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4812-2008 热管传热性能试验方法
GB/T 14812-2008 Testing method for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heat pip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1993年12月
-
2008年06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起草人:
- 苗建印、邵兴国、侯增祺、曲伟、吕巍
- 出版信息:
- 页数:9页 | 字数:16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27.060.30
J75S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4812—2008
代替GB/T14812—1993
热管传热性能试验方法
Testingmethodforheattransferperformanceofheatpipes
2008-06-26发布2009-01-01实施
发布
GB/T14812—2008
-1.Z-—1—
刖弓
本标准代替GB/T14812-1993《重力热管传热性能试验方法》。
本标准与GB/T14812—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原标准名称“重力热管传热性能试验方法”修改为“热管传热性能试验方法”;
-标准的适用范围由原来的“重力热管”扩展为“管状重力热管、蒸气腔热管、管状有管芯的热管、
环路热管及毛细泵回路”;
——增加蒸发器(区、段)热阻、冷凝器(区、段)热阻以及总热阻的试验及计算方法;
——将原标准中的“重力热管”修改为“管状重力热管”;
-扩展了重力热管试件的长度规格范围,即增加了长度0.5m以下及5m以上热管的相关
内容;
——增加了热管充装量误差范围要求;
——增加了试验环境条件的相关要求;
——增加了低温介质冷却热管试验台的相关内容;
——对传热性能试验记录表进行了适应性修改,并以附录的形式给出。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苗建印、邵兴国、侯增祺、曲伟、吕巍。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4812—1993O
T
GB/T14812—2008
热管传热性能试验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于传热性能试验的热管试件及其制备、试验装置和仪器、试验环境条件、试验及试
验结果计算的要求或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管状重力热管、蒸气腔热管、管状有管芯的热管、环路热管及毛细泵冋路的传热
性能试验,其他类型的热管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4811热管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14811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试件及其制备
4.1试件的选取
4.1.1管状重力热管及管状有管芯的热管
4.1.1.1试件应采用与该种热管相同的管径、相同的材料、相同的工质以及相同的制作工艺。
4.1.1.2试件长度根据热管的实际长度选取,见表1。
4.1.1.3充装量误差范围一般为±5%。
4.1.1.4管状有管芯的热管试件的直线度应不大于0.5mm/m,热管全长直线度应不大于1mm0
表1热管试件长度单位为米
热管实际长度试件长度试件绝热段(区)最小长度
<0.5与热管实际长度相同不小于试件长度的三分之一
>0.5〜1.51.00.3
>1.5〜3.02.00.5
>3.0〜5.04.00.7
>5.05.01.0
4.1.2蒸气腔热管
4.1.2.1试件应采用与该种热管相同的设计结构及尺寸、相同的材料、相同的工质以及相同的制作
工艺。
4.1.2.2充装量误差范围一般为±5%。
4.1.3环路热管及毛细泵回路
4.1.3.1试件应采用与该种环路热管或毛细泵回路相同的蒸发器结构及尺寸、相同的储液器结构及尺
寸、相同的冷凝器结构及尺寸、相同的气管及液管截面尺寸、相同的材料、相同的工质以及相同的制作
1
GB/T14812—2008
工艺。
4.1.3.2气管及液管长度应根据产品的试验要求确定。
4.1.3.3充装量误差范围一般为±5%。
4.2隔热
4.2.1当采用蒸发器(区、段)输入热流进行热管传热热流量计算吋,若热管工作温度高于环境温度,应
对加热器、热管试件的蒸发器(区、段)及绝热段(区)进行隔热,若热管的工作温度低于环境温度,应对加
热器及热管试件进行隔热。
4.2.2当采用冷却介质的流量及温度变化进行热管传热热流量计算吋,应对热管试件、冷却装置进行
隔热。
4.2.3对于深低温热管、低温热管或小功率热管,必要吋还需将热管试件放入真空环境中进行测试,系
统压力应低于1X10"Pa,以减小对流漏热。
4.3测温元件
4.3.1一般要求
4.3.1.1测温元件一般采用热电偶、热电阻等温度传
推荐标准
- T/LNWTA 003-2019 供水管材中无机物元素快速检测方法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2019-05-08
- T/CATSI 02008-2022 车用压缩氢气铝内胆碳纤维全缠绕气瓶 定期检验与评定 2022-03-10
- T/SXJP 072-2023 水介质液压支架密封圈 2023-11-12
- T/CI 114-2022 流体连接器 2022-11-21
- T/ZZB 1327-2019 液化天然气阀门 2019-11-15
- T/ZZB 2248-2021 低露点转轮除湿机组 2021-08-23
- T/LNWTA 002-2019 供水管材中聚合物快速鉴别红外吸收光谱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 2019-03-26
- T/CIET 334-2023 加氢站用隔膜压缩机性能要求 2023-12-27
- T/SHHJ 000025-2019 全装修房用给水直角阀 2019-01-30
- T/CASME 679-2023 边缘焊接动态金属波纹管技术要求 2023-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