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2639-2016 华北地区河溪植被缓冲带建设技术规程
LY/T 2639-2016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establishing and managing of riparian buffers zones in North China
基本信息
本标准适用于华北地区的河溪植被缓冲带建设。
发布历史
-
2016年0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起草人:
- 李林英、李永生、刘劲、王弟、张娜、张冠南。
- 出版信息:
- 页数:17页 | 字数:30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B64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
LYT26392016
华北地区河溪植被缓冲带建设技术规程
Technicalreulationforestablishinandmanainofriarianbuffers
ggggp
zonesinNorthChina
ㅤㅤㅤㅤ
2016-01-18发布2016-06-01实施
国家林业局发布
/—
LYT26392016
目次
前言…………………………Ⅰ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目的与原则………………1
4.1目的…………………1
4.2原则…………………2
5植被缓冲带的结构和宽度………………2
5.1植被缓冲带的结构…………………2
5.2植被缓冲带的宽度…………………2
6河岸带恢复………………2
6.1人工恢复……………2
6.2自然恢复……………4
7管护………………………4
ㅤㅤㅤㅤ
7.1病虫害防治…………………………4
7.2类型…………………4
8档案管理…………………4
()………………
附录A资料性附录河溪缓冲带示意图5
()………………
附录B规范性附录草地主要整地方式6
()………
附录C资料性附录河溪植被缓冲带主要树种8
()……………
附录D资料性附录河溪植被缓冲带部分树种混交搭配10
()…………………
附录资料性附录河溪植被缓冲带树种种植密度
E11
()……………
附录资料性附录典型缓冲带构建模式
F12
/—
LYT26392016
华北地区河溪植被缓冲带建设技术规程
1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河溪植被缓冲带建设的种类及结构植被恢复营造技术培育管护与档案管理等技
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华北地区的河溪植被缓冲带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000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6141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6142禾本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7908林木种子质量分级
/()
GBT1516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
/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76
/森林抚育规程ㅤㅤㅤㅤ
GBT15781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
GBT16453.2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GBT26424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LYT1607
/森林采伐作业规程
LYT1646
/人工草地建设技术规程
NYT1342
()
城市绿化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00号令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河溪带riarianzone
p
,。
河流与溪流两岸自河溪水与陆地交界处起至直接或间接受到水体影响的地带
3.2
河溪植被缓冲带riarianveetationbuffers
pg
、、。
河流与溪流两岸由乔灌草组成的水域与陆地之间的植被缓冲区域
4目的与原则
4.1目的
,。
4.1.1维护河岸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
1
/—
LYT26392016
,,。
4.1.2控制面源污染防止泥沙直接进入净化水质
、。
4.1.3改善水生物质两栖爬行动物憩息地
,。
4.1.4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河岸廊道的景观作用
,。
4.1.5尊重自然规律保持湿地自然属性
4.2原则
,,。
4.2.1按流域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建设
,()。
4.2.2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草
,,;,、、。
4.2.3区域间不同缓冲带应因害布置协同防护同一缓冲带乔灌草应合理搭配
、,(),(),
4.2.4经济生态树种相结合优先选择乡土树草种慎用外来树草种禁止使用影响水环境的
树种。
,。
4.2.5充分利用保护现有自然植被人工植被恢复与现有植被封禁培育相结合
5植被缓冲带的结构和宽度
5.1植被缓冲带的结构
,,。
在河溪受纳水体的岸边由不同植被构成的具有不同防护功能的植物带植被缓冲带一般划分为
无干扰林带()、()、()。、、
A区人工乔灌林带B区径流控制带C区三个缓冲区完整型由ABC三个缓冲
;,。
区组成不完整型根据当地立地条件选择个或个缓冲区组成
12
)无干扰林带():,。,、
aA区位于河溪水陆交错区属护岸缓冲带以乔木林带为主保护堤岸去除污
,。
染物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ㅤㅤㅤㅤ
)人工乔灌林带():,。,,
