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226-2016 智慧社区 智慧家庭设施设备通用规范
DB42/T 1226-2016 Intelligent Community Common Specification for Smart Home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6年1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4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35.240
L67
备案号: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1226—2016
智慧社区智慧家庭设施设备通用规范
SmartCommunitySmartHomegeneralspecificationoffacilities
(报批稿)
2016-11-16发布2017-03-01实施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2/T1226—2016
目次
前言...............................................................................III
引言................................................................................I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及定义........................................................................2
4分类及设备编码....................................................................4
5室内基础系统......................................................................6
5.1参考模型和功能结构............................................................6
5.2基础网络......................................................................6
5.3网络控制平台..................................................................7
5.4基础系统的配置................................................................7
5.5入户设备的接入互联............................................................8
6入户设施设备和接口规范............................................................9
6.1家庭远程监控..................................................................9
6.2家庭安防报警.................................................................10
6.3智能门锁.....................................................................11
6.4灯光、窗帘控制(智能集控系统)...............................................12
6.5家庭背景音乐.................................................................12
6.6网络家用电器.................................................................13
6.7家庭视听系统.................................................................13
6.8养老和健康监测设备...........................................................14
6.9家庭医疗护理设施.............................................................15
6.10家庭空气处理系统............................................................16
6.11家庭水处理系统..............................................................16
6.12其他家庭用设施设备和可穿戴、手持设备........................................17
6.13智能识别技术................................................................17
6.14安全要求....................................................................17
7智慧社区设施设备.................................................................17
7.1业务节点.....................................................................17
7.2社区基础设施.................................................................18
附录A(规范性附录)家庭控制网络和网关..............................................20
附录B(规范性附录)门禁室内机......................................................24
附录C(规范性附录)通讯帧..........................................................25
附录D(规范性附录)数据帧..........................................................26
