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7808-1999 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
GB/T 17808-1999 Asphalt mixing plant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1999年08月
-
2010年12月
-
2021年10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
- 起草人:
- 田流
- 出版信息:
- 页数:42页 | 字数:80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93.080.30
F97臀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7808一1999
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
Asphaltmixingplant
1999一08一10发布2000一02一01实施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Gs1T178081999
目次
前言·······················,·················································································,········……i
1范围·······················································,·······················,·····,······················,··,,一I
2引用标准······,·,································································································……1
3定义·,···,···················,····,················································································……1
4分类······,‘·········································································,····,·················,······……2
5技术要求·········································································································……3
6试验方法································································,····,····,······················,······,,··…6
7检验规则······················································‘········································,·········……19
8标志、包装、运输一与贮存······················,·······························,···························……‘·“·21
附录A标(准的附录)沥青混凝上搅拌设备试验记录表,···············,··············,················……22
Gs/T17808-1999
台
前J
本标准制订时充分考虑了国内外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注重国情,更注重发展。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提出。
本标准由建设部北京建筑机械综合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田流。
本标准委托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GB/T17808一1999
Asphaltmixingplant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与贮
本标准仅适用于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以下简称搅拌设备)。
弓}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J92-1988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3766-1983液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4064-1983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
GB7258--199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T7932-1987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T13325-1991机器和设备辐射的噪声操作者位置噪声测量的基本准则工(程级)
GB/T13802-1992工程机械辐射噪声测量的通用方法
JG/T5011.12-1992建筑机械与设备涂漆通用技术条件
JTJ052-199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固定式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stationaryasphaltplant
由干燥机组、搅拌机组、材料输送系统、称量系统和除尘装置等组成,属沥青混凝土生产中的主要组
成部分。
3.2移动式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movableasphaltmixer
全部组成部分安装在一辆或数辆挂车上,可自行或拖运的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
