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7213.3-2005 工业过程控制阀 第3-1部分:尺寸两通球形直通控制阀法兰端面距和两通球形角形控制阀法兰中心至法兰端面的间距

GB/T 17213.3-2005 Industrial-process control valves—Part 3-1:Dimensions—Face-to-face dimensions for flanged,two-way,globe-type,straight pattern and center-to-face dimensions for flanged,two-way,globe-type,angle pattern control valves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17213.3-2005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05-09-09
实施日期
2006-04-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分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起草人:
王凌霄、冯晓升、王群增、郑秋萍、陈蒙南、李元涛、范萍、王燕、高强
出版信息:
页数:7页 | 字数:10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23.060.01

N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7213.3-2005八EC60534-3-1:2000

工业过程控制阀第3-1部分:尺寸

两通球形直通控制阀法兰端面距和

两通球形角形控制阀法兰中心至

法兰端面的间距

Industrial-processcontrolvalves-Part3-1:Dimensions-Face-to-face

dimensionsforflanged,tw-oway,globe-type,straightpatternand

center-to-facedimensionsforflanged,tw-oway,globe-type,

anglepatterncontrolvalves

(IEC60534-3-1:2000,IDT)

2005-09-09发布2006-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17213.3-2005八EC60534-3-1:2000

前言

GB/T17213《工业过程控制阀》分为如下部分:

—控制阀术语和总则(eqvIEC60534-1;1987)

—流通能力安装条件下流体流量的计算公式((IEC60534-2-1:1998,IDT)

—流通能力试验程序(IEC60534-2-3:1997,IDT)

—流通能力固有流量特性和可调比(IEC60534-2-4:1989,IDT)

—尺寸两通球形直通控制阀法兰端面距和两通球形角形控制阀法兰中心至法兰端面的间距

(IEC60534-3-1:2000,IDT)

—尺寸角行程控制阀(蝶阀除外)的端面距(IEC60534-3-2:2001,IDT)

—尺寸对焊式两通球形直通控制阀的端距((IEC60534-3-3:1998,IDT)

—检验和例行试验(IEC60534-4:1999,IDT)

—标志(eqvIEC60534-5:1982)

—定位器与控制阀执行机构连接的安装细节定位器在直行程执行机构上的安装((IEC60534-

6-1:1997,IDT)

一定位器与控制阀执行机构连接的安装细节定位器在角行程执行机构上的安装(IEC60534

6-2:2000,IDT)

—控制阀数据单(eqvIEC60534-7:1989)

—噪声的考虑实验室内测量空气动力流流经控制阀产生的噪声(eqvIEC60534-8-1:1986)

一一噪声的考虑实验室内测量液动流流经控制阀产生的噪声(IEC60534-8-2:1991,IDT)

—噪声的考虑空气动力流流经控制阀产生的噪声预测方法((IEC60534-8-3:2000,IDT)

—噪声的考虑液动流流经控制阀产生的噪声预测方法G(EC60534-8-4:1994,IDT)

本部分为GB/T17213的第3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EC60534-3-1:2000《工业过程控制阀第3-1部分:尺寸二通球形直通控制阀

法兰端面距和二通球形角型控制阀法兰中心至法兰端面的间距))(英文版)。

本部分等同翻译IEC60534-3-1:2000

为便于使用,本部分作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a)"IEC60534的本部分,,一词改为“GB/T17213的本部分,,;

b)删除国际标准的前言;

c)用P“NIO或PN116","PN25或PN40","PN63或PNloo',分别代替“PN10或116","PN25或

40","PN63或100"0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负责起草。参加起草的单位有:天津自动化仪表

四厂、仁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上侮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自动化仪表七厂、重庆川仪十一厂有

限公司、昊忠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凌霄、冯晓升、王群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