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020-2023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日常监测评价规范
DB15/T 3020-2023 The daily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the quality of elderly care services in residential communiti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3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起草人:
- 出版信息:
- 页数:46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080.01
CCSA12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3020—2023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日常监测评价规范
Specificationofdailymonitoringandevaluationofthequalityfor
home-basedcommunityelderlycareservice
2023-05-11发布2023-06-11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5/T3020—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呼和浩特市民政局提出。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呼和浩特市民政局、内蒙古自治区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樊涛、吕燕卿、蒋柠、张铎、毕晓宇、李耀鑫、吕慧枝、邢都林、金颖。
I
DB15/T3020—2023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日常监测评价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日常监测的关系图、监测评价原则、监测评价内容、评分规则、
监测评价组织、监测评价、总体评价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居家养老服务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以及提供居家社区养
老服务的企业和社会组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35273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450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
MZ/T039老年人能力评估
MZ/T133养老机构顾客满意度测评
WS/T429成年糖尿病患者膳食指导
WS/T430高血压患者膳食指导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居家养老服务点homecareservicepoint
利用社区资源,不少于3人的驻点服务团队可提供助餐、助医、助浴、助急、助洁、精神慰藉等居
家上门服务。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home-basedcommunityelderlycareservicestation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不少于5人的驻站服务团队和机构专业力量,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
以及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代办、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生活照料、康复保
