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023-2016 中小学校舍雷电防护技术规范

DB61/T 1023-2016 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econdary School Buildings

陕西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1/T 1023-2016
标准类型
陕西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6-05-09
实施日期
2016-08-01
发布单位/组织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陕西省气象局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学校舍雷电防护的设计、施工、验收、检测、维护。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陕西省防雷中心、陕西省气象局
起草人:
曹继军、赖学强、高莹、姚东升、杜建忠、贾涛、高明娟、沈乐、高峰。
出版信息:
页数:2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A47.101

W59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61/T1023—2016

中小学校舍雷电防护技术规范

Middleandprimaryschoolscampuslightningprotectiontechnicalcode

2016-05-09发布2016-08-01实施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61/T1023—20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附录A、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陕西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陕西省防雷中心、陕西省气象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曹继军、赖学强、高莹、姚东升、杜建忠、贾涛、高明娟、沈乐、高峰。

本标准由陕西省防雷中心负责解释。

本标准属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陕西省防雷中心

电话:029-81619528

地址:西安市北关正街36号

邮编:710015。

I

DB61/T1023—2016

中小学校舍雷电防护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校舍雷电防护的范围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学校舍雷电防护的设计、施工、验收、检测、维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D501-1~4防雷与接地安装图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校园campus

学校教学、居住和人员活动的场所。

3.2

校舍schoolbuilding

校园内用于教学及教学辅助、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等的建(构)筑物。

3.3

风雨操场sportsgroundwithroof

有顶盖的体育场地,包括有顶无围护墙的场地和有顶有围护墙的场馆。

3.4

防雷装置lightningprotectionsystem

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筑物上或建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接闪器、引下线、接

地装置、电涌保护器和连接导体组成。

4基本要求

1

DB61/T1023—2016

4.1校舍的雷电防护设计,应在勘察地形、地貌、土壤、气象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根据雷电活动规律、

校舍特点和雷电灾害风险等,采取相应的雷电防护措施。

4.2属于GB50057-2010中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的校舍,应符合GB50057-2010的规定。

4.3不属于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的下列校舍和校园设施,应按本规范要求进行雷电防护:

a)教学、实验、办公用房和餐厅、礼堂、会议室、宿舍;

b)烟囱、水塔等构筑物;

c)旗杆、电杆和高度在5m以上的户外金属装置等设施。

4.4防雷措施

采取防雷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a)符合4.3条第1款的校舍应采取防直击雷、等电位连接和防闪电电涌措施;

b)符合4.3条第2款的构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措施;

c)符合4.3条第3款的设施应采取接地措施;

d)防雷装置安装应按国标图集《防雷与接地安装》D501-1~4或本标准附录C设计、施工。

5防护技术要求

5.1防直击雷

5.1.1接闪器

接闪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符合4.3条第1、2款的校舍、风雨操场防直击雷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带或接闪

杆,也可采用由接闪带和接闪杆混合组成的接闪器。接闪带应选择校舍易受雷击的部位(附录

A)敷设,接闪器保护范围计算按照附录B的规定,滚球半径hr取60m;

b)卫星天线、共用天线等室外重要设施应就近接地,并应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

c)校舍接闪器的材料、结构和最小截面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接闪线(带)、接闪杆和引下线的材料、结构与最小截面

材料结构最小截面(mm2)备注j

单根扁铜50厚度2mm

单根圆铜g50直径8mm

铜,镀锡铜a

铜绞线50每股线直径1.7mm

单根圆铜c、d176直径15mm

单根扁铝70厚度3mm

铝单根圆铝50直径8mm

铝绞线50每股线直径1.7mm

单根扁形导体50厚度2.5mm

铝合金单根圆形导体c50直径8mm

绞线50每股线直径1.7mm

2

DB61/T1023—2016

表1(续)接闪线(带)、接闪杆和引下线的材料、结构与最小截面

材料结构最小截面(mm2)备注j

单根圆形导体176直径15mm

外表面镀铜的直径8mm,径向镀铜厚度至少

50

单根圆形导体70μm,铜纯度99.9%

单根扁钢50厚度2.5mm

单根圆钢i50直径8mm

热浸镀锌钢b

绞线50每股线直径1.7mm

单根圆钢c、d176直径15mm

单根扁钢f50h厚度2mm

单根圆钢f50h直径8mm

不锈钢e

绞线70每股线直径1.7mm

单根圆钢c、d176直径15mm

外表面单根圆钢(直径8mm)镀铜厚度至少70μm,铜纯度

50

镀铜的钢单根扁钢(厚2.5mm)99.9%

a热浸或电镀锡的锡层最小厚度为1μm

b镀锌层宜光滑连贯、无焊剂斑点,镀锌层圆钢至少22.7g/m2、扁钢至少32.4g/m2

c仅应用于接闪杆。当应用于机械应力没达到临界值之处,可采用直径10mm、最长1m的接闪杆,并

增加固定

d仅应用于入地之处

e不锈钢中,铬的含量不小于16%,镍的含量不小于8%,碳的含量不大于0.08%

f对埋于混凝土中以及与可燃材料直接接触的不锈钢,其最小尺寸宜增大至直径10mm的78mm2(单根

圆钢)和最小厚度3mm的75mm2(单根扁钢)

