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1155-2015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规范

DB45/T 1155-2015 Long-shaft Drilling and Pressure-filling Pile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5/T 1155-2015
标准类型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5-03-05
实施日期
2015-04-05
发布单位/组织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3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20

P2222P

DB45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DB1155—201545/T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规范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longscrewdrillingcast-in-placepilefoundationfoundationpilecast-in-placedrillingscrewlongforspecificationTechnical

2015-3-5发布2015-4-5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5/T1155DB45/T—2015

前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按照GB/T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编单位:广西华蓝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建材桂林地质工程勘察院、广西勘察设计协会。

本标准参编单位(排列不分先后):广西瑞宇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建工集团基础建设有限公司、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大学、广西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广西基础勘察工程有限责任公

司、广西有色勘察设计研究院、广西双象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华南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核工业

柳州工程勘察院、南宁市勘察测绘地理信息院、柳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梧州市建筑设计院、玉林市建

筑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卢玉南、欧孝夺、梁俊勋、李结全、贺行良、罗伟贤、庞俊韬、刘宏、汤湘军。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蒋受义、蒙胜益、邓日海、张伟、周琼芳、陆韦春、唐勇、阳成、叶琼瑶、

夏志永、徐初来、吴小流、梁清潭、石科、钱伟文、关键超、邓长培、陈孙文、阳明慧、唐小娟、

闫清武、蓝日彦、李成林、何平毅、庞敬林、覃震林、莫继军、莫先恒、李文胜、翁敦贤、侯福昌。

I

DB45/T1155DB45/T—2015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规范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规范

1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长螺旋钻孔压灌桩的勘察、设计、施工、检验、检测和验收的技术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建设中开展的长螺旋钻孔压灌桩。

本标准中的长螺旋钻孔压灌桩分为后插钢筋笼灌注桩和素混凝土灌注桩,前者按桩基础进行设计、

施工、检验、检测和验收,后者按复合地基进行设计、施工、检验、检测和验收。

长螺旋钻孔压灌桩的勘察、设计、施工、检验、检测和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现行有

关标准的规定。

22规范性引用文件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GB75硅酸盐水泥通用

GB5GB700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GB岩土工程勘察规0021范

GB5GB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0202量验收规范

GB/TGB/T50783范复合地基技术规

JGJ普52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3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63水标准混凝土用

JGJ高层72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JGJ7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9J4范建筑桩基技术规

JG10J范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6

JG建筑基120J坑支护技术规程

DB广西壮族自治区岩土工程勘察规002/TJ45范

33术语、定义和符号

3.1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13.1.1

pilecast-in-placedrillingscrewlong长螺旋钻孔压灌桩

利用长螺旋钻机钻孔至设计深度后,在提钻的同时用混凝土泵通过钻杆中心,以一定压力将混凝土

压至桩孔中而形成的桩。

1

DB45/T1155DB45/T—2015

3.1.23.1.2

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后插钢筋笼灌注桩longscrewdrillingcast-in-placepilewithsteelsteelwithpilecast-in-placedrillingscrewlong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后插钢筋笼灌注桩

reinforcementcagecagereinforcement

利用长螺旋钻机钻孔至设计深度后,在提钻的同时利用混凝土泵通过钻杆中心,以一定压力将混凝

土压至桩孔中,混凝土灌注到设定标高后,再借助钢筋笼自重及专用振动设备将钢筋笼插入混凝土中至

设计标高,形成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

3.1.33.1.3

长螺旋钻孔压灌素混凝土灌注桩steelwithoutpilecast-in-placedrillingscrewlong

reinforcementcagecagereinforcement

利用长螺旋钻机钻孔至设计深度后,在提钻的同时利用混凝土泵通过钻杆中心,以一定压力将混凝

土压至桩孔中,混凝土灌注到设定标高后,形成的无钢筋或配筋达不到最小配筋率的混凝土灌注桩。

3.1.43.1.4

褥垫层mattressmattress褥垫层

在建(构)筑物基础底面与复合地基之间铺设的起到传递上部结构荷载和调整桩土荷载分配作用的

柔性材料。

3.1.53.1.5

潜孔锤钻进DTHhammerhammerDTH潜孔锤钻进

是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循环介质传递动能,驱动孔底冲击器运动的冲击回转钻进。

3.23.2符号

下列符号运用于本标准。

3.2.13.2.1几何参数

d——桩身直径;

AA——桩身截面面积;

AP——桩端面积;

u——桩身截面周长;

li——桩长范围内第i层土的厚度。

3.2.23.2.2计算系数

K——安全系数;

β——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

λi——桩抗拔系数;

