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01/T 76-2023 少林武术套路竞赛规则

DB4101/T 76-2023 Shaolin Wushu Competition Rules

河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7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101/T 76-2023
标准类型
河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10-20
实施日期
2024-01-20
发布单位/组织
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7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1.040.97

CCSA20

4101

郑州市地方标准

DB4101/T76—2023

少林武术套路竞赛规则

GuidelinesforShaolinWushuroutinecompetition

2023-10-20发布2024-01-20实施

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101/T76—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竞赛组织机构........................................................................1

5竞赛裁判人员........................................................................2

6竞赛通则............................................................................4

7竞赛程序............................................................................6

8评分标准及方法......................................................................8

附录A(资料性)竞赛礼仪、器材及常用表格样式.........................................14

附录B(资料性)全场比赛裁判席位图...................................................22

参考文献..............................................................................23

I

DB4101/T76—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郑州市体育局提出。

本文件由郑州市少林武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ZZTC0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登封市嵩山少林塔沟武术学校、郑州市体育局、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河南大

学武术文化研究所、河南省武术协会少林拳研究会、郑州市武术协会、登封少林武术中等专业学校。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海科、刘少鹏、王景会、温佐惠、刘少勇、张鑫、刘少云、张茂松、苏士华。

II

DB4101/T76—2023

少林武术套路竞赛规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少林武术套路竞赛的组织机构、裁判人员、通则、程序、评分标准及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少林武术套路竞赛组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少林武术

又称少林拳或少林功夫,古称少林捶,是以中华文化为基础,以技击动作、多种功法为基本内容,

讲求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滚出滚入、拳打一线,注重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强健体魄的民族传统体育

项目。

套路

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的相互变化规律所组成的链条式演练

形式,主要有拳术、器械、对练、集体、功法、绝技等项目。

4竞赛组织机构

竞赛委员会

应设立竞赛委员会,负责竞赛大会的组织工作。

竞赛监督委员会

4.2.1人员组成

由主任、副主任、委员3人或5人组成。

4.2.2职责

4.2.2.1竞赛监督委员会为竞赛的最高监督机构,应监督、指导和检查:

——仲裁委员会的工作;

——裁判人员的工作;

——参赛队的竞赛行为。

4.2.2.2竞赛监督委员会不应:

——直接参与仲裁委员会和裁判人员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1

DB4101/T76—2023

——干涉仲裁委员会、裁判人员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

——介入裁决结果的纠纷;

——改变裁判人员、仲裁委员会的裁决结果。

仲裁委员会

4.3.1人员组成

由主任、副主任、委员3人或5人组成。

4.3.2职责

4.3.2.1仲裁委员会接受参赛队的申诉,并及时做出裁决,但不改判裁判评判结果。

4.3.2.2仲裁委员会会议出席人员应超过半数,表决时超过半数以上做出的决定方为有效。表决投票

相等时,仲裁委员会主任有决定权。仲裁委员会成员不参与本人所在单位的讨论与表决。

4.3.2.3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为最终裁决。

5竞赛裁判人员

执行裁判员

执行裁判员由以下人员组成:

a)总裁判长1人、副总裁判长1~2人;

b)可根据竞赛规模设若干个裁判组,每个裁判组设裁判长1人、副裁判长1人、评分裁判员3~5

人;

c)编排记录长1人;

d)检录长1人。

辅助裁判员

辅助裁判员由以下人员组成:

a)计时员1人;

b)记录员1人;

c)编排记录员3~5人;

d)检录员3~6人;

e)宣告员1~2人;

f)放音员1~2人;

g)仲裁和技术监督摄像人员2~4人;

h)医务监督人员若干。

执行裁判员职责

5.3.1总裁判长

5.3.1.1组织领导裁判工作,保证竞赛规则和规程的执行,检查落实赛前各项准备工作。

5.3.1.2解释规则、规程,但无权修改。

5.3.1.3竞赛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调动裁判人员工作;裁判人员发生严重错误时,有权处理。

