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26/T 230-2022 林下食用菌生产经营管理规范

DB5226/T 230-2022 Underwood Edible Mushroom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Standards

贵州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2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226/T 230-2022
标准类型
贵州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06-30
实施日期
2022-09-30
发布单位/组织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01

CCSB05

5226

黔东南州地方标准

DB5226/T230-2022

林下食用菌生产经营管理规范

2022-06-30发布2022-09-30实施

黔东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226/T230-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准入原则............................................................................3

5林地选择............................................................................3

6种菌要求............................................................................5

7设施配建............................................................................6

8运行制度............................................................................7

9监测检测............................................................................8

附录A(资料性)林下食用菌生产主要栽培品种分类与特征.................................9

附录B(资料性)食用菌生产消毒处理的常用药品及使用方法..............................15

附录C(资料性)食用菌栽培基质常用化学添加剂种类、功效、用量和使用方法..............16

附录D(资料性)在食用菌上登记可使用的化学药剂......................................17

I

DB5226/T230-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黔东南州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黔东南州农业农村局、黔东南州林业局、黔东南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剑河鸿源生

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聚力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贵州万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雷山县欧波

农农旅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粟周群、潘佰文、龙翔、顾艳梅、陆承云、刘太昭、杨云霞、李果、潘春晓、

杨永成、陈文华。

II

DB5226/T230-2022

林下食用菌生产经营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林下食用菌生产经营管理的术语与定义、准入原则、林地选择、种菌要求、设施配建、

运行制度和监测检测。

本文件适用于黔东南州林下食用菌的生产经营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4806.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15781森林抚育规程

GB/T16453.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

GB/T18337.1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

GB/T28952中国森林认证产销监管链

GB/T38582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

GB/T50363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GB/T50596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LY/T1678食用林产品产地环境通用要求

LY/T2011林业主要有害生物调查总则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1054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规范

NY/T2375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农业部令2015年第1号修订《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DB5226/T230-2022

3.1

林下林地

指树木郁闭度达0.20及其以上的果树园、油茶园、茶叶园、针叶林、阔叶林、竹草林、混交林等

分布区域覆盖的利用空间和使用土地。郁闭度≤0.20,为轻度郁闭林;郁闭度介于0.21~0.69,为中

度郁闭林;郁闭度≥0.70,为重度郁闭林。

3.2

林下食用菌

充分利用林下适宜环境,在林下培育的可食用菌类。

3.3

自然保护区

保护典型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和有特殊意义自然遗迹的区域。

3.4

天然林资源

由天然下种、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或萌生形成的森林资源(不含人工林采伐后萌生形成的森林)。

3.5

生态公益林

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性需求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功能的森林、

林木、林地,按保护等级划分为二级。

3.6

人工商品林

由人工直播、植苗、分殖或扦插造林形成的(含人工林采伐后萌生形成的),以生产木材、竹材、

薪材、果品、其他原料等为主要目的森林、林木、林地,包括人工的用材林、能源林和经济林。

3.7草腐型食用菌

生长在腐草类上的可食菌类,如双孢蘑菇、大球盖菇、姬松茸等。

3.8

木腐型食用菌

生长在腐木类上的可食菌类,如平菇、香菇、木耳等。

3.9

林菌栽培模式

在林地里种植食用菌的不同方式、不同制度并形成一整套系统的方法。

2

DB5226/T230-2022

3.10

林下露地间作

指在不破坏原有林地生态结构的基础上,利用树木间隔空间,立放、平摆、墙堆接种发菌成熟的菌

棒或菌袋的一类种菌方法。为防止污染和保持温湿,可在地表垫一层膜后放菌棒或菌袋,再搭简易拱架

覆膜保护。

3.11

林地覆土种植

指在树木间隙空地按适当间距挖出相适深度的浅坑,将接种发菌成熟的菌种菌料包裹后植入坑内覆

土,随即浇足底水,覆盖保温保湿,使其自然发育生长的一类种菌方法。

3.12

林地直播栽种

指在树木间隙沿空行起厢作床,厢床宽度50cm~100cm,厢床长度因地势而定,在厢床上均匀撒播

或条播菌料、菌种的一类种菌方法。播后适时辅料、覆土、盖草、铺膜、浇水、调光,及时满足菌种生

长发育对养分及湿度、温度、光度等条件的要求。

3.13

林下吊袋栽培

指在树木的间隔空间距离地表2m~3m处,选用塑钢线(或镀锌线、铝包线、压膜线、竹木竿等)

平行拉直拴在树体上,使用尼龙绳线系牢接种发菌成熟的菌棒或菌袋,按要求的间距悬挂到塑钢线上,

使之形成离开地面的一类立体种菌方法。

4准入原则

利用林地构建食用菌生产基地,应把握以下准入原则:

——依从因地制宜性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性原则;

——保护生物多样性原则;

——保持水土治理性原则;

——遵循市场主体性原则。

5林地选择

5.1选地范围

5.1.1禁止利用的林地

种植食用菌,禁止进入以下林地:

——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区内的林地;

——自然公园中属于禁止开发的林地;

3

DB5226/T230-2022

——国家公益林保护等级为一级的林地;

——划定为天然林重点保护区域内的林地;

——饮用水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范围内的林地;