φc——成桩工艺系数;

ζ——复合地基压缩模量与天然地基压缩模量的比值。

3.2.33.2.3抗力和材料性能

fak——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2

DB45/T1155DB45/T—2015

fcu——桩体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标准养护28d抗压强度平均值;

fsk——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

fspk——承载力特征值;复合地基

qpk——桩端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sik——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Ra——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Rta——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

Tuk——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Rha——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3.2.43.2.4作用和作用效应

N─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单桩桩顶竖向力设计值。

44基本规定

4.14.1长螺旋钻孔压灌桩应分别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或正常使用极状态进行计算,按最不利状态确定

设计取值。

4.24.2根据建筑规模、功能特征、对差异变形的适应性场地地基和建筑物体型的复杂性,以及因长螺

旋钻孔压灌桩基础损坏可能造成的后果(如危及人身安全、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等)或影响正

常使用的程度,将长螺旋钻孔压灌桩基按表1所时应根据表列的三个设计等级进行划分。设计1确定设

计等级。

表1表1建筑桩基设计等级

设计等级建筑物类型

(1)重要的建筑;

(2)3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

(3)体型复杂且层数相差超过10层的高低层(含纯地下室)连体建筑;

甲级

(4)20层以上框架-核心筒结构及其他对差异沉降有特殊要求的建筑;

(5)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7层以上的一般建筑及坡地、岸边建筑;

(6)对相邻既有工程影响较大的建筑。

乙级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建筑

丙级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7层及7层以下的一般建筑

4.34.3当地基土质为淤泥、质土、松散砂土、新近填土时,不宜采用长螺旋钻孔压灌桩。

4.44.4设计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时,所采用的作用效应组合与相应的抗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a)确定桩数和布桩时采用传至承台底面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采用基桩或复合基桩承

载力特征值;

b)计算荷载作用下的桩基沉降和水平位移时,采用荷载效应标准永久组合;算水平地震作用、

风载作用下的桩基水平位移时,采用平地震作用、风载效应标准组合;

c)验算坡地、岸边建筑桩基的整体稳定时,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在抗震设防区,采用地震作

用效应和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3

DB45/T1155DB45/T—2015

d)计算桩基础承载力、确定桩身尺寸和配筋时,采用传至承台顶面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当进行

承台和桩身裂缝控制验算时,分别采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和荷载效应标准永久组合。

55勘察

5.15.1一般规定

5.1.15.1.1在长螺旋钻孔压灌桩设计、施工前,应对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勘察工作应符合有关技

术标准的规定。

5.1.25.1.2详细勘察前应了解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并应取得下列资料:

a)比例尺不小于1:1000的地形图、建筑总平面图等;

b)建筑物高度、层数、结构类型、荷载、地下室层数和埋深,以及设计、施工的特殊要求等;

c)场地周边环境条件及地下管道、电缆、地下构筑物等的分布情况。

5.1.35.1.3应采用与场地岩土性能相适应的勘察手段与原位测试方法。

5.25.2勘探点平面布置

5.2.15.2.1详细勘察的勘探点宜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在建筑物的周边线、柱列线、角点、中心点布置;

单栋高层建筑的勘探点不应少于4个。

5.2.25.2.2详细勘察的勘探点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

a)端承型桩:根据桩端持力层顶面坡度确定,间距取12m~24m,相邻勘探孔揭露的持力层层面

高差宜控制为3m;当相邻两个勘探孔揭露出的桩端持力层层面坡度大于10%或持力层起伏较

大、地层分布复杂时,根据具体工程条件适当加密勘探点;

b)摩擦型桩:一般情况下,间距取20m~30m;对于岩溶地区、土层的性质或状态在水平方向分

布变化较大、存在可能影响成桩的土层等复杂地质条件的场地,孔距取6m~12m;

c)对一柱一桩基础:每桩布置勘探点。

5.2.35.2.3复合地基的详细勘察勘探点可按天然地基布点要求布置,勘探点间距应根据地基的复杂程度确

定,其间距宜小于30m。

5.2.45.2.4对于岩溶发育区、破碎硅质岩区等土层变化较大的地层,如采用桩基础时应进行施工勘察,桩

径小于800mm时,每桩应布置1个钻孔;桩径为800mm~1500mm时,每桩应布置1个~3个钻孔。

5.35.3勘探孔深度

5.3.15.3.1控制性勘探孔的数量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场地、地基复杂程度确定,其占总勘探点数量不