附录E(资料性附录)室内综合布线....................................................35
I
DB42/T1226—2016
前言
《智慧社区智慧家庭设施设备通用规范》和《智慧社区智慧家庭业务接入管理通用规范》等系列
地方标准共同构成支撑湖北省智慧社区智慧家庭建设的基础性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
本标准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编单位:武汉光谷数字家庭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冶南方(武汉)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省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武汉烽火信息集成技术有限公司、青岛海尔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
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武汉钢铁工程技术集团信息化有限公司、中建三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武汉开源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武汉光谷高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武汉光谷光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凡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湖北博翰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武汉兴火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东讯科技有
限公司、万里手(武汉)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博瑞邦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国信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武汉百络优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武汉阳光尼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建筑
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蔡庆华、黄青、刘校平、陈晓、刘德明、张傲、蔡苏衡、张爱芳、梅伟文、李
金生、吴善农、廖可堂、彭东安、邹黎、李先平、田广礼、杨秋昊、胡鹏、李强、刘笑愚、周红林、罗
俊、田锐、刘飞、黄勇、邬艳婷、邬述俊。
II
DB42/T1226—2016
引言
近年来,智慧社区智慧家庭的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滞后于技术和产品发展。为此,湖北省政府《加
快推进智慧湖北建设行动方案(2015-2017)》中提出了“标准入手,联合推进;综合示范,跨界融合;
技术创新,业务支撑;产业升级,规模发展”的整体发展思路。为了适应湖北省这一发展需要,亟需编
制《智慧社区智慧家庭设施设备通用规范》和《智慧社区智慧家庭业务接入管理通用规范》等系列标
准,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和规范湖北省智慧社区智慧家庭的建设要求,使相关的设施设备和业务更
好的融合、互通。
III
DB42/T1226—2016
智慧社区智慧家庭设施设备通用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智慧社区智慧家庭设施设备的分类及编码、室内基础系统、入户设施设备和接口规范、
智慧社区设施设备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行政区域内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新建、改建项目的设施设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
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8702电磁环境控制限值
GB12663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B5031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39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43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8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94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6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606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
GB50846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
GB50847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Z28828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
GB/T20271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20299(所有部分)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8450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GB/T28453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评估要求
GB/T28455信息安全技术引入可信第三方的实体鉴别及接入架构规范
