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05/T 201-2022 豫谷25号栽培技术规程

DB4105/T 201-2022 No. 25 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河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105/T 201-2022
标准类型
河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10-26
实施日期
2022-12-01
发布单位/组织
安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安阳市农业农村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安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滑县农业农村局、林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龙安区农业农村局、漯河市农业科学院。
起草人:
解慧芳、李龙、罗俊丽、曲婷、谷伟伟、张艳、勾慧娟、魏林楠、呼晓红、尤冠军、李艳、魏文义、王会涛、付楠、王素英。
出版信息:
页数: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20

CCSB22

DB4105

安阳市地方标准

DB4105/T201—2022

豫谷25栽培技术规程

2022-10-26发布2022-12-01实施

安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05/T201—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安阳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阳市农业科学院、安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滑县农业农村局、林州市农业科学

研究所、龙安区农业农村局、漯河市农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解慧芳、李龙、罗俊丽、曲婷、谷伟伟、张艳、勾慧娟、魏林楠、呼晓红、尤

冠军、李艳、魏文义、王会涛、付楠、王素英。

I

DB4105/T201—2022

豫谷25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豫谷25的产地环境、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和收获等。

本文件适用于豫谷25的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0395.6农林拖拉机和机械安全技术要求第6部分:植物保护机械

GB/T16151.12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第12部分:谷物联合收割机

GB/T17997农药喷雾机(器)田间操作规程及喷洒质量评定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1997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规范通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豫谷25

安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谷子新品种,幼苗绿色,生育期93d,株高131.34cm,穗长20.03cm,

单穗重18.21g,穗粒重14.88g,千粒重2.81g,出谷率79.11%,出米率77.13%,纺锤穗,穗码松

紧度适中,黄谷黄米,熟相好。该品种2014、2015年参加华北夏谷区试验,两年平均产量6015.0㎏/hm2,

较对照增产14.51%,居参试品种第1位。

4产地环境

排水便利的平地、丘陵、山地,中性土壤为宜,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5010的要求。

5播前准备

1

DB4105/T201—2022

5.1底肥

每667m2施入复合肥40kg~50kg或腐熟有机肥2000kg~3000kg;宜每667m2混施复合肥20kg~

25kg和腐熟有机肥1000kg~1500kg。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规定。

5.2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粉碎秸秆,长度≤5cm,均匀覆盖地表。深耕应打破犁底层,宜大于25cm,耕地

后耙耢保墒,耙碎明暗坷垃,做到土壤上虚下实。

5.3种子

5.3.1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要求。

5.3.2处理

5.3.2.1浸种

在播前7d内,将未经包衣的种子,用10%~15%浓度的盐水,搅拌1min~2min,清除秕谷、草

籽和杂质,清水清洗2~3遍,晾干备用。

5.3.2.2拌种

地下害虫、种子传播或土壤传播病害重发区,选用有效药剂进行拌种。参见附录A。

6播种

6.1播期

6.1.1春播区宜在4月20日后,5cm地温连续5d达到15℃以上,适墒播种。

6.1.2夏播区在6月和7月上旬,麦收后适墒播种。

6.2播种量

小麦收获后,贴茬播种每667m²播量0.4kg~0.6kg;灭茬播种每667m²播量0.3kg~0.5kg;

春播旱地播种每667m²播量0.3kg~0.4kg。

6.3播种方法

6.3.1采用手推式、自走式或悬挂式小籽粒作物精量条播机,定行距种植,行距35cm~40cm,株距

3cm~5cm,播种深度3cm~5cm。

6.3.2土壤墒情差,适当深播;土壤墒情好适当浅播,播种后镇压。

7田间管理

7.1苗期

7.1.1查苗补苗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对缼苗断垄处及时进行补苗或移栽。

2

DB4105/T201—2022

7.1.2间苗定苗

2~3叶期进行间苗。4~5叶期定苗,去弱留壮。春播地每667m2留苗3~4万株;夏播地每667m2

留苗4~5万株。

7.2中期

7.2.1清垅

拔节期(10叶期),及时拔除病苗、弱苗和杂草,中耕清垅。

7.2.2追肥

拔节期每667m2追施尿素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