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447.2-2021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规范 道路旅客运输

DB61/T 1447.2-2021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 safety production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road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陕西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8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61/T 1447.2-2021
标准类型
陕西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03-22
实施日期
2021-04-22
发布单位/组织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陕西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机构及职责、目标、制度建设、教育培训、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西安科技大学、长安大学、渭南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起草人:
党晓旭、周晓东、李冠男、韩艳、冯套柱、王新平、白芙蓉、罗小虎、陈辉、王梦莹、王诗慧、崔亦欣
出版信息:
页数:28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03.220

CCSR00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61/T1447.2—2021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规范

第2部分:道路旅客运输

Specificationforworksafetystandardizationoftransportationenterprises—

Part2:Roadpassengertransportenterprises

2021-03-09发布2021-04-09实施

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61/T1447.2—2021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要求.................................................................................................................................................................1

5机构及职责.....................................................................................................................................................2

6目标.................................................................................................................................................................2

7制度建设.........................................................................................................................................................2

8教育培训.........................................................................................................................................................3

9现场管理.........................................................................................................................................................4

10职业健康.......................................................................................................................................................7

11风险管控与处置...........................................................................................................................................7

12评价...............................................................................................................................................................8

附录A(规范性)安全生产指标计算方法.......................................................................................................9

附录B(资料性)行车日志.............................................................................................................................11

附录C(规范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项目与评分细则......................................................................12

I

DB61/T1447.2—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DB61/T1447《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规范》的第2部分。DB61/T1447已经发

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第2部分:道路旅客运输;

——第3部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

——第4部分:汽车客运站;

——第5部分:巡游出租车;

——第6部分: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

本文件由陕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

本文件由陕西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SX/TC61063)。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安科技大学、长安大学、渭南市汽车运输(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党晓旭、周晓东、李冠男、韩艳、冯套柱、王新平、白芙蓉、罗小虎、陈辉、

王梦莹、王诗慧、崔亦欣。

本文件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电话:029-83858118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路58号

邮编:710054

II

DB61/T1447.2—2021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规范

第2部分:道路旅客运输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机构及职责、目标、制度建设、教育培训、

现场管理、职业健康、风险管控与处置、评价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8344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

GB/T27876压缩天然气汽车维护技术规范

GB/T27877液化石油气汽车维护技术规范

GB/T35658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平台技术要求

GB38900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

JT/T616乡村公路营运客车结构和性能通用要求

JT/T630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等级

JT/T794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

JT/T893营运客车安全例行检查技术规范

JT/T1009液化天然气汽车维护技术规范

JT/T1029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维护技术规范

JT/T1119.1城乡道路客运应急处置规范第1部分:驾驶员

JT/T1119.2城乡道路客运应急处置规范第2部分:企业

JT/T1134道路客货运输驾驶员行车操作规范

JT/T1135客运班车行李舱载货运输规范

DB61/T1447.1—2021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规范第1部分:通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DB61/T1447.1—202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要求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应满足DB61/T1447.1—2021的要求。

1

DB61/T1447.2—2021

5机构及职责

5.1企业按照以下方式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应经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

a)拥有20辆及以上客运车辆的,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b)拥有300辆及以下客运车辆的,每30辆车配备1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足30辆的,配

备1人;拥有300辆以上客运车辆的,在10人的基础上较于300辆每增加100辆客运车辆增

加1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足100辆的,增加1人。

5.2企业按照以下方式设置车辆技术管理机构,配备车辆技术管理人员;车辆技术管理人员应熟悉道

路旅客运输相关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车辆技术及管理知识。

a)拥有20辆及以上客运车辆的,设置车辆技术管理机构。

b)每50辆客运车辆配备1名车辆技术管理人员,不足50辆的,配备1人。

5.3企业建设或使用社会化动态监控平台的,每接入100辆客运车辆配备1名专职监控人员,不足100

辆的配1人,不少于2人;监控人员应经培训和考核合格后上岗。

5.4车辆技术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a)执行车辆技术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

