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01/T 89.1-2024 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相狮舞 第1部分:通用要求
DB4101/T 89.1-2024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Lion Dance Par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4年04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14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1.040.97
CCSA20
4101
郑州市地方标准
DB4101/T89.1—2024
非物质文化遗产小相狮舞
第1部分:通用要求
2024-04-30发布2024-07-30实施
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01/T89.1—2024
目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分类...............................................................................2
5基本要求...........................................................................2
6基本套路...........................................................................3
I
DB4101/T89.1—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是DB4101/T89《非物质文化遗产小相狮舞》的第1部分。DB4101/T89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通用要求。
本文件由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出。
本文件由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ZZTC02)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巩义市金王狮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巩义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巩义市文化馆、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南省舞狮舞龙协会、郑州文化馆、郑州市体育运动学校、郑州非物
质文化遗产学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京主、李金土、楚小龙、王立勇、李桂玲、刘建友、李星霏、王洪伟、崔昕、
朱学军、宋忠波、赵利涛、马静、朱星里、王磊、魏国杰、高福利、李剑锋、翟元森、翟明亮、刘立国。
II
DB4101/T89.1—2024
引言
小相狮舞是中国古老和传统的汉族民俗舞蹈,融观赏性、娱乐性为一体,立足民间文艺特色,受到
观众喜爱,2007年入选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
近年来,小相狮舞表演的内容不断丰富,技术含量不断提升,表演的观赏性不断增强。地摊表演由
原来的单刀、双刀、一、二路枪,增至现在的窜火圈、大镰、大刀、捎子棍、单拐、双拐、双钩、草镰、
腰刀、花刀等;高架表演由原来的单凳、双凳表演增至三凳、四凳表演。表演道具也有了很大改善,增
加了直径3.48米的天下第一鼓、直径2.1米的大鼓、直径0.8米的中鼓和小领鼓,以及镲、铙、凸凹锣、