5.3.1.4审核并宣布成绩,做好裁判工作总结。

2

DB4101/T76—2023

5.3.2副总裁判长

5.3.2.1协助总裁判长的工作,可重点负责竞赛中某一部分的工作。

5.3.2.2总裁判长缺席时,代行其职责。

5.3.3裁判长

5.3.3.1组织裁判员的业务学习和实施裁判工作。

5.3.3.2执行竞赛中对运动员套路完成时间不足或超出规定、重做、集体项目少于规定人数、配乐项

目不符合要求等项目的扣分。

5.3.3.3经总裁判长同意后,有权对不合理的运动员应得分进行调整,但无权更改裁判员的评分。

5.3.3.4评分裁判员发生严重的评判错误时,可向总裁判长建议给予相应的处理。

5.3.4副裁判长

5.3.4.1协助裁判长进行工作。

5.3.4.2裁判长缺席时,代行其职责。

5.3.5评分裁判员

5.3.5.1服从裁判长的领导,参加裁判学习,做好准备工作。

5.3.5.2认真执行竞赛规则,独立进行评分,并作详细记录。

5.3.5.3负责运动员整套动作质量及演练的评分。

5.3.6编排记录长

5.3.6.1组织安排编排记录工作。

5.3.6.2审査报名表及规定内容申报表,并根据赛事要求编排秩序册、成绩册。

5.3.6.3准备竞赛所需的表格(见附录A),审核参赛队成绩及排列名次。

5.3.6.4竞赛采用电子竞赛评分系统时,做好裁判组与电子竞赛系统操作组的协调工作,确保竞赛成

绩无误。

5.3.7检录长

5.3.7.1组织安排检录工作。

5.3.7.2按竞赛顺序按时检录。

5.3.7.3检查竞赛服装和器械。

5.3.7.4组织颁奖仪式的检录工作。

5.3.7.5负责检录组的全部工作,如有变化及时上报总裁判长。

辅助裁判员职责

5.4.1计时员

赛前核准秒表,赛中准确记录时间。

5.4.2记录员

认真记录评判结果。

5.4.3编排记录员

3

DB4101/T76—2023

根据编排记录长分配的任务工作。

5.4.4检录员

根据检录长分配的任务工作。

5.4.5宣告员

介绍竞赛规程、规则和武术套路运动知识,及时做好临场宣告。

5.4.6放音员

5.4.6.1为参赛队试播音乐,并做好电脑备份。

5.4.6.2为配乐项目播放音乐。

5.4.7仲裁和技术监督摄像人员

5.4.7.1对全部竞赛项目进行现场摄像。

5.4.7.2遵照仲裁委员会、竞赛监督委员会的要求,负责播放相关项目录像。

5.4.7.3管理全部录像,存档保留。

5.4.8医务监督

5.4.8.1审核运动员《体检证明》。

5.4.8.2负责赛前对运动员进行体检抽查。

5.4.8.3负责临场伤病的治疗与处理。

5.4.8.4负责运动员受伤情况的鉴定。

5.4.8.5发现运动员因伤病不宜参加竞赛时,应及时向总裁判长提出停赛建议。

5.4.8.6配合兴奋剂检测人员检查运动员是否使用违禁药物。

5.4.8.7负责在竞赛场地配备救护车1辆、担架1副、急救箱1个、氧气袋1袋或氧气瓶1瓶。

6竞赛通则

竞赛性质

6.1.1按竞赛类型分为:

a)个人赛。

b)团体赛。

c)个人及团体赛。

6.1.2按年龄分类分为:

a)成年赛。

b)青少年赛。

c)儿童赛。

竞赛项目

6.2.1少林拳术。

6.2.2少林短器械。

6.2.3少林长器械。

4

DB4101/T76—2023

6.2.4少林双器械。

6.2.5少林软器械。

6.2.6少林对练项目: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

6.2.7集体项目:集体竞赛、集体表演。

6.2.8少林功法、绝技项目。

竞赛年龄分组

6.3.1儿童组(A组):12周岁(不含)以下。

6.3.2少年组(B组):12~17周岁。

6.3.3青年组(C组):18~39周岁。

6.3.4中年组(D组):40~59周岁。

6.3.5老年组(E组):60周岁(含)以上。

竞赛时间

套路完成时间要求如下:

——少林拳术、器械不应低于1 min,但不超过2min;

——对练套路不少于50s;

——集体竞赛项目为3min~4min,集体表演项目为5min~8min;

——少林功法、绝技项目不超过6min;

