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7143-2010 铸造用硅砂化学分析方法

GB/T 7143-2010 Methods for chemical analysis of silica sand for foundry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19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T 7143-2010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0-09-26
实施日期
2011-02-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归口单位
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4)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铸造用硅砂化学分析试样的制备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铸造用天然硅砂、精选石英砂和人造石英砂的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含量分析和酸耗值的测定。
本标准中并列的测定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日月集团有限公司
起草人:
祝建勋、李娜、李冬花、宋贤发
出版信息:
页数:19页 | 字数:33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71.040.99

J31

a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71431986

代替GB/T

铸造用硅砂化学分析方法

Methodsforchemicalofsilicasandfor

analysisfoundry

2010-09-26发布2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学者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仅111

7143—2010

GB/T

目次

前言…………’……’……………‘

1范围…………’’……’………。Ⅲ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试样的制备……………’’…‘。1

4试验方法………………’’’…’1

4.1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1

4.2氧化铝、氧化铁和氧化钛含量的测定……………·………

4.3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和氧化钠含量的测定……………

4.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含量4如M

4.5酸耗值的测定………………M

7143—2010

GB/T

刖吾

本标准代替GB/T7143--1986《铸造用硅砂化学分析方法》。

7143—1986相比,主要技术内容修改如下:

本标准与GB/T

——对原标准的格式做编辑性修改;

——增加了硅砂酸耗值的测定方法。

54)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全国铸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日月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祝建勋、李娜、李冬花、宋贤发。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7143—1986。

7143—2010

Gn/T

铸造用硅砂化学分析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铸造用硅砂化学分析试样的制备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铸造用天然硅砂、精选石英砂和人造石英砂的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钛、氧

化钙、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含量分析和酸耗值的测定。

本标准中并列的测定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603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

2684铸造用砂及混合料试验方法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试样的制备

3.1试样必须具有代表性和均匀性,没有外来杂质混入。

3.2酸耗值测定的试样由样品中选取,按GB/T2684的规定进行。

mm以下,并用磁铁除去粉碎

3.3其他指标测定试样用四分法缩分(若粒度过大时,则应先粉碎至0.8

过程中引入的铁后,再缩分),最后得到约20g试样,研磨至全部通过75pm筛(即200目筛)。将上述

试样置于称量瓶内,在105℃~110℃烘干2h,然后放人干燥器中,冷却后备用。

4试验方法

601、GB/T603规定制备。使用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所用标准溶液、制剂和制品,均按GB/T

6682所规定的三级水。试验中所用到的试剂,凡未注明浓度者,均

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符合GB/T

为出厂原始浓度。

检验结果的判定按GB/T8170中修约值比较法进行。

4.1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

4.1.1盐酸一次脱水重量一钼蓝吸光光度联用法测定二氧化硅含量

4.1.1.1原理

试样用碳酸钠熔融分解,以盐酸溶解熔块,并蒸发干涸使硅酸脱水,加入盐酸溶解可溶性盐类,过滤

并灼烧成二氧化硅,然后用氢氟酸处理,使硅以四氟化硅的形式逸出,氢氟酸处理前后的质量差,即为沉

淀中的二氧化硅量,用钼蓝吸光光度法测定滤液中残余的二氧化硅量,两者相加即为试样中二氧化硅的

含量。

4.1.1.2试剂和材料

a)无水碳酸钠;

b)盐酸;

7143—2010

GB/T

c)氢氟酸;

d)乙醇:95%;

e)盐酸:1q-1;

f)盐酸:1q-11;

g)盐酸:5q-95;

h)硫酸:1+1;

i)硫氰酸钾溶液:5%;

j)硝酸银溶液:1%;

k)氟化钾溶液:2%;

1)硼酸溶液:2%;

m)氢氧化钾溶液:20%,贮存于塑料瓶中;

n)钼酸铵溶液:5%;

o)抗坏血酸溶液:2%,用时现配;

