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T 2371-2021 人工湿地处理分散点源污水工程技术规程

DB33/T 2371-2021 Engineer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Dispersed Point Source Sewage Treatment using Artificial Wetland。

浙江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3/T 2371-2021
标准类型
浙江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09-22
实施日期
2021-10-22
发布单位/组织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

CCSB60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2371—2021

人工湿地处理分散点源污水工程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ofconstructedwetlandforscatteredpointsource

domesticwastewatertreatment

2021-09-22发布2021-10-22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T2371—2021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问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

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松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邵学新、吴明、梁威、陶卓、丁俊、叶征莺、何起利、叶小齐、焦盛武。

I

DB33/T2371—2021

人工湿地处理分散点源污水工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人工湿地处理工程的一般要求、工艺流程、预处理、工艺选择、工艺设计、进出水系

统、填料选择与设置、植物选择与设置、防渗与结构、附属设施以及运行与维护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处理规模小于或等于10000m3/d的人工湿地处理分散点源污水系统的设计和管理。

注:分散点源污水指不具备纳入城镇污水管网条件的农村生活污水(包括分散式和集中式农村污水)、农家乐污水

及小城镇污水(生活污水和具有类似性质的其他污水)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T13663.2给水用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材

GB14554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20221无压埋地排污、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管材

GB50013室外给水设计标准

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5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69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GB50286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50869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

DB33/97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3/T1196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水排入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人工湿地constructedwetland

模拟自然湿地的结构与功能,利用植物、微生物和基质的物理、化学、生物及其协同作用,人为建

造的用于污水处理的湿地。根据水流特征,可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垂直潜流人工

湿地,以及由不同类型人工湿地组合而成的复合人工湿地等。

3.2

表面流人工湿地freewatersurfaceconstructedwetland

1

DB33/T2371—2021

水面在填料表面以上,污水从池体进水端水平流向出水端,主要通过植物根茎和表层填料上微生物

活动,以及植物吸收、基质吸附的共同作用去除污染物的人工湿地。

3.3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horizontalsubsurfaceconstructedwetland

水面在填料表面以下,污水从池体进水端水平流向出水端,主要通过植物根系和填料表面的微生物

活动,填料阻截和吸附,植物吸收的共同作用去除污染物的人工湿地。

3.4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verticalflowconstructedwetland

污水从湿地表面垂直流过填料从底部排出,或从湿地底部进入垂直流向填料表面并排出,主要通过

植物根系和填料表面的微生物活动,填料阻截和吸附,植物吸收的共同作用去除污染物的人工湿地。

3.5

复合人工湿地hybridconstructedwetland

由表面流、水平潜流或垂直潜流等不同类型处理单元串联构成。

3.6

污染物表面负荷pollutionarealoadingrate

人工湿地单位表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接纳并将其去除到预定程度的污染物量。

3.7

水力表面负荷hydraulicsurfaceloadingrate

人工湿地单位表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接纳的污水量。

3.8

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retentiontime

污水在人工湿地内的停留时间。

3.9

孔隙率porosityfactor

人工湿地充填填料堆积体积中,填料间孔隙体积所占的百分比。

3.10

渗透系数permeabilitycoefficient

污水在人工湿地填料或防渗层内单位时间流过的距离。

4一般要求

2

DB33/T2371—2021

4.1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应符合相关规划要求,以及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和自然生态保护、交

通、防洪、排水等方面的要求。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不适宜在人口稠密或土地资源紧张的地方应用。

4.2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应设在建设区域主导风的下风向,城镇及农村饮用水水源的下游,应符合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要求及其他卫生、安全等各类防护距离要求。

4.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不应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运行时不应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应有控制蚊蝇生长和消除恶臭的措施,并应制定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及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的应急预案。

4.4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的景观建设,应在满足处理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水体景观和沿岸建设,综

合确定处理设施形状和植物配置。

4.5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系统,主要包括预处理工程、主体工程、附属设施等三大部分。人工湿地

污水处理工程应按照工艺合理、布设紧凑、排水通畅、管理方便、景观协调、交通便利的原则进行总体

布置。

4.6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应按照充分利用地形地势、重力流排水为主、土方平衡合理、提水能耗较

低的原则进行高程设计。

4.7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系统中,宜建设能提高处理效率、延长运行周期、控制二次污染、便于日

常管理、增加运行稳定性的人工处理设施。

5工艺流程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典型工艺组合如下:

污水排放

预处理工程主体工程附属设施

6预处理

6.1预处理工程主要用于降低污水中的悬浮物、漂浮物、油类、有机污染物及其他特征污染物并具有

水量调节能力。

6.2预处理设计水量应按所纳废水水量确定。无实测数据情况下,可参照《浙江省取(用)水定额》

中相关用水定额的80%⁓90%采用;也可参考相似工程经验;农家乐水量以最大接待能力核算。

6.3预处理系统污水排入标准按照DB33/T1196的要求确定。

6.4预处理系统出水主要水质指标,应根据后续处理工艺的类型按表1确定。

表1不同后续处理工艺要求的预处理系统出水主要水质指标

人工湿地类型

项目

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CODCr(mg/L)≤125≤200≤200

BOD5(mg/L)≤50≤80≤80

SS(mg/L)≤100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