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10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四川省震灾风险防治中心、中国地震局成都青藏高原地震研究所
- 起草人:
- 周荣军、梁明剑、马 超、刘玉法、易桂喜、史丙新、刘 韶、亢川川、黎小刚、何 强、何玉林、刘 祥
- 出版信息:
- 页数:19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1.120.25
CCSP15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2946—2022
四川省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regionalseismicsafetyevaluationof
sichuanprovince
2022-10-24发布2022-12-01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T2946—2022
目录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实施方案.............................................................................1
5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2
6近场区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4
7目标区断层勘查和活动性鉴定...........................................................5
8目标区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6
9地震动预测方程确定...................................................................7
10概率地震危险性评价..................................................................8
11目标区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9
12目标区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11
13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服务系统建设...............................................13
附录A(规范性)加速度反应谱的公式和参数..........................................14
附录B(规范性)崩塌滑坡评价因子取值表............................................15
参考文献........................................................................16
I
DB51/T2946—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
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四川省地震局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震灾风险防治中心、中国地震局成都青藏高原地震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荣军、梁明剑、马超、刘玉法、易桂喜、史丙新、刘韶、亢川川、黎小刚、
何强、何玉林、刘祥。
本文件首次发布。
II
DB51/T2946—2022
四川省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近场
区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目标区断层勘查和活动性鉴定、目标区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地震动
预测方程确定、概率地震危险性评价、目标区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目标区场地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区
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服务系统建设等。
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7741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GB1830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T36072活动断层探测
GB/T50269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
GB/T55017工程勘察通用规范
DZ/T0170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
JGJ83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目标区targetzone
规划建设用地的范围。
3.2
背景地震backgroundearthquake
地震构造区内与已鉴定出的发震构造不相关的最大潜在地震。
4实施方案
4.1基础资料准备
4.1.1收集基础资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1)与区域、近场区相关的地震活动、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场、大地测量等方面的资料和研究成果。
2)与近场区、目标区相关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地质勘查、水文地质调查、地
质灾害等方面的资料和研究成果。
4.1.2整理基础资料形成初步成果,应包括以下内容:
1)区域地震构造图。
1
DB51/T2946—2022
2)近场区地震构造图,叠加已有断层调查资料分布点等。
3)目标区工程地质资料图,叠加钻孔勘探、地球物理勘探、断层分布及调查点等。
4)其他有支撑作用的基础性图件。
4.2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4.2.1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任务来源、目标区范围、总体要求、人员分工等。
4.2.2目标区工程建设的超越概率水平。
4.2.3目标区所处的地震环境、地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等,需要解决的地震地质、工程地质、
地震动参数确定、地震地质灾害评价等方面的关键问题以及技术途径。
4.2.4目标区图件包含物探测线布设、钻孔布设及目标断层调查。
4.2.5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主要工作环节应包含以下工作内容:
1)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
2)近场区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
3)目标区断层勘查和活动性鉴定。
4)目标区地震工程地质条件勘测。
5)地震动预测方程确定。
6)目标区概率性地震危险性评价。
7)目标区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
8)目标区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9)技术服务系统建设。
