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2701-2015 丘陵区旱地小麦生产种植技术规程

DB37/T 2701-2015 Hillside dryland wheat production and plant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山东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7/T 2701-2015
标准类型
山东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5-09-22
实施日期
2015-10-22
发布单位/组织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0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2701—2015

丘陵区旱地小麦生产种植技术规程

2015-09-22发布2015-10-22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2701—2015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2

5小麦栽培技术......................................................................2

附录A(资料性附录)肥料中主要重金属含量的限量指标..................................5

附录B(规范性附录)小麦生产中宜使用的肥料..........................................6

附录C(资料性附录)肥料中污染物质含量的限量指标....................................7

附录D(资料性附录)小麦生产中禁止使用的农药品种....................................8

附录E(资料性附录)小麦生产中常用农药及合理使用准则................................9

I

DB37/T2701—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青岛农业大学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临沂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石岩、马洪义、谢淑娟、杨沣江、陈学海、蔡柯鸣、孙良泉、鞠鹏、徐坤、周

朋。

II

DB37/T2701—2015

丘陵区旱地小麦生产种植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东省丘陵区旱地小麦生产种植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种子处理、耕作整地、播种

施肥、病虫草防治、收获贮藏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丘陵区旱地小麦的种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351—2008小麦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7412小麦种子产地检疫规程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227微生物肥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5332无公害食品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丘陵区

地势高低起伏,坡度较缓,连绵不断的低矮隆起高地,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相对起伏在200m

以下的地区。

3.2

产地环境

不具备灌溉条件的丘陵区麦田。

3.3

秸秆还田

指麦和玉米收获后,茎、杆、根茬等通过各种方式留在田间土壤中。

1

DB37/T2701—2015

3.4

安全水分

一定温度下,小麦籽粒能够安全储藏的含水量。

4基本要求

4.1产地

4.1.1产地环境

应符合NY5332的规定。

4.1.2土壤肥力

应选择地势较平坦,土层深厚肥沃,保水保肥性好的地块。土壤耕层20㎝以内有机质含量≥1.0%,

全氮(N)含量≥0.09%,速效氮(N)≥70mg/kg,速效磷(P2O5)含量≥15mg/kg,速效钾(K2O)含

量≥80mg/kg。

4.2品种选择

4.2.1应选择抗旱、耐瘠、适应性广的优良小麦品种,所选品种应经过国家或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委员会审定通过,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以及GB7412的规定。

4.2.2应对小麦种子进行药剂包衣处理。

4.3肥料使用准则

4.3.1应符合NY/T496的规定。

4.3.2不应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和生物肥料以及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肥料。

4.3.3宜增施有机肥料,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应配合使用。

4.3.4农家肥等有机肥料施用前应经无害化处理,微生物肥料应符合NY/T227的要求。

4.4农药使用规则

4.4.1应符合GB4285、GB/T8321的规定。

4.4.2应合理混用、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或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克服和推迟病虫害抗药性

的产生和发展。

5小麦栽培技术

5.1播前准备

5.1.1底墒

若墒情适宜,应在秋作物收获后深耕,并整地播种,尽量减少水分散失;墒情不足的地块,应做到

等墒、抢墒播种。

5.1.2底肥

5.1.2.1应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倡使用配方肥料,增施有机肥,协调氮、磷、钾投入比例。

2

DB37/T2701—2015

5.1.2.2在肥料投入上,一般应施有机肥2000kg/667m2以上,纯氮12kg/667m2~15kg/667m2,

P2O57kg/667m2~8kg/667m2,K2O6kg/667m2~8kg/667m2。

5.1.2.3秸秆粉碎后翻压前,应将底肥均匀撒在地表。应将全部的氮肥、磷肥、钾肥作底肥结合深耕

或深松深施,施肥深度应在15cm~20cm。

5.1.3整地

5.1.3.1玉米收获后,应采用秸秆粉碎还田方法,将玉米秸秆粉碎,秸秆长度应在5cm左右。将玉米

秸秆粉碎及时翻压还田,深度不小于15cm。

5.1.3.2应确保地面平整,土壤墒情适宜。

5.2播种

5.2.1播期

应遵循“播期服从墒情”的原则,合理确定播期,并宜在10月1日至10月15日期间播种。

5.2.2播量

在适宜播期范围内,播量应在7.5kg/667m2~10kg/667m2。

5.2.3播种方式

5.2.3.1宜实行宽幅等行距(22cm~24cm)播种,播深应控制在3cm~5cm。

5.2.3.2若采用常规小麦播种机播种,应加装镇压装置,行距应控制在15cm~20cm。播种速度宜控

制在每小时5km,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播种后,应使用镇压器镇压1~2遍。

5.3田间管理

5.3.1冬前管理

5.3.1.1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种,对10cm以上缺苗断垄地段应补种浸种催芽的种子。

5.3.1.2在查苗补种的基础上,应于三叶期至四叶期对缺苗断垄地段进行移栽补苗,确保苗全。

5.3.1.3播种后及苗期遇雨后,应及时划锄,破除土壤板结。

5.3.2春季管理

5.3.2.1划锄镇压

5.3.2.1.1应在表层土化冻2cm时进行早春划锄,拔节前力争划锄1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