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3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CCSB16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393—2023
芝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2023-03-07发布2023-06-06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2393—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倪云霞、赵辉、刘新涛、苗红梅、段迎辉、刘红彦、何碧珀、康宇静、冯法动、
冯岩、张春艳、赵新贝。
I
DB41/T2393—2023
芝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芝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综合防治措施、生产记录。
本文件适用于芝麻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4407.2经济作物种子第2部分:油料类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5671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GB/T24689.2植物保护机械杀虫灯
GB/T24689.4植物保护机械诱虫板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B/T34001太阳能杀虫灯通用技术条件
DB41/T797夏芝麻栽培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芝麻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包括芝麻茎点枯病、芝麻枯萎病、芝麻叶斑病、芝麻青枯病、芝麻疫病、芝麻病毒病和芝
麻白粉病等;主要虫害包括棉铃虫、甜菜夜蛾、芝麻荚野螟、芝麻天蛾、蟋蟀、蓟马、叶螨、蚜虫、地
老虎和金针虫等。
5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芝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综合应用农业防治、
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防治措施,将病虫种群数量控制在经济损失允许水平之下。
6综合防治措施
6.1农业防治
1
DB41/T2393—2023
6.1.1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优质、高产、耐渍性好、商品性好的芝麻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7.2
的规定。
6.1.2合理轮作
与玉米、甘薯、高粱等实行3~5年轮作,不宜与茄科、豆科作物轮作。
6.1.3控湿管理
地势平坦的地块宜采用高畦栽培,畦沟、腰沟、环田沟三沟配套,降雨后及时排水。田间管理应符
合DB41/T797的要求。
6.2理化诱控
6.2.1诱虫板诱杀
田间有翅蚜及蓟马零星发生时,采用黄板诱杀蚜虫、蓝板诱杀蓟马。每种色板每亩15~20块棋盘状
放置,色板高于芝麻顶端10cm~15cm。诱虫板质量应符合GB/T24689.4的要求。
6.2.2灯光诱杀
棉铃虫、甜菜夜蛾、小地老虎成虫发生高峰期,每30~50亩安装一盏杀虫灯,距地面高度2m~
2.5m。杀虫灯质量应符合GB/T24689.2和NB/T34001的要求。
6.2.3性信息素诱杀
芝麻播种后,每亩悬挂小地老虎、棉铃虫、甜菜夜蛾、蓟马等诱捕器3套,悬挂高度1.5m。根据产
品使用说明及时更换诱芯。
6.3生物防治
6.3.1释放天敌
棉铃虫和甜菜夜蛾成虫发生高峰初期,赤眼蜂放蜂器(≥4500寄生卵)每亩次使用4~5个,间隔7~
10d再释放一次。
6.3.2生物农药防治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13/T 1775-2013 五院合一服务机构服务规范 2013-09-05
- DB13/T 1778-2013 鱼类链球菌病诊断技术规范 2013-09-05
- DB13/T 1769-2013 饲用黑麦、小黑麦耐盐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 2013-09-05
- DB13/T 1780-2013 青玉米秸秆捆裹储藏技术规程 2013-09-05
- DB13/T 1771-2013 医院保洁服务规范 2013-09-05
- DB13/T 1770-2013 高丹草栽培技术规程 2013-09-05
- DB13/T 1779-2013 青虾集约化苗种繁育技术规范 2013-09-05
- DB13/T 1777-2013 种植业清洁生产通则 2013-09-05
- DB13/T 1774-2013 垂直绿化技术规范 2013-09-05
- DB13/T 1772-2013 医院辅医服务规范 201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