3.3强制作业式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asphalthatchmixer
砂石料的烘干加热为连续或间歇进行,混合料的搅拌是强制进行的搅拌设备。
3.4滚筒式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asphaltdrummixer
砂石料的烘干加热和混合料的搅拌均在同一个滚筒中连续进行的自落式搅拌设备。
3.5配料给料装K-aggregatefeeder
分别贮存不同规格的冷湿砂石料,并按规定的容积配合比进行给料的装M:o
3.6冷料输送机coldaggregateconveyer
将初配的冷砂石料输送到干燥筒或干燥搅拌筒内的输送器。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一08一10批准2000一02一01实施
GB/T17808-1999
3.7千燥筒dryer(dryingdrum)
用来烘干与加热砂石料的部件。
3.8燃烧器burner
使燃油在一定压力下喷燃,向干燥筒或干燥搅拌筒提供火焰的热源装置。
3.9热料提升机hotaggregateelevator
将加热后的砂石料提升到筛分机上的设备。
3.10粉料供给系统fillerfeedingsystem
由若干部件组成的供给粉料的装置。
3.11沥青针入度penetrationofbitumen
沥青试样在规定的温度、时间和荷载条件下,标准针垂直贯入试样中的深度,以1/10mm计。
3.12强制式搅拌器forcedmixer
通过转动的浆叶对矿料和沥青进行强力搅拌成混合料的装置。
3.13滚筒式搅拌器drummixer
通过旋转滚筒中叶片的提升与搅拌作用,将骨料烘干,加热并与沥青拌和的装置。
4分类
4.1产品型式
搅拌设备按搅拌型式划分:
a)滚筒式搅拌设备;
b)强制式搅拌设备。
4.2产品主参数
搅拌设备以额定生产率为产品主参数,产品主参数系列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搅拌设备主参数系列表t/h
.搅拌设备额定生产率
(8)、(14),20,25,30,35,40,60,80,100,120,160,200,240
争括号内参数tlf:优先系列。.1..一
4.勺J产品型号
4.l口1搅拌设备的产品型号由组代号、型式代号、特性代号、主参数代号和更新、变型代号组成。图示如
下:
八厂一只
丫-三更新、变型代号:用大写印刷体汉语拼音字母表示
主参数代号:额定生产率,t/h
-一一特性代号:Y一表示移动;
G表示固定;
C表示可拆装
型式代号:G一表示滚筒式;
奋一表示强制式
组代号:表示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
4.3.2标记示例
a)额定生产率为80t/h的滚筒式固定沥青混凝上搅拌设备:
滚筒式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LGG80GB/T17808
b)第一次变型,额定生产率为25t/h的强制式移动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
GB/T17808一1999
强制式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LQY25AGB/T17808
技术要求
5.1基本要求
5.1.1搅拌设备应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5.,.2原材料必须有标记及合格证,否则应检验或化验,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5.1.3零部件、外购件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装配。
5.1.4链传动、皮带传动松紧应适度,主、从动轮轴平行度误差应在允许范围内。
5.1.5所有需要润滑的运动部件应提供润滑装置,润滑油嘴齐全有效,各加油盖和放油阀应启闭灵活。
5.1.6所有螺栓、螺母均应按规定拧紧力矩拧紧,不得有松动现象。
5.1.7各气动、液压元件、管路和接头应清洁畅通,不得有漏气、漏油现象。
5.1.8搅拌设备应便于保养、维修,经常检修、润滑、调整及紧固的部位,应具有足够的作业空间。
5.1.9搅拌设备应设置工具箱,并备有常用备件及附件。
5.1.10搅拌设备应设置起吊、运输时固定专用的栓系钩、环类装置。
5.2总成技术要求
5.2.1冷料装置
5.2.,.1冷料供给装置的供料能力应满足额定生产率所需要的规格料及供给量,供料应稳定、可靠。
5.2.1.2滚筒式搅拌设备的冷料供给装置应安装经标定的计量装置,混合料级配准确。
5.2.2冷料输送机
5.2-2.1冷料输送机的输送能力应满足额定生产率的要求。
5.2-2.2冷料输送机应无皮带跑偏及打滑现象。
5.2.3干燥滚筒
5.2-3.1干燥滚筒不应有明显的变形,运转中轴向窜动不应大于3mm,
5.2-3.2干燥滚筒叶片应拆装方便。
5.2-3.3干燥滚筒转速应达到产品规定值,允许误差为士50o.
5.2.4燃烧器
5.2.4.1燃烧器的供热量应满足搅拌设备额定生产率的要求。
5.2.4.2燃烧器应调节方便,工作可靠,点火迅速,燃烧充分,火焰稳定,不允许火焰有明显偏斜、摆动。
5.2-4.3燃烧器供油管路中应设置滤清器、溢流阀,并安装压力表及油耗计。
5.2.5热料提升机
5.2-5.1热料提升机的提升能力应满足额定生产率的要求。
5.2.5.2热料提升机应完全密封,并无擦边及漏料现象。
5.2.6热料仓及称量系统
5.2-6.1热料仓的容量应能满足级配及连续生产的要求,不允许发生混仓现象。各仓应设有过量溢料
通道及供抽样、观察使用的窗口。
5.2-6.2各热料仓应分别配有料位计。
5.2-6.3各热料仓应分别称量,热骨料累计计量精度应达到士0.l%o
5.2.7振动筛分装置
5.2.7.1经振动筛分的粒料规格应满足沥青混凝土级配的要求。
5.2.7.2振动筛应能剔除大骨料,筛网应便于拆装。
5.2-7.3振动筛筛分效率不应低于85Yo.
5.2.8粉料供给系统
5.2.8.1粉料供给系统的供粉量应能满足各种沥青混凝土级配的要求。供粉装置应密封,并无漏粉现
GB/T17808-1999
象。
5.2.8.2粉料仓应能防潮,并设有料位计及通气口。
5.2.9沥青供给系统
5.2.9.1沥青罐贮量应保证搅拌设备至少连续工作8ho
5.2-9.2沥青罐的加热装置应能保证将沥青加热到混凝土拌和要求的温度,其升温能力达到9-
15'C/h。
5.2-9.3沥青罐、输送管路、阀门等应有加热及保温措施,沥青罐中沥青每小时温度下降值不得大于初
始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值的2.3%.
