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771-2021 湖北省河湖健康评估导则
DB42/T 1771-2021 Guidelines for Health Assessment of Rivers and Lakes in Hubei Province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1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3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20.01
CCSZ06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1771—2021
湖北省河湖健康评估导则
GuidelinesforriverandlakehealthassessmentinHubeiprovince
2021-12-23发布2022-02-23实施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2/T1771—2021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评估原则............................................................................2
5评估工作流程........................................................................3
6评估指标体系........................................................................4
7评估方法与赋分标准..................................................................5
8权重赋予...........................................................................18
9分段分区及健康状况分类.............................................................20
附录A(资料性)河湖健康评估收资清单................................................23
附录B(规范性)浮游植物调查与鉴定方法..............................................25
附录C(资料性)底栖动物参考耐污值..................................................27
附录D(资料性)河湖健康评估公众满意度调查问卷......................................32
I
DB42/T1771—2021
II
DB42/T1771—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湖北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湖北省长江水生态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驰、王煌、彭锋、华平、刘超、高明亚、周念来、吴凤燕、郭文慧、周颖、
高猛、喻婷、罗楠、苗滕、沈来银、徐凯、柳红霞、郑珍珍、潘颖、贺俊、周发超、李亮、熊昱。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水利厅(归口单位),电话:027-87221666,邮箱:
3941941@;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邮寄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起草单位),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286号。
III
DB42/T1771—2021
湖北省河湖健康评估导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湖北省河湖健康评估原则、工作流程、指标体系、评估方法与赋分标准、权重赋予、
分段分区及健康状况分类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域范围内河流和湖泊的健康状况评估。水库的健康状况评估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T25173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
GB50179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GB50201防洪标准
HJ710.4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鸟类
HJ710.7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
HJ710.8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HJ710.12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水生维管植物
SL88水质叶绿素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SL/T712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