GB/T28508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总体技术要求
GB/T28181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T30246.3家庭网络第3部分内部网关规范
GB/T5031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A/T72楼宇对讲系统及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
GA/T368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
GA/T644电子巡查系统技术要求
GA/T678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技术要求
JGJ242—2011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1
DB42/T1226—2016
3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及定义适用本标准。
3.1
智慧家庭smarthome
在能满足应用需求的有线和无线网络环境下,通过网关、门户、智能终端等接入智能家用设施设备
和业务,实现智能家居、高清视听、智慧健康等智慧业务,实现家庭的智慧生活。
3.2
内部信息网络internalinformationnetwork
是智慧家庭各种信息设备和智能设备的基础承载网络。
3.3
家庭控制网络homecontrolnetwork
用于智能设备控制和监测的一种家庭内部私有网络。家庭控制网络可以独立于内部信息网络,也可
以在内部信息网络基础上通过动态加密或跳频等技术而形成。
3.4
网络控制平台networkcontrolplatform
包含家庭控制网络、内部信息网络和各种网关、门户组成综合控制平台,对各种家庭设施设备和业
务实现承载和控制。
3.5
家庭控制网关homecontrolgateway
是网络控制平台的核心智能控制节点设备,对家庭内部的各种智能设备实现管理和控制,是家庭网
络连接管理服务器、子网关的节点设备。家庭控制网关可简称控制网关或网关。
3.6
子网关sub-gateway
能实现网关的管理和控制功能、主动向网关发送同步信息并接受其管理的下级网关。
3.7
业务门户businessportal
是家庭用户访问智慧社区智慧家庭业务平台(包含第三方业务)的统一入口。
3.8
视听门户audiovideoportal
是家庭用户访问内容平台的统一入口,在系统中是智慧家庭环境中的一个逻辑实体。
3.9
智能节点载体intelligentnodecarrier
2
DB42/T1226—2016
是承载业务门户和视听门户的物理实体,可以是独立的物理设备,也可以将业务门户和视听门户以
功能模块的方式集成到智能终端,包括机顶盒、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载体形式。
3.10
设备facility
设备是指与网关直接连接的终端电器设备、控制终端、协议转换器等。源设备是指命令的发送设备,
目的设备是指命令的接收设备。
3.11
终端电器设备terminalequipment
与家庭网络连接的并为网关等所控制的电器设备,终端电器设备可简称终端设备。
3.12
控制终端controlterminal
是与网关进行交互、完成对应操作的终端控制设备,如智能插座、开关模块等。
3.13
用户端client
指在网关登录、注册的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智能电视、网页等用户操作端。通过用户端可访问网
关并实现对应操作。用户端可简称用户。
3.14
通道channel
指网关和控制终端对终端设备各能力项的控制通道。一个终端设备可有多个通道。通道数是指该终
端设备的通道个数。
3.15
通道值channelvalue
通道值可分为能力值、控制值、状态值。能力值表示终端设备各能力项的可控范围的取值;控制值
是网关和控制终端对终端设备各控制通道发布的命令值;状态值表示终端设备各能力项的当前状态。
3.16
动态加密dynamicencryption
指非定时改变密钥的数据安全方式。在动态加密方式中,网关随机产生动态序号,设备依据密钥表
组装密钥。密钥内容不在数据通信过程中出现。
3.17
业务汇聚平台serviceconvergenceplatform
汇聚各类业务并进行集中管理的综合平台,通过智慧社区的业务节点平台和业务门户将业务接入到
智慧家庭用户。
3.18
业务节点平台servicenodeplatform
3
DB42/T1226—2016
是智慧社区的核心平台设备。业务节点平台将经由业务汇聚平台接入的业务通过业务门户接入到智
慧家庭用户。
3.19
家居配电箱homedistributionbox
住宅套(户)内供电电源进线及终端配电的设备箱。
3.20
家居配线箱homewiringbox
住宅套(户)内数据、语音、图像等信息传输线缆的接入及匹配的设备箱。
4分类及设备编码
4.1设施设备的分类
设施设备分类如表1。
表1设施设备的分类
1级分类2级分类3级分类
111.室内有线网络
11.室内网络
112.室内无线WIFI网络
121.业务门户
12.业务及内容节点设备122.视听门户
1.室内基础设施设备
123.智能节点载体
131.家庭控制网关
13.控制节点设备132.家居控制设备
133.门禁室内机
211.家庭远程监控系统
21.安防监控类212.家庭安防报警
213.智能门锁
221.智能集控系统
222.家庭背景音乐
22.家居控制类
223.网络家用电器
2.入户设施设备224.家庭视听系统
231.养老和健康监测设备
232.家庭医疗护理设施
23.环境和医疗健康类
233.家庭空气处理系统
234.家庭水处理系统
231.其他家庭用设施设备
24.其他
232.其他可穿戴、手持设备
4
DB42/T1226—2016
表1设施设备的分类(续)
1级分类2级分类3级分类
31.智慧社区业务节点311.业务节点平台
321.有线网络
32.通信
322.无线网络
331.出入口管理(门禁)系统
332.入侵报警系统
333.视频监控系统
33.安全防范系统
334.电子巡查系统
335.消防系统
336.公共安防应急系统
341.变配电监测系统
342.智能照明系统
343.园林绿化系统
344.小区空气环境监测系统
3.社区设施设备
345.电动车辆充电监管系统
34.公共设备监控管理系统346.电梯监控管理系统
347.给排水设备监控系统
348.通风设备监控系统
349.集中空调设备监控系统
34A.能耗设备监测系统
34B.公共资产管理系统
351.物业管理系统
352.统一身份识别(一卡通)系统
353.公共广播系统
35.信息化应用及相关系统
354.信息发布系统
355.停车场管理系统
356.智慧养老和健康监测管理系统
4.2设备类型编码