——儿童组不低于30 s。

竞赛服饰

裁判员应穿统一服装,运动员应穿武术竞赛服装。

集体项目人数

6.6.1集体竞赛项目不少于8人。

6.6.2集体表演项目人数不少于12人。

竞赛场地

6.7.1个人项目的竞赛场地,长14m、宽8m,其四周至少有2m宽的安全区。

6.7.2场地四周内沿应标明5cm宽的白色边线。

6.7.3场地的地面空间高度不少于8m。

6.7.4两个竞赛场地之间的距离6m以上。

6.7.5场地灯光垂直照度和水平照度在规程规定范围之内。

6.7.6全场参赛队裁判席位图见附录B,具体设置由赛事主办方确定。

竞赛器械

6.8.1符合国家竞赛标准的器械(稀有兵器除外)。

6.8.2器械要求:左手持剑或抱刀,剑尖或刀尖不低于运动员本人耳上端,刀彩自然下垂的高度不短

于30cm;棍的长度不短于运动员本人直立眉间高度;枪的长度不短于运动员本人并步直立直臂上举时

从脚底至中指尖的长度,枪缨长度不短于20cm且不应太稀疏(特殊项目器械不作规定)。

6.8.3儿童组器械不受限制。

5

DB4101/T76—2023

竞赛音乐

配乐项目应在音乐伴奏下进行(不含说唱),音乐自行选择。

竞赛设备

根据竞赛规模需要,应配备摄像机、显示屏及音响设备若干。

竞赛礼仪

运动员听到上场点名、完成竞赛套路及现场成绩宣告时,应向裁判长行抱拳礼(详见附录A)。

7竞赛程序

抽签

在竞赛监督委员会和总裁判长的监督下,由编排记录长在技术会议后组织抽签,确定竞赛顺序。竞

赛如有预、决赛,决赛的竞赛顺序按运动员预赛成绩由低到高确定。如预赛排名相同,则抽签确定竞赛

顺序。

检录

运动员应在赛前30min到达指定地点,参加第一次检录,并检查服装和器械。赛前20 min进行第二

次检录,第三次检录时间为赛前10min,如本人不在,其他人代替无效。

计时

运动员由静止姿势开始动作,计时开始;当运动员完成全套动作后并步站立,计时结束。

示分

对运动员的竞赛结果,公开示分。

弃权

运动员无故不参加检录与竞赛,按弃权论处,之前已取得的各项成绩全部无效。

申诉

7.6.1要求

仲裁委员会只受理参赛队在竞赛时裁判长对本队运动员的扣分有异议的申诉。

7.6.2程序

7.6.2.1参赛队对裁判长扣分有异议时,应在该场该项竞赛结束后15min内,由该队领队或教练向仲

裁委员会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诉,同时交付相应申诉费用。

7.6.2.2一次申诉仅限一个内容。

7.6.3裁决与处理

7.6.3.1仲裁委员会依据申诉内容进行认真审议,查看录像,如裁判长的评判无误,提出申诉的参赛

队应坚决服从。

6

DB4101/T76—2023

7.6.3.2如果因不服而无理纠缠,根据情节轻重,可由仲裁委员会建议竞赛监督委员会给予严肃处理,

直至取消竞赛成绩。如裁判长评判错误,仲裁委员会提请竞赛监督委员会对裁判长进行处理,但不改变

裁判结果,退回申诉费。

7.6.3.3裁决结果应及时通知有关各方。

名次评定

7.7.1个人单项(含对练)名次

按竞赛成绩高低排列名次,得分最高者为该单项的第一名,次高者为第二名,依次类推。

7.7.2个人全能名次

按各单项成绩总和的高低排列名次,得分最高者为全能第一名,次高者为第二名,依次类推。

7.7.3集体项目名次

按竞赛成绩高低排列名次,得分最高者为该项的第一名,次高者为第二名,依次类推。

7.7.4团体名次

根据竞赛规程关于团体名次的确定办法进行评定。

7.7.5得分相同的处理

7.7.5.1个人项目、对练项目得分相同时的处理:

a)两个无效分数的平均值接近有效分的平均值者列前;

b)两个无效分数的平均值高者列前;

c)两个无效分数中,低无效分数高者列前;

d)如仍相等,名次并列。

7.7.5.2个人全能得分相同时的处理:

a)得分相同时,竞赛中获单项第一名多者列前;

b)如仍相同,则获得第二名多者列前,依次类推;

c)如获得所有名次均相同,则并列。

7.7.5.3集体项目得分相同时,按个人项目得分相同的处理办法处理。

7.7.5.4团体总分相同时的处理:

a)得分相同时,以全队获得单项第一名多者列前;

b)如仍相等,则获得第二名多者列前,依次类推;

