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2949-2022 灌区运行水平综合评价技术规程
DB51/T 2949-2022 Regulations for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Operating Level of Irrigation Distric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2年10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四川大学、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 起草人:
- 崔宁博、赵璐、姜守政、侯艳、朱彬、宋培、谢颖、王智慧、刑立文、杨中凤
- 出版信息:
- 页数:2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160
CCSP57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2949—2022
灌区运行水平综合评价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comprehensiveevaluationofirrigationarea
operationlevel
2022-10-24发布2022-12-01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
DB51/T2949—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评价指标体系和指标选择原则...........................................................2
5评价指标............................................................................2
6评价方法............................................................................6
附录A(资料性)序关系分析法...........................................................8
附录B(资料性)灌区运行水平综合评价计分细则...........................................9
附录C(资料性)某大型灌区运行水平综合评价结果........................................16
I
DB51/T2949—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四川省水利厅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大学、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崔宁博、赵璐、姜守政、侯艳、朱彬、宋培、谢颖、王智慧、刑立文、杨中凤。
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II
DB51/T2949—2022
灌区运行水平综合评价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灌区运行水平的术语和定义、灌区运行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权重和评价方
法。
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大、中型灌区运行水平综合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
件。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201防洪标准
GB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T50363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GB/T50600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CJ3020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SL17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
SL/T246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SL368再生水水质标准
SL395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灌区运行水平operationlevelofirrigationarea
灌区在现有技术和管理条件下的运行状况,包括灌区安全保障与工程质量、灌区节水水平、灌区运行
管理水平、灌区信息化水平、灌区生态环境效应及灌区用水效率与效益等方面综合发展水平。
3.2
灌区节水水平watersavinglevelofirrigationarea
是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水平的总体反映,包括灌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完成情况、灌区水资
源优化配置水平、计划用水与定额管理执行情况、灌区输配水过程节水水平、田间节水灌溉发展水平和节
水增产增效情况。
3.3
灌区运行管理水平operationandmanagementlevelofirrigationarea
是灌区管理和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包括灌区的组织管理、安全管理、工程管理、供用水管理、经济
管理和灌区效益。
3.4
灌区信息化水平informationlevelofirrigationarea
1
DB51/T2949—2022
将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与控制技术等运用于灌区信息采集、灌区水情工情预报预测、
灌区水资源配置、灌区水工程调度控制及灌区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程度,是灌区管理智能化、现代化水平的
集中反映。
3.5
灌区生态环境效应ecologicalenvironmenteffectofirrigationarea
灌区在现有技术和管理条件下运行对灌域范围内及周边生态环境影响情况。
4评价指标选取原则和指标体系
4.1评价指标选取遵循全面系统性、方便简捷性、可靠性和客观合理性的原则。
4.2灌区运行水平分为灌区安全保障、灌区工程质量、灌区节水水平、灌区运行管理水平、灌区信息化水
平及灌区生态环境效应6方面,6方面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分级构建法。
5评价指标
5.1灌区安全保障
灌区安全保障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防洪标准、供水保证率、灌溉保证率等5个一级指标,防洪保护区的
防洪标准、各建筑物防洪标准、城市生活供水保证率等11个二级指标。评价指标体系及各指标说明见表1。
