋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山东省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省水产设计院、山东省海洋工程咨询协会、烟台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贺志鹏、李阳、刘浩、梁峰、岳英洁、毕永坤、杨怡红、刘麒、高鹰、于冬、
王腾、王钧俊、单长贺、孔祥菲、周斌、张健桥。
II
DB37/T4217—2020
近岸海域空间资源动态监视监测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近岸海域空间资源动态监视监测的参考基准、内容、范围、方法与要求、动态变化分
析和成果资料及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管辖海域、海岛范围内,包括海岸线、海湾、入海河口、潮间带等近岸海域空
间资源基本情况及其动态变化情况的监视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7930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GB/T7931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GB12327海道测量规范
GB/T1289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17501海洋工程地形测量规范
GB/T32067海洋要素图式图例及符号
GB/T3318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1:50001:10000正射影像地图
CH/T2009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
CH/T3007.2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测图规范第2部分:1:5001:10001:2000数字高程模型数
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
HY/T123海域使用分类
HY/T124海籍调查规范
HY/T164海岸带制图图式
HY/T251宗海图编绘技术规范
DB37/T3588海岸线调查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断面基准点daumpoint
距离监测区域有一定距离,地质条件稳定,易于保存,便于水准联测的点。
3.2
工作点workingpoint
断面起点。
4参考基准
1
DB37/T4217—2020
4.1坐标系统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
4.2地图投影
高斯-克吕格投影。
4.3高程基准
1985国家高程基准。
4.4深度基准
理论深度基准面。
5监视监测内容
5.1海岸线
海岸线基本情况监测应包括以下内容:
a)海岸线位置、类型、分布、长度;
b)海岸线利用的位置、类型、长度。
海岸线监视内容包括:
a)海岸线开发利用现状,具体参照附录A(表A.1);
b)岸滩冲淤现状。
5.2海湾
海湾基本情况监测应包括以下内容,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表B.3):
a)海湾类型;
b)口门位置、口门宽度、海湾面积、岸线位置、类型、长度;
c)湾内水下地形;
d)海湾开发利用现状等。
海湾监视内容包括:
a)海湾开发利用现状;
b)海湾岸线开发利用现状;
c)岸滩冲淤现状。
海湾分类根据海湾形态判别,按表1,分为开敞型湾、半开敞型湾、半封闭型湾和封闭湾。
表1海湾分类
海湾类型开敞度
开敞型湾>0.2
半开敞型湾0.1~0.2
半封闭型湾0.01~0.1
封闭湾<0.01
5.3河口
2
DB37/T4217—2020
河口基本情况监测应包括以下内容,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表B.4):
a)口门位置、河口宽度、岸线位置、类型、长度;
b)河口水下地形;
c)河口开发利用现状等。
河口监视内容包括:
a)河口开发利用现状;
b)河口岸线开发利用现状;
c)河口冲淤现状。
5.4潮间带
潮间带基本情况监测应包括以下内容,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表B.5):
a)潮间带宽度、面积;
b)开发利用现状。
潮间带基本情况监视内容:
a)潮间带开发利用现状;
b)潮间带冲淤现状。
6监视监测范围
6.1海岸线
省政府批复的海岸线。
6.2海湾
海岸线至海湾口门内的全部海域。
6.3河口
从海岸线至口门的河口段以及从口门到水下三角洲前缘坡折的口外海滨段。
6.4潮间带
海岸线至0米等深线间的海岸带。
7监视监测方法与要求
应采用遥感监视监测与现场监视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近岸海域空间资源进行监视监测,通过遥感监
视监测提取海岸线、海湾、河口、潮间带的空间属性信息及开发利用现状,通过现场监视监测对遥感监
测提取的信息进行现场核查并对遥感监测提取信息以外的监测要素进行现场监测。
7.1遥感监视监测
7.1.1遥感影像选择
应采用监测实施前半年内的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优于1m,影像云覆盖率不应大于10%,相邻影像
之间不应小于影像宽度5%的重叠,选用层次丰富、图像清晰的影像。
7.1.2遥感影像处理
3