b)制定本单位的车辆技术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c)建立车辆技术管理责任制,明确驾驶员、管理人员、维修人员的车辆技术管理职责;

d)建立车辆技术管理考核体系,制定车辆技术定额标准和质量指标;

e)制定车辆维护计划并组织实施;

f)建立车辆技术档案,及时更新,定期统计分析车辆技术管理状况;

g)遴选和应用适合的车辆技术及管理方面的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

h)开展车辆技术管理方面的技术协作、技术交流、技术培训、技能竞赛等活动;

i)做好运输生产和车辆技术管理衔接,解决生产经营中出现的车辆技术问题。

6目标

6.1安全生产目标、指标应符合JT/T630的规定;在满足DB61/T1447.1—2021的5.4要求的基础上,

还包括:

a)责任事故率;

b)责任事故死亡率;

c)责任事故伤人率;

d)安全行车百万千米驾驶员比例;

e)二级维护到位率;

f)车辆动态监控平台在线率;

g)动态监控平台提示异常信息处理率;

h)被通报或曝光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次数。

6.2安全生产目标、指标按照附录A规定的方法计算。

7制度建设

7.1安全生产制度在符合DB61/T1447.1—2021的6.1.3的基础上,还包括:

a)驾驶员聘用、调离和辞退制度;

2

DB61/T1447.2—2021

b)驾驶员从业行为定期考核制度;

c)驾驶员安全告诫制度;

d)客运车辆选用管理制度;

e)客运车辆维护制度;

f)客运车辆检验和审验制度;

g)客运车辆改型和报废管理制度;

h)驾驶员行车日志制度;

i)安全告知制度;

j)卫星定位装置安装、使用及维护制度;

k)动态监控平台建设、维护及管理制度;

l)动态监控人员管理制度;

m)客运车辆动态信息处理和统计分析制度。

7.2安全生产档案和台账在符合DB61/T1447.1—2021的6.2.2的基础上,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a)驾驶员档案,应“一人一档案”,保存至其离职后1年;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机动车驾

驶证号、准驾车型、从业资格类别、从业资格证件号等基本信息和行车里程信息、安全教育培

训和考核信息、交通事故信息、交通违法违规信息、奖惩信息、诚信考核信息等;

b)车辆技术档案,应“一车一档案”,保存至车辆报废。车辆所有权转移或转籍时,档案随车移

交;内容包括车辆基本信息、技术等级信息、客车类型等级信息、维护修理情况、检验检测情

况、主要零部件更换情况、变更情况、行驶里程、对车辆造成损伤的交通事故情况等。

c)动态监控台账,记录客运车辆运营期间在线情况、动态监控提示的违法违规驾驶信息及其处理

情况;企业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动态监控的,第三方机构的动态监控台账记录客运车辆运营期

间在线情况、动态监控提示的违法违规驾驶信息及向企业通报情况;企业的动态监控台账记录

接报的违法违规驾驶信息及其处理情况;

d)接驳运输台账,至少保存6个月,记录换驾线路、班次、车辆、驾驶员、时间等信息;

e)行车日志,至少保存6个月,式样见附录B。

8教育培训

8.1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8.1.1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

a)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

b)安全管理职责、安全管理方法;

c)安全生产经验、典型安全突发事件案例。

8.1.2驾驶员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

a)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企业安全管理规定,安全生产和安保防范知识,危险源辨

识,新设备的安全技术特性等;

b)车辆日常维护、车辆安全检查、各种条件下的安全驾驶、新设备的安全操作等;

c)紧急情况应对、安全突发事件处置等;

d)驾驶员违法违规行为的纠正教育。

8.1.3其他从业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

a)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企业安全管理规定,安全生产和安保防范知识;

b)安全生产职责、安全操作规程;

3

DB61/T1447.2—2021

c)应急处置。

8.1.4进入企业检查、参观、学习的人员以及承包商、供应商等人员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

a)企业安全管理规定;

b)可能接触的危险因素;

c)安全防护措施;

d)应急知识。

8.2安全教育培训学时

8.2.1法定代表人或实际控制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培训,不少于24学时;在岗培训,每年不少