5.2-9.4沥青泵运转时不允许有异响和外漏。
5.2.10搅拌器
搅拌器转子转速应达到产品规定值,允许误差为士2%0
5.2.11成品料提升机
成品料提升机应无卡阻及漏料现象。
5.2.12成pp料贮仓
应能防止已搅拌好的沥青混凝土产生离析。
5.3机械传动、电气、液压、气动系统要求
5.3.1机械传动
闭式传动的润滑油油温不得大于80*C,
5.3.2电气系统
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应符合GB/T4064的规定。
5.3.3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应符合GB/T3766的规定。
5.3.4气动系统
气动系统应符合GB/T7932的规定。
5.4操作、控制、指示要求
5.4门操作位置应具有良好的工作视野和合理的操作区域。
5.4.2操作件应布置在易于控制的部位。
5.4.3控制台的仪表、指示灯应齐全,易于观察和示读,各控制按钮和开关的位置应便于操作和维修。
5.4.4各独立调节机构应设置直观的调整指示装置。
5.5移动式搅拌设备拖行性能要求
5.5.1当各运输单元由轮式牵引车拖行时,应能在三级路面上以20km/h的速度行驶。行驶或以最低
车速转向时,机身稳定,各部件连接可靠,无松动、变形和损坏现象。
5.5.2拖行时各运输单元的尺寸界限为:总高4m,总宽3m,总长20ma
5.5.3最小转弯直径不应大于30m.
5.5.4最小离地间隙不应小于265mm,
5.5.5当以20km/h速度行驶时,最大制动距离应符合GB7258的规定。
5.6作业性能要求
5.6.,搅拌设备应能满足沥青混凝土的级配要求。
5.6.2搅拌设备生产的沥青混凝土应均匀一致,无花白、粗细料分离、结团成块等现象。其出料温度应
达到:在常温下为130-160C';在低温施L条件下,最高出料温度应能达到1800Co
5.6.3沥青混凝土的技术指标应符合GBJ92-1988第7章的规定。
5.6.4当矿料质量满足GBJ92-1988第3章第2节要求时,搅拌设备应能以额定生产率工作。
5.6.5整机技术性能指标及允许误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GB/T17808一1999
表2搅拌设备技术性能指标及允许误差
项│目│允许误差│
出│料温度稳定精度,C│士5│
沥│青含量偏差│士0.500o│
沥│青针入度损失率z()│<20%│
粉│料计量精度│士1.0%│
矿│料累计计量精度│强制式│士1.0%│
滚│筒式││士1.50o│
沥│青材料计量精度│强制式│士0.5%│
滚│筒式││士1.5%│
燃│油消耗率,kg/t│强制式│<9│
滚│筒式│<│75│
沥青针入度损失率z按公式(1)计算:
二=21二二?zX100%(1)
式中:z—沥青针入度损失率;
z1一一搅拌前沥青针入度值;
z2—从140℃沥青混凝土中抽提出的沥青针入度值。
5.6.7燃油消耗率只考核主燃烧器的燃油消耗,它是指在标准工况下搅拌设备生产It沥青混凝土所
消耗的柴油,柴油的低热值为46055kJ/kgo
注:标准工况是指环境温度20'C,标准大气压,矿料平均含水量为5%+沥青混凝土出料温度为140'C时的工况。
5.了可靠性要求
5.7.1搅拌设备可靠性考核累计作业时间规定为300h<可在施工现场进行)。
5.7.2整机作业可靠性指标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搅拌设备可靠性指标
可│靠性考核项目│考核指标│
首│次故障前工作时间│)100h│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妻85h│
可│靠度│妻85%│
5.8整机外观要求
5.8.1焊缝应平整、匀称、无缺陷。
5.8.2铸件表面应整洁,不得有气孔、疏松等缺陷。
5.8.3板金件、结构件的表面、边缘应光滑平整。
5.8.4漆膜质量应符合JG/T5011.12的规定。
5.9安全、卫生要求
5.9.1各运动部件应设有防护装置,指示标牌应清晰、易懂,防腐蚀,并安装在明显位置。
5.9.2搅拌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某一系统出现故障时,相应的系统应能根据设备工艺流程要求自动停止
工作。
5.9.3搅拌设备应装配有必要的自动报警和联络装置。
5.9.4操纵室应密封、隔热、隔音、防振、防尘,具有良好的视野,能够观察搅拌设备各主要部分的工作
