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03/T 19-2019 绿道建设规范
DB4403/T 19-2019 Greenway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9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深圳市绿化管理处、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岭南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黎国健、赵爽、黄蕾、黄隆建、周旭平、范冰、黄毅、彭干娟、彭雁、董先农、李裕恒、张雄、樊杜平。
- 出版信息:
- 页数:1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
P51
DB4403
深圳市地方标准
DB4403/T19—2019
绿道建设规范
CodeforGreenwaysConstruction
2019-05-29发布2019-07-01实施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403/T19—2019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绿道建设原则.......................................................................3
5绿道选线...........................................................................3
6游径系统...........................................................................4
7绿廊系统...........................................................................5
8服务设施...........................................................................6
9市政设施...........................................................................8
10标识设施..........................................................................8
11智慧化建设........................................................................9
12安全要求..........................................................................9
附录A(资料性附录)绿道建设内容...................................................11
附录B(资料性附录)绿道标识设施建设要求...........................................12
参考文献............................................................................13
I
DB4403/T19—2019
前言
本规范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范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深圳市绿化管理处、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岭南设计集团有限
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黎国健、赵爽、黄蕾、黄隆建、周旭平、范冰、黄毅、彭干娟、彭雁、董先
农、李裕恒、张雄、樊杜平。
II
DB4403/T19—2019
绿道建设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深圳市绿道的建设原则、建设内容及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深圳市新建、改建绿道的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0001.10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0部分:通用符号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33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433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
GB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
GB/T50805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GB51038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CJJ3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45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JGJ/T163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
LYJ127森林防火工程技术标准
DB440300/T29园林绿化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SZDB/Z31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指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绿道greenways
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使
用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
3.2
生态型绿道ecotypegreenway
位于城镇外围自然生态区域,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主,沿流域线、山脊线和海岸线等设立的绿道;主
要用于自然科考、野外徒步等。
1
DB4403/T19—2019
3.3
郊野型绿道suburbsgreenway
位于自然生态区和城乡建成区的过渡地带,依托郊野公园、农田、山林和水域等设立的绿道;主要
用于休闲游憩、康体健身、科普宣教等。
3.4
都市型绿道urbangreenway
主要位于城镇建成区,以人工环境为主,依托大中型公园、城市道路、滨水绿地等设立,并串联社
区公园、历史街区、广场、街头绿地等的绿道;主要用于便捷通行、康体健身、文化展示等。
3.5
游径系统trailssystem