4.2.1设备类型的编码为6位,前2位为地域代号,后4位为设备类型代号。
4.2.2设备类型代号为4位,前三位为设施设备分类号,第4位为设备类型的细分序号。设施设备的
分类见表1。
4.2.3设备类型编码示例
示例:“1311”
表示:设备分类:室内基础系统、控制节点设备、家庭网关;该设备类型的细分序号为1。
5
DB42/T1226—2016
5室内基础系统
5.1参考模型和功能结构
5.1.1参考模型
5.1.1.1家庭(内部)网关控制的参考模型按照GB/T30246.3中的图1和4.1所述要求。
5.1.1.2家庭(内部)网络结构的参考模型按照GB/T30246.3中的图2和4.2所述要求。
5.1.1.3家庭(内部)网络控制平台功能结构的参考模型如图1。
网络控制平台
业务及内容节点控制节点
业务视听门禁家居控家庭
门户门户室内机制设备网关
智能节点载体
家庭控制网络
家庭内部信息网络
广电HFC双向网络/有线信息网络/移动互联网络
图1网络控制平台功能结构的参考模型
5.1.2网络控制平台
5.1.2.1网络控制平台对家庭内部信息网络和控制网络所承载的业务实现接入、管理和控制。有线信
息网络、HFC双向网络、移动互联网络是网络控制平台的基础支撑。
5.1.2.2网络控制平台中的控制节点包含家庭控制网关和家居控制设备、门禁室内机等。
5.1.2.3网络控制平台中的业务及内容节点包含业务门户、视听门户、智能节点载体等。
5.2基础网络
5.2.1总体要求
5.2.1.1接入家庭用户的基础网络应能承载智慧社区智慧家庭各种业务应用,包括语音、数据、视听、
智能控制和其他互联网业务。
5.2.1.2接入家庭用户的基础网络应能适应互联网+智慧社区智慧家庭业务的发展,应能适应下一代
互联网IPv6的发展。
5.2.2网络入户要求
5.2.2.1接入家庭用户的有线信息网络带宽应不小于100Mbps。有线信息网络应采用光纤入户模式。
5.2.2.2接入家庭用户的HFC双向网络应能承载分辨率不低于1080i的高清视听互动业务。
5.2.3室内网络要求
5.2.3.1家庭内部的信息网络形式为:
6
DB42/T1226—2016
a)室内有线网络:包括信息网络和HFC网络。室内有线网络可通过家居配线箱网络功能模块(如
路由器)连接公众通信网,通过室内综合布线连接到智慧家庭的智能终端;
b)室内无线WIFI网络:应能可靠连接户内有线网络、可靠连接智慧家庭的智能终端,网络带宽应
不小于300Mbps;
c)移动互联网络应能覆盖家庭用户,具备移动通信的数据业务承载能力。
5.2.3.2家庭内部的控制网络应为双向网络,控制网络应通过家庭控制网关与信息网络相连。控制网
络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承载智慧家庭设备的控制业务。
5.3网络控制平台
5.3.1业务及内容节点
5.3.1.1业务门户是智慧家庭用户访问社区业务节点平台和通过业务汇聚接入管理平台接入到业务节
点平台的第三方业务统一入口。业务门户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智慧社区智慧家庭业务接入管理的规定。
5.3.1.2视听门户是智慧家庭用户访问视听内容平台的入口。视听门户应提供各运营商视听内容平台
及第三方视听内容平台平等接入的业务通道。视听门户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智慧社区智慧家庭业务接入管
理的规定。
5.3.1.3智能节点载体是承载业务门户和视听门户的实体。智能节点载体可以是独立的终端产品,也
可以将业务门户和视听门户以功能模块的方式集成到智能终端,包括机顶盒、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
种载体形式。智能节点载体可采用多模型式支持多个运营商。
5.3.2控制节点
5.3.2.1家庭控制网关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家庭控制网关应能:
a)实现家庭控制网络的组建;
b)收集各种智能家居设备的工作状态,对智能家居设备进行管理和控制,实现各种智能家居设备
的互联互通;离线时应不影响家居控制设备的基本控制功能;
c)支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实现对智能家居设备的远程控制;
d)与业务平台保持低耦合性,业务平台离线后家庭控制网关应不影响其基本功能。
5.3.2.2家居控制设备是控制网络的核心功能单元。家居控制设备间联网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标准附
录A的规定。家居控制设备包括:
a)多路智能触控面板:为智慧家庭提供智能家居的基本控制功能,如灯光、窗帘等;应具备多路
组合控制能力,可组成多种控制场景;在网关离线时,可由预先设置的智能触控面板承担起网
关的部分管理和控制功能;安装尺寸应符合国标86/146标准;
b)红外转发器:协助家庭控制网关等控制设备完成对红外设备的控制,如电视、空调等具有红外
遥控功能的家电设备;红外转发器应具有学习功能;
c)智能插座、智能控制(如调光控制等)模块等。
5.3.2.3门禁室内机是可视对讲系统的入户控制设备,用于开启小区大门和楼栋单元门,应具备与社
区管理中心互相呼叫、通话和多种报警的功能,应能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实现上述操作,可集成
5.3.1.1的业务门户。门禁室内机应满足本标准附录B的要求。
5.4基础系统的配置
5.2基础网络中的5.2.2网络入户要求和5.2.3的室内网络要求是智慧社区智慧家庭业务的网络支
撑。5.3网络控制平台的基础设施设备是智慧社区智慧家庭入户设施的基本配置。
7
DB42/T1226—2016
基础网络和网络控制平台的基础系统配置要求见表2。
表2基础网络和网络控制平台的基础系统配置要求
设施、设备基本要求配置要求
入户网络有线信息网络光纤入户、不低于100Mbps标配
(运营商提HFC双向网络不低于1080i、双向标配
供)移动互联网络室内覆盖,2G、3G、4G等业务承载标配
智能家居配线箱标配
室内有线网络
室内网络综合布线选配
室内无线WIFI网络300Mbps、无线路由器标配
业务门户兼容智慧社区业务平台标配
业务
及视听门户广电、电信、第三方视听平台用户选择
内容智能节点载体智能终端(机顶盒)标配
网络节点智能平板、家用电脑用户自配
设备
控制智能手机(仅为业务门户节点载体)用户自配
平台
控制家庭控制网关双向控制网络标配
节点家居控制设备触控面板、红外转发器、智能插座等标配+选配
设备门禁室内机触摸屏、不小于7″、彩色标清标配
5.5入户设备的接入互联
5.5.1入户设备接入的网络结构
智慧家庭入户设备的接入接口网络结构见图2。
网络控制平台家庭远程监控
业务及内容节点控制节点
业务视听门禁家居控家庭接家庭安防报警
门户门户室内机制设备网关
入
灯光窗帘控制
智能节点载体
家庭控制网络接
.
