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703.6-2023 长大桥梁养护指南 第6部分:大跨径索承桥养护技术

DB34/T 3703.6-2023 Growing Bridge Maintenance Guide Part 6: Maintenance Techniques for Long-span Scaffold Bridges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3703.6-2023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3-01
实施日期
2023-04-01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40

CCSP28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703.6—2023

长大桥梁养护指南第6部分:大跨径索

承桥养护技术

Guideforthemaintenanceoflongspanbridges—Part6:Themaintenance

technologyoflongspancablesupportedbridges

2023-03-01发布2023-04-01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3703.6—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DB34/T3703《长大桥梁养护指南》的第6部分。DB34/T3703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结构安全监测系统布设指南;

——第2部分:机电系统维护管理指南;

——第3部分:定期检查工作验收;

——第4部分:健康监测系统数据库架构设计标准;

——第5部分:健康监测报警阈值设定;

——第6部分:大跨径索承桥养护技术。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熊亮、赵先民、冯元正、张立奎、郭永乐、张旭、梁超、李洁、李阿坦、杨洋、

黄贺洪、蔡传勇、耍荆荆、陈亮、黄荣军、陈兆龙、韩苏庆、刘大龙、徐志民、李庆择、王灏、朱军颖、

赵广敏、武文涛。

I

DB34/T3703.6—2023

长大桥梁养护指南第6部分:大跨径索承桥养护技术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长大桥梁中大跨径索承桥的检查与监测、评定与评估、养护维修及养护技术管理的相

关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长大桥梁中大跨径索承桥的养护相关工作,其他桥梁的同类型工作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JT/T1037公路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

JTG5120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G/T5122公路缆索结构体系桥梁养护技术规范

JTG5142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G/T5142-01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技术规范

JTG/TJ21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

JTG/TJ22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JTG/TJ23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

JTG/TH21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H30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J073.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大跨径索承桥Long-spancable-supportedbridge

采用缆索支承的单跨150m及以上的桥梁。

同向回转拉索Planloopingcable

在斜拉桥上,一根连续绕过索塔、且在同方向上锚固于主梁上的拉索。

4检查与监测

一般规定

4.1.1检查与监测应按照JTG5120、JTG/T5122的规定,分别以初始检查、日常巡查、经常检查、定

期检查、特殊检查和结构监测等方形式开展。

1

DB34/T3703.6—2023

4.1.2无法到达检修点时,应根据养护需求设置检修通道。

4.1.3应依据检查与监测结果,建立桥梁病害缺陷数据库、缺陷时间轴及分布图。从缺陷出现时间、

分布规律等角度,联合通行交通量等外部条件变化,总结缺陷发展规律。

4.1.4检查与监测工作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承担,并由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养护队伍实施。

4.1.5大跨径索承桥宜建设桥梁养护管理系统,并及时将检查与监测成果录入系统。

初始检查

4.2.1初始检查是桥梁新建、改建或加固后,采集桥梁状态数据,确定各构件技术状况,建立桥梁技

术档案的基础性检查。初始检查应重点突出对结构基础状态数据的采集,作为后续跟踪桥梁缺陷发展的

初始状态。初始检查宜与交工检测同步开展,最迟不应超过交工使用后一年。

4.2.2应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包含检查目的、检查重点、检查项目等内容。专项工作方案宜经专家审

查后方可实施。检查实施前应编制详细的实施组织计划。

4.2.3初始检查应涵盖桥梁全部构件,其中不可达构件应采用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等方法进行检测。

检查项目、方式(方法)和频率如表1所示。

表1初始检查的项目、方式(方法)和频率

项目方式(方法)频率

1)可达部位以目视检查为主,配合尺寸测量设备,对缺陷进行详细记录;

表观状况检查2)索塔等高耸结构的外观检查,可通过高清照相等非接触式手段收集初始

状态数据。

通过专业设备对材质状况(钢筋保护层厚度、碳化、钢筋锈蚀电位、钢结

材质状况测定

构焊缝质量等)进行无损测定。

1)对关键结构尺寸进行复核;

2)通过专业测量仪器对桥面线形、主缆线形、索塔偏位、拱肋线形、桥面

几何状态测量

系线形等进行测量。初次测量应建立永久性观测点和测量坐标系统;

3)对关键构件变形,包括支座、伸缩缝和阻尼器变形量进行测量。

通过专业设备,对斜拉索索力、吊索(杆)索力、锚跨索股力进行测量。见4.2.1条。

内力状态测试

宜对支座反力进行测定。

1)通过人工探摸、水下机器人等方式,开展水下探摸等隐蔽部位测量;

隐蔽部位检测2)利用多波束扫描等方式,开展水下河床地形扫描;