c)如获得单项名次均相同,则并列。

7.7.6等级奖项评定

功法、绝技项目分别设一、二、三等奖,确定获奖等级办法按各项最后得分高低排序,各奖项的比

例由竞赛规程规定。

7.7.7未完成套路与重做

7.7.7.1运动员未完成竞赛套路不予评分。

7.7.7.2运动员因客观原因造成竞赛中断,可申请重做一次,在该类项目最后一名上场。

7

DB4101/T76—2023

8评分标准及方法

竞赛项目

8.1.1分值

各项竞赛的满分为10分。

8.1.2评分标准

8.1.2.1等级分的评分标准:

a)技术演练综合评定评分标准:分为3档9级,其中:8.50~10.00分为很好;7.00~8.49分

为一般;5.00~6.99分为较差,具体评分标准见表1。

b)等级评分要求:运动员应表现出拳打一线、曲而不曲、直而不直、滚出滚入、进低退高的少

林武术技术风格特点,所演练的拳种及项目的技术和风格特点,应包含该项目的主要内容和

技法,要求动作规范、方法正确(见表2),具体如下:

1)劲力顺达,力点准确,通过运动员的肢体以及器械表现出该项目的力法特点;手、眼、

身、法、步配合协调,器械项目身械协调;

2)节奏分明,表现出该项目的节奏特点;

3)结构严密,编排合理,整套动作均应与该项目的技术风格保持一致,具有传统性;

4)少林武术技术风格特点表现突出,姿势准确、方法清楚、劲力顺达、节奏分明、动作连

贯为很好;少林武术技术风格特点表现较突出,姿势较准确、方法较清楚、劲力较顺达、

节奏较分明、动作较连贯为一般;少林武术技术风格特点表现不突出、姿势不准确、方

法不清楚、劲力不顺达、节奏不分明、动作不连贯为较差;(见表3)

5)对练项目:以直线技法为主,招式灵活多变,内容充实,结构紧凑,攻防合理,动作熟

练,配合严密,利于实战;(见表4)

6)集体项目:队形整齐,应以该项目的技术为主要内容,突出该项目的风格特点,配合默

契,动作协调一致,结构恰当,布局匀称,并有丰富的图案变化;(见表5)

7)配乐项目:动作与音乐和谐一致,音乐的风格应和该项目的技术风格相一致。

8.1.2.2评分裁判员执行的其它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

a)遗忘:扣0.1分;

b)出界:扣0.1分;

c)脚晃动、移动、跳动:扣0.1分;

d)器械、服装影响动作:扣0.1分;

e)器械变形:扣0.1分;

f)附加支撑:扣0.2分;

g)倒地:扣0.3分;

h)器械折断:扣0.2分;

i)器械掉地:扣0.3分;

j)对练项目:击打动作落空扣0.1分;误中对方扣0.2分;误伤对方,扣0.3分。两种以上其

它错误,应累积扣分。(见表6)

8.1.2.3裁判长执行的其它错误内容及扣分标准:

a)完成套路时间超出的规定:运动员完成套路时间超出2s以内者(含2s)扣0.1分;2s以

上至4s以内者(含4s),扣0.2分,以此类推;

b)运动员在规定套路竞赛中每漏做或多做一个完整动作,扣0.2分;

8

DB4101/T76—2023

c)运动员因客观原因未完成套路,可重做一次,不扣分;

d)集体项目竞赛的人数,少于竞赛规程规定的人数,每少1人,扣0.5分;

e)配乐不符合竞赛规程规定者,扣0.2分;

f)少林拳术、器械竞赛项目,在演练中出现竞技项目《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所规定的B级及B

级以上的难度动作,每出现一次,扣1分。

表1等级评分标准

等别级别评分分值

上①级9.50~10.00

很好中②级9.00~9.49

下③级8.50~8.99

上④级8.00~8.49

一般中⑤级7.50~7.99

下⑥级7.00~7.49

上⑦级6.50~6.99

较差中⑧级6.00~6.49

下⑨级5.00~5.99

表2基础动作要求

类别动作名称动作要求

弓步两脚前后站立,前腿屈膝半蹲,脚尖微内扣,后腿蹬直,脚尖斜向前方

两脚开立,略宽于肩,屈膝半蹲,大腿接近水平,脚尖朝前,上体直立、

马步

敛臀

仆步一腿屈膝全蹲,另一腿平仆伸直,脚尖内扣,两脚全脚掌着地

两脚前后站立,一腿屈膝半蹲,大腿略高于水平,另一腿微屈膝,

虚步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