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299-2019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技术规程

DB61/T 1299-2019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urvey and collec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 of trees

陕西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3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1/T 1299-2019
标准类型
陕西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11-27
实施日期
2019-12-27
发布单位/组织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陕西省林业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陕西省林木种苗与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心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3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B60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61/T1299—2019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InvestigationandCollectionofForestTreeGermplasm

Resources

2019-11-27发布2019-12-27实施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61/T1299—2019

目  次

前  言.............................................................................................................................................................II

1范围.................................................................................................................................................................1

2术语和定义.....................................................................................................................................................1

3调查收集对象.................................................................................................................................................1

4调查内容和指标.............................................................................................................................................1

5调查工作程序及技术要求.............................................................................................................................1

6调查准备.........................................................................................................................................................2

7外业调查.........................................................................................................................................................2

8种质资源收集.................................................................................................................................................5

9内业整理.........................................................................................................................................................6

10监督检查.......................................................................................................................................................6

附录A(规范性附录)优良单株选择常用方法.............................................................................................8

附录B(规范性附录)表B.1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登记表..........................................................................10

附录C(规范性附录)表C.1优良单株调查表...........................................................................................14

附录D(规范性附录)表D.1优良林分标准地调查表...............................................................................16

附录E(规范性附录)表E.1类型调查表...................................................................................................18

附录F(规范性附录)表F.1古树(老树、特异型个体)调查表...........................................................20

附录G(规范性附录)××(省、市、县、林场)林木(或××树种)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报告(参考提

纲).....................................................................................................................................................................23

附录H(资料性附录)环境因子分类标准...................................................................................................24

附录I(资料性附录)标签............................................................................................................................26

I

DB61/T1299—2019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陕西省林木种苗与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陕西省林业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省林木种苗与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榆林市林木种苗

工作站、商洛市林业综合服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树杰、毋建军、李周岐、谢君朝、杨建兴、杨永峰、闫奕心、李定军、白增

飞、叶伟、张毅、王玉兰、李彦春。

本标准由陕西省林木种苗与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心负责解释。

本标准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陕西省林木种苗与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心

电话:029-88652427

地址:西安市西关正街233号

邮编:710082

II

DB61/T1299—2019

林木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对象、调查内容和指标、调查程序及技术要求、调查准备、外

业调查、种质资源收集、内业整理和监督检查等方面的程序、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陕西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及数据管理。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林木种质资源foresttreegermplasmresources

是指林木种及种以下分类单元,包括栽培品种及育种材料,具有不同遗传基础的个体和群体的各种

繁殖材料的总称。

3调查收集对象

调查收集对象为调查区域内某一或某些目的树种的种质资源,具体包括以下种类:

a)野生林木种质资源:天然起源,处于野生状态的变种、类型等;

b)人工创育和保存利用的林木种质资源:生产应用的栽培品种,以及通过选择、引种、杂交、诱

变、基因工程等人工措施而产生的育种材料;