大锣、刀、枪、剑、戟等各种乐器和兵器。表演套路也在传统套路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增加狮子吃
点心、狮子饮酒、狮子吃红柿等众多套路,使狮舞表演更具艺术性、欣赏性,更有看点和亮点。
为更好推动小相狮舞发展和传承,进一步提升小相狮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特制定本文件。
DB4101/T89《非物质文化遗产小相狮舞》拟由三部分构成:
——第1部分:通用要求。目的在于小相狮舞的传承、表演和宣传。
——第2部分:道具制作规范。目的在于指导道具制造商规范化制造道具。
——第3部分:演艺规则。目的在于指导小相狮舞从业者安全、规范完成演艺。
III
DB4101/T89.1—2024
非物质文化遗产小相狮舞
第1部分:通用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小相狮舞的分类、基本要求和基本套路。
本文件适用于小相狮舞的传承、表演和宣传。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小相狮舞
发源于河南省巩义市鲁庄镇小相村(古称胥靡邑)。小相狮舞属北狮中的武狮类,表演风格粗犷、
凶悍,在发展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地面表演与空中表演相结合的独特样式,是中国狮舞重要代表之一。
地摊狮舞
是小相狮舞地面表演部分,由三人组成:一人扮斗狮人,另外两人分别扮演狮头、狮尾。引狮人使
用器械有绣球、大刀、单刀、双刀、枪、大镰、三股叉、九节鞭、梢子棍等。狮子表演使用的技巧有腾、
跳、蹿、扑、伏、回旋等。
八仙桌狮舞
地摊狮舞的进一步发展,它以八仙桌为中心来表演各种地面技巧,不仅更加具有技术难度,同时也
更加具有观赏性。与地摊狮舞不同处在于狮子数量较多,可二架或四架同时演出。
高台狮舞
高台以众多板凳层层组合而成,高达五六米左右。最上面一层可放置凳架组合或太师椅,由一架或
两架狮子在上面腾挪跳跃,惊险异常。
高空狮舞
俗称“上老杆”。是小相狮舞表演最精彩、最惊险的部分。四根立柱在八根绳索固定下在十六米高
空形成表演区域。五只狮子沿绳索攀登而上,在高空表演各种跳跃腾空动作,又被称为“五子登科”。
鼓狮头
在八仙桌上用的狮头道具,与狮皮不相连,狮头大而内深。
1
DB4101/T89.1—2024
平狮头
小相狮舞主要道具,用于地摊、高台,高空用的狮子头,与狮皮相连,狮头小而内浅。
4分类
根据表演场地,小相狮舞分为以下三类:
a)地摊狮舞:在平地上表演的狮舞;
b)八仙桌狮舞:在八仙桌上表演的狮舞;
c)高空狮舞:在顶天柱上表演的狮舞。
5基本要求
狮舞演员
5.1.1较好的身体素质,具有一定的武术基本功。
5.1.2具有较强的握力和弹跳力。
5.1.3具有良好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5.1.4与同伴配合默契。
服装
5.2.1引狮人服装
按照小相狮舞的分类,引狮人穿不同颜色的服装:
a)地摊狮舞的引狮人着黑色武生服;
b)八仙桌狮舞的引狮人着黄色武生服;
c)高空狮舞的引狮人着红色武生服。
5.2.2狮舞人员服装
地摊狮舞和八仙桌狮舞的狮舞人员着带毛狮裤,高空狮舞的狮舞人员着不带毛狮裤,狮舞人员服装
宜与狮皮颜色一致。
5.2.3鞋
引狮人穿武生鞋。
道具
5.3.1狮头
地摊狮舞和八仙桌狮舞使用鼓狮头,高空狮舞使用平狮头。
5.3.2地摊狮舞
道具包括单刀、双刀、大刀、大镰、梢子掍等。
5.3.3八仙桌狮舞
道具包括桌子、酒罐和酒坛等。
2
DB4101/T89.1—2024
5.3.4高空狮舞
道具包括大圈椅子、中绳、小绳、安全帽、安全绳和安全气囊等。
场地
5.4.1地摊狮舞
长10m、宽5m,地面坚实平整。
5.4.2八仙桌狮舞
长8m、宽8m,地面坚实平整。
5.4.3高空狮舞
长40m、宽40m,地面坚实平整。
乐器
乐器包括鼓、镲、铙和大锣等,各种乐器宜相互搭配,配合舞狮表演中不同的动作和情绪,带给观
众具有节奏感的表演体验。
6基本套路
采红包
6.1.1起势
左手掐腰,右手持绣球举过头顶,侧目视雄狮;狮头昂头,狮尾打皮,双腿分开微曲。见图1。
图1起势图示