应少于1/3~1/2,且每栋建筑物不应少于2个。

5.3.25.3.2勘探孔的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a)桩基和复合地基的一般性勘探孔深度深入预计桩端位置以下3d~5d,且不小于5m;

b)控制性勘探孔深度满足软弱下卧层验算和变形计算的要求;

c)对嵌岩桩,钻入预计桩端进入稳定地层3d~5d深度;

d)基坑周边勘探孔深度不小于基坑深度的2倍。

5.45.4勘察成果和评价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提供下列成果并作出评价:

a)对场地的不良地质作用、液化土层和特殊岩土等对桩基工程的危害程度有明确的判断和结论,

并提出防治方案和建议;

4

DB45/T1155DB45/T—2015

b)提供场地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及年变化幅度等水文地质件,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

蚀性,评价地下水对桩基、复合地基设计和施工影响;

c)提供各层岩土的桩侧阻力值、桩端阻力值、所需的岩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及其它设计、施工

土参数,提出桩端持力层和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的建议;

d)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桩基、复合地基工程,应提供地基土层的变形参数;

e)评价长螺旋钻机成孔和成桩的可能性,预防和预测施工期间可能遇到的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

处理措施。

66设计

6.16.1一般规定

6.1.16.1.1在设计计算前,应确定所设计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是承受竖向力的基桩、水平力的支护桩或是复

合地基的桩。

6.1.26.1.2设计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时应取得下列资料:

a)拟建工程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文件;

b)建筑物的总平面图及上部结构对地基基础的结要求;

c)桩机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对场地条件的适应性等。

6.1.36.1.3桩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a)根据计算确定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后插钢筋笼灌注桩的主筋配置,其最小配筋率可取

0.20%~0.%(小直径桩65直径桩取小值),取大值,大其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

b)承受水平荷载的桩,主筋不少于抗拔桩,主筋不少于8φ12;抗压桩和6φ10;纵向主筋沿桩

身周边均匀布置,其净距不小于60mm;

c)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后插钢筋笼灌注桩箍筋采用φ6mm~8mm,间距为150mm~300mm的螺

旋式箍筋,并在钢筋内侧每隔1.0m~2.0m设一道加强筋,其直径宜为φ12mm~16mm;受水

平荷载较大的桩基、承受水平地震作用的桩以及考虑主筋用计算受压承载力时,桩顶5d范

围内箍筋加密,液化土层范围内的,并在地层分界面处延伸2d。加密范围箍筋间距

小于100;mm

d)配筋长度规定:

1)端承型桩和坡地岸边的基桩,沿桩身通长配筋;

2)桩径大于600mm的摩擦型桩,配筋长度不小于2/3桩长。受水平荷载和弯矩较大的桩,

配筋长度通过计算确定;

3)抗拔桩或因地震作用或膨胀力作而受上拔力的桩,通长配筋;

4)桩长范围内存在淤泥、穿过上述土层进入稳定土不少于淤泥质土或液化土层时,桩基应

2d;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后插钢筋笼灌注桩桩身混凝土强度按设计需要选定,一般采

用C30~C40。

6.1.46.1.4桩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a)对后插钢筋笼灌注桩,桩径采用400mm~800;对素混凝土灌注桩复合地基,桩径采用mm300

mm~600mm;

b)求等因素综合确定,桩长按实际岩土工程条件,工程设计要一般选择较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

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为1d~2d;

c)对于嵌岩桩要求桩端全断面入完整或较完整岩不小于0.4d,且不小于0.5m;

5

DB45/T1155DB45/T—2015

d)对后插钢筋笼灌注桩基础,桩的最小中心距不小于3d;对素混凝土灌注桩复合地基,桩的中

心距取3d~5d,并根据置换率要求计算确定;

e)复合地基一般在基础范围内布桩,特殊情况下可在基础外增加护桩。

6.1.56.1.5经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宜大于600kPa。

6.1.66.1.6对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场地复杂或无长螺旋钻孔压灌桩地方经验的工程项目,应在场地

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达不

到要求的,应查明原因,修改设计参数。

6.26.2竖向抗压承载力

6.2.16.2.1长螺旋钻孔压灌混凝土后插钢筋笼灌注桩的设计应按JGJ94执行。

6.2.26.2.2确定单桩抗压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a)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桩基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试验方法及承载力取值应按JGJ

106执行,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每个单体工程不少于3根;

b)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桩基可根据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确定;

c)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估算Ra时,宜按式(1)计算:

1

......................................(1)

Rauk=Q

K

Quk按式(2)计算:

QuqlqAuk=+∑sikipkP.................................(2)

式中:

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KK——安全系数,取K=2;

Q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u——桩身截面周长;

qsik——桩侧第i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按详细勘察报告或参考附录A确定,广西特殊岩土可