GB/T17808一1999
情况。
5.9.5根据施工现场需要,选择合适的除尘装置,烟尘排放应符合国家环保规定。
5.9.6搅拌设备的噪声限值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4搅拌设备噪声限值
项│目A│声级dB(A)│
操│作人员耳边噪声│有控制室│成70│
无│控制室│毛│90│
环│境噪声│成83│
注│:环境噪声是指距最大噪声源30m处的噪声值│
5.9.7对作业人员可能构成危险的电、热、燃、爆、机械等因素应采取有效可靠的防护措施。
5.9.8搅拌设备应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
6试验方法
6.1试验准备及要求
6.1.1搅拌设备的登记与验收
6.11.1提交搅拌设备样机一台。
6.1.1.2搅拌设备制造厂应提供产品使用说明书以及与试验有关的技术文件和按附录A(标准的附
录)表A1格式填写的搅拌设备履历表等文件。
6.1.2试验准备
6.,.2.1试验场地
搅拌设备安装在平坦的坚实地面上,不允许产生下陷。根据搅拌设备的组合形式,选取合适的安装
面积,搅拌设备作业用料堆放场的占地面积,应保证能堆放搅拌设备3h作业用料。
61.2.2试验仪器设备的准备
试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必须经过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且在其检定周期内方可使用。
6.1.2.3原材料的准备
试验用矿料、粉料、沥青应符合GBJ92的规定,矿料的堆放应避免产生离析现象,料堆应堆放在防
雨、排水的料棚内,矿料的平均含水量约为50o>粉料的含水量不应大于1%并无结团现象。
6.,.2.4搅拌设备的准备
a)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有关规定,搅拌设备进行调试、磨合;磨合结束后,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
求进行保养;
b)搅拌设备由负责试验单位根据出厂验收技术条件或其他文件,将主要性能参数填入表A2,
6.1.3试验要求
6.,,3.1投入试验的搅拌设备应处于正常技术状态,不允许带故障试验。
6.1.32试验时,操作必须严格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
6.1.3.3试验过程中,搅拌设备发生故障应立即停止试验。
6.1.34各种直接测量参数在无特殊说明时,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
6.2主要儿何参数、整机质量及前后轴分配质量的测量
6.2.1主要几何参数的测量
6.2.1.1试验条件
a)搅拌设备各总成、部件、附件及附属装置包(括随车工具),必须按规定装备齐全,并装在规定的
装置上。调整状况应该符合技术条件的规定,并按规定加注润滑油。
b)轮胎气压应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误差不应超过士9.8kPao
GB/T17808一1999
c)搅拌设备各部分应清洁、千净,无油污、泥土或其他污物。
d)搅拌设备外侧可动的附件或附属装置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拖挂钩等)。
6.2.1.2试验仪器设备
钢板尺、卷尺、水平仪、角度仪、线坠、流量计。
6.2.1.3试验方法
a)搅拌设备停放在试验场地上,前轮呈直线位置。
b)水平尺寸除直接测量外,需借助于线坠将测量尺寸两端投影到地面,并将搅拌设备纵向中心
线与各轴中心线投影到地面,测尺寸两端的投影点,以纵向中心线与各轴中心线为基准线进行测量。
c)高度尺寸除直接测量外,可利用测量架高度尺等专用量具进行测量。
d)角度除直接用角度仪测量外,可通过测定各特征点的位置,用作图法求得。
e)直径及面积参数,可利用测量周长或边长进行换算。
f)容量测量,除采用上述方法测得参数进行换算外,还可以采用注水法进行测量,并用流量计测
出注入的水量,即该装置的容量。
6.2.1.4试验结果
测量结果按表A3记录。
6.2.2整机质量及前后轴分配质量的测量。
6.2.2.1试验条件
应符合6.2.l.la)-c)的规定。
6.2-2.2试验仪器设备
地中衡能(一次直接测定搅拌设备的质量,精度为0.5%).