——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重要栖息地(生境)内的林地。

5.1.2限制利用的林地

种植食用菌,适度开启以下林地:

——自然公园中属允许利用的林地;

——国家一级公益林以外的其他公益林地;

——划定为天然林重点保护区域以外的其他天然林地;

——饮用水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以外的准保护区范围内的林地。

5.1.3优先利用的林地

种植食用菌,优先选用以下林地:

——人工起源的用材林;

——人工起源的经济林;

——人工起源的能源林。

5.2整地规则

5.2.1开土准则

林下引入食用菌种植的开土整地,遵循以下准则:

——保持水土稳定;

——保护主体林种;

——保存自然植被;

——保养原生环境;

——保证实用便民。

5.2.2用地导则

5.2.2.1限制利用的林地

禁止进行林地清理。按照GB/T18337.1要求,经评估论证,开展适度的小块小穴零星种菌。

5.2.2.2优先利用的林地

a)林地清理。限制全面清理,采取带状、块状的局部清理方式;清理林地时,保护珍稀濒危植物、

目标树种和有培育利用价值的幼树、幼苗;需要修枝的,执行GB/T15781技术要求。

b)菌地整理。按照GB/T16453.1技术规范,确定整地是否开垦或局部开垦。坡度<15°的缓坡

地采取带状整地、穴状整地,坡度在15°~25°的斜坡地不得带状整地。

c)整地方法。带状整地:沿等高线垦成水平梯带,依坡度设计带宽1m~3m,带内全垦,带间宽

1m~2m并保留原生植被,沟谷两侧20m范围内保留天然植被。穴状整地:沿等高线每间隔1m~

2m挖1个种菌穴,穴坑圆形或方形,其大小依从栽菌品种及其生产技术的要求,穴间保留天

然植被。

4

DB5226/T230-2022

6种菌要求

6.1市场分析

调查市场上林下可种食用菌产品的经营状况和销售情况,研判适应市场的主打品种、需求数量、质

量标准、交易水平、行销时段和潜力条件,明确林下食用菌品类、品种、品性的开发方向。

6.2产地环境

林下种植食用菌的产地环境条件,符合LY/T1678规定,按照NY/T1054调查林种林地现状及经营

利用情况。

6.3菌种选择

选择适于林下自然环境条件下种植的产量稳定、品质优良、抗病抗逆品种,引种渠道和品种质量执

行农业部《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

6.4林菌组合

6.4.1林下露地间作品种

郁闭度在0.20~0.60之间的林地,选用黑木耳(椴木)、毛木耳、滑子菇、香菇(椴木)等品种;

郁闭度在0.60以上的林地,选用平菇、茶树菇、长根菇、鸡腿菇、杏鲍菇、白灵菇等品种。

6.4.2林地覆土种植品种

郁闭度在0.20~0.60之间的林地,选用大球盖菇、榆黄蘑、黑木耳等品种;郁闭度在0.60以上的

林地,选用红托竹荪、灰树花、双孢蘑菇、姬松茸、长根菇等品种。

6.4.3林地直播栽种品种

郁闭度在0.20~0.60之间的林地,选用大球盖菇、冬荪、草菇等品种;郁闭度在0.60以上的林地,

选用羊肚菌、红托竹荪、双孢蘑菇、姬松茸、灰树花等品种。

6.4.4林下吊袋栽培品种

林下吊栽食用菌,选择在树高5m以上、树木间距4m~8m的干性林地进行,郁闭度要求达0.30以

上,选种毛木耳、黑木耳、猴头菇、平菇、香菇、杏鲍菇等品种。

6.5管护要点

6.5.1菌床清理

种植前刮除菌场杂草、枯枝和落叶,平整地栽菌床,清空吊栽间隙,留出排水边沟。清理后随即进

行杂菌、害虫的消毒处理,施药执行NY/T393规定,保持栽培场地及周边清洁卫生。

6.5.2原料备置

基质的主料和辅料符合NY5099要求,就近取材,干净卫生,要求无病虫、无霉烂、无违禁农药及

添加剂等,不使用转基因作物或植物。草腐菌栽培,将原料暴晒2d~3d后,再用5%石灰水充分拌湿使

含水量达65%~70%;依不同品种作出配方,拌料后堆制发酵5d~7d,期间翻堆3~4次即可用作基质。

木腐菌栽培,主选阔叶林木原料,杀菌灭虫,制成无杂菌的腐熟袋料基质或无霉变的晾干定格椴木。

5

DB5226/T230-2022

6.5.3温湿调节

多数食用菌的菌丝发育最适温度20℃~28℃,子实体生长温度低温型12℃~20℃、中温型20℃~

25℃、高温型25℃~30℃。当气温上升到食用菌适宜生长的上限时,及时拆除原有避风保暖装置,加

大通风量并增加浇水量降温。菌丝体生长期,多数品种要求培养料含水量60%~65%、空气湿度60%~70%;

在子实体发育期,保持湿度85%~90%。干旱或缺水时,采用林下喷灌、滴灌等微喷系统进行补水,灌

水质量符合GB5084要求。

6.5.4养分补充

对覆土种菌,补充氮源用尿素或硫酸铵按0.1%~0.2%用量,补充钙元素用石灰按1%~5%用量,均

匀补进栽培料中;补充磷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