于12学时。

8.2.2驾驶员岗前培训,理论培训不少于24学时并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跟车实习;在岗培训,每月不

少于2学时。

8.2.3其他从业人员岗前培训,不少于24学时;在岗培训每年不少于8学时。

8.2.4进入企业检查、参观、学习的人员以及承包商、供应商等人员的培训时间,根据实际确定,确

保其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

9现场管理

9.1设施设备

9.1.1客运车辆应符合以下规定:

a)安全技术性能符合GB38900的规定;

b)旅游客运、包车客运、三类以上班线客运车辆应安装符合JT/T794规定的卫星定位装置,并

接入企业建设或使用的社会化的动态监控平台,在运营服务过程中保持实时在线;

c)卧铺、接驳运输车辆应安装视频监控装置;

d)农村客运车辆未配置下置行李舱或行李舱容积不能满足需要,在车厢内设立与乘客区隔离的行

李堆放区的,应符合JT/T616的规定;

e)从事一类、二类客运班线和包车客运的,车辆类型等级达到中级以上;

f)车辆技术等级达到二级以上;从事高速公路客运以及营运线路长度在800千米以上的,技术等

级应达到一级;

g)根据旅客乘车安检需要,随车配备便携式安检设备,定制客运车辆应配备。

9.1.2客运车辆的使用应符合以下规定:

a)车辆安全例行检查在汽车客运站进行,并确认合格;无法在汽车客运站进行安全例行检查的,

由企业在每日出车前或收车后进行检查并确认合格,检查项目和要求应符合JT/T893的规定。

b)定期检查以下设施设备,确认完好情况:

1)安全带、应急锤、灭火器、应急门、应急窗、安全顶窗、安全通道、安全出口、三角警告

牌;

2)电动客车的动力蓄电池组(超级电容组)、驱动电动机、电气控制系统、电路及其他专用

装置;

3)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客车的气瓶、管路、电路及专用装置,各类控制阀阀门接头、管

路连接处。

c)车辆维护应满足以下要求:

4

DB61/T1447.2—2021

1)维护周期依据车辆维修手册、使用说明书,结合车辆运行状况、行驶里程、使用年限综合

确定;

2)日常维护由驾驶员进行,一级维护、二级维护由企业或委托具备资格的维修经营者进行,

并做好维护记录;委托维修经营者进行二级维护的,应保存竣工出厂合格证;

3)维护项目和要求应符合GB/T18344、GB/T27876、GB/T27877、JT/T1009、JT/T1029的

规定。

d)车辆故障应委托具备资格的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及时修理。

e)安全技术检验、综合性能检测和技术等级评定每年进行1次;超过5年的,每6个月进行1

次。

f)长期停驶或封存期间,应做好车辆技术防护。停驶或封存4个月以上,投入运输生产前,进行

二级维护。

g)在自备或租用停车场所统一停放,并配备值班人员,每2小时巡查1次,做好记录。

h)达到国家报废标准的,应交售机动车回收企业,办理报废手续,相关材料至少保存2年。

9.1.3动态监控平台应符合以下规定:

a)接入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技术性能符合GB/T35658的规定;

b)设置的监控超速行驶和疲劳驾驶的限值、核定的客运车辆运营线路和时间符合9.2.4的a、b、

c的规定;

c)录入的客运车辆及驾驶员信息完整、准确,并及时更新。

9.2生产管理

9.2.1企业应制定岗位操作规程,包括,但不限于:

a)驾驶员操作规程,包括行车准备、运行服务、一般条件下驾驶、复杂条件下驾驶、日常维护、

安保防范、应急处置等操作要求;

b)乘务员操作规程,包括安全检查、安全告知、安全带系扣检查、值乘服务、信息报送、安保防

范、应急处置等操作要求;

c)动态监控操作规程,包括卫星定位装置、视频监控装置、动态监控平台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动