健、健康管理、法律维权等服务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
1
DB15/T3020—2023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home-basedcommunityelderlycareservice
center/communityembeddedelderlycareinstitution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不少于10人的服务管理团队提供上门服务、日间照料服务(日托)以及喘息照料
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全托),服务内容涵盖不少于10项养老服务内容,是一种综合性居家社区养老服
务机构。
家庭养老床位familypensionbed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点(站、中心),将失能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进行必要的适老化改造
和老年用品配置,在家中设置具备机构化服务功能的养老床位,接入智能化信息平台管理,根据基本及
家属意愿和需求提供与床位相配套的全天候、全方位长期照顾服务。
4关系图
关系图见图1。
标引序号说明:
A——居家养老服务点;
B——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
C——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X——家庭养老床位。
图1关系图
5监测评价原则
统一监测。按照服务提供、服务保障、服务安全建立统一监测评价指标库,见附录A。
客观公正。评价应以现场情况、机构文件、机构文档、原始记录、平台数据集等为基础,进行客
观公正评价。
公开透明。向社会公开监测项目、评价标准、监测方式、监测结果等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尊重意愿。充分尊重被服务老年人的身心尊严和意愿,注重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2
DB15/T3020—2023
6监测评价内容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日常监测评价包括各类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所开展的所有居家社区
养老服务项目。
监测评价类项分为:
a)服务提供类,包括:助餐服务、助浴服务、助洁服务、助医服务、助行服务、代办服务、文化
娱乐、精神慰藉、生活照料、临终陪伴、康复保健、健康管理等项目,共12类目,62项次;
见附录A中表A.1;
b)服务保障类,包括:服务机构资质条件、选址与布局、场地设施设备、服务项目与要求、从业
人员管理、服务管理、出入机构管理、传染病防控、防疫物资管理、维护保障、监督与改进、
服务成效等项目,共12类目,30项次,见附录A中表A.2;
c)服务安全类,包括:安全教育、突发事件处置、安全守护、护理安全、膳食安全、用电安全、
燃气安全、特种设备安全、消防安全、视频监控、饮用水安全、防疫安全、信息安全等项目,
共12类目,30项次,见附录A中表A.3。
7评分规则
统一监测评价指标库项次评价结果计算方式:
𝑆=𝑄×𝑛−𝑞………(1)
式中:
S——项次评价分数;
Q——项次赋基准分值;
n——难度系数;
q——项次扣分。
建立所有监测评价服务项目统一赋基准分,即每类服务项目库每一项次评价分值的基准分值均为
4分。
根据监测评价服务难度不同划分四个等级的难度系数,用n0、n1、n2、n3表示,即n0=0.5;n1=1;
n2=1.5;n3=2。
项次扣分计算,按以下规则:
监测评价指标中每一项监测评价内容不符合要求的每个点扣0.5分,直至扣到整个项次为零,见表1。
表1评分规则示例表
难度评价
项次编号监测评价内容及要求分值扣分项说明
系数结果
1.4上门制餐2
应准备符合老年人就餐要求的餐饮器
4
1.4.1具;助餐人员洗手、戴口罩,对吞咽障碍n0助餐人员未洗手、戴口罩0.5
康复训练期的老年人鼓励自主进餐。4
向老年人介绍本餐的主食和副食;进餐
1.4.2符合0
前先协助老人喝适量温开水湿润口腔。
得分1.5
3
DB15/T3020—2023
8监测评价组织
机构要求