DB37/T4217—2020
影像几何校正处理及影像融合按照GB/T7930的规定执行。
7.1.3信息提取
信息提取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a)根据收集的数据资料,结合实地踏勘验证,开展遥感影像信息提取,建立海岸线、海湾、河
口遥感影像解译样本库;
b)采用人机交互法,按照DB37/T3588界定方法,提取海岸线位置、类型、属性及海岸线两侧
开发利用现状等;
c)采用人机交互法,参照《海域卫星遥感动态监测技术规范》界定方法,提取海湾、河口的口
门宽度、岸线、面积及开发利用现状。
信息提取的主要技术要求:
a)信息提取比例尺1:10000;
b)特征点平面位置中误差按GB/T33182的规定执行;
c)线状矢量数据提取,精度优于2个像元;面状矢量数据提取,精度优于4个像元,最小图斑
面积不小于25mm2;
d)矢量数据拓扑检查,保证线状矢量数据连续、无悬点、无重叠,面状矢量数据无重叠;
e)向海一侧,解译信息类型按照HY/T123的规定执行(参见附录A)。
7.2现场监视监测
7.2.1现场监测
7.2.1.1岸线监测
7.2.1.1.1监测方法
对可以到达的区域应采用GNSS测量方法进行现场监测,对于难以到达的区域应采用航空摄影测量方
法进行监测。
7.2.1.1.2技术要求
岸线监测技术要求如下:
a)岸线监测时,测量岸段应按顺序编号,按DB37/T3588要求填写岸线位置、类型和岸线两侧
开发利用情况,应符合附录B的要求(表B.1、表B.2);
b)测量路线沿遥感影像提取的海岸线布设,测量点选取海岸线拐点、类型分界点、遥感解译验
证点等特征点;
c)监测岸线测量点应有代表性,对于直线型海岸线,测点布设间距不超过200m;对于弧线型海
岸线,测点布设应体现其弧线形态;对于折线型海岸线,测点布设应体现折线形态,测点最
大间距一般不超过100m;在变化复杂及特殊岸段应加密观测点,测点最小间距一般不小于10
m;
d)现场测量点的平面位置的点位中误差为±0.1m,按照HY/T124的规定执行;航空摄影测量平
面位置中误差为±1m,按照CH/T3007.2的规定执行;
e)市、县(区、市)的海岸线的分界点的位置,应由调查人员进行现场确定;
f)现场测量执行CH/T2009的规定;
g)航空摄影测量执行GB/T7930、GB/T7931的规定。
7.2.1.1.3监测成果
4
DB37/T4217—2020
基于基础地理数据和内外业调查分析成果,编制成果矢量数据集,数据格式采用Geodatabase格式;
矢量数据集相关的属性数据执行DB37/T3588的规定。矢量数据集应通过拓扑规则检查,形成线状要素
矢量数据。绘制海岸线类型与分布、海岸线利用现状等专题图,进行岸线长度量算,统计岸线类型。
7.2.1.2水下地形监测
7.2.1.2.1监测方法
应采用验潮模式或无验潮模式测量方法,监测水下地形。
7.2.1.2.2技术要求
水下地形监测技术要求如下:
a)监测点深度中误差Ms应符合表2要求;
表2深度中误差基本精度指标
深度深度中误差
最大限差
HMs
≤20m±0.2m±0.4m
>20m1%H2%H
b)水位控制、水下测量测线布设、测深定位及水下地形图绘制的要求按照GB12327的规定执行;
c)水深改正等后期数据处理及水深图编辑按照GB12327的规定执行;
d)水深图绘制按照HY/T251的规定执行。
7.2.1.2.3监测成果
监测成果有水深图、水下地形图。数据格式采用Geodatabase格式,矢量数据集应通过拓扑规则检
查,形成线状要素。矢量数据集相关的属性数据,见表3。
编制水深DLG数据和成果矢量数据集,数据格式采用Geodatabase格式;矢量数据集相关的属性数据,
按表3要求。矢量数据集应通过拓扑规则检查,形成线状要素矢量数据,绘制水深图、水下地形图。
表3矢量数据属性表
序号字段名称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小数位数备注
1所在行政区长整型30按行政区划代码填写到县、市、区
2水深值短整型51经改正的等深线数值
3高程值短整型51经改正的等高线数值
4备注文本型100需要备注的内容
7.2.1.3断面监测
7.2.1.3.1监测方法
应使用GNSS水准法、单波束测深法,对特定断面进行监测。
7.2.1.3.2技术要求
5
DB37/T4217—2020
断面监测技术要求如下:
a)断面监测以工作基点为起始点,垂直于海岸线方向,并结束于0米等深线的交点;
b)基准点、工作基点高程按照GB/T12898中四等水准测量的规定进行,填写断面监测记录表,
格式应符合附录B要求(表B.6);
c)工作基点应均匀分布在监测对象内,对存在影响冲淤变化因素的区域、地形变化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4113/T 007-2021 南阳艾 2021-11-22
- DB2107/T 0004-2021 北镇葡萄 2021-12-08
- DB2110/T 0008-2021 绿色食品 辽阳大米 2021-11-18
- DB21/T 3518-2021 建筑信息模型设计审查技术规程 2021-11-30
- DB2109/T 003-2021 农田透雨定义与计算方法 2021-11-27
- DB2109/T 004-2021 谷子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2021-11-27
- DB2110/T 0009-2021 辽阳富硒大米 2021-11-18
- DB2110/T 0011-2021 富硒蛹虫草子实体生产技术规程 2021-11-18
- DB21/T 3519-2021 广告经营单位业务管理规范 2021-11-30
- DB2110/T 0007-2021 辽阳大米 202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