6.1.2云顶
引狮人左脚向左侧方迈一步,同时右脚抬起,身子下蹲,绣球向左侧方下压,左手指下;右脚抬起
向右侧方迈一步,同时左脚抬起向右侧方迈一步,身子下蹲,绣球过头顶向右侧方下压,左手二指指前
方,狮子腾空起跳一下。见图2。
3
DB4101/T89.1—2024
图2云顶图示
6.1.3左照脸
引狮人身子下蹲后起身,右脚前迈一步,同时左脚抬起顺时针旋转半周成右弓步;双手交叉胸前分
开到头顶再交叉胸前分开成左手握拳至胸前,右手拿绣球至头顶姿势;此时狮头啃绣球五次。见图3。
图3左脸照图示
6.1.4右照脸
引狮人右脚撤回,左脚抬起,顺时针旋转九十度成左弓步,双手交叉到胸前,分开到头顶,再交叉
胸前,分开成左手握拳至胸前,右手持绣球至头顶姿势,此时狮头再啃绣球五次。见图4。
图4右脸照图示
6.1.5抛绣球
引狮人将绣球朝红包方向抛出,狮子向上看到红包。见图5。
4
DB4101/T89.1—2024
图5抛绣球图示
6.1.6上腿
狮头双脚立于狮尾双腿之上采红包。见图6。
图6上腿图示
6.1.7坐肩
狮头坐于狮尾肩膀之上采红包。见图7。
图7坐肩图示
6.1.8立肩
狮头立于狮尾双肩之上采到红包。见图8。
5
DB4101/T89.1—2024
图8立肩图示
6.1.9收势
狮子采下红包后抛于引狮人,后收势。见图9。
图9收势图示
出车门
6.2.1起势
左手掐腰,右手持绣球举过头顶,侧目视雄狮;狮头昂头,狮尾打皮,两人双腿分开成弓步。见图
10。
图10起势图示
6.2.2左照脸
引狮人身子下蹲后起身,右脚前迈一步,同时左脚抬起顺时针旋转半周成右弓步;双手交叉胸前分
开到头顶再交叉胸前分开成左手握拳至胸前,右手拿绣球至头顶姿势;此时狮头啃绣球五次。见图11。
6
DB4101/T89.1—2024
图11左照脸图示
6.2.3右照脸
引狮人右脚撤回,左脚抬起,顺时针旋转九十度成左弓步,双手交叉到胸前,分开到头顶,再交叉
胸前,分开成左手握拳至胸前,右手持绣球至头顶姿势,此时狮头再啃绣球五次。见图12。
图12右照脸图示
6.2.4啃门脚
左打后引狮人右转身变右弓步,双手举绣球;狮子拉头做右弓步面对绣球,啃绣球五次。见图13。
图13啃门脚图示
6.2.5啃门框
狮头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啃门框数次。见图14。
7
DB4101/T89.1—2024
图14啃门框图示
6.2.6蹭痒
狮子背部蹭门框来回三次,走出车门。见图15。
图15蹭痒图示
6.2.7收势
左手掐腰,右手持绣球举过头顶,侧目视雄狮;狮头昂头,狮尾打皮,两人双腿分开成弓步。见图
16。
图16收势图示
大刀
6.3.1起势
引狮人右手持刀,左手掐腰,侧目视雄狮。见图17。
8
DB4101/T89.1—2024
图17起势图示
6.3.2舞花
引狮人双手向上搓大刀后做舞花动作。见图18。
图18舞花图示
6.3.3亮相
引狮人双手举大刀过头顶,左脚抬起,刀把在左脚前方。见图19。
图19亮相图示
6.3.4按头
狮子扑向引狮人,引狮人下蹲刀把下压狮头,狮头低头。见图20。
9
DB4101/T89.1—2024
图20按头图示
6.3.5推刀
引狮人翻转大刀,右手握刀头附近,左手抱刀,前推向狮头,此时右脚前垫一小步;狮子低头往后
退几小步。见图21。
图21推刀图示
6.3.6按头
狮头前迈一步,再低头不动;引狮人左手按住狮头。见图22。
图22按头图示
6.3.7满头
引狮人左脚着地,右脚抬起,右手持刀,逆时针旋转一周,从狮头上漫过。见图23。
10
DB4101/T89.1—2024
图23满头图示
6.3.8三搅刀
引狮人双手握刀,逆时针转刀三周,左脚随之摇动;狮头摇头三周,左脚一前一后垫步,尾随之;
配合协调。见图24。
图24三搅刀图示
6.3.9小过
引狮人反刀,刀头朝下,左脚后迈一步,双腿交叉;狮头啃住刀头和引狮人对面而过。见图25。
图25小过图示
6.3.10撩尾
引狮人和狮子调换位置后,引狮人瞬间持刀割向狮尾,此时狮头要大幅度左侧摆头,狮尾右侧方跳
一步,收正。见图26。
11
DB4101/T89.1—2024
图26撩尾图示
6.3.11舞花
双手握刀顺时针方向旋转,同时身子随刀杆也旋转一周至三周,和狮子对立;舞花中,狮子做滚头
动作,尾打皮摆腿要和头步法一致。见图27。
图27舞花图示