参考附录B进行确定;

qpk——桩端岩土极限端阻力标准值,按详细勘察报告或参考附录A确定,广西特殊岩土可参考附

录B、附录C、附录D进行确定;

li——桩长范围内第i层土的厚度;

Ap——桩端面积。

d)当根据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确定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时可按式(3)计算:

Q=u∑ql+ζfA................................(3)

uksikirrkp

式中:

ζr——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与嵌岩深径比hr/d、岩石软硬程度有关,可按表2采用;

frk——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

6

DB45/T1155DB45/T—2015

表2表2桩嵌岩段侧阻和端阻综合系数ζr

嵌岩深径比hr/d00.51.02.03.04.05.06.07.08.0

极软岩、软岩0.600.800.951.181.351.481.571.631.661.70

较硬岩、坚硬岩0.450.650.810.901.001.04————

注1:极软岩、软岩指frk≤15MPa,较硬岩、坚硬岩指frk≥30MPa,介于二者之间可内插取值。

注2:hrh为桩身嵌岩深度,当岩面倾斜时,以全断面进入完整岩为准,当rζ/d为非表列值时,r可内插取值。

6.2.36.2.3确定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桩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应符合式(4)规定:

≤ψAfN

cc........................................(4)

式中:

N——应基本组合下的单桩桩顶轴向压力设计值;荷载效

Ψc——艺系数,无地下水时取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成桩工工Ψc=0.8,软土地区取Ψc=0.6~0.7;

fc——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混凝土

A——。桩身截面面积

6.2.46.2.4对于桩身周围有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当承台底面下分别厚度不小于1.5m、1.0m的非液

化土时,可将液化土层极限侧阻力乘以层影响折减系数计算单桩极承载力标准值。土层液化折

减系数Ψl可按表3确定。

表3表3土层液化折减系数Ψl

λN=N/Ncr自地面算起的液化土层深度dL(m)Ψl

dL≤100

λN≤0.6

10<dL≤201/3

dL≤101/3

0.6<λN≤0.8

10<dL≤202/3

dL≤102/3

0.8<λN≤1.0

10<dL≤201.0

注:N为饱和土标贯击数实测值;Ncr为液化判别标贯击数临界值。

当承台底面下非液化土层厚度小于以上规定时,土层液化影响折减系数Ψl取0。

6.36.3竖向抗拔承载力

6.3.16.3.1确定桩的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a)抗拔极限承载力应通过现场单桩上拔静载荷试验确设计等级为甲级和乙的建筑桩基,单桩的

定。试验方法及承载力取值应按JGJ106执行,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

1%,且不少于3根;

b)呈非整体破坏时,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桩基,单桩抗拔极限在纵筋满足要求的条件下,单桩

承载力标准值及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可分别按式(5)、(6)计算:

Tqul=λ

uk∑isiki....................................(5)

7

DB45/T1155DB45/T—2015

Tuk

Rta=

2.......................................(6)

式中:

Tuk——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λi——抗拔系数,按表4取值;

Rta——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

表4表4抗拔系数λ

土类λ值

砂土0.50~0.70

粘性土、粉土0.70~0.80

注:桩长l与桩径d之比小于20时,λ取小值。

6.3.26.3.2确定钢筋混凝土轴心抗拔桩正截面受压承载力应符合式(7)规定:

N≤fyAs......................................(7)

式中:

N——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下的桩顶轴向拉力设计值;

fy——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As——钢筋截面面积。

6.3.36.3.3桩身抗裂控制计算应按JGJ94执行。

6.46.4单桩水平承载力

6.4.16.4.1确定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a)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桩基,单桩水平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应通过现场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确定。试验方法及承载力取值应按JGJ106执行,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

1%,且不少于3根;

b)对于桩身正截面配筋率要求不小于0.65%的灌注桩,可根据静载试验结果取地面处水平位移为

10mm(对于水平位移敏感的建筑物取水平位移6mm)所对应的荷载的75%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

征值;

c)对于桩身配筋率小于0.65%的灌注桩,可取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的临界荷载的75%为单桩水平承

载力特征值;

d)当缺少单桩水平静载试验资料时,对于桩身配筋率小于0.65%的桩,其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可按式(8)估算:

0.75αγfW⎛ζ⋅N⎞

R=mt0(1.25+22ρ)⎜1±Nk⎟......................(8)

haνg⎜γfA⎟

M⎝mtn⎠

式中:

Α——桩的水平变形系数,按第6.4.2条确定;

Rha——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根据桩顶竖向力性质确定,压力取“+”,拉力取“-”;

8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