6.22.3试验方法
搅拌设备停置于地中衡之上,直接测定整机质量。
搅拌设备的前轮停在地中衡平台外,后轮留在地中衡平台上,并保持机身水平,称量该状态下后轴
的分配质量。
搅拌设备的后轮停在地中衡平台外,前轮留在地中衡平台上,并保持机身水平,称量该状态下前轴
的分配质量。
在不具备上述条件时,允许用压力计或拉力计测试。
6.2.2.4试验结果
测量结果按表A4记录。
6.3拖行试验
6.3.1最小转弯直径试验
6.3.1.1试验场地
平坦、坚实的地面,场地面积应满足试验要求。
6.3.,.2试验条件
应符合6.2.1.la)^Jc)的规定。
6.3.1.3试验仪器设备
钢卷尺、喷迹器等。
6.3.1.4试验方法
a)牵引车分别以最低行驶速度进行前进方向极限位置的左转弯和右转弯;
b>分别测量两种转向时外侧前轮外沿的行驶轨迹和搅拌设备外侧处运动轨迹的直径。
6.3.1.5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按表A5记录。
6.3.2制动性能试验
GB/T17808-1999
6.3.2.1试验场地
平坦、坚实的直线跑道,跑道的直线部分长度应满足测量距离的要求,宽度不小于搅拌设备最大宽
度的2倍,跑道两端应具有180。转向区域,跑道纵向坡度不应大于100,横向坡度不应大于1.5000
6.3-2.2试验条件
应符合6.2.1.la)-c)的规定,并应在无雨(雪)的天气进行,风速不得大于5m/s,
6.3-2.3试验仪器设备
制动性能测量仪或(配套有制动同步控制器的五轮仪)、标杆、温度计、风速仪等。
63.2.4试验方法
a)搅拌设备制动初速度取20krri/h,试验时制动初速度允许偏差不应大于设定值的士5写;
b)在跑道上标定起动加速区间和测量区间,起动加速区间长度不应小于25m,测量区间长度不
应小于20m;
c)搅拌设备在起动加速区间达到设定的初速度即稳速行驶,进入测量区间后,以最大负加速度进
行制动制(动时,应同时将行驶动力切断);
d)试验过程中测定搅拌设备的制动初速度和制动距离,试验往返重复两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测定
值;
e)实测制动距离按公式2()进行修正:
L:二L%(vo/Vlo)2·········,······。··········……(2)
式中:L=—修正后的制动距离,m;
L':一一实测制动距离,m;
二。-一设定初速度,km/h;
扩—实测初速度,km/h,
6.3.25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按表A6记录。
6.3.3拖行状态试验
6.3.3.1试验场地
三级公路。
6.3-3.2试验条件
a)应符合6.2.1.la)一。)的规定。牵引车按规定加注燃油、冷却液、润滑液、液压油等,发动机启
动后,使水温、油温、油压、气压达到规定值;
b)试验时风速不得超过5m/so
6.3.3.3试验仪器设备
行驶速度测量仪五(轮仪或光电测速仪)、卷尺、秒表、风速仪等。
6.3-3.4试验方法
a)试验过程中,搅拌设备拖行速度不应低于20km/h,拖行距离不少于20km;并测定拖行时间。
b)考查项目见表A7o
6.3-3.5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按表A7记录。
6.4运行参数的测量
6.4.1试验条件
搅拌设备在额定工况下稳定运转。
6.4.2试验仪器设备
转速测虽仪、秒表、卷尺等。
6.4.3试验方法
GB/T17808一1999
a)冷料输送机载料部件移动速度及成品料提升机载料部件移动速度的测定:采用定距离测量运
行时间的方法,测量时间不得少于3min;