SL190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SL395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河湖健康评估riverandlakehealthassessment
以历史参考状态、未受损状态或最佳可达状态为参照基准,以水量适宜、岸线完好、水质优良、生
机盎然、公众满意、管护完善为目标,对河湖自然生态状况的优劣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可持续性的评估。
3.2
常水位ordinarywaterlevel
在江河、湖泊的某一地点,经过长时期对水位的观测后得出的,在一年或若干年中,有50%的水位
等于或超过该水位的高程值。
3.3
生态基流ecologicalbasicflow
维持河床基本形态、保障河道输水能力,防止河道断流、保持水体一定自净能力的最小流量,是维
系河流的最基本环境功能不受破坏,必须在河道中常年流动着的最小水量阈值。
1
DB42/T1771—2021
3.4
缓冲带bufferingzone
从河湖常水位线向岸坡延伸一定宽度,具有拦截、过滤、吸收、滞留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流中泥沙、
养分、杀虫剂和其它有害物质进入河湖水体等功能的植被(乔木、灌木、草本)缓冲区域。
3.5
滨岸带riparianzone
直接影响河湖水域或受到河湖水域影响的河湖水域毗连地带,是河湖水域与相邻陆地生态系统之
间的过渡带。
3.6
叶绿素achlorophylla
浮游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和传递光能所必需的一种重要色素。
3.7
水域纳污能力permissiblepollutionbearingcapacity
在设计水文条件下,满足计算水域的水质目标要求时,该水域所能容纳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3.8
生境habitat
又称栖息地,是生物的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活地域的环境。
注:包括必需的生存条件和其它对生物起作用的生态因素。
3.9
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
悬浮于水中生活的微小藻类,亦称浮游藻类。
注:通常包括蓝藻门、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硅藻门、裸藻门、绿藻门等。
3.10
底栖动物benthicinvertebrate
生活史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体底部,体长大于0.5mm的肉眼可见的无脊椎动物,栖息的方式
多为固着于岩石等坚硬物体的表面或埋没于泥沙等较松软的表层沉积物中,以及附着于植物或其它动
物体表。
注:淡水底栖动物主要包括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
3.11
大型水生植物macrophytes
目测可见的大型水生维管植物。
注:主要包括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
4评估原则
4.1岸线健康与水体健康有机统一
应将水域及其相邻陆域作为整体进行系统评估,包括水域及其岸线的水文、水环境和水生态总体状
况。
4.2自然生态与河湖管护有机统一
应在注重河湖自然要素的同时,结合湖北省河湖长制的任务需求开展评估,处理好开发利用与环境
保护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
DB42/T1771—2021
4.3结构与功能有机统一
应既考虑河湖作为自然资源的生态环境实际情况,又兼顾河湖所承载的主要功能,凸显河湖的社会
属性和服务能力。
4.4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有机统一
应体现普适性与功能、区域差异性特点,能为不同功能、不同类型的河湖进行健康评估,识别河湖
健康状况并揭示受损原因,解释河湖健康与人的行为因素之间的响应关系。
4.5专业性与社会性有机统一
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料和成果,选择效率高、成本低的调查监测方法,兼顾评估工作人员的不同技术
水平,既能为基础薄弱的从业人员提供技术指导,也能为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借鉴。
5评估工作流程
5.1河湖健康评估工作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
a)技术准备。基于评估对象河湖的区位、水系情况、规模、主要功能(包括调蓄灌溉、景观娱乐、
饮用水水源地、生境涵养)和特点,根据各指标的计算方法,制定收资清单和现场调查监测方
案,明确监测点位、监测指标和监测方法。
b)现场调查。开展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按照既定的断面设置和调查内容,获取原始数据和记录,
收资清单参见附录A。对需进行实验室分析的数据,合理安排样品的采集、测试、鉴定和分析
工作。
c)健康评估。整理分析收集的资料和现场调查获取的基础数据,开展各指标计算,参照赋分标准
和权重赋予值,评估河湖健康状况。
d)报告编制。编制河湖健康评估报告,分析评估对象的健康问题,提出治理和保护对策,形成河
湖建设任务清单。
e)状态跟踪。可根据监管要求和现实需求,对健康河湖建设项目开展中评估和后评估,动态跟踪
河湖健康状况,推动河湖可持续发展。
5.2河湖健康评估工作流程的示意图见图1。
图1湖北省河湖健康评估工作流程图
3
DB42/T1771—2021
6评估指标体系
6.1指标体系构成