家庭内部信息网络口.
广电HFC双向网络/有线信息网络/移动互联网络网络家用电器
图2入户设备的接入接口网络结构
5.5.2网络控制平台的接口形式
8
DB42/T1226—2016
网络控制平台的接口形式如图3所示。
网络控制平台家庭远程监控
Y、S
业务视听
智能控制节点
手机门户门户家庭安防报警
门户接口
等X
智能业务及内容节点家庭控制网络
终端灯光窗帘控制
(
系统接入
用数据接口.
户Z(Z1、Z2)家庭内部信息网络.
端.
(智能终端
数据接口HFC双向网络/移动互联网络/有线信息网络网络家用电器
图3网络控制平台的接口形式
网络控制平台接口的形式包括:
a)系统接入数据接口X:联接家庭控制网络和网关,接入直接联接在家庭控制网络上的设备,包
括通过红外转发器进行间接控制的设备。数据接口X的数据帧结构应满足本标准附录D的要求。
b)智能终端数据接口Z:接入联接在信息网络上的设备,包括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的数据接
口。数据接口Z的数据帧结构应满足本标准附录D的要求。其中:
——数据接口Z1为家庭内部信息网络接口,包括室内无线WIFI网络或室内有线网络;
——数据接口Z2为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移动互联网络数据接口。
c)门户接口S:视听门户,通过智能电视等智能终端设备进行互动接入;
d)门户接口Y:业务门户,通过智能电视、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的业务门户互动接入。
6入户设施设备和接口规范
6.1家庭远程监控
6.1.1功能要求
家庭远程监控系统通过家庭网络录像机监视家庭室内状况,家庭远程监控系统应符合GBT28181、
GB50395的要求。家庭远程监控系统应能:
a)通过家庭网络录像机提供优质的监控图像(标清及以上);录像机应支持夜视功能,支持接入
存储设备;
b)通过智能终端操作家庭网络录像机,包括开关机、云台操作、拍照、录像等;设置远程监控的
布防和撤防;
c)通过智能终端实时监视家庭室内状况,调取查看系统存储的监控多媒体文件;
d)与家庭安防报警系统联动。
6.1.2接入设备和接口
6.1.2.1家庭远程监控系统接入的设备包括家庭网络录像机、感应监测设备、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等,
如图4所示。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4412/T 28-2023 《农贸市场计量数据应用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2023-12-12
- DB4408/T 28-2023 大珠母贝工厂化繁育技术规范 2023-12-11
- DB4401/T 235-2023 建筑工程智慧工地技术规程 2023-11-20
- DB4401/T 234-2023 井岗红糯荔枝生产技术规程 2023-11-20
- DB4403/T 381-2023 直播销售员人才职业技能要求 2023-11-02
- DB4415/T 26-2023 中药标本制作技术规范 2023-11-29
- DB4408/T 29-2023 大珠母贝工厂化中间培育技术规范 2023-12-11
- DB4403/T 382-2023 电子专业市场管理规范 2023-11-02
- DB4403/T 380-2023 跨境电商人才职业技能要求 2023-11-02
- DB4415/T 25-2023 医用蒸汽灭菌设备温度、压力、时间参数校准技术规范 202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