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9424.2-2020 道路车辆 交通事故分析 第2部分:碰撞严重度测量方法使用指南

GB/T 39424.2-2020 Road vehicles—Traffic accident analysis—Part 2: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impact severity measures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39424.2-2020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0-11-19
实施日期
2021-06-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14)
适用范围
GB/T 39424的本部分规定了道路车辆事故碰撞严重度测量方法及使用指南。
本部分适用于道路车辆事故碰撞严重度的测量。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北京中机车辆司法鉴定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用车技术中心、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清华大学、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奥托立夫(上海)汽车安全系统研发有限公司、延锋百利得(上海)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天合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均胜百高汽车安全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
起草人:
陈强、孙振东、林淼、连晓威、陈吉光、王聪昌、李宏宇、禹慧丽、刘卫国、王大勇、沈海东、林智桂、刘月杰、沈光勇、李强红、代兵、刘福聚、李旭东、林松、张金换、王欣、曲艳平、吴斌、杨建萍、赵晓华、谭春申、吴征、王海、顾蔚新、彭凯、李承辉、孙浩、周澄靖、赵万千、钱宁、冯浩、冯硕
出版信息:
页数:17页 | 字数:32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臼43.020

T04,何..~:.·:,二ζ:::.:.:.:..:;.二ι,•r·’也马高马孟孟高马孟益高马ζ品“·-‘

一一

fl.'泪”_f:·"•且一一一_J:沮-

~(~-·肝'ii'~~”::'.:a干!.•眩杰在~击·温’

二二

十一

‘i配·毛·〈立功...1:::-:1’~:~::::川·:E·::-:2._

『咽-·:-一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9424.2-2020

道路车辆交通事故分析

第2部分:碰撞严重度测量方法使用指南

Roadvehicles-Trafficaccidentanalysis-Part2:

Guidelinesfortheuseofimpactseveritymeasures

(ISO12353-2:2003,MOD)

2021-06-01实施

2020-11-19发布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也世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39424.2-2020

目次

前言….........……·……..……·…......……·…I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碰撞严重度测量方法.…...……··

5使用指南…

附录A<资料性附录〉碰撞严重度参数测量方法

附录B(资料性附录)能量等效速度和速度变化量的应用实例….12

GB/T39424.2-2020

前言

GB/T39424《道路车辆交通事故分析》分为3个部分:

一一第1部分:术语;

一一第2部分:碰撞严重度测量方法使用指南z

一一“第3部分:确定碰撞严重度的碰撞波形数据解读指南.

本部分为GB/T39424的第2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采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12353-2:2003《道路车辆交通事故分析第2部分:碰撞严

重度测量方法使用指南L

本部分与ISO12353-2:2003相比存在结构上的调整,具体调整如下:

一一将ISO12353-2:2003的3.1调整为本部分4.1的部分内容;

一一将ISO12353-2:2003的第4章调整为本部分的4.2;

一一将ISO12353-2:2003的第5章调整为本部分的4.3;

一一将ISO12353-2:2003的第6章调整为本部分的第5章;

一一删除了ISO12353-2:2003的参考文献.

本部分与ISO12353-2:2003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如下:

一一关于规范性引用文件,本部分做了具有技术性差异的调整,以适应我国的技术条件,调整的情

况集中反映在第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具体调整如下:

•用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GB/T39424.1-2020代替了ISO12353-1:2020;

•删除了ISO6813.

一一将ISO12353-2:2003中注的技术性内容调整至本部分的条款正文中,以符合我国标准编制要求.

一一删除了ISO12353-2:2003的附录A中部分定义性或说明性条款,在附录B中增加了陈述性

条款,以符合我国碰撞严重度测量方法的实际应用和使用情况.

本部分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中机车辆司法鉴定中心、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

份有限公司商用车技术中心、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

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一汽轿车股

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清华

大学、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奥托立夫〈上海〉汽车安全系统研发有限公司、延锋百利得〈上海〉汽车安全系统有限

公司、天合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均胜百高汽车安全系统〈上海〉有限公司、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

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北京现

代汽车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强、孙振东、林蒜、连晓戚、陈吉光、王聪昌、李宏字、禹慧丽、刘卫国、王大勇、

沈海东、林智桂、刘月杰、沈光勇、李强红、代兵、刘福聚、李旭东、林松、张金换、王欣、曲艳平、吴斌、

杨建薄、赵晓华、谭春审、吴征、王海、顾蔚新、彭凯、李承辉、孙浩、周澄靖、赵万千、钱宁、冯浩、冯硕.

I

GB/T39424.2-2020

道路车辆交通事故分析

第2部分=碰撞严重度测量方法使用指南

1范围

GB/T39424的本部分规定了道路车辆事故碰撞严重度测量方法及使用指南.

本部分适用于道路车辆事故碰撞严重度的测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9424.1-2020道路车辆交通事故分析第1部分z术语(ISO12353-1:2020,MOD)

3术语和定义

GB/T39424.1-2020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碰撞严重度测量方法

4.1概述

碰撞严重度评估分为基于损伤结果的碰撞严重度评估和基于车辆响应的碰撞严重度评估.碰撞严

重度与损伤机制及其结果存在对应关系(输入-响应〉,图l给出了对应关系的细分阶段,分为碰撞前、碰

撞和碰撞后三个阶段.

将车辆碰撞这种复杂的输入·响应模型分为几个不同的子响应模型,图1阴影区域内或之间存在不

同的子响应模型.在影响损伤结果的参数中,一部分参数隐藏在动态序列中,例如动态变形,乘员轨迹

和接触速度s一部分参数可以重建或测量,例如接触区域、速度变化和车辆最终变形.在某些情况下,输

入,响应模型的使用取决于可以观察、估计或测量的参数.

GB/T39424.2-2020

碰撞严黛.tr4…-1……·损伤机制及其结果

幽先附lI(iU&itJUf~阳、

质量、姿势、竿”、性别、体鹏、

防护措施使用、耐受限度

、,)

碰撞前阶段

碰撞阶段

道路使用者、第员响应

貌迹

接触速度

接触力、镶触.甚者

发生损伤

碰撞阶段

碰撞后阶段

损伤结果

汹疗

等级

戳”

严‘It:

伤害

主主2上都水平线以上为碰撞前阶段部分,描述了碰撞前车辆和策员在正常交通中的行为参数s上下水平线之间为碰

.阶段部分,描述了碰撞阶段车辆、道路使用者和乘员的碰撞响应参数;下部水平线以下为碰撞后阶段部分,描

述了碰撞后人员损伤结果.

圄1碰撞严重度与损伤机制〈或损伤结果〉的对应关系〈输入·晌应模型〉

2

GB/T39424.2-2020

4.2基于损伤结果的碰撞严重度测量

4.2.1严重度,鼓及其测量方法概述

严重度参数可根据事故事件的顺序来进行描述〈见困2),椭圆代表主要的严重度参数,方形代表在

进行下一步严重度测量前所需评估的信息.

事故环绕:

接触前条件(车辆内部和察员):

例如:

(例如交通状况、天气等)

--结构性能;

一一约束系统的接触传性;

一一接触时’展员的身体姿态,例如

练背、头扰与身体的距离

碰撞前相关外部条件:

(例如制动、道路摩擦系徽等)

接触特性{安全带、安全气巍、局部

压力、锋和j边缘等)、人体测量学的

内容

碰撞前条件:

例如:

--碰.物的质量和刚度;

--碰撞类型(正面碰撞、偏重碰撞、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