b)干燥滚筒转速的测定:在稳定运转后,测量滚筒运转10圈所需的时间;
c)用转速仪直接测量搅拌器转速。
6.4.4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按表A8记录。
6.5配料计量精度的测量
6.5.1试验条件
a)原材料准备应符合6.1.2.3的规定;
b>搅拌设备在额定工况下稳定运转,主燃烧器不工作。
6.5.2试验仪器设备
二级秤或二级测力计、运料车、料斗、沥青桶等。
6.5.3试验方法
6.5-3.1滚筒式搅拌设备
a)矿料计量装置计量精度检测:每次送料量不应少于每小时额定供料量5%,称量各次料的质
量,并记录各次相应的矿料计量指示值;
b)粉料计量装置计量精度检测:粉料的供给量按拌料配合比4%供料,试验时间不应少于2min,
称量各次粉料的质量,并记录各相应粉料计量的指示值。
c)沥青计量装置计量精度检测:试验时沥青的供给量按沥青含量的5%设置,试验时间不应少于
2min,称量各次沥青的质量,并记录各相应沥青计量的指示值。
6.5-3.2强制式搅拌设备
对矿料、粉料、沥青在各计量装置的标定范围内取满量程和半量程的物料质量分别进行称量,并记
录各相应计量的指示值。
6.5.4试验结果
a)试验结果按表A9或表A10记录。
b)计量精度按公式3(),{4)计算:
Q‘一Q
一一万花1一~一入100yo(3)
叼',
1c3-1。二。
口=几丁夕,!线}(4)
。仁,
式中;4—某一次采样的计量精度;
Qi—某一次采样的材料实测质量,kg;
Q一‘一某一次采样的材料设定质',kg;
△—计量精度的平均值。
6.6温度计量精度的测量
6.6.1试验条件
a)天气:无雨,风速不大于3m/s;
b)搅拌设备在额定工况下稳定作业。
6.6.2试验仪器设备
温度计、秒表。
6.6.3试验方法
将温度计安置在温度传感器附近,每隔15min读取温度值一次,同时记录温度计量装置的指示值。
6.6.4试验结果
GB/T17808-1999
试验结果按表All记录。
6.7保温性能试验
6.7.1成品料储仓保温性能试验
6.7.1-,试验条件
a)天气:无雨,风速不得大于3m/s;
b)成品料储仓内充满沥青混凝土,其料温不低于1400C,不高于160'C煤(沥青混凝土,其料温为
110-120'C);
c)加热装置正常工作。
6.7.1.2试验仪器设备
温度传感器、温度记录仪、温度计、计时器等。
6.7.1.3试验方法
a)温度传感器应沿着侧壁方向平行布置,两者之间的距离为100mm;
b)保温试验24h,同时记录环境温度。
6.7.1.4试验结果
a)绘制保温性能曲线温(度一时间曲线);
b)试验结果按表A12记录。
6.7.2沥青罐温升及保温性能试验
6.7.2.1试验条件
a)天气:无雨,风速不得大于3m/s;
b)沥青罐内充满约ilo'c的沥青煤(沥青约900C)o
6.7.2.2试验仪器设备
应符合6.7.1.2的规定。
6.7-2.3试验方法
a)将温度传感器垂直安置于沥青液面下30cm处;
b)温升试验
沥青罐以额定速度进行加温,并打开循环阀使沥青循环,将沥青温度稳速上升后,开始记录温度,试
验进行l.5h;
c)保温性能试验
将沥青加热至160'C(煤沥青120`C)后,加热装置停止工作,并关闭循环阀及各通孔,保温试验进行
24h,同时记录环境温度。
6.7-2.4试验结果
a)分别绘制温度一时间曲线;
b)试验结果按表A13、表A14分别记录。
6.8作业性能试验
6.8.1矿料含水率
6.8.1.1试验条件
a)夭气:无雨;
b)各粒料自然堆积。
6.8.1.2试验仪器设备
天平精(度0.01g)、烘箱、取样盒等。
6.8.1.3试验方法