c)特殊林木种质资源:古树、老树、特异型等。

4调查内容和指标

4.1调查内容

4.1.1目的树种野生种质资源数量、分布、种内变异(变种、亚种、类型)、生长情况、生境等。

4.1.2目的树种优良种质资源(优良种源、优良林分、优良类型、优良单株、品种)相关信息。

4.1.3目的树种特殊种质资源(古树、老树、特异型等)相关信息。

4.2调查指标

4.2.1用材树种:以胸径、树高、干形等生长性状为主要指标。

4.2.2生态防护树种:以适应性、抗逆性(抗病虫、抗寒抗旱)等相关性状为主要指标。

4.2.3经济树种:以产量、品质等经济性状为主要指标。

4.2.4观赏树种:以花期、花色、叶色、株型等观赏性状为主要指标。

5调查工作程序及技术要求

1

DB61/T1299—2019

5.1调查工作程序

调查工作按照调查准备、外业调查、内业整理、监督检查的顺序依次进行。

5.2技术要求

5.2.1树种来源:说明目的树种为本地树种还是外来树种,是自然起源还是人工创育。

5.2.2特征特性:对目的树种的树龄、生长特性、花果、病虫害等及其它特异性状进行描述。

5.2.3资源状况:记录目的树种的分布面积(株数)、分布状况、资源种类、变异情况。

5.2.4照片拍摄:拍摄生境、群体、植株以及叶、花、果实等能真实客观反映种质资源特征的照片,

像素不低于1500万,采用jpg格式,并记录照片编号。

5.2.5采集标本:采集能反映种质资源特征特性的实物标本,并记录标本编号。

5.2.6表格填写:按填表说明填写相应调查表。

5.2.7调查时间地点:记录调查时间、地点、生境、海拔高度、经纬度等信息。

6调查准备

6.1制定调查方案

制定工作计划或实施方案,包括目的树种、调查时间、调查量、调查区域、地点、经费安排等。

6.2组织准备

成立调查工作小组,确定调查工作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组织开展调查。

6.3资料准备

查询和了解目的树种在调查区域内的分布情况、面积或数量、育种历史、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状况,

以及地理、气候、土壤和社会经济等信息资料。

6.4器具准备

6.4.1仪器设备及工具

数码相机、电脑、游标卡尺、围尺、钢卷尺、皮尺、高枝剪、土壤刀、测高仪、GPS、望远镜、生

长锥、标本夹、计算器、采集袋、硅胶、标签等。

6.4.2图表和文具

调查表格、调查用图,记录用纸、笔、包等。

6.4.3辅助用品及其他

野外常用药品、野外调查及防护装备、通讯设备、安全及必要的生活用具等。

6.5技术培训

开始调查前,组织调查人员学习有关文件、技术规程、树木分类和识别、安全等有关知识和技术要

求,明确调查目的,掌握外业、内业的工作程序与方法等。

7外业调查

2

DB61/T1299—2019

7.1基本要求

采用资料查阅、知情人访谈、踏查、线路调查、林分调查、类型调查、单株调查等方法。根据种质

资源不同种类,采用不同调查方法。

7.2野生林木种质资源

7.2.1资料查阅

查阅目的树种分布、数量、生境等技术档案资料和文献资料,掌握调查区域内种质资源基础信息。

7.2.2知情人访谈

走访有关专家、基层林业技术人员、熟悉情况的村民,了解询问调查区域内目的树种的优良及特异

林分或单株等情况。

7.2.3踏查

根据现有资料和了解的情况,按一定的线路实地查看,调查了解目的树种的分布、数量、林分起源

及结构、林(树)龄、生长状况、表型变异和生境条件等。

7.2.4线路调查

在踏查的基础上,对目的树种呈散生分布的,采用线路调查方法。线路调查应合理确定线路密度,

均匀布设1条或多条调查线路,每条线路长度不少于1000m。在山区坡面地段,根据地形,原则上从谷底

向山脊垂直于等高线设置;在河谷地段,沿河岸由下游向上游设置;在丘陵和平原地区,按南北向或东

西向平行设置。参见附录A,沿线路选择优良单株进行调查,填写表B.1、表C.1。

7.2.5林分调查

7.2.5.1一般原则

在踏查的基础上,对目的树种成片成林分布的,采用标准地法进行调查。

7.2.5.2调查林分的选定

按照以下原则选定调查林分:

a)目的树种集中分布,处于中龄林和近熟林的林分;

b)交通便利、分布相对集中、地形相对平缓、面积宜在0.3hm²以上;

c)宜选同龄林或相差2个龄级以内的异龄林,密度适宜,郁闭度不低于0.6;

d)林木生长整齐、生长量或其他经济性状良好,没有经过人为破坏或未进行上层疏伐的林分;

e)根据调查区域大小、涉及行政区及生境多样性,在不同市、县、镇、村或林业局、林场、林班、

小班分别选定调查林分;

f)不得在疫区选择,或选择病虫害危害较重的林分。

7.2.5.3标准地设置

选定的调查林分应设置标准地,标准地设置要求如下:

a)标准地不宜设在林缘,不能跨越河流、道路;

b)标准地形状为正方形或长方形,面积不小于400m²,根据地形和目的树种分布情况设置标准地

的长和宽;

