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06/T 106-2023 马铃薯原种、一级种生产技术规程

DB5306/T 106-2023 Potato seed and first-grade variety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云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306/T 106-2023
标准类型
云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5-26
实施日期
2023-07-26
发布单位/组织
昭通市
归口单位
昭通市农业农村局
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昭通市范围内的马铃薯原种、一级种生产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昭通市农业科学院
起草人:
宋维际、胡祚、普春、张清凤、李周、赵洁、王晓娇、吴炳献、余进隆、杨健康、李啟菊
出版信息:
页数:1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CCSB05

DB5D3B5306/0T1066-2023

昭通市地方标准

DB5306/T106-2023

马铃薯原种、一级种生产技术规程

2023-05-26发布2023-07-26实施

昭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306/T106-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昭通市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昭通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昭通市农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宋维际、胡祚、普春、张清凤、李周、赵洁、王晓娇、吴炳献、余进隆、杨健

康、李啟菊。

I

DB5306/T106-2023

马铃薯原种、一级种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昭通市马铃薯原种、一级种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

收和贮藏等环节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昭通市范围内的马铃薯原种、一级种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7331马铃薯种薯产地检疫规程

GB18133马铃薯种薯

GB/T29377马铃薯脱毒种薯级别与检验规程

GB/T29378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规程

GB/T29379马铃薯脱毒种薯贮藏、运输技术规程

SN/T1723.1马铃薯金线虫和马铃薯白线虫检疫鉴定方法

DB5306/T70昭通市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各级别种薯的定义

3.1.1

原原种(G1种薯)

用脱毒组培苗或试管薯在人工隔离(温室、网室等)条件下生产出的,符合GB18133规定质量、用

于生产原种的种薯。

3.1.2

原种(G2种薯)

用原原种(G1种薯,微型薯)作种,在良好自然隔离条件下生产出的,符合GB18133规定质量、用

于生产一级种(G3种薯,生产用种)的种薯。

3.1.3

一级种薯(G3种薯)

用原种作种薯,在相对隔离条件下生产的符合GB18133规定质量标准的种薯。

3.2

前作

为本地块前季作物。

1

DB5306/T106-2023

3.3

种薯生理年龄

反映种薯所处阶段的外部生理表现,即种薯萌芽期为只有顶芽萌发时;种薯壮芽期为薯块上有

1/2芽冒出至0.5cm~1.0cm时;种薯衰老期为薯块上有2/3芽冒出至1.0cm以上时。

3.4

传毒媒介昆虫

指传播马铃薯病毒及一些植物病原细菌的介体昆虫,主要为叶蝉类、粉虱类、蚜虫类、蓟马类。

3.5生产档案

3.5.1

栽培档案

包括品种名称、产地、种薯级别、栽培密度、种植面积、肥料品种和施用情况、病虫害防治方法和

农药使用情况、收获产量等的文件。

3.5.2

检验测试档案

上一级种薯的检验测试报告,本批次种薯生产过程历次检验测试结果的文件。

3.6

杀秧

用机械、农具刈割或化学药剂杀死马铃薯地上茎叶的方法。

4生产量目标

以生产合格薯块数量超过登记或审定品种单株结薯数的10%以上为目标。

5种薯生产主体要求

5.1生产马铃薯种薯的生产经营主体需取得相应资质。

5.2生产种薯的企业最多只能生产三个级别(原原种、原种、一级种)的种薯,但每片基地只能生产

一个级别的种薯。

5.3每个种薯生产企业均需配备具有专业资格水平的种子生产、加工贮藏和检验专业技术人员各2名

以上。

5.4种薯生产企业应具备种薯冷藏条件,贮藏库按GB/T29379标准建设。

6产地要求

6.1生产适宜区

6.1.1大春季:南部海拔2200m、北部海拔1600m以上地区。

6.1.2秋季:南部海拔1500m~2200m、北部海拔1000m~1800m地区。

6.2隔离条件及地块选择

6.2.1自然隔离条件:优先选择在有山梁、森林、草地、河流等自然隔离屏障的区域。

2

DB5306/T106-2023

6.2.2物理隔离条件:在无自然隔离条件的区域,和低海拔秋季扩繁原种区域,需建造防虫网棚扩繁

原种。

6.2.3时间隔离条件:2年以上未种植过茄科作物。

6.2.4片区、地块选择

按GB7331和SN/T1723.1进行检疫性病虫害检测,如无检疫性病虫害,则列为备选繁种片区。

繁种地块首选缓坡地,不选低洼地。且前茬未用过马铃薯对其敏感的除草剂,周边200m无污染源,

四周100m范围内不能生产商品马铃薯、低级别种薯及种植十字花科、豆科及其它茄科作物。

6.2.5土壤条件

选择土壤pH值为5.5~7.5,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通透性好的轻质壤土或砂壤土。

7播前准备

7.1播种前进一步深翻土地30.0cm~35.0cm,并打碎耙平,达到细、匀、松、绵状态。

7.2种薯质量应符合GB18133的规定。

7.3剔除病、烂、失水严重及机械损伤薯块。

7.4原原种质量不低于3g/粒。原种尽量采用单薯质量为60g左右的小整薯。

7.5种薯播种前处理

7.5.1催芽、切块于播种前15d~20d研判出芽时间,如不能按预期出芽,需进行催芽。催芽技术、切

块操作按DB5306/T70执行。

7.5.2播种时用药防治病虫害

用含有嘧菌酯ZX、噻虫嗪、中生菌素的药剂按使用说明提前数小时拌种,防晚疫病、黑痣病、早

疫病、传毒媒介昆虫。

8播种

8.1种薯生产季节

大春季种薯为1月~5月播种。秋季种薯为7月~9月播种。

8.2密度

8.2.1密度设置原则

株形高大的品种、晚疫病严重地区、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密度宜小;株形矮小的品种、早熟品种、

土壤肥力较差的地块应增加密度。

原原种质量3g~8g为高密度、8g~15g为中等密度、>15g的按低密度播种。

8.2.2原原种播种的密度:净作密度5000株/667㎡~6500株/667㎡,按1.2m下线宽窄双行播种的株距

为17.0cm~22.5cm。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