6.3.12亮相
引狮人做苏秦背剑姿势。见图28。
图28苏秦背剑图示
6.3.13三削耳
引狮人双手握刀,先削狮子左耳,再削右耳,最后再削左耳,注意垫步和换手。见图29。
12
DB4101/T89.1—2024
图29三削耳图示
6.3.14钻刀
大刀头从引狮人脖子中间划过,后刀头向下。见图30。
图30钻刀图示
6.3.15小过
引狮人左脚后撤一步,双腿交叉,逆时针旋转一周;狮头啃住刀头,左脚垫一小步,左转身而过,
狮尾要垫一大步而过。见图31。
图31小过图示
6.3.16断腰
引狮人和狮子调换位置后,引狮人瞬间左转身双脚起跳旋转一周砍向狮子腰部,狮头左摆头护腰,
狮尾随之右跳一步收正。见图32。
13
DB4101/T89.1—2024
图32断腰图示
6.3.17抛刀
引狮人双手向空中抛出刀,狮子左转身掉头;引狮人接住刀后做舞花动作,尾掉头后左右跨叉。见
图33。
图33抛刀图示
6.3.18舞花
双手握刀顺时针方向旋转,同时身子随刀杆也旋转一周至三周,和狮子对立;舞花中,狮子做滚头
动作,尾打皮摆腿要和头步法一致。见图34。
图34舞花图示
6.3.19亮相
引狮人做苏秦背剑姿势。见图35。
14
DB4101/T89.1—2024
图35苏秦背剑姿势图示
6.3.20左砍
引狮人拾起刀向后方抡一周打向狮头左侧;再举起刀迈过头顶打向狮头左侧,头向左下方躲闪两次,
尾向右侧方跳两次。见图36。
图36左砍图示
6.3.21右砍
同上方向相反(右打以后,再左打两次,右打一次,以上俗称“七打”)。见图27。
图37右砍图示
6.3.22砍双腿
引狮人双脚起跳向左旋转一周,打向狮头双脚,同时狮头双脚起跳,狮尾收正。引狮人先迈右脚再
迈左脚,最后双脚起跳,中间注意换手。见图38。
15
DB4101/T89.1—2024
图38砍双腿图示
6.3.23收势
引狮人双手举刀,金鸡独立,目视雄狮。见图39。
图39收势图示
大镰
6.4.1起势
引狮人右手持大镰,左手掐腰,立正姿势,侧目视雄狮。见图40。
图40起势图示
6.4.2亮相
亮相前引狮人左脚抬起向左侧迈一小步,随之右脚前垫一小步,双手握大镰,左手在前放于镰柄最
前端弧口处,右手在后放于镰柄后端,整个身子下蹲,缩如猴状,面目狰狞,怒视雄狮。见图41。
16
DB4101/T89.1—2024
图41亮相图示
6.4.3一戳
狮子扑向引狮人时,引狮人双手举镰,身子展开向狮头上方猛戳,狮头和狮尾要快步扑向引狮人,
狮尾随之倒立。见图42。
图42一戳图示
6.4.4一钩
引狮人戳向狮头后,拉回镰钩狮头右腿,身子后垫一小步;狮头向上迎住大镰后,抬右腿。见图43。
图43一钩图示
6.4.5斜行
引狮人左转身右脚前跨一步,做右弓步斜行。见图44。
17
DB4101/T89.1—2024
图44斜行图示
6.4.6斜过
引狮人抽身子,狮头拉头和引狮人背对背错身而过。见图45。
图45斜过图示
6.4.7滚身
斜过后,引狮人双手持镰,逆时针旋转身子一周到三周左右,下蹲如猴状。见图46。
图46滚身图示
6.4.8亮相
滚身后,引狮人先前垫一步,再后退一步。见图47。
18
DB4101/T89.1—2024
图47亮相图示
6.4.9左戳
狮子扑向引狮人时,先戳狮头左侧;狮头左摆,狮尾右跳一步收正。见图48。
图48左戳图示
6.4.10一钩
引狮人戳向狮头后,拉回镰钩狮头右腿,身子向后垫一小步;狮头向上迎住大镰后,抬右腿。见图
49。
图49一钩图示
6.4.11右戳
19
DB4101/T89.1—2024
左一钩后引狮人身子垫步撤回,换手右手在前、左手在后身子下蹲如猴状;狮子扑向引狮人,先戳
狮头右侧,狮头向右摆,狮尾向左跳一步收正。见图50。
图50右戳图示
6.4.12一钩
戳向狮头后,拉回镰钩狮头右腿,身子向后垫一小步;狮头向上迎住大镰后,抬右腿。见图51。
图51一钩图示
6.4.13亮相
右一钩后,引狮人身子垫步撤回,换手左手在前右手在后,身子下蹲如亮相状态。见图52。
图52亮相图示
6.4.14一戳
狮子第二次大跃步扑向引狮人,狮尾做虎扑动作。见图53。
20
DB4101/T89.1—2024
图53一戳图示
6.4.15一钩
引狮人回戳狮头后,拉镰钩狮头右腿,身子后垫一小步;狮头向上迎住大镰后,抬右腿。见图54。
图54一钩图示
6.4.16斜行
引狮人左转身右脚向前跨一步,做右弓步斜行。见图55。