0000℃灼烧1h的二氧化硅(基

g预先经1

p)二氧化硅标准溶液:0.1mg/mL,准确称取0.100

准试剂)于铂坩埚中,加2g无水碳酸钠,混匀,先于低温加热,逐渐升高温度至1000℃,以得

到透明熔体,冷却,置于塑料烧杯中,用沸水浸取并用水洗出坩埚,冷却至室温,移人1000mL

容量瓶中,以水稀释至标线,摇匀,贮存于塑料瓶中,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0.1mg二氧化硅;

q)对硝基苯酚指示剂乙醇溶液:5g/L。

4.1.1.3仪器

1

a)分析天平:精度0.000g;

mL~100

b)铂坩埚:30mL;

c)高温箱式电阻炉;

mL、25

d)单刻线移液管:5mL、10mL,A类;

e)容量瓶:100mL、250mL,A类;

f)电烘箱;

g)分光光度计。

4.1.1.4分析步骤

a)试验溶液的制备:

1

称取0.5g试样(精确到0.000g),置于铂坩埚中,加1.5g无水碳酸钠,与试样混匀,再加

0.5g无水碳酸钠覆盖表面,置于高温箱式电阻炉中,从低温开始逐渐升温至1000℃~

min~20

1050℃,并在此温度下保持15min,用包有铂金头的坩埚钳夹持铂坩埚,小心旋转,

使熔融物均匀地贴附于铂坩埚的内壁,冷却,盖上表面皿,加20

块,将铂坩埚置于水浴上,加热至碳酸盐完全分解,不再冒气泡,取下,用热水洗净表面皿,除去

h。

表面皿,再将铂坩埚置于水浴上蒸发至干,然后置于电烘箱内,于130℃干燥1

rain,加约20mL热水,搅拌使盐类溶解,加入适量滤

冷却,加5mL盐酸[4.1.1.2b)],放置5

g)]

纸浆搅拌,用中速定量滤纸过滤,滤液及洗涤液用250mL容量瓶承接,以热盐酸[4.1.1.2

洗涤铂坩埚壁及沉淀至无铁离子(用硫氰酸钾溶液检查),继续用热水洗涤至无氯离子(用硝酸

银溶液检查)。

将沉淀和滤纸一并移人铂坩埚,在沉淀上滴加2滴硫酸,在电炉上低温烘干,然后移入高温炉

150℃~1

中,逐渐升高温度,使滤纸充分灰化,最后于1200℃灼烧1h,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

2g,为恒重)。

温,称量,反复灼烧,直至恒重(两次灼烧称量的差值≤o.000

mL~7

将沉淀用水润湿,加3漓硫酸和5mL氢氟酸,在低温炉上蒸发至干,重复处理一次,继

150℃~1

续加热至冒尽三氧化硫白烟为止,将坩埚在1200℃灼烧15min,在干燥器中冷却

7143—2010

GB/T

2

至室温,称重,反复灼烧,直至恒重(两次灼烧称量的差值≤o.000g,为恒重)。

b)试样的测定:

mL于100mL氟化钾溶液,摇

将上述滤液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移取25mL塑料杯中,加5

匀,放置10mln,加5mL硼酸溶液,加1滴对硝基苯酚指示剂乙醇溶液,滴加氢氧化钾,至溶

液变黄,加8mL盐酸[4.1_1I

rnin~lO

液,摇匀,于30℃~50℃的温水中放置5

h后,以试剂空白溶液

用水稀释至近90mL,加5mL抗坏血酸溶液,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1

nm~700

cm比色皿,在波长680rim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作参比,选用0.5

c)工作曲线的绘制:

在7个100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8mL盐酸I-4.1.1.2f)]及10mL水,摇匀,依次移入

0.00mL、1.00mL、2.00mL、3.00mL、4.00mL、5.00mL、6.00mL二氧化硅标准溶液,加

8mLZ,醇溶液,以下操作按分析步骤进行,测定吸光度,绘制工作曲线。

4.1.1.5结果表示

二氧化硅含量以质量分数x。计,数值以%表示,按公式(1)计算:

!堡!二堡1

x,(%)一2±鱼丕!Q×100

m3

式中:

m,——氢氟酸处理前沉淀与铂坩埚的质量,单位为克(g);

m:——氢氟酸处理后沉淀与铂坩埚的质量,单位为克(g);

C。——从工作曲线上查得二氧化硅的质量,单位为克(g);

