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01/T 573-2018 智慧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化技术规范

DB4201/T 573-2018 Smart Community Servic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湖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8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201/T 573-2018
标准类型
湖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8-12-28
实施日期
2019-01-28
发布单位/组织
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武汉市民政局
适用范围
适用于武汉市智慧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武汉市民政局、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武汉力龙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起草人:
孙国武、桂丽霞、黄勇、向小雪、王鹏、魏正。
出版信息:
页数:8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35.240.01

L70

DB4201

武汉市地方标准

DB4201/T573-2018

智慧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化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ofsmartcommunityservicemanagementinformation

2018-12-28发布2019-01-28实施

武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201/T573-2018

目次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缩略语................................................................................3

5上下文环境............................................................................3

6技术框架..............................................................................4

7门户与渠道............................................................................5

8应用..................................................................................7

9支撑服务..............................................................................8

10业务流程.............................................................................9

11数据................................................................................10

12接口................................................................................15

13基础设施............................................................................15

14信息安全............................................................................15

附录A(资料性附录)数据采集流程.......................................................17

附录B(资料性附录)通用数据元.........................................................18

附录C(规范性附录)社区基本信息数据元.................................................19

附录D(规范性附录)社区组织管理数据元.................................................33

附录E(规范性附录)社区自治业务数据元.................................................40

附录F(规范性附录)社区政务服务数据元.................................................43

附录G(资料性附录)代码集.............................................................68

II

DB4201/T573-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武汉市民政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市民政局、武汉市标准化研究院、武汉力龙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国武、桂丽霞、黄勇、向小雪、王鹏、魏正。

III

DB4201/T573-2018

智慧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化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智慧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化(以下简称社区信息化)的上下文环境、技术框架、门户

与渠道、应用、支撑服务、业务流程、数据、接口、基础设施及信息安全。

本标准适用于武汉市智慧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60-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2261.1-2003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第1部分:人的性别代码

GB/T2261.2-2003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第2部分:婚姻状况代码

GB/T2261.5-2003个人基本信息分类与代码第5部分:港澳台侨属代码

GB3304-1991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

GB/T4658-2006学历代码

GB/T4761-2008家庭关系代码

GB4762-1984政治面貌代码

GB/T7027-2002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GB/T10113-2003分类与编码通用术语

GB11643-1999公民身份号码

GB/T19487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

GB/T19668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

GB/T20269-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

GB/T20270-2006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基础安全技术要求

GB/T20271-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20272-2006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GB/T20273-2006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GB/T20647社区服务指南

GB/T20916中文办公软件文档格式规范

GB/T21064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GB/T25069-2010信息安全技术术语

GB/T29855-2013社区信息化术语

GB/T29865社区基础数据元

GB/T35273-2017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MZ/T012-2004民政业务数据共享与交换

GA214-2004常住人口管理信息规范

1

DB4201/T573-2018

GA/T517-2004常用证件代码

DB4201/T479-2015武汉市空间管理基础网格编码规范

DB4201/T535-2017“云端武汉”政务服务系统接口技术规范

DB4201/T536.1-2017“云端武汉”政务数据资源目录体系与数据交换技术规范第1部分:数据

资源目录体系

DB4201/T536.2-2017“云端武汉”政务数据资源目录体系与数据交换技术规范第2部分:数据

共享交换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社区信息化communityinformationization

应用信息化技术,对社区范围及与之相关的服务和管理信息进行开发和利用的过程。

[GB/T29855-2013,定义2.5]

3.2

条strip

由各类市级业务部门分别建立的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通过这种体制,自上而下地建立各自

的业务信息系统,并最终将业务应用延伸下发到社区层面。

3.3

块block

以地方行政机关或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统管的某一区域全部的行政行为的一种描述。

3.4

编码coding

给事物或概念赋予代码的过程。

[GB/T10113-2003,定义2.2.1]

3.5

代码code

表示特定事物或概念的一个或一组字符。

[GB/T10113-2003,定义2.2.5]

3.6

代码表codetable

编码对象集和代码元素集的映射关系列表。

[GB/T10113-2003,定义2.2.8]

2

DB4201/T573-2018

3.7

蠕虫worm

一种独立程序,它可通过信息系统或计算机网络进行自身传播,从而造成恶意占用可用资源等损

害。

[GB/T25069-2010,定义2.1.26]