6.1.1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水文水资源、物理结构、水质状况、水生生物状况、社会服务功能、管理状
况等6个准则层,指标层包含表征性(共性)指标和诊断性(个性)指标。
6.1.2表征性指标用于判断河湖基本健康状况。诊断性指标用于分析可能对表征性指标产生影响的受
损因子。
6.1.3先评估表征性指标,快速判断河湖基本健康状况。当表征性指标得分小于60分的情况下,继续
补充调查和评估诊断性指标,识别河湖健康受损原因。
6.2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
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见表1。
表1河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表
指标层
目标层准则层
表征性(共性)指标诊断性(个性)指标
流动性指数必选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水文水资源
生态基流满足度必选水土流失严重程度
缓冲带宽度必选
滨岸带植被覆盖率必选
物理结构滨岸带稳定性
河流纵向连通指数必选
滨岸带人为干扰程度必选
水质类别必选营养状态指数
水质状况
河流健康叶绿素a浓度必选水域纳污能力指数
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必选
水生生物状况鱼类生物损失指数必选-
鸟类状况备选
公众满意度必选
社会服务功能防洪工程达标率备选,调蓄功能河流必选-
排涝工程达标率备选,调蓄功能河流必选
管理状况体制机制必选-
6.3湖泊健康评估指标体系
湖泊健康评估指标体系见表2。
表2湖泊健康评估指标体系表
指标层
目标层准则层
表征性(共性)指标诊断性(个性)指标
水位距平百分率必选
水文水资源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最低生态水位满足度必选
湖泊健康
缓冲带宽度必选
物理结构滨岸带稳定性
滨岸带植被覆盖率必选
4
DB42/T1771—2021
表2湖泊健康评估指标体系表(续)
指标层
目标层准则层
表征性(共性)指标诊断性(个性)指标
口门畅通率必选
物理结构滨岸带稳定性
滨岸带人为干扰程度必选
水质类别必选营养状态指数
水质状况
叶绿素a浓度必选水域纳污能力指数
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必选
底栖动物Hilsenhoff生物指数必选
湖泊健康水生生物状况鱼类生物损失指数必选-
大型水生植物覆盖度备选
鸟类状况备选
公众满意度必选
社会服务功能防洪工程达标率备选,调蓄功能湖泊必选-
排涝工程达标率备选,调蓄功能湖泊必选
管理状况体制机制必选-
7评估方法与赋分标准
7.1水文水资源
7.1.1流动性指数
流动性指数表征河流的流动性状况。应按照GB50179规定的方法测定评估河流断面平均流
速。
应根据河流横断面形态变化情况和水体流动情况评估河流的流动性,取二者的最低分为流动
性指数赋分,赋分标准见表3。
表3流动性指数评估赋分标准表
地形条件河流流动性河流横断面形态断面平均流速(m/s)赋分
深槽与浅滩相间,或存在多
非常好≥0.5100
级阶地,河宽变化多样
存在浅滩或一级阶地,河宽
较好≥0.280
变化较多
浅滩或阶地不明显,河宽略
山丘区河流一般≥0.0560
有变化
无浅滩或阶地,河宽基本无
较差≥0.0130
变化
断面形状规则单一,河宽完
极差<0.010
全无变化
深槽与浅滩相间,或存在多
平原区河流非常好≥0.2100
级阶地,河宽变化多样
5
DB42/T1771—2021
表3流动性指数评估赋分标准表(续)
地形条件河流流动性河流横断面形态断面平均流速(m/s)赋分
存在浅滩或一级阶地,河宽
较好≥0.190
变化较多
浅滩或阶地不明显,河宽略
一般≥0.0570
有变化
平原区河流
无浅滩或阶地,河宽基本无
较差≥0.0140
变化
断面形状规则单一,河宽完
极差<0.010
全无变化
7.1.2水位距平百分率
水位距平百分率为评估期现状水位与多年平均水位相比的百分率。可通过评估区域的水文(水
位)站或临时水位计(水尺)观测水位。应按照公式(1)计算水位距平百分率。
|𝐻−𝐻|
WLA=×100%···········································································(1)
𝐻
式中:
WLA——水位距平百分率;
H——评估期现状水位,单位为米(m);
H——多年平均水位,单位为米(m)。
应按照水位距平百分率值赋分,赋分标准见表4。
表4水位距平百分率评估赋分标准表
山丘区湖泊平原区湖泊赋分
≤2%≤1%100
≤4%≤2%80
≤6%≤4%60
≤8%≤6%40
≤10%≤8%20
>10%>8%0
7.1.3生态基流满足度
对于常流河,应分别计算10~3月和4~9月最小日均流量占多年平均流量的百分比;对于季
节性河流,应根据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分别计算满足生态基流的天数占各水期天数的百分比。计算
方法应符合SL/T712的要求。
评估断面应选择国家有明确要求的、具有重要生态保护价值或重要敏感物种的水域或行政区
界断面。
对于常流河,应取10~3月和4~9月二者的最低分为生态基流满足度赋分;对于季节性河
流,应取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三者的最低分为生态基流满足度赋分。赋分标准见表5。
6
DB42/T1771—2021
表5生态基流满足度评估赋分标准表
常流河季节性河流
(10~3月)(4~9月)(12~2(3~4月及(5~9
最小日均流赋分最小日均流赋分月)满足天赋分10~11月)满赋分月)满足赋分
量占比量占比数占比足天数占比天数占比
≥30%100≥50%100≥20%100≥30%100≥50%100
≥20%80≥40%80≥10%80≥20%80≥40%80
≥30%40≥10%40≥30%40
≥10%40≥5%40