8.1.1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独立法人机构。
8.1.2遵守监测评价规则。
8.1.3建立人员培训和能力认证机制,确保监测评价工作质量。
8.1.4不得擅自公开评价对象的评价信息(法律政策要求公开的信息除外)。
人员资质
8.2.1评价应配备专职的项目管理人员,均应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养老服务工作,监测评
价小组的成员至少由5人组成,具有中级以上社会工作者专业资质的工作人员1名,从事一线养老照护
服务5年及以上的工作人员至少1名;从事养老服务管理工作5年及以上的工作人员至少1名。其他
成员应从事一线养老照护服务或养老服务管理工作,或从事医疗护理工作的执业护士,或从事养老服务
实务研究的专家学者,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财会人员。
8.2.2经过监测评价培训,考核合格。
8.2.3具有维护监测评价工作公开性、公平性、有效性、可信度的职业道德与操守。
8.2.4参与监测评价工作之前应向有关方面申明利益相关性。
9监测评价
监测评价方式
9.1.1人工监测评价
人工监测综合采用实地检查、现场询问、查阅记录、调查回访、随机抽查等多种方式开展,并做好
记录。
9.1.2信息系统监测评价
通过政府认定的智慧居家和社区养老信息监管平台数据集进行查看、比对、核验等方式开展工作。
9.1.3智能设备监测评价
通过传感器、感知设备、监控设备等智能设备与信息监管平台的联通,进行监测评价。
9.1.4智慧养老应用场景监测评价
通过家庭养老床位应用场景、智慧为老餐厅服务场景等特定智慧养老应用场景对养老服务进行实
时监测,智慧场景应用监测应符合GB/T35273的规定。
监测优先顺序评价
9.2.1在各种监测评价方式都能实现的情况下,应按照智慧养老应用场景监测评价>智能设备监测评
价>信息系统监测评价>人工监测评价的优先顺序进行。
9.2.2只能使用部分监测评价方式,优先选择应用场景监测评价或智能监测评价或信息监测评价,最
后选择人工监测评价(智慧养老应用场景监测≧智能设备监测≧信息系统监测≧人工监测的优先顺序
进行)。
4
DB15/T3020—2023
监测评价结果形式
应分别独立评价,汇总评价结果并讨论一致后,形成评价结论和改进意见。
10总体评价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日常监测评价由各级民政相关管理部门统一组织,按照第8章选择监测
评价组织实施监测。
各级民政相关管理部门按机构类别A、B、C类分别从附录A中表A.1、表A.2、表A.3的相应适
用机构类别中选择项次,组成监测总体评价指标包,详见附录B:
a)A类监测指标包总分应设置为200分。监测总体评价指标包组成为服务提供占65%,服务保障
占20%,服务安全占15%,详见表B.1;其总体评价指标1/2计入监测评价结果;
b)B类监测指标包总分应设置为250分。监测指标包组成为服务提供占52%,服务保障占28%,
服务安全占20%,详见表B.2;其总体评价指标2/5计入监测评价结果;
c)C类监测指标包总分应设置为300分。监测指标包组成为服务提供占50%,服务保障占30%,
服务安全占20%,详见表B.3;其总体评价指标1/3计入监测评价结果。
d)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监测总体评价示例参见附录C。
选择服务提供、服务安全监测指标时,应设置必选项。
选择同类别监测评价指标时,同时应考虑服务难度系数由n0、n1、n2、n3组成,原则上n0、n1、
n2、n3均应体现:
a)第三方监测评价机构按照监测评价方式进行评价;
b)被委托的监测评价组织完成对监测评价情况分析汇总,形成监测评价结果。
根据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实际评价总得分,将服务质量日常监测分为四个等级,其对应关系如
下:
a)评价得分大于等于85分,对应等级为“优秀”;
b)评价得分70~84分,对应等级为“良好”;
c)评价得分60~69分,对应等级为“合格”;
d)评价得分60分以下,对应等级为“不合格”。
5
DB15/T3020—2023
A
A
附录A
(规范性)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日常监测指标库
A.1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服务提供)项目日常监测指标库见表A.1。