对各堆自然堆积的粒料,在其堆积高度距地1/3处采样,采样点深度不小于20cm,每堆料采样五
次,每次采样量规定为:最大粒径5mm,lkg;最大粒径15mm,3kg;最大粒径25mm,5kg;料样在
Gs/T17808一1999
160℃下烘10h,并称量烘干前后料样的质量。
6.8.1.4试验结果
a)试验结果按表A15记录。
b)矿料含水率按公式(5()计算:
(5)
式中:w—矿料含水率;
w;—第i种料含水率;
9;—第i种料占拌料总量的比例;
h—料种数目。
6.8.2热料残余含水率试验
6.8-2.1试验条件
a)天气:无雨;
b)搅拌设备在额定工况下作业,沥青供给装置不工作;
c)成品料级配及温度应符合沥青路面施工要求。
6.82.2试验仪器设备
应符合6.8.1.2的规定。
6.8.2.3试验方法
在干燥滚筒出料口提取热料样并拌和均匀,在所采集的料中,按四分法取3kg料样,在160℃下烘
toh,并称量烘干前后料样的质量,试验进行五次,结果取平均值。
6.8.2.4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按表A16记录。
6.8,3热料仓混仓率试验
6.8-3.,试验条件
a)天气:无雨;
b)搅拌设备在额定工况下作业。
6.8-3.2试验仪器设备
天平精(度0.5g)、方孔标准筛、取样盒等。
6.8.3.3试验方法
a)在各热料仓下用取样盒直接取样,每种料采样5次,每次采样量规定为:最大粒径10mm,
2.5kg;最大粒径20mm,5kg;最大粒径25mm,10kg.
b)根据振动筛筛孔尺寸,选择同样筛孔尺寸的方孔标准筛,分别对各种热料进行筛分试验。
6.8-3.4试验结果
a)试验结果按表A17记录。
b)混仓率按公式(6()计算:
91X
一
一-
1000o(6)
90
式中:'/_—混仓率;
go一一试样总质量+g;
91—通过量,9。
6.8.4热料成(品料)温度试验
6.8.4.1试验条件
应符合6.8.3.1的规定。
GB/T17808一1999
6.8.42试验仪器设备
温度计、秒表等。
6.8.4.3试验方法
搅拌设备连续稳定作业,取样后1min以内完成温度检测,感温头埋入料堆深度不小于20cm,每
10min取样检测一次,在同等条件下连续检测5次料温。
6.84.4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按表Alb记录。
6.8.5生产率试验
6.8.5.1试验条件
a)天气:无雨;
b)搅拌设备在额定工况下连续稳定作业;
。)试验应在标准工况下进行,否则应对实测值进行修正。
6.8.5.2试验仪器设备
地中衡、秒表、温度计、运料车等。
6.8-5.3试验方法
将各运料车编号,在装车前测定空车质量,装车后测定满载车质量,满载车质量之和减去空车髦之
和即为每次试验时间内的产量,同时测定每次的试验时间。
6.8-5.4试验结果
a)试验结果按表A19、表A20记录。
b)试验数据处理
成品料生产率按公式7()计算:
Q一。.6XM(7)
式中:Q—成品料生产率,t/h;
M一成品料产量,kg;
t一一测试时间,so
修正生产率按公式8()计算;
Q、二KQ(8)
式中:Q。一修正生产率,t/h;
K一一修正系数;
修正系数按公式9(),(10)分别计算:
对干滚筒式搅拌设备
(2483.776一4.1868t,+l.926t,)w+83.7(t;一t1)+C,,(t;一O9
22044.2十9.63t,+0,,(140一tL)9
(9)
对于强制式搅拌设备
(2483.776一4.1868t,+1.926t,)w+83.7(t。一t,
23718.2+9.63t3
式中:tj-一一矿料初始温度,C
,:—一烟气温度,C;
Zf)一一矿料含水率;