态监控信息采集、分析、处理,违法违规信息统计、分析、处理等操作要求。

9.2.2企业应审核应聘驾驶员的从业资格条件、行车经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安全背景,对车辆使

用、运营服务、危险源辨识与防御性驾驶、紧急情况应对、突发事件处置等专业知识和车辆安全检查、

安全驾驶技能、应急操作等专业技能进行测试,符合要求,予以录用。驾驶员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a)持有效、适用的驾驶证和从业资格证;

b)诚信考核合格且未被列入黑名单;

c)3年内未发生致人死亡且负同等以上责任的道路交通事故;

d)最近连续3个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累积记分周期内无记满12分记录;

e)3年内无酒后驾驶或超载20%以上或超速50%(高速公路超速20%)以上记录;1年内超速违

法记录不超过3次;

f)无吸食或注射毒品、长期服用依赖性精神药品记录;

g)无其他职业禁忌情形。

9.2.3企业应定期对驾驶员进行考核,内容包括违法违规驾驶情况、交通事故情况、参加安全教育培

训和考核情况、安全运营里程等。

9.2.4企业制定运输计划时,应遵守以下规定:

a)夜间(22时至次日6时)不通行达不到安全通行条件的三级及以下等级的山区公路;

5

DB61/T1447.2—2021

b)高速公路日间(6时至22时)行驶速度不超过100千米/小时、9座及以上客运车辆夜间(22

时至次日6时)限速不超过日间限速80%;道路限速标志、标线标明的速度低于上述规定时,

以道路限速标志、标线标明的速度为限;

c)驾驶员每日首次出车前休息不少于6小时;日间连续驾驶不超过4小时,夜间连续驾驶不超过

2小时,每次停车休息不少于20分钟;24小时内累计驾驶不超过8小时;连续7日内累计驾

驶不超过44小时,期间落地休息;

d)单程运行里程超过400千米或高速公路直达客运超过600千米,配备2名及以上驾驶员轮流驾

驶;实行接驳运输,且接驳距离小于400千米或高速公路直达客运小于600千米,可配备1

名驾驶员。

9.2.5企业从事接驳运输,应满足以下要求:

a)制定接驳运输线路运行组织方案,明确接驳点、接驳时段、换驾安排、驾驶员落地休息和再次

行车安排等;

b)接驳点应能满足停车、驾驶员住宿、视频监控及信息传输等功能需求;

c)在指定的接驳点进行接驳;0时至5时运行的接驳运输车辆,应在前续22时至凌晨2时之间

完成接驳,未完成接驳的,凌晨0时至5时在具备安全停车条件的地点停车休息;

d)利用接驳运输车辆的视频监控装置记录接驳换驾过程;

e)妥善保存行车单、车辆动态监控信息、接驳过程图像信息等,不少于6个月。

9.2.6企业或委托汽车客运站对驾驶员在出车前进行安全告诫,检查并制止驾驶员酒后、带病、疲劳、

带不良情绪、服用影响安全驾驶的药物后驾驶车辆,并提示安全行车注意事项。

9.2.7驾驶员或乘务员在发车前口头或通过播放宣传片进行安全告知和安全承诺。

a)安全告知的内容包括:

1)客运公司名称、客车号牌、驾驶员及乘务员姓名和监督举报电话;

2)车辆核定载客人数、行驶路线、经批准的停靠站点、中途休息站点;

3)车辆安全出口及应急出口的逃生方法,安全带和安全锤的使用方法。

b)安全承诺的内容包括:

1)不超速,按照限速要求行驶;

2)不超员,乘员不超过核定载客人数;

3)不疲劳驾驶,行车中保持精力充沛;

4)不接打手机,驾驶过程中保持注意力集中;