表A.1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日常监测指标库(服务提供)
难度分监测评价适用机评价
项次编号监测评价内容及要求
系数值方法构类型结果
1助餐服务28
1.1集中用餐6
服务机构应设立公共就餐空间,就餐空间需保证整体环境干净整洁;公共
1.1.1
就餐空间餐位数量应充足,满足不低于10个老年人同时用餐需求。
就餐人均面积≥0.2㎡,留有可供轮椅车出入的空间,设置轮椅就餐位,
1.1.2地面防滑;老年人集中使用的就餐空间附近设有供老年人使用的公共卫生
间。
公共就餐空间位置应便于老年人到达,与厨房备餐间或餐梯邻近;公共就
1.1.3
餐空间内部或附近设有洗手池,满足老年人就近洗手、漱口的需求。
1人工监测
公共就餐空间的座椅通道宽敞不拥挤,满足餐车、轮椅通行;公共就餐空n24BC
1.1.4场景监测
间设有备餐台或备餐空间,满足服务人员备餐分餐的需求。
公共就餐空间的餐桌椅应符合以下条件:牢固稳定、无尖锐棱角;带有扶
1.1.5
手、靠背;方便移动、清洁。
公共就餐空间食品加工、贮存、陈列等设施设备运转正常,并保持清洁;
1.1.6餐具数量应达到就餐人数的3倍,保持餐具清洁卫生,餐具做到每餐消毒,
餐后及时清理卫生。
1.2配餐服务4
服务机构应充分了解老人需求,制定配餐前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2.1老人基本情况、营养状况评估、疾病与健康情况、吞咽情况等信息);应
根据评估结果由营养师制定个性化营养餐谱。
糖尿病老人的特殊膳食应满足WS/T429的要求;高血压老人的特殊膳食
1.2.2
2应满足WS/T430的要求。人工监测
n14BC
痛风患者的膳食注重选择低嘌呤食物进行膳食搭配;咀嚼困难老人的膳食场景监测
1.2.3应充分切碎煮烂。应避免供应带刺、弹性大、粘性强、圆球形菜肴的食品,
以免造成老人呛咳或窒息等问题。
便秘老人的膳食应提高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例,如蔬菜、水果、粗杂粮
1.2.4
等;服务机构应尊重民族及地域餐饮文化,满足个性化就餐需求。
1.3送餐上门6
老人宜使用一次性可降解餐具或老人自备的其他餐盒,确保餐食温度符合
1.3.1
老人用餐需求。
3人工监测
1.3.2从出餐到户,服务时长应承诺在45min内完成。n24ABC
场景监测
餐食装盒后应在餐盒(袋)封口处粘贴密封贴,餐盒外包装粘贴菜品及订
1.3.3
餐人信息。
6
DB15/T3020—2023
表A.1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日常监测指标库(服务提供)(续)
难度分监测评价适用机评价
项次编号监测评价内容及要求
系数值方法构类型结果
送餐服务人员应着工作服,到户出示工作证件、健康证,入户服务应佩戴
1.3.4
鞋套、口罩、手套。
1.3.5送餐到户时应主动核对老年人的姓名、菜品及数量,确定无误后签收。
1.3.6分餐、送餐及时,服务礼貌、周到、细致。
1.4上门制餐2
应准备符合老人就餐要求的餐饮器具;助餐人员洗手、戴口罩,对吞咽障
1.4.1
4碍康复训练期老人鼓励自主进餐。
n04人工监测ABC
向老年人介绍本餐的主食和副食;进餐前先协助老人喝适量温开水湿润口
1.4.2
腔。
1.5协助进餐6
应准备符合老人就餐要求的餐饮器具;助餐人员洗手、戴口罩,对吞咽障
1.5.1
碍康复训练期老人鼓励自主进餐。
向老年人介绍本餐的主食和副食;进餐前先协助老人喝适量温开水湿润口
1.5.2
腔。
将餐巾围在老年人颌下防止衣服、床单弄脏;对吞咽功能正常者可按其习
51.5.3人工监测
惯与爱好选用筷子或汤匙喂食。n24ABC
应用场景
1.5.4对吞咽困难进流质者可用汤匙喂、吸管或小壶吮吸并观察其吞咽情况。
进餐后协助老年人漱口清洁口腔,擦净口角周围残留物,取下餐巾,为老
1.5.5
年人洗手。
1.5.6按照要求记录老年人进食进水量、时间及种类。
1.6鼻饲4
能协助鼻饲老年人进食,对导管插入、拔出的时间,老年人的反应、鼻饲
1.6.1
次数及鼻饲量等做准确记录。
每天鼻饲不应少于5次(或遵医嘱);每次鼻饲量不应超过200ml,鼻饲
间隔时间不少于2h;注食过程中,如果发现异常,应停止操作,通知医
1.6.2
护人员;对长期鼻饲的老年人应每日进行早晚2次口腔清洁;鼻饲器具每
次使用后应清洁消毒。
6鼻饲前,协助老年人呈半卧位,在老年人颌下垫毛巾,检查胃管插入长度、
胃管固定周围的皮肤情况和胃管在口腔中有无盘旋。打开胃管前端盖帽,n14人工监测ABC