3.8

入侵intrusion

对一网络或系统的未经授权的访问,即对系统的有意无意的未经授权的访问(包括针对信息的恶

意活动)。

[GB/T25069-2010,定义2.1.27]

3.9

攻击attack

在信息系统中,对系统或信息进行破坏、泄露、变更或使其丧失功能的尝试(包括窃取数据)。

[GB/T25069-2010,定义8]

3.10

审计audit

对记录或行为进行独立的检查,以确保能与既定的控制措施、策略和操作程序相符合,同时给出

在控制措施、策略或程序方面的修改建议。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DTD:文档类型定义(DocumnetTypeDefinition)

LDAP:轻量目录访问协议(LightweightDirectoryAccessProtocol)

PKI:公钥基础设施(PublicKeyInfrastructure)

SOA: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

X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MarkupLanguage)

OCR:光学字符识别(OpticalCharacterRecognition)

URL: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ResourceLocator)

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

XSS:跨站脚本攻击(Cross-SiteScript)

5上下文环境

社区信息化应使社区通过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和管理,其上下文环境如图1所示。

3

DB4201/T573-2018

注册

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服务

市级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

目录查询信息交换信息交换目录查询

社区基础数据库

市级

公民信息库

社区

市服务人其

门户民口人残综流他

网站政计社联治管新流动人口库

社区综合管理与服务编全市目录

业生业业业业增

……目内容信息库

务业务务务务业

信息化平台系务系系系系务户籍人口库

区区级统系统统统统系

(县)门户统统

组织机构代码库

街道街道

(乡镇)门户

行政区划代码库

人口

OA民政人社残联综治流管……其他

计生

城乡社区

(建制村)社区门户网站

数据采集业务服务

对象: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楼院房屋公共设施驻社区单位社区组织……地理信息

图1上下文环境

6技术框架

社区信息化总体技术框架模型从技术角度给出社区信息化的基本逻辑结构如图2所示,由基础设施

层、数据层、支撑服务层、应用层、门户与渠道层等层次组成,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信息安全体

系贯穿于上述各层中:

a)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为各类社区信息化应用提供必要的网络基础环境、可靠的信息传输服务

通道、通信手段以及社区信息化所需设备、各种软硬件产品;

b)数据层通过定义数据模型,实现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为支持各类社区应用包括基于社区

的内部业务、面向社区的行政性和市场性业务提供所需的基础通用和各类专用数据资源;

c)支撑服务层连接社区应用和各类数据资源,组织和整合各类数据、组件和服务,为上层应用

系统的搭建和运行提供支撑服务;

d)应用层是指构建在支撑服务层之上的各类社区信息化应用,通过一定的渠道和界面提供各类

社区服务和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基于社区的内部业务和面向社区的行政性、市场性业务;

e)门户与渠道层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对信息和应用实现统一访问入口和集中展现,支持用户

通过各种访问渠道获取服务;

f)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信息安全体系提供社区信息化系统稳定安全运行的保障。

4

DB4201/T573-2018

领导、政府机关、社会公众、企事业单位、特殊群体及各类组织

个人电脑、手机、电话等访问渠道

门户

与渠

道层

政务内网门户政务外网门户互联网门户

社区内应用纵向应用横向应用综合应用

用息

社区综合管理与服务

规(内部业务、行政性业务、市场性业务)

支领域应用支撑服务

标撑

服全

务基础支

共享交换服务构件服务安全服务

准层撑服务

体据基础数据主题数据业务数据元数据

层系

基础系统运行软硬件环境

设施

电子公用无线数据

层局域网互联网

政务网电话网通信网

图2总体技术框架

7门户与渠道

7.1概述

用户通过门户和其他访问渠道获取社区信息化服务。

7.2门户

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对信息和应用实现统一访问入口和集中展现,支持用户获取个性化服

务,包括互联网门户、政务外网门户和政务内网门户:

a)互联网门户{包括市级社区服务门户网站、区(县)级门户、街道(乡镇)门户以及社区门户

网站。其中,市级社区服务门户网站是全市所辖社区门户网站群的统一入口,集中展现部署

在互联网上社区服务管理的重要信息和应用}其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5

DB4201/T573-2018

1)应围绕社区服务对象的需求,梳理组织社区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公众参与等服务内容,

提供个性化服务;