3)通过工业内窥镜等专业设备对锚头或其他狭小封闭部位进行表观检测。

通过专业设备对静载工况下桥梁应变、变形、内力等进行测量,对动载工

结构静动载试验

况下的模态、动应变、动挠度等参数进行测定。

养护管理设施以目视检查为主,对养护管理设施、巡检通道、桥梁安全保护区环境等进

与环境检查行检查。宜通过无人机等检测手段实现桥梁安全保护区的巡查工作。

自然环境参数测试以目视检查结合专业设备的方式,对自然环境参数进行测量与记录。

4.2.4初始检查成果应包括:

a)工程概况、工作目的、工作依据、主要工作内容、人员和仪器设备投入、分项检查(监测)结

果、评定与评估、技术建议和附件;

b)分项检查(监测)结果应识别各类风险,明确各缺陷的位置、数量、严重程度;

c)技术建议应根据缺陷风险类型、严重程度,提出分类处置建议。

2

DB34/T3703.6—2023

日常巡查

4.3.1日常巡查是及时获知桥梁结构运营是否正常的例行检查。日常巡查应重点关注结构及运营异常

状况。

4.3.2日常巡查应涵盖桥面及其以上的目视可及构件、桥梁安全保护区等。检查项目、方式(方法)

和频率如表2所示。

表2日常巡查的项目、方式(方法)和频率

项目方式(方法)频率

表观状况检查日巡查:每日1次

运营安全风险事件监测目视检查、视频观测夜巡查:每周2次

运营安全设施与环境监测视频巡查:实时

注:出现恶劣天气、极端灾变等特殊情况时应增加检查频率。

4.3.3日常巡查应配备必需的量测、检查、记录设备和简易日常养护设备,宜采取电子化巡检记录系

统。

4.3.4日常巡查时,对发现的可处置事件宜当即处理;对发现的程度不明确的缺陷,应在后续日常巡

查、经常检查等工作中予以跟踪确认,必要时开展特殊检查。

4.3.5日常巡查应填写巡检记录表,推荐记录格式见附录A。日常巡查宜每月总结一次,对日常养护

已处置、等待集中处置、或需要判明成因的缺陷进行汇总,形成日常巡查月度报告。

经常检查

4.4.1经常检查是全面了解桥梁运营状态的月度检查。经常检查应重点关注结构新产生缺陷和已有病

害的发展变化。

4.4.2经常检查应制定年度检查计划,宜由桥梁养护工程师组织实施。

4.4.3经常检查应涵盖上、下部结构及桥面系等步行可达构件。检查项目、方式(方法)和频率如表

3所示。

表3经常检查的项目、方式(方法)和频率

项目方式(方法)频率

表观状况检查以目视检查为主,结合米尺、裂缝对比卡等对缺陷发展情况进行量测。

每月不应少于1

以目视检查为主,结合材质劣化对比照片,对材质状态(钢结构锈蚀、混

材质状况测定次(支座的经常

凝土老化等)进行定性判断。

检查每季度不

以目视检查为主,结合现场标记、米尺量测等方法对锚室、锚碇、索塔、

构件性能观测应少于1次)。

拱肋、拉吊索(杆)、支座、伸缩缝等关键构件的工作性能进行观察或量测。

注:汛期、台风、冰冻等自然灾害频发期,应提高经常检查频率;规模较大的索承桥可按JTG/T5122中推荐的频

率进行循环检查,也可根据养护工区或结构进行划分,分阶段实施。

4.4.4经常检查应配备必需的量测、检查和记录设备,并宜采取电子化巡检记录系统。

4.4.5经常检查中如发现桥梁重要部件或构件缺损严重时,应提出实施定期检查或特殊检查的建议。

4.4.6经常检查应现场填写桥梁经常检查记录表,并形成月度报告,推荐记录格式见附录B。

定期检查

4.5.1定期检查是确定结构各部件功能是否完善有效、构造是否合理耐用,为制定桥梁养护维修计划

提供科学依据的年度检查。定期检查应重点关注桥梁拆分细化后的各构件使用功能、识别结构受力风险、

3

DB34/T3703.6—2023

掌握施工缺陷的发展及构件材质退化及老化状况。

4.5.2定期检查应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宜经专家审查后方可实施。检查前应编制详细的实施组织计划。

4.5.3定期检查应涵盖上、下部结构及桥面系的全部构件,和桥梁安全保护区等。检查项目、方式(方

法)和频率如表4所示。

表4定期检查的项目、方式(方法)和频率

项目方式(方法)频率

1)可达部位以目视检查为主,配合尺寸测量设备等,对缺陷进行详细记

录;

表观状况检查

2)索塔等高耸结构的外观检查,可通过高清照相等非接触式手段收集状态

数据。

1)通过专业设备对材质状况(钢筋保护层厚度、碳化、钢筋锈蚀电位、钢

结构焊缝质量等)进行无损测定;

材质状况测定

2)用敲击法检查钢管拱肋的钢管与混凝土有无脱粘或脱空及其范围与程每年不应少于

度。1次。

1)桥面高程及线形、变位等检测指标采用专业仪器设备量测;

