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174-2018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再生技术规程

DB34/T 3174-2018 Microcrack homogenization and recycled concrete pavemen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3174-2018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08-08
实施日期
2018-09-08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水运工程预应力数控张拉施工的基本要求、材料器具设备、预应力管道安装、预应力筋制作、预应力筋与锚具安装、预应力数控张拉施工、施工质量验收与检测和安全施工。 本标准适用于水运结构工程新建、改造和加固工程中后张法预应力数控张拉的施工。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安徽省交通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同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湖南联智桥隧技术有限公司、安徽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
起草人:
孙学军、彭申凯、荣海生、高学华、姚鸿梁、程晓东、王程兵、张启云、任志、沈维成、石怀远、魏金龙、宋爽、刘要武、豆德存、廖东生、苏新国、王琛、陈骁、刘晓晗、张秀灵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

P66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174—2018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再生

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meancrackregenerationofoldcementconcretepavement

文稿版次选择

2018-08-08发布2018-09-08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4/T3174—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提出单位:滁州市公路管理局。

本标准归口单位:安徽省交通运输厅。

本标准起草单位:滁州市公路管理局、滁州市交通工程检测中心、滁州市公路勘测设计院、滁州市

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西安长大公路养护技术有限公司、全椒县通达交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滁州市

公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新明、朱玉虎、周勇、郑舟、袁晓胜、吴超凡、王金国、程学义、任本江、

张建仁、王勇、陶义、程国正、计勇、黄德松、勇合新、李会安、余本洋、刘刚、丰全强、张书宇。

I

DB34/T3174—2018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再生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再生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调查与分析、设计、施工、安

全与环保、质量检验。

本标准适用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再生改造。

本标准不适用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D50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TF3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细则

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

JTGH30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J073.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微裂Microcrack

使用专用设备将旧水泥混凝土面板打击后,在面板表面形成以受力点为中心呈发散式的微小裂缝。

3.2

隼槽FalconGroove

旧水泥混凝土面板经打击微裂后,面板表面形成一定间距和深度的凹槽。

3.3

开裂块度CrackingSize

将旧水泥混凝土面板打击微裂后,面板表面裂纹围成的小板块面积。

3.4

均质化再生HomogenizationRegeneration

1

DB34/T3174—2018

微裂后的旧水泥混凝土面板,经注浆、挖除等修复辅助措施处治,使承载能力不足部位得到恢复再

生,再生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整体承载能力达到新基层设计要求,且处于均匀状态,作为直接加铺

沥青路面基层使用。

4调查与分析

4.1一般规定

4.1.1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再生利用前,应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分析工作。

4.1.2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调查,应资料齐全,内容翔实,满足设计、施工需要。

4.2资料收集

4.2.1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文件、竣工图纸等资料。

4.2.2沿线房屋、挡墙、桥梁、管涵、地下管线等构造物的位置桩号、结构尺寸等资料。

4.2.3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通车运营期间的养护和路面检测资料。

4.2.4历史交通量、交通组成及轴载资料。

4.2.5气象、水文、地质等相关资料。

4.3现状调查

4.3.1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现状应调查断板率、脱空率、沥青混合料修补面积、面板强度、换板情况、

基层结构类型、基层病害处治方式、路基软弱路段、路基含水率。

4.3.2断板率、脱空率的调查和计算应按照JTJ073.1的规定执行。

4.3.3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强度的调查应按照JTG/TF31的规定执行。

4.3.4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承载能力调查,对水泥混凝土面板用贝克曼梁进行弯沉测定。

4.3.5调查路基出现软弹、过湿、沉陷等状况段落的面积及桩号,并拍照存档。

4.3.6采用挖探或钻探等方法实测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基含水率,测定可采用烘干法。

4.3.7调查现有交通量、交通组成及轴载情况。

4.4现状分析

4.4.1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状况等级、断板率、脱空率、路基含水率、沥青混合料修补面积、换板

情况、基层病害处治方式、路基软弱路段及排水设施等资料。

4.4.2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承载能力、面板强度、基层结构类型及交通量等资料。

4.4.3气象、水文、地质情况,沿线构造物及施工环境等资料。

5设计

5.1一般规定

5.1.1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再生设计分为预估设计和优化设计两个阶段。

5.1.2排水不良路段,应按照JTG/TF31的规定执行。

5.1.3施工现场交通组织方案应符合JTGH30的要求。

5.2预估设计

5.2.1根据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调查资料,设计路基路面注浆、换板等处理措施。

2

DB34/T3174—2018

5.2.2沥青加铺层与旧水泥混凝土面板之间应设置粘封层,宜喷洒改性沥青0.5~1.0kg/m2。

5.2.3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顶面宜设置应力吸收层,厚度一般2~3cm。

5.2.4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平整度达不到预期要求时,应设计调平结构层,如调平层厚度小于2

cm,可与应力吸收层合并设计。

5.2.5根据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承载能力、面板强度、基层结构类型及交通量等资料,按照JTGD50的

相关规定进行沥青加铺层结构设计,加铺沥青层推荐厚度见表1。

表1加铺沥青层推荐厚度

道路等级交通荷载等级加铺沥青层推荐厚度(含应力吸收层)

极重、特重、重交通16~20cm

高速、一级

中等交通12~16cm

特重、重交通12~18cm

二级及三级

中、轻交通8~12cm

四级公路8~10cm

5.3优化设计

5.3.1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压稳后,用贝克曼梁法对所有板块进行弯沉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需

注浆或换板处理的板块。每块板检测4个点,即四个板角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