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28977-2012 菊花滑刃线虫检疫鉴定方法

GB/T 28977-2012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phelenchoides ritzemabosi(Schwartz) Steiner & Buhrer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28977-2012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2-12-31
实施日期
2013-06-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7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菊花滑刃线虫的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植物和繁殖材料、介质、土壤中菊花滑刃线虫的检疫和鉴定。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宁波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起草人:
顾建锋、王江岭、张慧丽、赵立荣、陈先锋、闻伟刚
出版信息:
页数:14页 | 字数:24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B16

道昌

=ff:.

中华人民和国国家标准

J,、

GB/T28977-2012

菊花滑刃线虫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andidentificationof

Aphelenchoidesritzemabosi(Schwartz)Steiner&Buhrer

2013-06-01实施

2012-12-31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8977-2012

目。自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1)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宁波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顾建锋、王江岭、张慧丽、赵立荣、陈先锋、闻伟刚。

I

GB/T28977-2012

菊花滑刃线虫检疫鉴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菊花滑刃线虫的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植物和繁殖材料、介质、土壤中菊花滑刃线虫的检疫和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829毛剌线虫属(传毒种类)检疫鉴定方法

3菊花滑刃线虫基本信息

学名Aphelenchoidesritzemabosi(Schwartz,19ll)Steiner&Buhrer,19320

英文名chrysanthemumfoliarnematode、chrysanthemumleafnematode、budandleafnematode

ofchrysanthemum、foliarnematodeofchrysanthemum或chrysanthemumeelwormo

中文名又称菊花叶线虫、菊花芽线虫、菊花叶芽线虫、腋芽滑刃线虫、菊花叶枯线虫或里泽马博斯滑

刃线虫。

属滑刃目Aphelenchida,滑刃科Aphelenchoididae,滑刃属Aphelenchoides。

菊花滑刃线虫是植物专性寄生线虫,主要外寄生或内寄生于多种寄主植物的芽、叶或花,也可存活

于种子及土壤中,主要通过植物繁殖材料和鲜切花等进行远距离传播。

相关种类有草莓滑刃线虫A.fragariae(RitzemaBos)Christie、水稻干尖线虫A.besseyiChristie

和毁芽滑刃线虫A.blastoρhthorusFranklin等。

菊花滑刃线虫的其他信息参见附录A。

4方法原理

根据菊花滑刃线虫的危害状,在检疫现场肉眼观察,选取变色、畸形的花、叶、芽以及根际介质或土

壤,用直接浸泡法或漏斗法等进行线虫分离,用显微镜观察,根据形态特征对种类进行判定。雌虫尾尖

突和雄虫交合剌形态是重要的种类鉴定依据。

5器材与试剂

见GB/T24829。

6症状检查

现场检疫时要注意观察植株花、叶、芽等是否有枯死、褐色角斑、矮小、畸形等受害症状(参见附录

GB/T28977-2012

A),以及是否带介质、土壤等。重点选取表现上述症状的花、叶、芽等植物组织及根际介质或土壤,如无

可疑症状则按要求随机取样。取样后立即置密封塑料袋,标记后及时送实验室检测。

7实验室检验

7.1绕虫分离

实验室接到样品后应立即进行线虫分离。若不能及时分离,可将样品保存在4℃~10℃冷藏箱

中。种子、花、叶、芽、茎等可用直接浸泡法或漏斗法分离线虫,介质或土壤适宜用漏斗法或浅盘分离法

等分离线虫(参见GB/T24829)。

7.2体视显微镜镜检

菊花滑刃线虫体长约1000µm,放大10倍以上可见。虫体细长,在水中不停作“S”形扭动,行动

活跃。

7.3标本制作

若镜检发现线虫,需制作临时玻片或永久玻片(参见GB/T24829)。

7.4生物显微镜观察、摄影和测量

应针对雌、雄虫主要鉴定特征仔细观察并显微摄影,主要鉴定特征包括雌虫尾尖突形态、后阴子宫

囊、尾形、口针、侧线、排泄孔和神经环位置、雄虫交合剌等。应在每张图片上加相应标尺,测量并计算

a、b,b’、c、c'、V等值。如样品足够,应测量雌、雄虫各15条以上。

8形态学鉴定

8.1滑刃属钱虫形态鉴定特征

雌虫z体长0.5mm~1.2mm,热杀死后虫体直或略腹弯F头部高圆,常有明显缝缩,头架骨化弱;

口针细弱,长约10µm~12µm,不超过20µm;中食道球发达,瓣门显著z雌虫阴门位于虫体中后部,一

般位于体长的60%~75%;单生殖腺、前伸,偶尔有回折;~~母细胞单行或多行排列I;后阴子宫囊通常存

在,并含有精子;尾圆锥形,有或无尾尖突,尾尖突形态多变。

雄虫z热杀死后尾端强烈腹弯,整个虫体呈勺”形;交合剌玫瑰剌状、成对、不愈合z基顶和曝通常发

达,有时缺z尾乳突通常3对,元交合伞。

8.2菊花滑刃线虫测计值

测计值见表1。

表1菊花滑刃钱虫测计值

特征

菊花滑

后阴子宫

L

体宽

刃线虫abcc'V或T

囊长b’

mmμ口1

µ.m

0.77~1.2016.5~19.5115~14740.0~60.58.1~13.04.5~6.116.0~23.l3.7~5.166.0~75.。

雌虫

2

GB/T28977-2012

表1(续)