表1灌区安全保障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说明
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是否符合GB50201《防洪标准》规定
防洪标准
各建筑物防洪标准是否符合GB50201《防洪标准》规定
城市生活供水保证率(%)满足城市生活供水要求的天数占评价天数的百分比
一般城镇生活工业供水保证率(%)满足一般城镇生活工业供水要求的天数占评价天数的百分比
供水保证率(%)
工业供水保证率(%)满足工业供水要求的天数占评价天数的百分比
乡镇企业供水保证率(%)满足乡镇企业供水要求的天数占评价天数的百分比
灌溉保证率(%)—灌溉用水量得到保证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比
是否符合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和SL368《再生水水质标准》
农田灌溉水质
规定
灌区水质
是否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CJ3020《生活饮用水水源
生活用水水质
水质标准》规定
设计暴雨重现期(年)是否符合GB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规定
农田排涝标准
设计暴雨历时和排除时间是否符合GB5028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规定
5.2灌区工程质量
灌区工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水源工程、骨干输配水工程、骨干排水工程和量测设施4个一级指标,
水源枢纽建筑物完好率、机电设备完好率、金属结构及其启闭设备完好率等11个二级指标。评价指标体系
及各指标说明见表2。
2
DB51/T2949—2022
表2灌区工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说明
水源枢纽建筑物完好率(%)完好的枢纽建筑物数占枢纽建筑物总数的百分比
水源工程机电设备完好率(%)完好的机电设备数占机电设备总数的百分比
金属结构及其启闭设备完好率(%)完好的金属结构及启闭设备数占金属结构及启闭设备总数百分比
骨干渠道衬砌率(%)骨干渠道衬砌长度占骨干渠道总长度百分比
骨干输配骨干渠道完好率(%)完好的骨干渠道长度占骨干渠道总长度的百分比
水工程
骨干渠系建筑物完好率(%)完好的骨干渠系建筑物数占骨干渠系建筑物总数的百分比
维修养护道路配套率(%)已配套维修养护道路长度占应配套维修养护道路长度的百分比
骨干排水骨干排水沟完好率(%)完好的骨干排水沟长度占骨干排水沟总长度的百分比
工程
骨干排水沟建筑物完好率(%)完好的骨干排水沟建筑物数占骨干排水沟建筑物总数的百分比
干、支渠交接水断面已配套量测水设备数目占应配套量测水设备数目
干、支渠交接水断面量测水设备配套率(%)
的百分比
量测设施
完好的干、支渠交接水断面已配套量测水设备数目占已配套量测水设
干、支渠交接水断面量测水设备完好率(%)
备总数百分比
注:1、骨干输配水工程包括灌区干、支渠及其渠系建筑物。
2、骨干排水工程包括灌排两用的干、支渠和排水用干、支渠及其建筑物。
5.3灌区节水水平
灌区节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节水指标和用水总量指标2个一级指标,渠系水利用系数、管道水利
用系数、计划用水执行率等11个二级指标。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说明见表3。
表3灌区节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说明
渠系水利用系数末级固定渠道输出水量与干渠渠首引入水量的比值
管道水利用系数末级固定管道输出水量与干管首部引入水量的比值
田间水利用系数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水量与末级固定渠道出水量的比值
灌溉水利用系数灌入田间可被作物利用水量与渠首总引水量的比值
节水指标节水灌溉率(%)节水灌溉工程控灌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百分比
高效节水灌溉率(%)滴灌、喷灌、低压管道灌溉等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百分比
取水计量率(%)已安装取水计量设施数量占应安装取水计量设施数量的百分比
计划用水执行率(%)年实际用水量占年计划用水量的百分比
定额管理执行率(%)未超定额用水项占定额用水管理总项的百分比
万元GDP用水量
年度用水总量与国民经济增加值的比值
用水(m³/万元)
总量指标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灌区用水总量是否超过水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计划用水总量
3
DB51/T2949—2022
5.4灌区运行管理水平
灌区运行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灌区管理和灌区效益2个一级指标,组织管理、安全管理、工
程管理、供用水管理等7个二级指标,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占有率、其他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占有率、
工程安全巡查制度、隐患排查制度、工程日常管理制度等33个三级指标。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说明见
表4。
表4灌区运行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说明
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占有率(%)灌区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数占管理人员总数的百分比
其他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占有率(%)灌区其他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数占管理人员总数的百分比
灌区年参加培训的管理与技术人员数占管理与技术人员
组织管理管理与技术人员年度培训率(%)
总数的百分比
在岗职工培训率(%)灌区在岗职工培训数量占在岗职工总数的百分比
万亩灌面专管人员人数(人/万亩)万亩灌溉面积专业管理机构人员数
工程安全巡查制度灌区是否有工程安全巡查制度
隐患排查制度灌区是否有隐患排查制度
登记建档制度灌区是否有登记建档制度
事故报告和应急响应制度灌区是否有事故报告和应急响应制度
安全管理
防汛抗旱(重要险工段事故)应急
灌区是否有防汛抗旱(重要险工段事故)应急预案
预案
工程设施设备检查制度灌区是否有工程设施设备检查制度
灾情演练制度灌区是否有灾情演练制度
工程日常管理制度灌区是否有工程日常管理制度
灌区管理工程巡查及维修养护制度灌区是否有工程巡查及维修养护制度
工程管理档案管理制度灌区是否有档案管理制度
管理用房灌区是否有管理用房
工程管护道路灌区工程管护道路是否畅通安全
用水管理制度灌区是否有用水管理制度
用水计量系统管护制度灌区是否有用水计量系统管护制度