g在机械强度没有重要要求之处,50mm2(直径8mm)可减为28mm2(直径6mm)。并应减小固定支架间

的间距

h当温升和机械受力是重点考虑之处,50mm2加大至75mm2

i避免在单位能量10MJ/Ω下熔化的最小截面是铜为16mm2、铝为25mm2、钢为50mm2、锈钢为50mm2

j截面积允许误差为-3%

d)接闪杆宜采用热镀锌圆钢或钢管制成时,其直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杆长1m以下时,圆钢不应小于12mm,钢管不应小于为20mm;

2)杆长1~2m时,圆钢不应小于16mm,钢管不应小于25mm;

3)独立烟囱顶上的杆,圆钢不应小于20mm,钢管不应小于40mm。

e)明敷接闪导体固定支架的间距不宜大于表2的规定。固定支架的高度不宜小于150mm;

表2明敷接闪导体固定支架的间距

扁形导体和绞线固定支架的间距单根圆形导体固定支架的间距

布置方式

(mm)(mm)

安装于水平面上的水平导体5001000

安装于垂直面上的水平导体5001000

f)接闪器应做防腐处理;

g)高于校舍的树木,其树干与校舍的间隔距离应大于3m,树冠与校舍的间隔距离应大于2m。

3

DB61/T1023—2016

5.1.2引下线

引下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符合4.3条第1款的校舍采用接闪带时,引下线不应少于2根,并宜沿校舍四周均匀或对称布

置;

b)每根引下线接地电阻不大于30Ω;

c)引下线的材料、结构和最小截面应按本规范表1的规定取值;

d)明敷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外表面明敷,宜经最短路径接地,并应做防腐处理。固定支架的间

距不宜大于本规范表2的规定;

e)引下线宜采用热镀锌圆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当独立烟囱上的引下线采用圆钢时,其直

径不应小于12mm;采用扁钢时,其截面不应小于100mm2,厚度不应小于4mm;

f)采用多根专设引下线时,应在各引下线上于距地面0.3m至1.8m之间装设断接卡;

g)引下线外露时,宜布设在人员不易接触或经过的位置,其距地面2.7m以下的导体用耐1.2/50μs

冲击电压100kV的绝缘层隔离,或用至少3mm厚的交联聚乙烯层隔离;

h)引下线3m范围内地表层应敷设5cm厚沥青层或15cm厚砾石层,以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i)悬挂防雷警示牌,提醒雷电天气时不要靠近或接触引下线、旗杆、电杆等易遭受雷击的金属装

置和树木,防雷警示牌设计可参考图1设计,悬挂高度不宜低于地上0.8m。

a)防雷接地或有接地户外金属装置b)无接地户外金属装置

图1防雷警示牌

5.1.3防雷接地

防雷接地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a)人工钢质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5m。其间距以及人工水平接地体的间距均宜为5m,当受地

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小;

b)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并宜敷设在当地冻土层以下,其距墙或基础

不宜小于1m。接地体的敷设宜远离由于高温影响使土壤电阻率升高的地方;

c)接地装置埋在土壤中的部分,其连接宜采用放热焊接;当采用通常的焊接方法时,应在焊接处

做防腐处理;

d)接地体的材料、结构和最小截面应符合表3的规定;

4

DB61/T1023—2016

表3接地体的材料、结构和最小尺寸

最小尺寸

材料结构垂直接地体水平接地体接地板备注

直径(mm)(mm2)(mm)

铜绞线-50-每股直径1.7mm

单根圆铜1550--

单根扁铜-50-厚度2mm

铜、镀锡铜铜管20--壁厚2mm

整块铜板--500×500厚度2mm

各网格边截面25mm×2mm,网格网边总长

网格铜板--600×600

度不少于4.8m

圆钢1478--

钢管20--壁厚2mm

扁钢-90-厚度3mm

热镀锌钢钢板--500×500厚度3mm

各网格边截面30mm×3mm,网格网边总长

网格钢板--600×600

度不少于4.8m

型钢注3---

钢绞线-70-每股直径1.7mm

裸钢圆钢-78-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