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32052-2015 碱回收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方法
GB/T 32052-2015 Thermal performance test code for alkali recovery boiler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5年09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泰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特种设备协会、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
- 起草人:
- 许洋、王锋、李以善、王鑫、仇道太、唐杰、黄克帅、徐仲春、赵昆、戴家辉、肖宏川、陈占军、郭雷、王恩和、胡一民、朱金辉、熊绍东
- 出版信息:
- 页数:20页 | 字数:36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27.060
J90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淮
GB/T32052—2015
碱回收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方法
Thermalperformancetestcodeforalkalirecoveryboiler
2015-09-11发布2016-04-01实施
幅畿勰畫曹1警彎畫发布
GB/T32052—2015
目次
前言in
i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符号、单位1
4测试基本要求2
5试验条件4
6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5
7锅炉效率的计算6
8试验报告8
附录A(资料性附录)符号和单位9
附录B(资料性附录)黑液浓度的测量方法11
附录C(资料性附录)常用数据表13
附录D(资料性附录)常用气体的有关量值14
附录E(规范性附录)熔融物流量的计算方法15
附录F(资料性附录)碱回收锅炉设计数据综合表16
参考文献17
GB/T32052—2015
-1・J—1—
刖g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单位: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山东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泰山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中国特种设备协会、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人:许洋、王锋、李以善、王鑫、仇道太、唐杰、黄克帅、徐仲春、赵昆、戴家辉、肖宏川、
陈占军、郭雷、王恩和、胡一民、朱金辉、熊绍东。
in
GB/T32052—2015
碱回收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碱回收锅炉热工性能试验方法的术语和定义、测试基本要求、试验条件、测量方法和
测量仪器、锅炉效率的计算和试验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以制浆黑液为燃料的锅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180—2003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
TSGG0003—2010工业锅炉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
3术语和定义、符号、单位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1
碱回收锅炉alkalirecoveryboiler
造纸行业用于燃烧制浆黑液产生蒸汽的锅炉。
3.1.2
制浆黑液pulpingblackliquor
造纸工业的制浆工艺中植物(纤维)经化学蒸煮后,在粗浆洗涤时与纤维分离提取获得的液体。蒸
煮后药液呈黑褐色称为制浆黑液(以下简称黑液)。
3.1.3
稀白液weakwhiteliquor
造纸工艺上苛化过程中对白泥进行稀释洗涤得到的溶液称为稀白液。
3.1.4
熔融物(绿液)liquidmeltgreenliquor)
燃烧黑液生成的无机熔融物(简称熔融物)溶解于稀白液或水中,形成的溶液由于含有少量的
Fe(()H)z而呈绿色,称为绿液。
3.1.5
白液whiteliquor
造纸T艺上苛化过程中产生的清液称为白液。
3.1.6
输入热量heatinput
随每千克或每标准立方米燃料输入锅炉的总热量,包括燃料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和显热、用外来热
1
GB/T32052—2015
源加热燃料或空气时所带人的热量以及雾化燃料所用介质带入的热量。
3.1.7
有效输出热量heatoutput
单位时间内,工质在锅炉中所吸收的总热量,包括水和蒸汽吸收的热量,以及排污水和自用蒸汽所
消耗的热量。
3.1.8
锅炉效率boilerefficiency
碱回收锅炉有效输出热量占输入热量的百分数。
3.1.9
基准温度referencetemperature
为计算锅炉能量平衡中各项输入热量和各项损失热量所确定的起点温度。
3.2符号、单位
本文件所使用的符号和单位参见附录A。
4测试基本要求
4.1碱回收系统能量平衡图
碱回收系统能量平衡图见图10
A
注:系统是以入炉浓黑液、外来给水和送入空气开始至产出蒸汽,排烟和产出熔融物(绿液)为边界。包括圆盘蒸发
器(低臭型碱I叫收系统除外)。
图1碱回收系统能量平衡图
4.2试验方法
4.2.1锅炉效率可采用两种方法测得,即正平衡法和反平衡法。
2
GB/T32052—2015
4.2.2规定锅炉送风机入口处空气温度为各项输入与输出能量的起算点,即基准温度。