5)不关闭动态监控系统,确保车辆在动态监控平台实时在线。

9.2.8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应遵守以下规定:

a)按照核定人数载客;

b)车厢内设立行李堆放区的,行李堆放区不应载客;

c)班线客车按照许可或备案的线路、班次、站点运行;客运包车驾驶员提前了解路线和路况,按

照约定的时间、起始地、目的地和线路运行;定制客运车辆在遵守道路交通安全和城市管理规

定的前提下,在客运班线起讫地、中途停靠地的城市市区、县城城区按乘客需求停靠;

d)谨慎驾驶,驾驶行为符合JT/T1134的规定;

e)行李舱载货应符合JT/T1135的规定。

9.2.9一类、二类班线客运和包车客运驾驶员每运行趟次填写行车日志;企业应及时检查驾驶员填写

的行车日志,发现安全问题的,应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

9.2.10企业按照以下要求开展动态监控:

a)监控人员实时分析、处理客运车辆行驶动态信息,提醒驾驶员纠正超速行驶、疲劳驾驶、跨线

行驶等违法违规行为;

6

DB61/T1447.2—2021

b)定期汇总分析动态监控发现的违法违规驾驶行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将多次违法违规

的驾驶员作为重点监控和教育的对象;

c)动态监控数据至少保存6个月;客运车辆发生事故后,动态监控数据、视频资料应立即封存并

按照事故调查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

9.2.11企业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动态监控的,应符合以下规定:

a)第三方机构按照9.1.3建设动态监控平台、设置监控阈值,按照5.3配备动态监控人员,对委

托客运车辆在运营期间进行实时监控;

b)第三方机构向企业提供客运车辆和驾驶员违法违规行为监控信息,企业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

理;

c)动态监控数据由第三方机构保存和提供,并符合9.2.10的c的规定。

9.2.12企业从事定制客运服务的,应及时纠正定制客运网络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发现和通报的客运

车辆超速、驾驶员疲劳驾驶、未按照规定线路行驶等违法违规行为。

9.2.13企业在运营服务过程中应采取以下安保防范措施:

a)驾驶员每班次发车前、到达后对车辆进行检查;到达后离开车辆时,关停发动机,带走钥匙,

并关闭车门;

b)旅客乘车前,委托汽车客运站或由驾驶员、乘务员对旅客及其携带行李进行安全检查;

c)实行客票实名售票和实名查验管理的客运线路,旅客乘车前,委托汽车客运站或由驾驶员、乘

务员对车票记载的旅客身份信息与旅客及其有效身份证件进行一致性核对;

d)出现可疑情况,或发生侵害旅客人身财产安全、妨碍驾驶员正常驾驶、擅自操作有警示标志的

车辆按钮或开关、非紧急状态下动用紧急或安全装置等行为,立即制止,并报告相关部门。

10职业健康

10.1夏季、冬季,应为驾驶员、乘务员提供必要的消暑降温、防寒保暖用品。

10.2春运、节假日等客流高峰期间,应为驾驶员、乘务员做好餐饮、休息等服务保障。

11风险管控与处置

11.1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事件包括:

a)车辆碰撞、倾覆、坠落、燃烧;

b)旅客跌摔、夹碰;

c)袭击旅客、妨碍驾驶员正常驾驶等危及旅客安全的社会公共安全事件;

d)其他可能涉及的安全风险事件。

11.2安全风险事件的主要致险因素包括:

a)驾驶员、乘务员、旅客的安全意识、安全行为或状态、安全与应急技能;

b)客运车辆、停车场所的安全可靠性;

c)道路、交通、天气状况以及社会风险的可知性和应对措施;

d)安全管理活动的合规性。

11.3安全风险辨识应考虑以下情形:

a)日常客流和大客流两种状态;

b)运营准备、运营服务和运营结束等各阶段;

c)班车客运、包车客运和旅游客运等各种经营方式。

7

DB61/T1447.2—2021

11.4企业应每日关注客运线路沿线的天气状况和道路通行情况,并告知驾驶员,提醒其安全驾驶;遇

雾、雨雪、冰冻、自然灾害、道路施工等达不到安全通行条件的,应暂停或调整客运线路。

11.5隐患排查对象包括:

a)驾驶员、乘务员、旅客;

b)客运车辆、停车场;

c)客运线路,包括沿线道路及附属设施、交通参与者出行行为、交通管理措施等;