7/1。——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4.1.1.6允许差

实验室之间分析结果的绝对差值应不大于o.50%。

4.1.2氢氟酸挥散法测定二氧化硅含量

4.1.2.1原理

对于二氧化硅含量95%以上的石英砂试样,经灼烧恒重后,用硝酸和氢氟酸处理,使硅以四氟化硅

的形式逸出,再灼烧至恒重,失重质量即为二氧化硅含量。

4.1.2.2试剂和材料

a)硝酸;

b)氢氟酸。

4.1.2.3仪器

1

a)分析天平:精度0.000g;

mL~100mL;

b)铂坩埚:30

c)高温箱式电阻炉。

4.1.2.4分析步骤

12g)的铂坩埚中,放

称取约1g试样,精确到0.000g,置于已恒重(两次灼烧称量的差值≤o.000

h,取出稍冷,立即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

入高温炉中,从低温开始逐渐升温至950℃~1000℃,保温1

2

室温,称重。重复灼烧(每次15rain),称重,直至恒重(两次灼烧称量的差值≤o.000g,为恒重)。

mL~8

将灼烧后的试样,加数滴水润湿,加5mL硝酸及5mL氢氟酸,盖上坩埚盖并使其稍留有

缝隙,在低温电炉上不沸腾的情况下,加热30min(此时试液应澄清),用少量水洗净坩埚盖,继续加热

mL硝酸,再蒸

蒸发至千,取下,冷却;再加5mL硝酸,5mL氢氟酸,重新蒸发至干,然后沿埚壁加入5

发至干,同样用硝酸处理两次,最后升高温度至不再放出氧化氮为止。将铂坩埚移入高温箱式电阻炉

000℃~1

内,初以低温,再于1050℃灼烧30rain,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如此反复灼

3

7143—2010

GB/T

烧(每次灼烧15min)直至恒重。同时做空白试验。

4.1.2.5结果计算

二氧化硅含量以质量分数x。计,数值以%表示,按公式(2)计算

X:(%)—m4--m—s"+-ms×100

,”,

式中:

m。——灼烧后试样与坩埚的质量,单位为克(g);

m。——氢氟酸处理后的残渣与坩埚的质量,单位为克(g);

m。——空白试验残渣的质量,单位为克(g);

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4.1.2.6允许差

实验室之间分析结果的绝对差值应不大于o.50%。

4.2氯化铝、氧化铁和氯化钛含量的测定

试样以硫酸一氢氟酸分解,蒸干除硅,残渣用焦硫酸钾熔融,热水浸出,冷却,并稀释至一定体积,分

液测定氧化铁、氧化铝、氧化钛。

4.2.1氧化铝含量的测定

4.2.1.1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氧化铝含量

4.2.1.1.1原理

氧化铝含量在1.ooM以上的试样,在盐酸溶液中,以铜铁试剂一氯仿萃取分离铁、钛等元素后,加入

过量EDTA溶液,以二甲酚橙作指示剂,用锌标准溶液滴定至橙红色,然后用氟化钠置换与铝络合的

EDTA,最后再用锌标准溶液滴定置换出的EDTA至橙红色为终点,根据第二次锌标准溶液的消耗量,

计算氧化铝的含量。

4.2.1.1.2试剂和材料

a)氢氟酸;

b)氟化钠;

c)三氯甲烷;

d)焦硫酸钾;

e)盐酸:1+1;

f)硫酸:1+1;

g)氨水:1+1;

h)铜铁试剂溶液:10%,用时现配,过滤后使用;

i)mL水中,加15mL冰乙酸,以水

乙酸一乙酸铵缓冲溶液(pH一6.1):取300g乙酸铵溶于500

000

稀释至1mL,摇匀’

9.3060mL温水

mol/L,称取基准EDTAg,溶于500

j)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溶液:0.025

000

中,冷却后,转入1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8

00mol/L,称取金属锌(99.95%以上)0.653g,于250mL烧杯

k)锌标准溶液:c(Zn)一0.010

000

中,加入10mL盐酸,加热溶解,冷却后,转入1mL容量瓶中,加2滴~3滴甲基橙指示

剂,滴加氨水缓慢中和至溶液刚显黄色,再以盐酸调节溶液由黄色变红,并过量5滴~6滴,用

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1)甲基橙指示剂:1g/L;

m)二甲酚橙指示剂:8g/L。

4.2.1.1.3仪器

1

a)分析天平:精度0.000g;

4

7143—2010

GB/T

mL~100

b)铂坩埚:30mL;

c)高温箱式电阻炉;

d)容量瓶:250mL,A类;

mL、50

e)单刻线移液管:5mL、10mL、1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