2)应提供用户管理、运行监控、服务受理、办理状态查询、办理结果反馈、服务投诉等功

能,支撑社区服务与管理整合;

3)社区门户网站应与街道(乡镇)门户对接,街道(乡镇)门户应与区(县)级门户对接,

区(县)级门户应与市级社区服务门户网站对接,实现网站互联互通、信息交互和服务

整合;

4)应通过信息报送、栏目共建、数据库对接等方式,做好网站的信息保障;

5)应按照一点受理、抄告相关、限时反馈的模式,实现网上办事统一入口受理;

6)其他公共及商业服务网站经核准后可实现与社区服务网站的对接,面向社区提供服务。

b)政务外网门户(提供市级社区服务管理机构部署在政务外网上的社区服务与管理信息资源目

录、社区服务与管理信息资源和跨部门、跨层级应用系统的统一入口和集中展现)其功能应

满足以下要求:

1)应依托市级统一的共享交换平台,整合各类社区服务与管理信息资源目录、社区服务与

管理信息资源、应用系统等,为各级领导和社区工作人员提供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决

策支持等服务;

2)应提供用户管理、单点登录、内容管理、个性化定制、查询检索、目录导航、服务导航、

运行监控等功能,支撑服务的整合与导航;

3)应提供部署在政务外网上的各类综合性、跨部门应用的统一入口,并利用数字证书,实

现单点登录,以充分利用已有资源、促进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

c)政务内网门户

在符合安全和保密要求的条件下,为政务内网上各应用系统提供统一入口。

7.3访问渠道

访问渠道的技术要求可以包括:

a)社区服务机构可通过社区服务站、办事服务大厅、信息亭、二维码门牌等渠道为用户提供社

区信息化服务;

b)社区信息化系统宜支持用户通过个人电脑、手机、平板、电话、数字电视等终端设备获取社

区信息化服务;

c)可通过专用网关等方式实现呼叫中心、广电媒体、移动服务平台与门户网站的信息交互。

7.4技术框架

社区信息门户的技术框架如图3所示:

a)通过移动端和PC端等多种方式为用户提供完整统一的操作界面,统一通过接入控制模块接入

到社区信息门户;

b)用户访问须通过安全控制模块实现统一的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具体应根据公民本人、块上

的工作人员、条上的部门工作人员、各级领导等角色制定统一的安全访问策略;

c)通过Portlet将现有的应用系统内容集成到社区信息门户里,并通过Portlet服务器统一管

理。

6

DB4201/T573-2018

接入控制

应用

用户

目录系统首页

认证

管理LDAP

系统数据库

个性化权限

内容管理事务处理应用协作

设置管理PKI

政府部门业务应用门户集成接口

(Portlet服务器)

PortletPortletPortletPortletPortletPortlet

劳动与人口流动人口

民政其他

新系统社会保计生服务管理

系统系统

障系统系统系统

图3社区信息门户技术框架

8应用

8.1概述

社区服务管理部门利用支撑服务层提供的各种服务和管理功能搭建社区应用层,包括社区内应用、

纵向应用、横向应用和综合应用。

8.2基本要求

8.2.1应根据业务分布情况和应用模式等选择集中式、分布式、集中与分布相结合的应用系统架构。

8.2.2系统设计宜遵循SOA架构,支持组件化模型。

8.2.3应开展业务模型的分析和设计,提炼社区服务与管理的公共业务组件。

8.2.4应重用支撑服务层所提供的通用组件和服务。

8.2.5部署在局域网或政务外网上的各类社区服务与管理应用系统应统一入口,部署在互联网的应用

应在市级社区服务门户网站实现统一入口。

8.2.6应结合应用需求和信息特征通过以下或其他方式满足各级应用的信息共享需求:

a)通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

b)提供数据库接口或数据访问接口;

c)提供数据批量导入导出。

8.2.7社区服务管理业务系统的业务流程设计应符合GB/T19487的要求。

7

DB4201/T573-2018

8.2.8社区办公自动化应用应符合GB/T20916的要求。

8.2.9应开展业务梳理和数据梳理,明确社区各条线系统业务协同和数据关联关系。

8.2.10应开展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符合GB/T21064、GB/T19487的要求。