几何状态测量

2)复核永久观测点位置。

内力状态测试通过专业设备,对斜拉索索力、吊索(杆)索力、锚跨索股力进行测量。

养护管理设施以目视检查为主,对养护管理设施、巡检通道、桥梁安全保护区环境等进

与环境检查行检查。宜通过无人机等检测手段实现桥梁安全保护区的巡查工作。

自然环境参数测试以目视检查结合专业设备的方式,对自然环境参数进行测量与记录

4.5.4定期检查中桥梁管理单位的养护工程师应全程参与,养护部门负责人应抽查复核。

4.5.5定期检查应填写JTG5120附录中的“桥梁基本信息卡”及“桥梁定期检查记录表”,检查成

果宜包括:

a)工程概况、工作目的、工作依据、主要工作内容、人员和仪器设备投入、外观检查结果、内力

状态结果、养护管理设施及环境状况、评定与评估、技术建议和附件;

b)外观检查结果应明确各缺陷的位置、数量、严重程度,并与往年检查结果、健康监测数据等进

行比对、验证;

c)技术建议应根据缺陷风险类型、严重程度,提出分类处置建议。

特殊检查

4.6.1特殊检查是进一步判明桥梁的病害原因、破损程度、承载能力、抗灾能力等情况的专项检查。

特殊检查应重点关注涉及结构承载能力、使用性能等在经常检查、定期检查中无法实现全面覆盖或难以

评价的项目。

4.6.2特殊检查应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应经专家审查后方可实施。检查前,应充分收集桥梁设计资料、

竣(交)工资料、材料试验报告、施工资料、历次检查报告及维修资料等并现场复核,还应编制详细的

实施组织计划。

4.6.3桥梁构件根据实际需要开展特殊检查,检查项目、方式(方法)可参照表1。如采用未颁布相应

规程的检测方法时应进行专项论证。

4.6.4特殊检查应根据检测目的、病害情况和性质、检测指标和检查方法,采用仪器设备进行现场测

试和其他辅助试验,并依据检查结果对桥梁安全性与适应性进行分析,形成评定结论,提出措施建议。

4.6.5特殊检查应形成成果报告,内容宜包括:

4

DB34/T3703.6—2023

a)工程概况、工作目的、工作依据、主要工作内容、人员和仪器设备投入、分项检查(监测)结果、

评定与评估、技术建议和附件;

b)分项检查(监测)结果应识别各类风险,判明各缺陷成因及影响程度,评估结构承载能力、构件

使用性能等;

c)技术建议应根据缺陷风险类型、严重程度,提出针对性的处置建议。

结构监测

4.7.1结构监测是采用信息化的装备对桥梁重要部位关键参数开展的实时健康检查。结构监测应重点

关注桥梁结构响应、运营环境、材质与几何状态的异常变化情况,建立动态的评价和预警体系,实现养

护管理的科学决策。

4.7.2结构监测应符合JT/T1037的规定。

4.7.3当桥梁结构主要受力部位、构件发生病害时,针对重点病害,通过裂缝计、声发射传感器、机器

视觉等监测构件,根据损伤程度监测病害发展情况。

4.7.4结构监测应形成成果报告,内容宜包括:

a)对获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结构理论计算,分析结构性能变化;

b)与各项检查结果进行比对和分析,说明结构的潜在风险;

c)对特殊事件监测数据进行专项分析,评估结构安全状态。

5评定与评估

一般规定

5.1.1评定应依据JTG/TH21的规定执行,包括技术状况评定和适应性评定。

5.1.2综合性评估是在将特殊检查成果与初始检查、定期检查、结构监测等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比

分析的基础上,对桥梁未来运营养护提出综合性技术建议的专项评估工作。大跨径索承桥宜开展综合性

评估。

技术状况评定

5.2.1大跨径索承桥技术状况评定应依据桥梁初始检查、定期检查资料,通过对桥梁各部件技术状况

的综合评定,确定桥梁的技术状况等级,提出养护措施。

5.2.2大跨径索承桥所独有的结构构件,通过调整相应权重系数的方式在评定中进行考虑。权重系数

调整原则如下:首先按照桥梁独有的构件功能及部位,划分所属部位、部件。根据隶属关系,结合其功

能的重要性,参考类似部件权重值进行设定,同时新分配权重值在既有部件组内进行调整,分配原则按

照各既有部件权重在全部既有部件权重中所占比例进行分配。

适应性评定

5.3.1适应性评定结合定期检查、特殊检查的成果进行,包括以下内容:

a)承载能力评定。采取分析检算或荷载试验方法进行,可按照JTG/TJ21的规定进行,应充分

考虑结构养护期的损伤及其影响程度,修正理论计算模型;

b)通行能力评定。将设计通行能力与实际交通量或使用期预测交通量进行比较,评价桥梁能否满

足现行或预期交通量的要求;

c)抗灾害能力评定。采取现场测试与分析检算方法,重要桥梁可进行模拟试验,可按照JTG5120

的规定进行;

5

DB34/T3703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