4.2.3蒸汽锅炉的出力要扣除自用蒸汽量和取样量。
4.3试验项目
试验项目如下:
)锅炉效率;
b)锅炉出力。
4.4测量和化验的项目
测量和化验项目如下:
)黑液浓度(化验方法参见附录B)、黑液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元素分析(N、C、H、()、N、S等)、灰
分、水分;
b)绿液的比重、温度、流量和碱浓度;
c)燃料消耗量;
d)锅炉输出蒸汽量(饱和蒸汽测给水流量,过热蒸汽测给水流量或过热蒸汽流量);
e)蒸汽压力;
f)锅炉给水温度、压力;
g)稀白液的流量、温度、压力和碱浓度;
h)饱和蒸汽湿度或过热蒸汽含盐量;
i)排烟温度、排烟处烟气成分(含R()2、()2、C()等)、烟气含水量、出口烟气动压、静压;
j)灰可燃物含量;
k)蒸汽取样量、锅水取样量、排污量(连续排污量,计入锅水取样量);
l)进入系统的蒸汽流量、压力;
m)入炉空气温度;
n)当地大气压力;
o)环境温度。
4.5能效测试工作程序
4.5.1编制测试大纲
应根据本标准的有关规定,结合具体情况制定试验方案。测试大纲的内容至少应包括:
)试验目的;
b)测量项目;
c)主要测点布置与所需仪表;
d)试验人员组织与分工;
e)试验进度安排等。
4.5.2测试人员
测试负责人应由熟悉本标准并具有测试经验的专业人员担任。试验过程中测试人员不宜变动。
4.5.3测试仪器、仪表
4.5.3.1试验使用的仪表均应是在检定和标定的有效期内;试验前后应对所用仪表加以检查。
4.5.3.2按试验大纲中测点布置图的要求安装仪表。
3
GB/T32052—2015
4.5.4锅炉及其系统测试前检查
全面检查锅炉及辅机设备的运行状况是否正常,如有不正常现象应排除。
4.5.5预备性试验
4.5.5.1正式试验前应进行一次预备性试验,预备性试验的测试项目和要求与正式试验一致。
4.5.5.2预备性试验的目的:检查测试装置和仪器、检查协调试验观测人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5.5.3预备性试验经各方认可、对试验数据无异议后,可转入正式试验,预备性试验也可作为正式试
验的一部分。
4.5.6现场测试
4.5.6.1试验开始的时候,同时记录锅炉水位和各参数,并进行取样。
4.5.6.2试验结束时锅筒水位应与试验开始时一致,如不一致应进行修正。
4.5.6.3试验期间安全阀不得起跳,锅炉不得吹灰,不得定期排污,连续排污一般亦应关闭。对于过热
蒸汽锅炉,当必须连续排污时,连续排污量应计量(计入锅水取样量),其水量不得超出锅炉出力的3%。
4.5.7编制测试报告
按照测试大纲中的任务、目的和要求,对测试数据以及燃料、灰渣等化验结果进行计算和分析,按照
测试任务要求形成结论性意见,按第8章的要求编写并出具锅炉能效测试报告。
5试验条件
5.1锅炉稳定时间
热工试验前,锅炉系统应连续正常稳定运行7天以上。正式实验前的12h中,前9h机组运行负荷
不低于试验负荷的75%,后3h应维持预定的试验负荷。
5.2试验时间和试验次数
5.2.1黑液必须连续稳定供给,试验持续时间每次不小于4h0
5.2.2试验应不少于两次,试验结果中排烟温度、过量空气系数、出力、锅炉效率等数据取其平均值。
5.3参数波动范围
试验过程中,锅炉参数允许波动范围见表10
表1锅炉各参数允许波动范围
测虽项目观测值偏离规定值的允许偏差
入炉黑液浓度X
孑设计浓度
%
蒸发量D
80%〜110%额定蒸发虽“
t/h
给水温度
+30〜一20
°C
蒸汽压力P饱和蒸汽+4%〜一10%1
MP过热蒸汽+4%b
4
GB/T32052—2015
表1(续)
测量项目观测值偏离规定值的允许偏差
r2<300"C时+30〜一20
300°C<2<350匸时+20〜一20
过热蒸汽温度
350°C2=400七时+10〜一20
°C
400°C</2<450匸时+10〜一15
◎>4509时+5〜一10
"受制浆生产线的实际黑液产虽影响。
''不超过最高允许丁作斥力。
5.4测量时间间隔
测量的时间间隔见表2。
表2测量的时间间隔
测量对象测量或者取样的时间间隔备注
蒸汽温度、压力、流量、排烟温度、
10min〜15min
送风温度等主要参数
动压测量15min〜20min如果测点较多,时间可适当延长
烟气分析15min〜20min
试验起、止时,准确测渎一次;试验中,
积算表
每小时读取数据一次供参考
黑液、绿液取样20min〜30min
其他参数—般30min
5.5试验结果的允许偏差
5.5.1黑液连续稳定的情况下,每次测试的效率之差不大于5%。
5.5.2试验受各种条件限制的场合,经试验各方认可,可按协议确认的允许偏差。
6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
6.1一般要求
一般参数参照GB/T10180—2003第9章的要求执行。
6.2黑液
6.2.1黑液取样点应在圆盘蒸发器前以及黑液进炉的管道上。每次取样不少于100mL,总样品不少
于1000mL,混合后用密闭的容器存放。
6.2.2用于测量黑液流量的流量计精度不低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JB/T 7043-1993 液压轴向柱塞泵 技术条件 1993-09-23
- GB/T 4324.3-1984 钨化学分析方法 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苯荧光酮光度法测定锡量 1984-04-12
- HB 7124-1994 飞机外部噪声测量 1995-05-04
- HG/T 2467.3-2003 农药可湿性粉剂产品标准编写规范 2004-01-09
- QJ 2303-1992 飞航导弹地面设备液压小车通用规范 1992-02-26
- YD/T 828.311-1997 数字微波传输系统中所用设备的测量方法 第3部分:卫星通信地球站的测量 第11节:用于SCPC-PSK 传输的公务通道设备 1997-03-27
- SY/T 5716.6-1995 石油钻机大修理技术条件水刹车 1995-07-13
- HB 6730-1993 航空产品试制生产管理 1993-09-15
- HB 7017-1994 矩形花键综合塞规 d=11~52 1994-10-31
- HB 5313-1985 航空用厌氧胶液体密封性试验方法 1986-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