供用水灌区已完成水价综合改革灌溉面积占应完成水价综合改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成率(%)
管理革灌溉面积的百分比
已调解处理的水事纠纷案件数量占水事纠纷案件总数的
水事纠纷调解处理率(%)
百分比
财务管理制度灌区是否有财务管理制度
资产管理制度灌区是否有资产管理制度
水费计收制度灌区是否有水费计收制度
经济管理
水资源税缴纳率(%)实缴水资源税额占应缴水资源税总额的百分比
年实际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占年核定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的
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落实率(%)
百分比
4
DB51/T2949—2022
表4灌区运行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续)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说明
管理人员经费落实率(%)年实际管理人员经费占年核定管理人员经费的百分比
水费收缴率(%)灌区实收水费占应收水费的百分比
年度预算执行率(%)灌区年度预算执行额占批复预算额的百分比
灌区用水户人均年收入水平增当年度人均收入与上年度人均收入之差占上年度人均收入的百
长率(%)分比
经济效益
灌溉水分生产率(kg/m3)灌区年农产品产量与毛灌溉水量的比值
灌区效益
水情教育普及率(%)灌区接受水情教育群众人数占灌区群众总人数的百分比
社会效益
群众满意度(%)问卷调查中群众满意数量占调查项目总数的百分比
5.5灌区信息化水平
灌区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信息化监测、信息化控制和信息化管理3个一级指标,枢纽工程水
位监测、枢纽工程流量监测、枢纽工程水质监测等11个二级指标,部分二级指标包含三级指标。评价指标
体系和各指标说明见表5。
表5灌区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指标说明
枢纽工程水位监测—首部枢纽是否实现实时水位监测
枢纽工程流量监测—首部枢纽是否实现实时取水流量监测
枢纽工程水质监测—首部枢纽是否实现水质智能监测
信息化枢纽工程影像监控—首部枢纽是否实现24h不间断实时影像监控
监测干、支渠交接水断面已实现实时流量监测处数占交接水断面处数的百分
干、支渠流量监测率(%)—
比
干、支渠交接水断面已实现24h不间断实时影像监控的处数占交接水断
干、支渠影像监控率(%)—
面数的百分比
取水信息化控制—灌区首部取水控制枢纽是否实现信息化控制
信息化干、支渠输水信息化控干、支渠交接水断面已实现信息化控制处数占交接水断面处数的百分
—
控制制率(%)比
田间灌溉预报率(%)—灌区实现灌溉预报的面积占灌溉面积的百分比
信息化管控中
灌区是否实现管控中心建设,配备专用控制房和专管人员
心建设
管控中心建设
分级管控中心灌区下设有分级专管部处时,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专管部处占专管部处总
配套率(%)数的百分比
信息化
灌区软件是否严格设置分级控制权限,设多重安全设施(内网、防火墙、
管理软件安全性
身份识别等)保障数据安全
软硬件配套
软件严格设置分级管控权限,设多重安全设施(内网、防火墙、身份识
软硬件维保
别等)保障数据安全
5.6灌区生态环境效应
灌区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水土环境、生态治理工程和机电设备节能设施3个一级指标,退
5
DB51/T2949—2022
水水质、水土流失率、灌区回归水重复利用率等7个二级指标。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说明见表6。
表6灌区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指标说明
退水水质是否符合下游承泄区水质要求确定的排水总磷、氨
氮、总氮、化学需氧量等指标允许值;是否符合GB5085《农
退水水质田灌溉水质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DB51/2311-2016《四川省岷江、沱
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
水土环境
水土流失率(%)灌区水土流失面积占灌区国土总面积的百分比
土壤侵蚀模数t/(hm2·a)单位面积土壤及土壤母质在单位时间内侵蚀量的大小
灌区涝渍化率(%)灌区涝渍化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百分比
生态治理工程灌区回归水重复利用率(%)灌区回归水重复利用量占灌区回归水总量的百分比
节能泵站覆盖率(%)灌区节能泵站数量占泵站总数的百分比
机电设备节能设施
节能启闭设备覆盖率(%)灌区节能启闭设备数量占启闭设备总数的百分比
6评价方法
6.1指标权重
6.1.1灌区运行水平综合评价指标权重宜采用目前较为成熟的层次分析法(AHP法)、序关系分析法(G1
法)、主成分分析法、熵权分析法等方法确定。
6.1.2对多个灌区同时进行评价时,应选择相同的评价方法,如选择G1法(附录A)。
6.1.2.1灌区安全保障、灌区工程质量、灌区节水水平、灌区运行管理水平、灌区信息化水平和灌区生态
环境效应6方面的权重通过G1法计算结果为:0.20、0.20、0.16、0.17、0.14、0.13。
6.1.2.2灌区安全保障、灌区工程质量、灌区节水水平、灌区运行管理水平、灌区信息化水平和灌区生态
环境效应6方面的各级指标权重通过G1法计算结果见附录B。
6.2指标量化评分
6.2.1灌区运行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86个评价指标,其中灌区安全保障11个、灌区工程质量
11个、灌区节水水平11个、灌区运行管理水平33个、灌区信息化水平13个和灌区生态环境效应7个。
6.2.2各指标采取量化评分方式,指标评价结果划分为“优”、“良”、“中”、“差”共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B37/T 1712-2010 黄芪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2010-12-24
- DB51/T 1200-2011 棉花枯萎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2011-01-25
- DB37/T 1767-2010 黄芩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2010-12-31
- DB37/T 1706-2010 绿色食品 洋葱生产技术规程 2010-12-24
- DB37/T 485-2010 无公害食品 日光温室甜瓜生产技术规程 2010-12-24
- DB37/T 1715-2010 燃用中低热值煤气燃气轮机运行维护导则 2010-12-30
- DB37/T 1698-2010 有机红富士苹果等级 2010-12-24
- DB37/T 1745-2010 绿色食品 丝瓜生产技术规程 2010-12-27
- DB65/T 3191-2010 乙酰溴法测定棉花纤维中的苯丙烷类化合物含量 2010-11-30
- DB37/T 1749-2010 果品蔬菜冷库节能技术导则 201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