图55斜行图示
6.4.17斜过
引狮人抽身子,狮头拉头和引狮人背对背错身而过。见图56。
21
DB4101/T89.1—2024
图56斜过图示
6.4.18滚身
斜过后,引狮人双手持镰,逆时针旋转身子一周到三周左右,下蹲如猴状。见图57。
图57滚身图示
6.4.19亮相
亮相前引狮人左脚抬起向左侧迈一小步,随之右脚向前垫一小步,双手握大镰,左手在前放于镰柄
最前端弧口处,右手在后放于镰柄后端,整个身子下蹲,缩如猴状,面目狰狞,怒视雄狮。见图58。
图58亮相图示
6.4.20一戳
狮子第三次扑向引狮人要双脚起跳,头和尾要配合协调,狮尾第三次做双跨叉动作。见图59。
22
DB4101/T89.1—2024
图59一戳图示
6.4.21一按
引狮人双手握大镰向左方转身一按大镰杆,同时头向右侧方一按头,尾向左侧方一跳步后收正。见
图60。
图60一按图示
6.4.22收势
引狮人右手持大镰,左手掐腰,立正姿势,侧目视雄狮。见图61。
图61收势图示
双刀
6.5.1起势
引狮人左右手持刀放于身子两侧,立正姿势,侧目视雄狮。见图62。
23
DB4101/T89.1—2024
图62起势图示
6.5.2舞花
引狮人双臂交叉,左脚抬起,右腿稍弯曲跳一下,挥动双刀再舞花。见图63。
图63舞花图示
6.5.3亮相
双手举刀成右弓步姿势。见图64。
图64亮相图示
6.5.4右砍
引狮人舞动双臂迈右脚砍向狮头右侧,狮头往右摆头,狮尾往左跳一步。见图65。
24
DB4101/T89.1—2024
图65右砍图示
6.5.5左砍
引狮人舞动双臂迈左脚砍向狮头左侧,狮头往左摆头,狮尾往右跳一步。见图66。
图66左砍图示
6.5.6斜行
引狮人右转身一周,双臂交叉成右弓步斜行。见图67。
图67斜行图示
6.5.7斜过
引狮人抽身子,狮头拉头和引狮人背对背错身而过。见图68。
25
DB4101/T89.1—2024
图68斜过图示
6.5.8亮相
斜过后做舞花动作再亮相。见图69。
图69亮相图示
6.5.9连三砍
狮子扑向引狮人,引狮人舞动双臂砍向狮头右侧(引狮人迈右脚上一步,第一次砍;右脚撤回,迈
右脚舞动双臂第二次砍向狮头右侧;引狮人左转身一周第三次砍向狮头右侧);狮头和狮尾迈左脚垫步,
二者步伐要一致,狮头舞头顺时针旋转三周和引狮人步伐一致。见图70。
图70连三砍图示
6.5.10斜行
引狮人右转身一周,双臂交叉成右弓步斜行。见图71。
26
DB4101/T89.1—2024
图71斜行图示
6.5.11斜过
引狮人抽身子,狮头拉头和引狮人背对背错身而过。见图72。
图72斜过图示
6.5.12亮相
斜过后先做舞花动作再亮相。见图73。
图73亮相图示
6.5.13右砍
引狮人舞动双臂迈右脚砍向狮头右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SDSF 005.2-2022 元宝枫培育指南 栽培 2022-10-28
- T/XYLX 011-2018 盱眙龙虾养殖技能培训服务规范 2018-06-01
- T/NAASS 046-2022 酒石酸泰乐菌素中醋酸丁酯、正丁醇溶剂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2022-12-28
- T/SXZYC 005-2023 党参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2023-06-21
- T/CAAA 085-2022 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栽培技术规程 2022-09-06
- T/CIRA 23-2021 麦冬、大黄、川芎、白芷和附子电子束辐照工艺规范 2021-12-27
- T/MTTIA 17-2021 墨脱茶叶商标使用与管理规范 2021-10-26
- T/SYLW 001-2023 地理标志产品 三亚莲雾 2023-02-02
- T/SNZYX 003-2022 川白芷采收及产地初加工技术规范 2022-08-01
- T/SDAS 678-2023 苹果园酸化土壤生物质炭施用技术规范 2023-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