用灌注器回抽至见胃液,确定胃管在胃内;固定好胃管,用灌注器抽取20ml
1.6.3
温开水缓慢注入,将少量鼻饲饮食滴在掌侧腕部,以感觉温热、不烫为宜。
鼻饲时缓慢匀速,注入速度为10ml/min~13ml/min;鼻饲后,用50ml
温开水冲洗管腔。
关闭胃管末端盖帽,固定胃管;取下胸前毛巾擦净面颊部,保持进食体位
1.6.420min~30min;清理用物,整理床单位。灌注器洗净放入碗内,纱布覆
盖备用;记录老年人进食时间、鼻饲量及进食反应。
2助浴服务28
2.1机构助浴4
应关闭门窗,调节室温及灯光,助浴房间温度不低于20℃;检查沐浴环
境是否有滑倒、跌倒等隐患,保证地面干净整洁无水渍。检查沐浴设备是
7否正常运行,水量是否充足,水温是否能正常调节;检查沐浴设备及用品
2.1.1n14人工监测ABC
是否干净、卫生是否在有效期内,如超过有效期应及时更换;检查洗发
露、沐浴露、毛巾、拖鞋等洗浴用品是否充足。
7
DB15/T3020—2023
表A.1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日常监测指标库(服务提供)(续)
难度分监测评价适用机评价
项次编号监测评价内容及要求
系数值方法构类型结果
评估前建议老年人静坐10min~20min,保持体征平稳;根据老年人身体
健康状况的评估结果,安排合适的助浴方式;助浴方式包括:床上擦浴、
淋浴、盆浴和平车洗浴;对符合助浴条件的老年人进行风险告知并签订安
2.1.2全协议和免责声明。养老护理员引导老年人至更衣区;养老护理员应引导
或借助专业设备如轮椅协助老年人进入浴室,并提醒其注意安全,随时关
注老年人感受。使用移动设备时应先刹住刹车,再进行身体移动,以免发
生跌伤等意外。
2.2床上擦浴6
关闭门窗,脸盆内盛装温水(45℃~50℃),协助老年人脱去衣裤,盖
好被子;浴巾半铺半盖被擦拭部位,用毛巾包手涂上洁身用品擦拭,清水
洗净毛巾,擦净相应部位上的泡沫,再用浴巾沾干皮肤。用此方法按以下
顺序清洁身体各部位:1.擦洗面颈部:1)协助老年人平卧躺好;2)先将
2.2.1毛巾铺垫在枕头上及老年人胸前浴巾上和下颌之间,再拿毛巾浸湿后拧
干,十字对折呈4层,用毛巾4个角分别擦拭双眼的内眦和外眦;3)清
洗毛巾拧至半干,包裹于手上,涂抹洁面用品,分别擦拭额部、鼻部、鼻
翼两侧、脸颊、耳后及颈部,再清洗毛巾擦干面部,必要时,涂抹润肤膏;
4)移除用物,整理床单位。
擦拭手臂:暴露一侧手臂,由前臂向上臂擦拭,按同样方法擦拭另一侧手
2.2.2臂;擦拭胸部:将被子向下折叠暴露胸部,由上向下擦拭胸部及两侧;擦
拭腹部:浴巾向下折叠至大腿上部,用浴巾遮盖胸腹部。打开浴巾下角,
暴露腹部,顺时针螺旋形擦拭腹部及两侧腰部。
擦拭背臀;协助老年人翻身呈侧卧位,暴露背臀部,浴巾一侧边缘铺于背
臀下,另一侧边缘向上反折遮盖背臀部;由腰骶部沿着脊柱向上擦洗至肩
82.2.3部,再螺旋形向下擦洗背部一侧,同样方法擦洗另一侧。环形擦洗左右侧
臀部;擦洗下肢:协助老年人平卧,盖好被子,暴露一侧下肢。一手扶住n24人工监测ABC
下肢的踝部,一手由小腿向大腿方向擦洗。按同样方法一次擦洗另一侧踝
部、小腿、膝关节、大腿。
清洗足部:(1)揭开被尾暴露双足,在老年人膝下垫枕垫支撑;(2)在
床尾铺防水布和浴巾,放上足盆,内盛40℃~45℃温水装至足盆的1/2
2.2.4处;(3)将老年人双足浸泡在足盆中不应少于5min,支撑好双足,毛巾
涂擦洁足用品,擦洗足背、足底、趾缝等各部位,再次浸没水中洗去泡沫
后,将双足置于浴巾上;撤去足盆,擦干双足。整理床单位。
擦洗会阴应按以下步骤操作:(1)更换水盆,一手托起老年人臀部,一手
2.2.5铺垫橡胶单和浴巾,将专用毛巾浸湿拧至半干;(2)女性老年人由阴阜向
下至尿道口、阴道口、肛门;男性老年人由尿道外口、阴茎、包皮、阴囊、
腹股沟和肛门;(3)清水清洗毛巾,直至清洁无异味。撤去橡胶单和浴巾。
为老年人更换干净衣裤,盖好被子,必要时,涂抹润肤膏。整理用物,开窗
通风;服务要求:床上擦浴时,动作应轻柔。擦拭过程中应随时用浴巾遮
2.2.6盖老年人身体,避免受凉,擦洗干净皮肤皱褶部位,随时添加和更换温水。
并随时观察老年人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通知医护人员。
床上擦浴时间宜控制在15min~20min。
2.3淋浴4
养老护理员协助老年人脱去衣物,脱衣时先脱近侧衣袖,有患肢时应先脱
健侧后脱患侧,保证老年人的舒适安全。脱衣过程中应关注并随时询问老
9年人的感受。养老护理员协助老年人坐在助浴椅上,应缓慢进行,养老护