d)运营服务过程,包括运营准备、运营服务和运营结束各阶段;

e)企业管理活动;

f)其他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因素。

11.6企业应针对11.1所列的安全风险事件制定应急预案。

11.7企业应成立以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驾驶员、乘务员为主的应急救援队伍。

11.8企业应将旅客应急疏散和袭击旅客、妨碍驾驶员正常驾驶事件的处置作为应急训练和应急演练的

重要内容。

11.9发生安全突发事件,按照应急预案和JT/T1119.1、JT/T1119.2、JT/T1134的规定进行处置,并

立即报告事发地和企业所在地主管部门。

12评价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价项目和评分细则见附录C。

8

DB61/T1447.2—2021

AA

附录A

(规范性)

安全生产指标计算方法

A.1责任事故率

统计期,企业发生的客运责任安全事故起数与拥有的客运车辆数之比,按式(A.1)计算。

B

A1100%…………(A.1)

1C

式中:

A1——责任事故率;

B1——统计期,企业发生的客运责任安全事故起数;

C——统计期,企业拥有的客运车辆数。

A.2责任事故死亡率

统计期,企业发生的客运责任安全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与拥有的客运车辆数之比,按式(A.2)计

算。

B

A2100%…………(A.2)

2C

式中:

A2——责任事故死亡率;

B2——统计期,企业发生的客运责任安全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

A.3责任事故伤人率

统计期,企业发生的客运责任安全事故造成的受伤人数与责任安全事故起数之比,按式(A.3)计

算。

B3

A3100%…………(A.3)

B1

式中:

A3——责任事故伤人率;

B3——统计期,发生的客运责任安全事故造成的受伤人数。

A.4安全行车百万千米驾驶员比例

统计期,企业安全行车里程达到百万千米及以上的客运驾驶员数量与企业客运驾驶员数量之比,按

式(A.4)计算。

9

DB61/T1447.2—2021

B

A4100%…………(A.4)

4D

式中:

A4——安全行车百万千米驾驶员比例;

B4——统计期,企业安全行车里程达到百万千米及以上的客运驾驶员数量;

D——统计期,企业客运驾驶员数量。

A.5二级维护到位率

统计期,企业实际完成的客运车辆二级维护辆次与企业应组织的客运车辆二级维护辆次之比,按式

(A.5)计算。

B

A5100%…………(A.5)

5E

式中:

A5——二级维护到位率;

B5——统计期,企业实际完成的客运车辆二级维护辆次;

E——统计期,企业应组织的客运车辆二级维护辆次。

A.6车辆动态监控平台在线率

统计期,运营期间实际在线的客运车辆数量与应在线的客运车辆数量之比,按式(A.6)计算。

B

A6100%…………(A.6)

6F

式中:

A6——动态监控平台在线率;

B6——运营期间实际在线的客运车辆数量;

F——运营期间应在线的客运车辆数量。

A.7动态监控平台提示异常信息处理率

统计期,监控人员实际处理的与平台提示的异常信息数量之比,按式(A.7)计算。

B

A7100%…………(A.7)

7G

式中:

A7——动态监控平台提示异常信息处理率;

B7——统计期,监控人员实际处理的平台提示异常信息数量;

G——统计期,平台提示的异常信息数量。

10

DB61/T1447.2—2021

BB

附录B

(资料性)

行车日志

行车日志见表B.1。

表B.1行车日志

年月日

姓名从业资格号

驾驶员

车辆牌照号

车辆基核定载客人数实际载客人数

本信息起始地目的地

中途站点

转向□轮胎□制动□灯光□

雨刮器□安全带□应急锤□

应急窗□应急门□灭火器□

安全顶窗□动态监控装置□

出车前检查

车辆技术状况检查视频监控装置□

情况其他:

(在实际检查项目后的“□”内打“√”,未列出的检查项目在“其他”

处填写)

行车过程中

出现的问题

车辆行驶记录

中途停靠点及

发车时间始发点到达时间终点载客数量行驶时间当班驾驶员

停靠时间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