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06/T 05-2020 地理标志产品 中江手工挂面生产技术规范

DB5106/T 05-2020 DB5106/T 05-2020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Zhongjiang hand-made hanging noodles prod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四川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106/T 05-2020
标准类型
四川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12-18
实施日期
2020-12-18
发布单位/组织
德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德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江县农业公共品牌联合会
起草人:
周路明、袁书新、廖敏、李泽、钟巧琳、王翠刚、钟标准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7.060

CCSX11

5106

四川省(德阳市)地方标准

DB5106/T05—2020

地理标志产品中江手工挂面

生产技术规范

2020-12-18发布2020-12-18实施

德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06/T05—2020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2

5原料要求............................................................................2

6生产工艺............................................................................2

7产品质量要求........................................................................4

8检验规则............................................................................5

9标签标志............................................................................6

10包装、运输、储存...................................................................6

附录A(规范性)中江手工挂面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8

I

DB5106/T05—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根据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8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及GB/T17924—2008

《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制定。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江县农业公共品牌联合会提出。

本文件由德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江县农业公共品牌联合会、中江县挂面协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路明、袁书新、廖敏、李泽、钟巧琳、王翠刚、钟标准。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

DB5106/T05—2020

引言

中江挂面历史悠久,相传为南宋绍兴年间创制,以“洁、白、净、干、细”五绝著称,面入沸水,

水需宽豁,所成之汤,也是鲜味入心,令人回味忆想,至今已有近1000余年历史,历代以珍品上贡。中

江挂面为传统手工制作,工艺独特,其味甘色白,柔嫩可口,面体因多次发酵而有微孔,故有"茎直中

通"之说,其特别柔嫩易消化也缘于此,历代以珍品上贡。传统中江挂面纯手工打造,工艺复杂,受气

候限制,更得益于中江县得天独厚的原料、水质、地理和气候条件,制面师傅精湛的技艺和严谨的生产

流程,历经和面、开条、搓大条、盘条、搓小条、发酵、抻条、上竹、扑粉、上架、悬挂、晒面、切面、

等十八道纯手工工序精制而成,整个生产流程,均从凌晨到次日下午,且须在20小时内不间断完成。每

道工序用时和间隔都有严格的限制,在我国诸多品种的手工挂面中以其制作工序最为复杂、耗时最长之

一而闻名。制面考验的不仅是体力,更是经验丰富的师傅对力度和时间的拿捏分寸,保证了面的品质和

特色。

中江手工挂面曾先后数次被省、地、市、县评为地方优质特色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民国1931

年版《中江县志》记载:“中江挂面,面细如丝,长八九尺,截两头,取中段,名曰腰面,又称银丝面,

县城内外俱佳,河西谭家街尤盛。色白味甘,食之柔滑,细而中空,堪称洁、白、净、干、细五绝……”。

道光年间中江挂面达到全盛时期。清代诗人王朗山在《玉尺山人诗抄》中写道:“中江烧酒中江面。

一路招牌到北京”,正是此番风头的写照。在民间以中江手工挂面专称来区别其他挂面制品,虽然现在

的中江手工挂面不再是孟邵笔下宫廷贡品,但也早已成为普通百姓访亲探友的首选赠品,成为中江人热

情好客的象征。

III

DB5106/T05—2020

地理标志产品中江手工挂面

生产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