8.2.11应开展信息化工程监理,符合GB/T19668的要求。

8.2.12应开展智慧平安小区创建,符合智慧平安小区系统功能要求。

8.3社区内应用

社区内应用是支撑单个社区内部依职能开展业务活动的应用,应支持社区内部的信息共享和数据

整合,可根据业务需求、业务系统架构采用集中数据库、数据库同步、数据库访问接口、共享交换平

台等方式实现。

8.4纵向应用

纵向应用是支撑单个政务部门以及下属各级部门依职能开展面向社区的行政性业务活动的应用,

应充分考虑并满足各条线政务部门依职能开展业务和提供服务的需要,应充分共享社区基层采集与更

新的数据,避免重复采集。

8.5横向应用

横向应用是支撑某一部门与同一层级的其他多个政务部门依职能开展面向社区的行政性业务活动

的应用,应充分考虑并满足相关部门业务协同的需要,应通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与各政务部

门应用共享交换信息。

8.6综合应用

综合应用是指支撑多个层级、多个政务部门依职能开展面向社区的行政性业务活动以及各类社会

组织开展面向社区的市场性业务活动的应用,应同时满足8.4和8.5的要求。

9支撑服务

9.1概述

支撑服务层连接应用和各类数据资源,组织和整合各类数据、组件和服务,为上层应用系统的搭

建和运行提供支撑服务,包括基础支撑服务和领域应用支撑服务。

9.2基本要求

9.2.1应遵循SOA架构,采用XML、WebServices等技术。

9.2.2应具备灵活适应能力,支持通过调整配置快速部署运行。

9.2.3应具备容错与快速故障恢复能力。

9.2.4应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平台,支持在国内外主流软硬件平台上部署运行。

9.2.5应根据应用需求,按照国家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确定安全等级,并配备与安全等级相适应的安全

防护措施,具备与安全等级相应的迅速恢复能力。

9.3基础支撑服务

9.3.1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服务

8

DB4201/T573-2018

社区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服务应符合DB4201/T535-2017、DB4201/T536.1-2017和

DB4201/T536.2-2017的要求。

9.3.2构件管理服务

构件管理服务对通用构件进行管理,为各类社区应用系统提供可复用的功能构件,如表单管理、

查询检索、统计分析等基础构件和公文管理、档案管理、内容管理等业务构件,以支撑业务处理流程

和服务的共享。

9.3.3安全服务

安全服务主要提供审计、加密、完整性、身份鉴别、访问控制等基础安全服务,为社区应用系统

运行与服务提供统一的安全支撑。

9.4领域应用支撑服务

领域应用支撑服务依托基础支撑服务,封装特定业务应用领域的共性功能和特征,提供可扩展、

可定制、可复用的业务组件和服务,其功能应满足以下要求:

a)应根据领域业务模型的分析设计,提炼业务领域通用组件;

b)应具备服务整合功能,为上层应用提供粗粒度的服务,并将封装后的粗粒度构件和服务进行

注册,实行统一管理;

c)应充分利用社区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服务、构件管理服务和安全服务提供的公共组件和服务实

现。

10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由图形符号、业务流程图和业务流程描述组成。

10.1图形符号

图形符号表如表1所示。

表1图形符号表

图形符号符号名称说明

开始业务流程的开始。

结束业务流程的终结。

业务流程环节业务流程中的活动

判定条件业务流程流转的判断条件

9

DB4201/T573-2018

表1(续)

图形符号符号名称说明

文档业务流程中角色之间交互的文档

状态转移业务流程不同活动之间的状态转移

在业务流程图中,根据不同角色的职责划分的一组活

泳道

动。

10.2业务流程图

业务流程图主要用于描述不同角色之间的业务协作关系。业务流程图主要体现以下方面内容:

a)参加活动的角色主体;

b)角色为完成其职责而执行的关键活动或角色之间发生的事件;

c)伴随事件活动交互的业务信息。

d)确保业务流程的活动链一环紧扣一环,业务流程不中断;

e)每个业务流程图应完成一项明确目的的业务目标。

10.3业务流程图描述

业务流程图的详细描述采用表格的形式描述以下主要内容:

a)明确参与业务流程图中业务环节;

b)明确参与业务环节的角色;

c)明确业务环节中角色之间交互的业务文书;

d)明确业务环节中交互的主要业务信息;

e)明确业务环节完成的衡量指标。

10.4业务流程图示例

业务流程图示例见附录A。

11数据

11.1概述

数据层通过定义数据模型,实现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为支撑服务层和应用层提供数据服务。