特征

菊花滑

后阴子宫

L

体宽

刃线虫且bb'cc'V或T

囊长

口1口1µm

µm

0.63~0.9316.0~19.231.0~53.310.0~14.。4.3~5.016.0~30.。2.8~3.135.0~64.。

雄虫

注1:L=体长;a=体长/最大体宽;b=体长/虫体前端至食道与肠连接处的距离约’=体长/虫体前端至食道腺末

端的距离;c=体长/尾长;c'=尾长IJi工门处体宽;St=口针长;V=虫体前端至阴门的距离×100/体长;T=

泄殖腔口至精巢末端的距离×100/体长。

注2:表内数据综合参考Allen,1952;Vovlas等,2005;Chizhov等,2006;Crozzoli等,20080

8.3菊花滑刃结虫形态鉴定特征

雌虫z虫体细长,0.7mm~1.2mm;体环明显(宽为0.9µm~1.0µm),1J!tl区为体宽的六分之一至

五分之一,侧线4条;头部近半球形,锺缩明显,头架骨化弱;口针细弱,针锥部急剧变尖,基部球小而明

显;食道前体部较细,中食道球发达、卵形,瓣门显著,背、腹食道腺开口于中食道球z食道腺长叶状,背覆

盖肠,长约4倍体宽;食道与肠交接处位于中食道球后约8µm处,神经环位于中食道球后约1.5倍体

宽处,排泄孔位于神经环后约0.5~2倍体宽处;单卵巢前伸,卵母细胞多行排列;阴门横裂,阴门唇梢突

起z后阴子宫囊发达,长度超过虹阴距的1/2,通常含有精子F尾长圆锥形,末端有2~4个尾尖突,使尾

端侧面现呈刷状。

雄虫=较常见,虫体尾部向腹面弯曲超过180。z单精巢前伸,交合刺玫瑰刺形,平滑弯曲,基顶和朦

不显著,背边长20.0µm~26.5µm;尾乳突3对,第1对位于泄殖腔附近,第2对位于尾中部,第3对位

于近尾端F尾端有2~4个尾尖突,形态多变(参见附录B、附录C、附录D)。

8.4与近似神的区别

菊花滑刃线虫雌虫与属内其他近似种〈主要是尾尖突呈星形的种类〉的比较参见附录E。

除菊花滑刃线虫外,滑刃属线虫中植物寄生线虫主要还有草莓滑刃线虫A~fragariae、水稻干尖线

虫A.besseyi和毁芽滑刃线虫A.blastophthoruso

菊花滑刃线虫和水稻干尖线虫的区别是前者排泄孔位于神经环后0.5~2倍体宽处,后阴子宫囊长

度超过脏阴距的二分之一,而后者排泄孔位于神经环对应处,后阴子宫囊小于缸阴距的三分之一。

菊花滑刃线虫与草莓滑刃线虫、毁芽滑刃线虫的主要区别是雌虫尾尖突z草莓滑刃线虫雌虫末端钝

尖,元尾尖突;毁芽滑刃线虫只有1个尾尖突。

9结果判断

以雌虫和雄虫的形态学特征为主要鉴定依据。菊花滑刃线虫的主要鉴定特征是z侧线4条E雌虫后

阴子宫囊长超过胆阴距的二分之一,常充满精子;尾长圆锥形,尾尖突复杂,为2~4个向后伸的尾尖突,

形成刷状结构。雄虫交合刺平滑腹弯,元基顶和睐。符合上述特征,可鉴定为菊花滑刃线虫,寄主与地

理分布等信息可供参考。

3

GB/T28977-2012

10记录和标本样品保存

若鉴定为菊花滑刃线虫,应将剩余的线虫杀死、固定后制成永久玻片保存z也可用4%甲醒固定后

于指形管中长期保存。应保存的记录信息包括样品编号、为害症状(包括相关照片)、被感染材料的状态

和来源、经鉴定的有害生物学名、测计数据、显微照片、标本鉴定人、鉴定时间、制作人、制作时间等信息。

对含有线虫的剩余样品材料,经登记后妥善保存。保存期至少为6个月,期满后视情况作销毁

处理。

4

GB/T28977-2012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菊花滑刃结虫其他信息

A.1生物学特性

菊花滑刃线虫是专性寄生线虫,可以在寄主植物叶片组织内寄生,也可以在叶芽、花芽和生长点营

外寄生生活。主要以成虫在寄主植物的芽腋、生长点、叶片及其残体上越冬。次年春天,新叶初发期,当

植物表面变得湿润时,线虫可借助水膜移动到寄主茎或叶部,从气孔或伤口入侵。当受害叶片掉落地面

时,线虫在地面只能完成部分生活史。

该种线虫营两性生殖,不能进行孤雌生殖。雌虫的后阴子宫囊可贮存精子,这些精子可向前移动,

与发育成熟的卵受精结合,因此受精后的雌虫即使不被再次受精,亦可持续生育6个月。交配后的雌成

虫在寄主植物叶片上产卵,每条雌成虫可产卵25~30粒。在17℃~24℃条件下,完成1个世代需

10d~14d。菊花滑刃线虫繁殖力强,1年可以完成10代左右。只要温湿度适宜,该线虫全年都可以繁

殖,在受侵染的一张菊花叶片中线虫数量可高达15000条。植物种子也可携带线虫,每14g受侵染的

翠菊种子中可有300多条线虫。该病害发生的适宜温度是20℃~28℃,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该线虫有较强的抗干旱能力,多数以休眠或脱水状态存活于植物组织和植物残体中,受感染的干燥

菊花叶片4℃存放3年后还能分离到活体线虫。

A.2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