绿道中供行人、自行车通行的道路系统,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综合慢行道。综合慢行道即步行
道、自行车道的综合道路。
3.6
绿廊系统greencorridorsystem
绿道游径两侧由植物、水体等景观元素组成,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化生态空间。
3.7
绿化保护带protectiongreenbelt
用来保护绿道非通行空间的生态环境,具备生态保护和维育功能的绿化带。
3.8
绿化隔离带separationgreenbelt
用来隔离步行道与自行车道、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具备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化带。
3.9
绿道控制区separationgreenbelt
为保障绿道的基本生态功能、营造良好的景观环境、维护各项设施的正常运转,沿绿道游径的路缘
线外侧一定范围划定并加以管制的空间,主要包括绿廊系统和为设置各类配套设施而应包含和控制的区
域。
3.10
绿道连接线greenwayconnector
主要承担连接和通行功能,是对步行或骑行有交通安全保障的绿道短途借道路线,包括借用的非干
线公路、非主干路的城市道路、人行道路和人行天桥等。
3.11
绿道设施greenwayfacility
满足绿道综合功能的配套设施,包括服务设施、市政设施、标识设施等。
2
DB4403/T19—2019
3.12
驿站servicestation
绿道服务设施的主要载体,是供娱乐休憩、交通换乘和综合服务的主要场所。一级驿站主要承担绿
道管理、综合服务、交通换乘等功能,是绿道管理和服务的中心;二级驿站主要承担售卖、休憩等功能,
是绿道服务次中心。
3.13
标识设施signboardsystem
具有引导、指示、解说、命名、禁止、警示、宣传等功能的图文系统。
3.14
公共目的地publicdestination
与绿道无缝衔接、能够满足使用者多种活动需求的公共场所,与绿道共同构成串珠状休闲空间体系,
依托绿道提供运动健身、文化展示、科普教育、休闲游憩等服务。
3.15
低影响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
通过模拟自然条件,在源头利用微型分散式生态处理技术使区域开发后的水文特征与开发前基本一
致,进而保证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4绿道建设原则
4.1生态优先。绿道应尊重城市生态基底,遵守生态最小干预原则,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干扰破坏,将
生态效益最大化。
4.2安全保护。绿道应满足防灾避险、通行安全、生态安全、设施安全等,营造舒适、安全的环境。
4.3地方特色。绿道应保护、展示和弘扬当地自然景观与人文特色。
4.4便捷连通。绿道应与公共交通系统相连通,完善交通衔接设施,形成便捷、通畅的绿色开敞空间。
4.5功能多样。绿道应满足康体健身、休闲游憩、科普宣教、文化展示等功能需求。
4.6节能环保。绿道应符合绿色节能、低碳环保和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
5绿道选线
5.1绿道选线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与城市总体规划、绿地系统规划、交通设施规划等相协
调,满足自然环境保护、水源保护、海事管制等的管理规定。
5.2
遵循因地制宜和最小扰动原则,禁止大填大挖,随意占用绿地和农田。
5.3统筹考虑长度、宽度、通行难度和周边环境条件等因素,综合比选确定适宜的路线。
5.4选取生态条件优越且交通便捷的地段,应避开易发生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区域;若
无法避开时,须采取固土护坡措施,确保通行安全。
3
DB4403/T19—2019
5.5绿道串联滨水绿地时,应充分利用现状堤坝、桥梁等,在保证排涝除险、防洪及安全的前提下营
造亲水空间。
5.6绿道宜顺应山势和水系走向,为确保绿道连接贯通,可局部架设栈道。
5.7分类选线
a)根据所处区位与周边环境特征不同,绿道分为生态型绿道、郊野型绿道和都市型绿道三种类型。
b)生态型绿道选线应避开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敏感区,避免干扰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保护原
生态的自然风貌。
c)郊野型绿道选线应依托郊野公园、农田、山林和水域等自然要素,宜优先利用已建的景区主干
道、登山道、主园路,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基础上应避免随意拓宽。
d)都市型绿道选线应利用城市开敞空间、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合理疏导人流,满足交通安全、
集散及衔接需求。
e)生态型绿道宜按需串联周边公共目的地,郊野型绿道宜按15-20Km的间距设置公共目的地,都
市型绿道宜按1.5-6Km的间距设置公共目的地。
6游径系统
6.1游径系统建设应优先改造利用现有道路。
6.2游径系统建设应满足通行坡度、宽度和净空要求,确保安全通行。
6.3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建设步行道、自行车道和综合慢行道,各类型绿道的游径宽度设置要求见表1。
表1各类型绿道的游径宽度设置要求
绿道类型设置必要性宽度标准
步行道●单独设置时,不小于2m;改造的步行道,不小于1.5m
单向单车道不小于1.5m;单向双车道不小于2.5m,双向行驶的不小
都市型绿道自行车道○
于3.5m;改造的自行车道,不小于2.5m
综合慢行道——
步行道●不小于1.5m,改造步行道结合现状条件,不宜拓宽
郊野型绿道自行车道○不小于2.5m,结合用地条件设置,应满足会车需要
综合慢行道○不小于3m
步行道●不小于1.2m
生态型绿道自行车道——
综合慢行道○不小于2m
注:●表示必须设置,○表示可设置,—表示无需设置。
6.4绿道游径的纵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NY/T 4104-2022 唑螨酯原药 2022-07-11
- NY/T 4098-2022 虫螨腈悬浮剂 2022-07-11
- NY/T 4101-2022 杀螺胺(杀螺胺乙醇胺盐)原药 2022-07-11
- NY/T 4096-2022 甲咪唑烟酸可溶液剂 2022-07-11
- NY/T 4095-2022 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 2022-07-11
- NY/T 4094-2022 精甲霜灵原药 2022-07-11
- NY/T 4097-2022 甲咪唑烟酸原药 2022-07-11
- NY/T 4102-2022 乙螨唑悬浮剂 2022-07-11
- NY/T 4099-2022 虫螨腈原药 2022-07-11
- NY/T 4100-2022 杀螺胺(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 2022-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