11.2数据采集

10

DB4201/T573-2018

11.2.1采集来源

社区信息化中采集数据应来源于:

a)通过社区工作人员采集的数据:社区工作人员通过武汉市社会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基础

信息采集包括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数据等;

b)来自条线系统的外部数据:通过数据采集和信息交换平台从其他系统中获取,如就业信息、

低保信息等。

11.2.2采集规则如下:

a)基于GB/T29865、GA214等标准中列举的数据项进行扩充;

b)以GB/T20647中规范的社区在组织开展社区居民自治活动中所涉及的社区服务与管理内容为

主要编写对象,采集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化所需必要的信息;

c)所有数据项原则上都应源于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各种专业鉴定机构出具的证明文件,其他单位

或个人提供的非权威、非规范数据元素不应列为采集对象;

d)采集的指定数据项应满足当前全市推广的约定成熟的数据采集标准,如对武汉市智慧平安小

区建设数据标准中的周界防护、视频监控等功能模块的数据标准进行规范,确保数据采集即

标准、入库即可用;

e)其他业务系统需要的基础数据与武汉市社会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对接获取;

f)采集的数据项应是可以在基层社区服务和管理机构采集得到、使用得上的数据,不必包含所

有业务办理过程中产生的附加业务信息;

g)数据项的说明原则上依据国家或部门颁布的相关规范、政策文件或约定俗成的规定编写,规

定了数据项的组成、定义或使用语境;

h)数据项类型分为规范数据和非规范数据。规范数据是指有确切来源或证明文件的数据,应从

指定的确切数据来源采集;非规范数据是指社区管理过程中产生并记录的没有确切来源的数

据,需要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人工录入;

i)数据项是否为必选项,应依据该数据项在社区信息化中是否为必需数据、能否由社区工作人

员采集得到判定;

j)采集方式:可采用三种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如表2所示。

表2三种数据采集方式

序号数据采集方式实现特点

在系统内部,初期集中人工录入大量纸质保存的

1人工录入通过社区工作人员手动录入数据

历史档案数据,以及日常工作中信息输入和更新

在系统内部,针对大量固定格式的纸质材料,通

过OCR等专门定制的扫描、识别技术完成自动采

2自动采集通过扫描、识别等技术加上部分人工校对

集;针对具有条码、射频等数码特征的信息,通

过专门定制的采集设备和软件完成自动采集

跨系统之间,依据双方商定的协议通过数据采集

3外部采集从其他应用系统中采集所需的数据

程序把一个系统的数据采集到社区基础数据库

11.2.3采集流程

数据采集流程图见附录B。具体采集流程如下:

11

DB4201/T573-2018

——相关政府部门向街道或所辖社区提出数据采集要求;

——系统管理人员根据数据采集要求类型做不同处理,常规性的数据采集固化为常规采集任务,

作为街道系统常用功能,临时性数据采集任务由系统管理人员使用街道系统定制功能临时采集;

——街道及所辖社区工作人员根据要求进行数据采集;

——采集的数据通过数据交换或导出等方式提供给相关部门。

11.3数据元

11.3.1描述方法

数据元由属性来描述和规范。数据元描述用到的11个基本属性如表3所示。纵列“约束”表示:在

数据元目录中,一个属性是“必选(M)”、“条件选(C)”还是“可选(O)”。关于这些属性的说

明见11.3.2。

表3数据元属性

数据元属性名称约束

中文名称M

英文短名M

同义名称O

语境C

说明M

数据类型M

表示格式M

值域O

计量单位O

备注O

版本O

11.3.2描述规则

中文名称

赋予数据元的单个或多个中文字词的指称。

英文短名

数据元的英文缩写名称。本部分的数据元的英文短名遵循如下命名规则:

a)英文短名在本标准范围内必须唯一;

b)对存在于国际或行业领域的惯用英文缩写,尽量采用该英文缩写;

c)英文短名应由构成数据元名称的各个成分(即对象类词、特性词、表示词和相关限定词)

的英文单词转化而来;

d)英文短名可以使用英文单词的全拼、缩写词、缩略词或其他的截断表示法。这些表示法

尽量与常人的认知一致,最好不要引起歧义;

e)英文短名应采用UCC风格,即组成字段名的每一个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