t、一成品料温度>C;
GB/T17808一1999
tL—沥青初始温度,C;
t5—热料温度,C‘;
CL—沥青比热,kJ/(kg,`C);
4—沥青含量。
6.8.6燃油消耗率试验
6.8.6.1试验场地
应符合6.1.2.1的规定。
6.8.6.2试验条件
应符合6.8.5.1的规定。
6.8.6.3试验仪器设备
应符合6-8-5-20
6.8-6.4试验方法
对一定量的燃油不(低于0.5h的耗油量)使搅拌设备的主燃烧器在额定工况下稳定燃烧,用秒表
测定其燃烧时间,同时测定此段时间内的热料成(品料)生产率燃(油消耗率试验与生产率试验同时进
行)。
6.8-6.5试验结果
a)试验结果按表A21记录。
b)试验数据处理
单位时间燃油消耗率按公式(11)计算:
m一鲁X3600
式中:m—单位时间燃油消耗率,kg/h;
m,燃油质量,kg;
to测试时间,so
燃油消耗率按公式(12)计算:
m
m一-一
QO
式中:ma燃油消耗率,kg八。
6.9成品料质量指标参数测定
6.9.1成品料沥青含量分析
6.9.1.1试验场地
应符合6.1.2.1的规定。
69.1.2试验条件
应符合6.8-5.1的规定。
6.9.1.3试验仪器设备
抽提仪、台称、夭平、离心机、温度计等。
6.9.1.4试验方法
在成品料卸料口,用专用容器直接采集料样,每次采集5kg以_h试验用料,每隔10min取一次料,
连续取样15次,在每个试验用料中按四分法提取1.5kg粒料,用抽提仪提取沥青,具体抽提方法参照
JTJ052执行。
6.9.1.5试验结果
a)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按表A22记录。
GB/T17808-1999
b)试验数据处理
标准差按公式1(3)计算:
{1":-,、,二、
a=1—夕又人一人)(13)
勺n一1仁丫
式中:。—标准差;
n—沥青含量试样总数;
X,—第Z次测取的沥青含量值;
X—沥青含量平均值。
沥青含量平均值按公式(14)计算:
、一于艺戈(14)
系统偏差按公式1(5)计算:
8=X一X(15)
式中:8-一系统偏差;
X—沥青含量设定值。
稳定度按公式1(6)计算:
W一贪X100%(16)
式中:W一稳定度。
测试值极限偏差按公式(17)计算:
G二X...,.i一X········“···············一·(17)
式中:G一一测试值极限偏差;
Xmnx,min—所测沥青含量最大值或最小值。
沥青含量偏差按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T/CEEIA 218.4-2012 光伏发电系统用电缆 第4部分:计算机及仪表电缆 2012-04-18
- T/CEEIA 266-2017 旅行转换器 2017-07-27
- T/CEEIA 352-2019 电动助力车蓄电池用充(换)电 设备技术规范 第1部分:充电桩 2019-01-29
- T/GDWCA 0046-2018 引取导轮技术规范 2018-09-01
- T/GDWCA 0043-2018 计米导轮技术规范 2018-09-01
- T/ZZB 3179-2023 20kV、35kV三相干式电力变压器 2023-09-01
- T/GDWCA 0041-2018 储线导轮技术规范 2018-09-01
- T/GDWCA 0042-2018 一般导轮技术规范 2018-09-01
- T/GDWCA 0048-2018 分线导轮技术规范 2018-09-01
- T/QGCML 2324-2023 废旧动力蓄电池物流箱 2023-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