≥10%20≥5%20≥10%20
<10%0<10%0<5%0<5%0<10%0
7.1.4最低生态水位满足度
最低生态水位应选择规划或管理文件确定的限值,也可按照SL/T712中规定的方法确定。
应按照最低生态水位满足度情况赋分,赋分标准见表6。
表6最低生态水位满足度评估赋分标准表
最低生态水位满足度赋分
年内365日日均水位均高于最低生态水位100
日均水位低于最低生态水位,但3天滑移平均水位不低于最低生态水位75
3天滑移平均水位低于最低生态水位,但7天滑移平均水位不低于最低生态水位50
7天滑移平均水位低于最低生态水位30
14天滑移平均水位低于最低生态水位20
30天滑移平均水位低于最低生态水位10
60天滑移平均水位低于最低生态水位0
7.1.5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河湖流域地表水供水量占流域地表水资源总量的百分比,评估时期为基
准年全年。应按照公式(2)计算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𝑊𝑈
WRU=×100%············································································(2)
𝑊𝑅
式中:
WRU——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WU——河湖流域地表水供水量,单位为立方米(m³);
WR——河湖流域地表水资源总量,单位为立方米(m³)。
应按照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值赋分,赋分标准见表7。
表7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评估赋分标准表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赋分
≤20%100
≤30%80
≤40%50
7
DB42/T1771—2021
表7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评估赋分标准表(续)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赋分
≤50%20
>50%0
7.1.6水土流失严重程度
水土流失严重程度为河流集水区范围内土壤侵蚀强度在中度及以上的面积占河流集水区面积
的比例。可参考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每年最新发布的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技术指南计算土壤侵
蚀模数,应根据土壤侵蚀模数值按照SL190规定的方法确定土壤侵蚀强度。应按照公式(3)计算水土
流失严重程度。
𝐴
𝑅=𝑠×100%················································································(3)
𝑠𝐴
式中:
Rs——水土流失严重程度;
2
As——河流集水区范围内土壤侵蚀强度在中度及以上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
A——河流集水区面积,单位为平方千米(km2)。
应按照水土流失严重程度值赋分,赋分标准见表8。
表8水土流失严重程度评估赋分标准表
水土流失严重程度说明赋分
≤5%水土流失中度及以上面积占集水区面积比例0~5%100
≤10%水土流失中度及以上面积占集水区面积比例5%~10%80
≤15%水土流失中度及以上面积占集水区面积比例10%~15%60
≤20%水土流失中度及以上面积占集水区面积比例15%~20%30
>20%水土流失中度及以上面积占集水区面积比例大于20%0
7.2物理结构
7.2.1缓冲带宽度
缓冲带宽度为河湖常水位线至植被群落消失区域边缘的宽度。可通过遥感影像目视解译与野
外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应根据评估河湖岸线长度设置代表性断面进行宽度测量并取平均值。应按照
公式(4)计算缓冲带宽度。
∑𝑛𝐵𝑤𝑖
Bw=𝑖=1···················································································(4)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CITS 239-2025 航运用生物质耦合绿氢制甲醇技术规范 2025-01-20
- T/CRIAC 0098-2025 化学试剂 气相色谱用对照品 正丁醇 2025-02-11
- T/CRIAC 0102-2025 化学试剂 气相色谱用对照品 氯苯 2025-02-11
- T/CRIAC 0100-2025 化学试剂 气相色谱用对照品 乙酸乙酯 2025-02-11
- T/CITS 242-2025 基于高温热解气化的垃圾制氢技术要求 2025-01-20
- T/CRIAC 0101-2025 化学试剂 气相色谱用对照品 甲苯 2025-02-11
- T/CRIAC 0103-2025 化学试剂 气相色谱用对照品 正己烷 2025-02-11
- T/HNNMIA 14-2024 铅熔炼渣化学分析方法 镉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2024-12-30
- T/HNNMIA 16-2024 石英砂 铝、砷、钡、铍、钙、镉、钴、铬、铜、 铁、锗、钾、锂、镁、锰、钠、镍、磷、 铅、锶、钛、钒、锌和锆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2024-12-30
- T/CRIAC 0107-2025 化学试剂 气相色谱用对照品 三氯甲烷 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