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11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200
CCSA12
4113
南阳市地方标准
DB4113/T022—2022
文博研学旅行服务规范
2022-11-02发布2022-12-10实施
南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13/T022—2022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课程教材与开发.....................................................................1
5服务设施...........................................................................3
6研学老师培训与配置.................................................................4
7课堂组织...........................................................................5
8安全管理...........................................................................7
9研学旅行评价......................................................................10
参考文献.............................................................................12
I
DB4113/T022—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南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阳市博物馆。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尹俊敏、田鈺新、王晓杰、王玉君、李红、倪小玉、刘红玉、姚军、李远、陈
静、赫阳、陈涛。
II
DB4113/T022—2022
引言
研学,即研究性学习,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衔接的实践性学习形式,是素质教育的
新内容和新方式。通过实践性学习,不断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南阳市具有
丰富多样的文化、文物、博物资源,具有深厚的文化性、历史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特点。博物馆是保护
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承担着重要的社会教育功能。针对文博单位拥有研学资源的优势,充分发
挥文博单位的社会教育功能,实现素质教育,推进文博单位研学旅行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特编
制《文博研学旅行服务规范》。
III
DB4113/T022—2022
文博研学旅行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文博单位对研学旅行服务的要求以及研学旅行过程中若干问题的处理原则。
本文件适用于文博单位在研学旅行过程中使用的服务规范,完善研学旅行管理体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文博单位
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历史遗址管理机构、名人故居、考古所、历史研究机构等文化事业
单位。文博单位是文化公益单位,是重要的意识形态领域阵地,是弘扬民族精神、传播历史文化、进行爱
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文博研学旅行
以文博单位资源、馆藏文物及陈列展览为载体,及其衍生文化资源为教育内容,以课程教育与实地
参与为教育手段的一种文化旅行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
革为目的,开展文博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探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活动。
4课程教材与开发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4.1.1课程性质
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目标,在课程活动主题的基础上,通过探究、服务、制作、
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4.1.2基本理念
4.1.2.1课程目标以文博资源为依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以提高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社会
主义觉悟、道德品质素养和传统历史文化为主题。
4.1.2.2课程开发以博物馆文化、考古学文化、特色藏品资源、主题展览文化、历史文化知识拓展、
实操能力培养等为重点。
1
DB4113/T022—2022
4.1.2.3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意物化意识能力、历史知识的梯度性认知能力。课程
具有传统文化趣味性、特色性、互动体验性及统筹协调性的特点。
4.1.2.4课程评价注重活动参与度、学习有效性、创新实践能力、综合素养体现。
课程教材与目标
4.2.1课程目标
围绕博物馆资源、馆藏文物、陈列展览、文博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中小学生爱国情感,加
强意识形态教育,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感悟,逐步提升和深化对社会、自我及历史的整体认识,提
升价值认知、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4.2.2教材指导思想
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贯彻文物工作方针和教育方针,积极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实现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建立中小学生利用文博单位学习的长
效机制为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新时代
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4.2.3教材实施原则
以创新性、实践性和趣味性为目标,保障广大青少年研学旅行活动中对历史文化鉴赏的权益;促进
文博单位资源与中小学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构建中小学生利用文博单位研学旅行实践的
长效机制为目标,使文博单位学习成为中小学校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4.2.4教材主要任务
应包括:
a)开发文博类研学教育项目;
b)建设文博单位研学教育资源库和项目库;
c)加强课程教材中文博教育有关内容;
d)加强文博教育资源统筹;
e)建立文博单位研学教育的长效机制。
4.2.5课程设计
应有以下特性:
a)整合性:以综合素质发展为核心,体现个人、社会、历史与文化的联系,强化人文、科技、实
践、道德素养等方面的内在整合;
b)唯一性:文博单位根据自身的文化特点,预防同质化,根据地域特征制定科普类研学课程,提
高人文素养;
c)科学性:通过课程内容和活动组织有目的、有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J 429-1973 低噪声行波管频率范围的测试方法 1973-02-26
- HB 4284.18-1989 塑料注射模标准零件 限位钉 1989-07-12
- HB 3761-1986 方块窄形顶把 1986-07-14
- HB 1361-1975 支承环 22×(1~10)×M8 1975-01-01
- QJ 1022-1986 压力传感器精度等级及量程系列 1986-06-30
- QJ 1193.39-1987 人事系统数据元 工程项目水平代码 1987-06-18
- HB 1320-1975 带肩螺母 M6×6 1975-01-01
- HB 3313-1991 标准垫板 1991-05-07
- QJ 2528.8-1993 大型组合弯曲模元件 短支承垫板 1993-03-30
- HB 4531.19-1991 H型孔系组合夹具系统附件 耳形手柄 199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