3

DB61/T1299—2019

c)标准地调查面积不少于候选林分总面积的2%;

d)标准地定位信息选择在西南方位角。

7.2.5.4标准地调查

在标准地内实测每木胸径、树高、冠幅,目测树干通直度、结实情况,同时调查起源、林龄、郁闭

度、地形地势、土壤、病虫害等,拍摄照片。填写表B.1、表D.1。调查结束后,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调

查区域内目的树种的优良林分。

7.2.6类型调查

目的树种有不同变异类型的,应开展类型调查。每个类型随机选取若干株(一般应在30株以上),进行

单株调查。填写表B.1、表E.1。

7.2.7优良单株调查

7.2.7.1一般原则

目的树种均应开展优良单株调查。

7.2.7.2候选优良单株的选择

参见附录A。

7.2.7.3实地调查

调查候选优良单株及其对比树的树高、胸径、冠幅、重要经济性状、特异性状等,拍摄照片,采集

标本。填写表B.1、表C.1。调查结束后,进行综合评价,确定调查区域内目的树种的优良单株。

7.3人工创育和保存利用的林木种质资源

7.3.1资料查阅

查阅目的树种的育种历史、人工创育的遗传变异材料及其保存状况、相关技术档案等。

7.3.2知情人访谈

走访有关专家、林业技术人员、熟悉情况的人员,了解目的树种种质资源保存利用情况。

7.3.3实地调查

在资料查询和访谈的基础上,优先选择在林木良种基地(繁育基地)或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圃)

进行调查。掌握目的树种种质资源栽培利用、保存定植等基础信息,了解其来源(起源)、分布、特征、

特性、资源量、栽培区域、生长状况等信息,拍摄照片,采集标本。填写表B.1。

7.4特殊林木种质资源

7.4.1查询资料

查询登记古树、老树、特异型个体等林木种质资源的现有文献资料,掌握相关信息。

7.4.2知情人访谈

走访知情人,了解目的树种种质资源的相关信息。

4

DB61/T1299—2019

7.4.3实地调查

根据情况进行实地核查和补充调查,填写表B.1、表F.1。

8种质资源收集

8.1基本要求

根据目的树种遗传多样性和种质资源保存利用的需要,对目的树种的种质资源进行收集。

8.2制定收集方案

依据目的树种的调查和评优结果,以及目的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繁殖方式等,制定收集方案,确定

收集地点、收集方式、收集份数和数量、收集时间等,准备收集器械及设备,组织开展种质资源收集。

8.3收集原则

8.3.1应选择健壮母树收集,不得破坏母树。

8.3.2不在病虫害株或劣质母树上收集。

8.3.3人工栽培利用的种质资源,新发生遗传变异的,应当进行收集。

8.3.4收集种质资源应确保人身安全。

8.4收集材料及数量

8.4.1群体型种质资源(种源、林分、类型、生态型等)

群体型种质资源具体要求如下:

a)对群体型种质资源有结实的,在各调查林分内(或类型、生态型内)分别随机选取30个以上单

株,每株间隔不少于30m,每株采集50粒以上的种子,混合为1份作为该林分(或该类型、生

态型)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区域内,各林分(或该类型、生态型)收集的种子混合为1份作为该

区域种源种质资源;

b)对群体型种质资源不结实的,在各调查林分内(或类型、生态型内)分别随机选取50个以上单

株,每株间隔不少于30m,以成功繁殖为原则,每株采集10个(条)以上的繁殖材料,单独繁殖

成功后,混合为1份作为该林分(或该类型、生态型)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区域内,各林分(或

该类型、生态型)收集的繁殖材料混合为1份作为该区域种质资源。

8.4.2个体型种质资源

个体性种质资源具体要求如下:

a)对易于无性繁殖的个体型种质资源,采集根、茎、芽、穗条等无性繁殖材料。每株采集无性

繁殖材料10个(条)以上,作为1份种质资源;

b)对难于无性繁殖的个体型种质资源,每株采集种子50粒以上混合作为1份种质资源。

8.5收集方法

8.5.1根据收集对象的不同,分别采取采种、切根、剪枝等方法收集。

8.5.2种子应在种实(种子或果实)成熟期采用树上采摘方法采集。

8.5.3无性繁殖材料一般应在休眠期或适宜的采集期采集,采集后应立即采取保湿措施。采集方法如

下:

