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06/T 08-2018 梵净山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规程
DB5206/T 08-2018 The 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ollution-free tea in Fanjing Mountain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1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铜仁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 起草人:
- 徐代刚、温顺位、刘学、田景涛、刘丽红、罗静、何灵芝、刘强、张观胤
- 出版信息:
- 页数:12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7.140.10
X55
DB5206
铜仁市地方标准
DB5206/T08—2018
代替DB522200/T86-2015
梵净山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cultivationofFanjingshanpollution-freeTea
2018-12-06发布2018-12-06实施
铜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5206/T08—2018
目 次
前言………………………Ⅱ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产地选择…………………2
5茶园规划与生态建设……………………2
6茶树种植…………………2
7土壤管理…………………2
8施肥………………………2
9冻害防治…………………3
10病、虫、草害防治………………………3
11茶树修剪………………4
12鲜叶采摘及运输……………………4
13附录A无公害茶园禁止使用的农药…………………6
14附录B无公害茶园主要病虫害的防治用药方案……………………7
15附录C无公害茶园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9
I
DB5206/T08—2018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代替DB522200/T86—2015《梵净山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规程》。与DB522200/T86—2015
相比,主要差异如下:
——修改了标准编号、前言、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附录,增加了目次。
本标准由铜仁市农业委员会、铜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铜仁市茶叶行业协会、铜仁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代刚、温顺位、刘学、田景涛、刘丽红、罗静、何灵芝、刘强、张观
胤。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522200/T86—2011、DB522200/T86—2015。
II
DB5206/T08—2018
梵净山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梵净山无公害茶叶的术语和定义、产地选择、茶园规划与生态建设、茶树种植、土
壤管理、施肥、冻害防治、病虫草害防治、茶树修剪、鲜叶采摘及运输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梵净山无公害茶叶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1767茶树种苗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5018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DB5206/T05梵净山无公害茶叶产地环境条件
DB5206/T10梵净山标准茶园建设技术规程
DB5206/T13梵净山无公害茶园土壤管理及肥料使用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NY/T127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NY/T1276的
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安全使用间隔期
茶树上最后一次施用农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农药则单独计)至采收并加工成安全食用茶叶所需
要间隔的最少天数。
[NY/T1276-2007,术语和定义3.2]
3.2
农药残留
残留在茶叶中的微量农药原体及其有毒的代谢物、降解物的总称。
[NY/T1276-2007,术语和定义3.3]
3.3
防治指标
1
DB5206/T08—2018
病虫草等有害生物为害后所造成的损失达到防治费用时的种群密度的数值。
[NY/T5018-2001,定义3.3]
3.4
防治适期
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生长过程中,最适合进行防治的时期。
3.5
梵净山无公害茶
梵净山区域内(印江县、江口县、松桃县、石阡县、沿河县、德江县、思南县、玉屏县)不含污
染有害物质(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等),或即使有少量污染有害物质,但低于我国规定的允
许标准,对消费者身体健康没有危害,符合食品安全的茶叶产品的总称。
3.6
危险性病虫害
能使苗木死亡或严重影响长势、且分布局限,可经茶苗携带传播,在目前情况下又难以控制的病
虫害。
3.7
茶树专用肥
根据茶树生长规律和茶园土壤理化性质配制的用于茶园的各类复合肥、有机无机复合肥等肥料。
4产地选择
应符合DB5206/T05的要求。
5茶园规划与生态建设
按DB5206/T10中4.2~4.5执行。
6茶树种植
6.1茶园开垦与施肥
按DB5206/T10中5.1规定执行。
6.2种苗选择
6.2.1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所制茶类的茶树品种,种苗质量符合GB11767中规定的1、2级标准,
且茶苗规格基本一致。
6.2.2老茶园换种改植或发展新茶园时,应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抗性强的茶树品种,宜将抗性优势
互补的品种合理搭配种植,增加品种多样性,增强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2
DB5206/T08—2018
6.3移栽、定植、苗期管理
按DB5206/T10中5.3~5.5执行。
7土壤管理
按DB5206/T13中第4章规定执行。
8施肥
8.1肥料选择
8.1.1提倡使用的肥料
按DB5206/T13中第5章规定执行。
8.1.2禁止使用的肥料
按DB5206/T13中第6规定执行。
8.2施肥原则
按DB5206/T13中第71规定执行。
8.3施肥时期、施肥量及施肥方法
按DB5206/T13中第7.2~7.5规定执行。
9冻害防治
按DB5206/T10中第10章规定执行。
10病、虫、草害防治
10.1综合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积极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有效的非化学手
段,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等有害生物滋生而有利于
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
阈值以下,将农药残留降低到国家规定标准的范围之内。
10.2农业防治
10.2.1换种改植或发展新茶园时,应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品种。
10.2.2有针对性地分批、多次、及时采摘,抑制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白星病等危害芽叶的
病虫。
10.2.3合理修剪茶树,及时剪掉拖地枝、老弱枝,培育合理树冠,保持茶行间20㎝左右的间隙,疏
枝通风透光,及时清园,将病虫枝条修剪带出茶园。秋末宜轻修剪以降低螨类等害虫的越冬基数。
3
DB5206/T08—2018
10.2.4通过修剪控制茶树高度低于80cm,减轻毒蛾类、蚧类、黑刺粉虱等害虫的危害,控制螨类的
越冬基数。
10.2.5秋末宜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翌年在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种群密
度。
10.2.6清理茶园根际附近的落叶及表土至行间深埋,有效防治叶病类和在表土中越冬的害虫。
10.2.7及时中耕除草,防止茶园杂草蔓延。
10.3物理防治
10.3.1适时采用人工捕杀、摘除、剪除和刮除等方法,减轻茶毛虫、茶蓑蛾、茶丽纹象甲虫等危害。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213/T 1050-2022 地理标志产品 双沟酒 2022-12-10
- DB3213/T 1043-2022 稻鳅鳝综合种养技术规程 2022-11-01
- DB3213/T 1047-2022 质量提升与评价工作规范 2022-11-01
- DB3213/T 1044-2022 宽体金线蛭网箱繁养殖技术规程 2022-11-01
- DB3213/T 1022-2021 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技术规程 2021-06-11
- DB3213/T 1042-2022 生活用水定额 2022-11-01
- DB3213/T 1021-2021 肉鹅健康养殖技术规程 2021-06-11
- DB3213/T 1051-2022 无框架漂浮式网箱养殖鳙鱼管理规范 2022-12-10
- DB3213/T 1041-2022 服务业用水定额 2022-11-01
- DB3213/T 1046-2022 月季围栏栽培技术规程 202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