4.2.6预估的工作量、实施进度计划等。
4.2.7质量保证体系与安全生产措施。
5区域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
5.1区域范围和图件
5.1.1根据目标区所处的地震构造、地震活动、历史地震影响等地震环境,以及目标区内建设工程对
地震动参数的需求,确定区域范围。区域范围应不小于目标区外延150km,在区域外围如果存在高震级
潜在发震构造,或对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远场大震时,区域范围应适当扩大。
5.1.2区域新构造图、区域破坏性地震震中分布图、区域中小地震震中分布图、区域地震构造图等图
件的比例尺应不小于1:1000000。区域大地构造分区图、区域地震台网监测能力分布图的比例尺可
适当缩小。
5.1.3所有区域图件应标明目标区位置。
5.2地震活动性
5.2.1地震资料收集和地震目录编制,应符合以下规定:
1)根据正式公布的地震目录和地震报告,收集整理相关地震资料。
2)历史地震资料包括区域内自有地震记载以来的全部破坏性地震事件。
3)仪器记录地震资料包括区域内自有仪器记录以来所记录到的可定地震参数的全部地震事件。
4)编制区域破坏性地震目录。包括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地理坐标(经度、纬度)与参考地名、震级、
震中烈度、震源深度及震中定位精度信息;历史地震震级依据M震级确定;破坏性地震同时存在宏
观震中与微观震中时,采用宏观震中位置。资料截止时间为不超过报告评审前6个月。
5.2.2区域地震震中分布图的编制,应符合以下规定:
2
DB51/T2946—2022
1)分别编制区域破坏性地震(震级M≥4.7)震中分布图和区域中小地震震中分布图,区域中小地
震震中分布图包括震级M≥最小完整震级且≤4.6的地震事件。
2)注明资料起止时间。
3)标注重要地震事件的震级和发震日期。
5.2.3地震活动时空特征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
1)区域地震台网监测能力。
2)区域地震资料完整性分析。
3)区域地震活动成带、丛集、弥散、重复等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4)区域地震震源平均深度,分别给出强震和中小地震的震源深度的优势分布区间,以及地震密集
带震源深度分布特征分析。
5)区域地震活动强度与频度特征,以及区域范围涉及的主要地震统计区地震活动随时间变化特征
与未来100年地震活动趋势分析。
5.2.4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
1)收集、增补本区域震源机制解资料,编制震源机制解分布图;宜收集GPS、原地应力测量等资
料,充分反映最新研究成果。
2)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方向、性质及分区等特征。
3)区域现代构造应力场与区域构造活动的关系。
5.2.5区域历史地震影响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1)收集分析对目标区有影响的地震烈度资料。
2)选用适用于目标区的地震烈度预测方程,计算目标区地震影响烈度。
3)给出目标区最大历史地震影响烈度。
4)历史地震影响评价,包括目标区范围所遭受到的最大历史地震影响烈度及烈度的频次特征。
5.2.6区域地震活动性影响综合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1)地震资料完整性和可靠性评价。
2)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特征评价。
3)地震活动时间分布特征评价。
4)区域现代应力场特征评价。
5)历史地震影响评价。
5.3地震构造
5.3.1区域地质构造分析,应符合以下规定:
1)收集区域地层、地质构造等方面的资料。
2)编制区域大地构造分区图。
3)分析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5.3.2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
1)收集重力、航磁和地壳结构等地球物理场资料,宜收集航磁延拓资料。
2)编制区域重力异常分布图、区域航磁异常分布图,以及区域地壳厚度分布图,应标明深大断裂
和6级以上地震分布,图件比例尺不小于1:2500000。
3)分析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其与强震活动的关系。
4)宜收集地壳深部构造资料,分析强震活动的深部构造背景。四川盆地地区宜收集石油剖面资料。
5.3.3区域新构造分析,应符合以下规定:
1)收集区域新构造时期地层、地质构造与地貌、区域现今地壳形变场资料。
2)编制区域新构造图,分析地震发生的新构造背景。
3
DB51/T2946—2022
3)分析区域新构造运动演化特征、区域地貌特征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
4)分析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5.3.4区域断层活动性评价,应符合以下规定:
1)收集区域主要断层活动性资料。
2)编制主要断层活动特征一览表,包括断层走向、断层带长度及其区内长度、断层活动性分段、
最新活动的性质与产状、最新活动时代及其依据、断层及其附近破坏性地震等内容。
3)对可能产生较大影响,且展布和活动性依据不充分的区域性断层,补充相应调查工作,每条断
层应不少于1个确定其活动性的有效观测点。
4)分析区域主要断层展布、最新活动时代、断层性质、运动特征及速率、断层活动性分段、重点
地段古地震的强度及活动期次等特征。
5)对控制区域地震活动的主要断层进行详细的论述。
5.3.5区域地震构造图编制,应包括以下内容:
1)第四纪以来活动的主要断层及其分段,并区分活动时代、活动性质与产状。
2)第四纪主要活动褶皱,并区分活动时代;
3)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地表破裂带。
4)第四纪以来活动盆地及其性质。
5)新近纪以来的地层。
6)新近纪或第四纪地层等厚线。
7)岩浆岩。
8)破坏性地震震中位置,并标注重要地震的震级与发震时间。
5.3.6区域地震构造环境综合评价,应符合以下规定:
1)分析区域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特征、地球物理场、断层活动特征等与区域强震活动的关系,
评价区域地震构造条件,归纳不同震级档的发震构造标志。
2)评估区域主要发震构造、分段、最大潜在地震震级及大地震复发特征。
6近场区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评价
6.1近场区范围和图件
6.1.1近场区范围应不小于目标区外延25km,当外延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Y/T 6284-2008 石油企业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监测、评价规范 2008-06-16
- SY/T 6319-2008 防止静电、闪电和杂散电流引燃的措施 2008-06-16
- SY/T 6374-2008 机械采油系统经济运行规范 2008-06-16
- SY/T 6171-2008 气藏试采地质技术规范 2008-06-16
- SY/T 6381-2008 加热炉热工测定 2008-06-16
- SY/T 6273-2008 油气井用电雷管检测方法 2008-06-16
- SY/T 6375-2008 石油企业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导则 2008-06-16
- SY/T 6326-2008 石油钻机和修井机井架、底座承载能力检测评定方法 2008-06-16
- SY/T 6373-2008 油气田电网经济运行规范 2008-06-16
- SY/T 6240-2008 重晶石化学分析推荐作法 2008-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