5

DB61/T1299—2019

a)枝条:剪取生长健壮、发育良好、芽体饱满的枝条;

b)根:采集侧根。

8.6标签

逐份填写编号、树种(品种)名称、采集时间、采集地点(记录到小地名)、采集人等标签信息。

标签一式两张,一张内装,一张外挂。标签应当具有一定的韧性和防水性。内容和格式见附录I。

8.7繁殖材料处理

对采集的繁殖材料按生物学特性及时进行调制处理,如晒干、阴干等;并采取适当方法保存,如干

藏、湿藏、冷藏等。

9内业整理

9.1调查资料整理与汇集

9.1.1核对各类调查表,补充遗漏调查内容,汇总并整理成册;对拍摄的图片、影像资料进行整理归

类,并备份;整理制作标本,组织鉴定并妥善保存。

9.1.2分类整理汇总调查材料,包括文件、会议纪要、实施方案、培训图片、管理规章制度、合同等

管理与文书资料;调查薄、调查记录、调查登记表、标本等外业调查资料;照片、影像以及以市、县或

林业局为单位绘制的林木种质资源分布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00~60000,矢量数据)等图件资料,分

别建立纸质和电子文档。

9.2建立数据库与信息管理系统

按照国家和陕西省林木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要求,录入相关数据。建立种质资源数据库。

9.3调查与收集报告

符合附录G要求。

10监督检查

10.1自查与检查

10.1.1建立监督检查机制,采用调查单位自查、上级检查的形式,对调查与收集进行检查,并对检查

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10.1.2调查单位在各调查收集阶段对调查收集情况进行全面自查,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现地复查。

10.1.3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对调查收集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

10.2检查内容

10.2.1调查因子

定量调查因子:各项定量调查因子,包括经纬度、坡度、海拔、树高、胸(地)径等,测量误差要

求小于5%。误差允许范围之内者,以调查值为准;反之,则以检查值为准。定性调查因子:各项定性调

查因子定性是否正确,填写是否准确;调查技术方案是否可行。

10.2.2调查资料

6

DB61/T1299—2019

调查表格是否齐全,项目填写是否符合要求,计算是否准确,文字资料有无错、漏,图、表、文字

资料是否一致,标本制作是否符合要求,外业调查数据和文字资料是否随意改动。

10.3检查结果处理

10.3.1对外业调查(包括实测与记载)达不到调查要求的,应重新调查或者补充调查。

10.3.2数据录入不合格,应重新录入。

7

DB61/T1299—2019

AA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优良单株选择常用方法

A.1优势木对比法

又称三株优势木对比法或五株优势木对比法,以候选优树为中心,在立地条件相对一致的10-15m

半径范围内(其中包括30株以上的树木),选出仅次于候选优树的3-5株优势木,实测候选优树和优势

木的树高、胸径,并计算材积,求出优势木各项指标的平均值,与候选优树进行比较,若候选优树生长

指标超过规定标准即可入选。否则,予以淘汰。该法一般在人工林或年龄结构较一致的天然林中使用,

多用于林分内选优树。

表A.1候选优树与对比树生长量对比记录表

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对比结果

项目

(cm)(m)(m3)优树>对比树

优树胸径%

1树高%

对2材积%

比3优树年平均生长量

树4胸径cm

5树高m

平均材积m3

A.2小样地法

以候选树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如500m2),规划包括40株~60株林木的林地作为小样地,把候选

树与小样地内的林木按优树标准项目逐项观测评定,当候选树达到样地林木平均值规定标准时定为优

树。

A.3丰产树比较法

以候选优树为中心,在树龄、立地条件和抚育管理措施等一致条件下,选择3株仅次于候选优树的

结果量多、品质好、无病虫害的对比树,测量其单株产量,若候选优树单株产量高于对比树单株平均产

量30%以上的,可选为优树。此法主要应用于经济林树种选择优良单株,优良类型和优良品系。

8

DB61/T1299—2019

表A.2候选优树及丰产树对比记录表

树高胸/地径冠幅目的产物产量出籽率含油率平均单果鲜病虫害

项目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