b区位于区外侧属岸坡缓冲带以乔灌木树种为主减少河岸侵蚀截
BA
,,,。
留泥沙吸收滞纳营养物质增加生物多样性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在洪水期减缓水流
)径流控制带():,(
c区位于区或区外侧远离河岸的区域属岸坡缓冲带包括林地扩开阔植
CAB
)。,,。
被地由草本植物组成拦截地表径流提高入渗和过滤
)缓冲带示意图参见附录。
dA
5.2植物缓冲带的宽度
/。:
河岸带宽度范围一般按GBT26424的规定执行缓冲带不同区域应为
):。;
aA区一般设定的宽度为10m~20m小型河溪缓冲带宽度不低于10m大型河溪不低于
20m。
):。、,;
bB区一般设定20m~50m小型溪流只需要宽度很狭窄的乔灌木宽度不低于20m大型
,;
溪流需要一片能够彻底覆盖部分洪泛区的缓冲带宽度不低于50m~120m在土壤渗透能力
,;,。
较差的地带宽度不低于40m如果在黏性土上宽度至少要200m
):。、,
cC区一般设定的宽度为15m~20mC区与AB区发挥协同防护作用其最小推荐宽度为
;,。
10m~15mC区独立行使防护功能最小宽度应达到20m
6河岸带恢复
6.1人工恢复
6.1.1整地
、,/。
主要采用穴状鱼鳞坑和带状整地适用条件及规格按GBT15776的规定执行C区整地方式见
2
/—
LYT26392016
附录B。
()
6.1.2树草种选择
、,,、
一般选择根系发达耐水湿水淹固持土壤抗蚀防崩能力强的植物种类及耐盐碱培肥改土能力强
,,。:
的树种同一缓冲带应乔灌草合理搭配不同区域的选择如下
):、、,。
aA区根系发达生长量大固土力强耐水淹乡土乔灌树种
):、、,、、
bB区根量多根系分布广改良土壤作用强生长量大生长稳定抗逆性强的乔灌树种和草本
植物。
):、、,。
cC区根系发达生长旺盛固土力强能大量过滤水中沉淀物和化学物质的草本植物
)()。
d缓冲带主要造林树草种参见附录C
()
6.1.3种苗子质量
;
造林树种的苗木质量应达到和规定的二级以上标准草种种子质量应符合
GB6000GB7908
和规定的二级以上种子质量标准。
GB6141GB6142
6.1.4造林模式
6.1.4.1混交类型
、。。
采用乔灌草针阔等混交搭配目的树种应占到总株数的50%~75%
———、;
区采用主要树种主要树种主要树种搭配树种混交
A++
———、、;
区采用主要树种搭配树种主要树种灌木树种主要树种搭配树种草类混交
B++++
———、;
区采用草草灌木树种草混交
C+
ㅤㅤㅤㅤ
。
———缓冲带常用的树种材料混交搭配参见附录D
6.1.4.2混交方式与适用范围
不同混交方法的适用范围为:
———:、;
行间混交适用于区区缓冲带
AB
———:、、;
带状混交适用于区区区缓冲带
ABC
———:、。
块状混交适用于区区缓冲带
BC
;、;。
区采用株间混交区采用株间行间混交区采用带状
ABC
6.1.5造林密度
主要植物种的适宜密度范围参见附录E。
6.1.6草带建设
、、。、;
采用条播穴播撒播三种方式条播适应于地面较完整坡度以下地带穴播适应于地面较破
25°
、,、、、;,,。
碎坡度较陡以及坝坡堤坡田坎坡坎等地带撒播适应于地形平缓河溪较宽污染物较轻地带具
体方法按照/的规定执行。
NYT1342
6.1.7典型缓冲带构建模式
典型缓冲带构建模式技术措施参见附录F。
6.1.8幼林抚育
按照/、/和/的规定执行。
GBT15776GBT15781LYT1646
3
/—
LYT26392016
6.2自然恢复
6.2.1封育类型
、,、、、、。
根据河岸带植被组成立地类型可分为乔木型乔灌草型灌木型灌草型草本型五种封育类型
,/。
除草本型外其他四种类型技术要求按照GBT15163的规定执行
:,。
草本型河岸带以草本植物为主的宜封育为草本型
6.2.2封育方式
、;、
河流上游部位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及恢复植被较困难的封育区应采用全封方式中下游部位及其
。/。
他封育区采用半封方式技术要求按照GBT15163的规定执行
7管护
7.1病虫害防治
:,;。
7.1.1防治原则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不应使用化学农药
:,,、。
7.1.2防治方法加强树体管理提高抗病虫能力采用物理生物防治方法
7.2类型
:/、/、/。
7.2.1自然区域按GBT15776GBT16453.2GBT15163的规定执行
:《》。
7.2.2城镇工矿区按照城市绿化条例的规定执行
/ㅤㅤㅤㅤ
、:。
7.2.3农田农林区按GBT16453.2的规定执行
8档案管理
按照/、/、/、/的规定执行。
GBT15776GBT16453.2LYT1607LYT1646
4
/—
LYT26392016
附录
A
()
资料性附录
河溪缓冲带示意图
()。
河溪缓冲带单边推荐宽度规划示意图见图A.1
ㅤㅤㅤㅤ
()
图A.1河溪缓冲带单边推荐宽度规划示意图
5
/—
LYT26392016
附录
B
()
规范性附录
草地主要整地方式
B.1滞流沉积带
B.1.1基本模式
,,,
在设计的沉积带内沿河溪平行方向带状整地通过里切外垫形成低于原地面2cm~5cm沉积
。。
带适用于河溪宽度≤5m的草类河溪缓冲带建设整地
B.1.2规格
,,,。
整地时翻土深度带宽整地带数条条长随地形而定
20cm~30cm1m~2m1~5
B.1.3修筑方法
,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42/T 226-2002 黄冈名晒烟 2002-12-09
- DB42/T 128-2002 核用银杏地方良种 2002-12-09
- DB42/T 152-2002 棉铃虫测报调查、资料统计规范 2002-09-30
- DB42/T 225-2002 均县名晒烟 2002-12-09
- DB42/T 227-2002 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2002-12-09
- DB42/T 224-2002 杂交水稻“三系”亲本及杂交种田间种植检验操作规程 2002-12-09
- DB42/T 130-2002 核用银杏地方良种 2002-12-09
- DB42/T 150-2002 稻纹枯病测报调查规范 2002-09-30
- DB42/T 127-2002 银杏栽培技术规程 2002-12-09
- DB11/T 181-2003 电子市场质量管理通用规范 200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