2.3.1n14人工监测ABC
理员同时应做好安全辅助工作;调节水温至适宜温度,通常为38℃~
40℃左右。养老护理员可用双手感受水温,同时询问老年人水温是否适
宜。
8
DB15/T3020—2023
表A.1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项目日常监测指标库(服务提供)(续)
难度分监测评价适用机评价
项次编号监测评价内容及要求
系数值方法构类型结果
养老护理员按照顺序,先洗头,再洗脸,然后按照耳后、颈部、双上肢、
2.3.2胸部、腹部、背腹部、会阴部、双下肢、双足的顺序依次清洗,助浴时应
注意观察老年人反应,避免造成不适。
洗头、洗脸时应注意对老年人眼睛、耳朵,鼻子的保护,防止进水;充分
2.3.3淋湿老年人身体后涂抹适量的沐浴用品,保证清洗过程的清爽、舒适。助
浴时取老年人舒适的肢体功能位,沐浴后老年人身上无异味、无污垢;
助浴宜安排在老年人进食1h后进行,助浴时应注意保护老年人隐私及尊
2.3.4严,观察老年人皮肤及身体状况,如有不适,立即停止操作,并通知医护
人员或家属。助浴后应及时喂水。助浴时间宜控制在15min内。
2.4盆浴2
10护理员用毛巾迅速擦干老人的面部及头发,用浴巾包裹身体,协助老年人
2.4.1出浴盆,防止老年人着凉;设备运行中注意观察老年人状态,根据老年人n04人工监测ABC
情况调节或暂停设备。
2.5平车洗浴4
协助老年人脱去衣裤;提醒老年人头部后仰,闭眼。淋湿头发,涂擦洁发
用品,由发际向头顶部用指腹揉搓头发。用水将泡沫冲洗干净后擦干头发;
淋湿身体,涂抹洁身用品,先洗身体前面,顺序为颈部、耳后、双上肢、
胸腹部、双下肢,再将老年人翻身侧卧洗背部,臀部,最后清洗会阴及双
2.5.1
足;养老护理员清洁双手为老年人清洁面部。将面部及全身冲洗干净,同
时将地面泡沫冲洗干净,关闭水源开关;使用毛巾擦干老年人面部及头发,
将一条干浴巾平铺在老年人身下,另一条干浴巾包裹并擦干身体,必要时,
涂抹润肤膏。
洗浴后:尽快帮助老年人擦干头发、身体,应根据一定顺序进行操作,一
11人工监测
般遵循由上到下的顺序,擦干过程中注意观察老年人皮肤状况,检查是否n14BC
有破损,并且随时询问老年人感受;视情况可帮助老年人涂抹身体乳;养场景监测
老护理员应协助老年人穿衣,对于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应由养老护理员为
其穿衣,穿衣时应先穿近侧衣袖,有患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L 637-2012 水利水电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水利机械辅助设备系统安装工程 2012-09-19
- YD/T 1019-2013 数字通信用聚烯烃绝缘水平对绞电缆 2013-04-25
- YD/T 2504.3-2013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HSPA+) 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 第3部分:信道编码与复用 2013-04-25
- YD/T 2504.1-2013 2GHz 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 增强型高速分组接入(HSPA+) Uu接口物理层技术要求 第1部分:总则 2013-04-25
- YD/T 1092-2013 通信电缆 无线通信用50Ω泡沫聚烯烃绝缘皱纹铜管外导体射频同轴电缆 2013-04-25
- DL/T 553-2013 电力系统动态记录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2013-11-28
- DL/T 860.73-2013 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7-3部分:基本通信结构公用数据类 2013-11-28
- DL/T 1334-2014 压阻式仪器测量仪表 2014-03-18
- DL/T 1291-2013 基于SDH的电力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规范 2013-11-28
- DL/T 1258-2013 互感器校验仪通用技术条件 2013-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