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707-2022 安全生产“三项岗位人员”网络培训平台管理规范

DB36/T 1707-2022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Three Categories of Personnel in Safety Production Network Training Platform"

江西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5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6/T 1707-2022
标准类型
江西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2-12-13
实施日期
2023-06-01
发布单位/组织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省应急管理厅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江西省应急管理科学研究院、江西安桥科技有限公司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15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100

CCSC77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1707—2022

安全生产“三项岗位人员”

网络培训平台管理规范

Onlinetrainingplatformmanagementspecificationforworksafety“ThreePosts

Personnel”

2022-12-13发布2023-06-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6/T1707—2022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本要求..........................................................................2

5运行管理要求......................................................................2

6安全保障要求......................................................................5

7运营保障要求......................................................................5

8评估方式..........................................................................6

附录A(资料性附录)网络培训平台评估体系............................................8

I

DB36/T1707—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应急管理科学研究院,江西安桥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佳、曹丽华、季磊、王清和、闵龙华、康登福、胡小勇、郑宇、潘立文、饶

贵仕、张坤、陈宝。

II

DB36/T1707—2022

安全生产“三项岗位人员”网络培训平台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安全生产“三项岗位人员”网络培训平台管理规范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

求、运行管理要求、安全保障要求、运营保障要求、评估方式等。

本文件适用于在我省范围内通过网络培训平台对安全生产“三项岗位人员”进行安全生

产理论知识教育培训工作,其他安全生产理论知识教育培训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35273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AQ/T8011安全培训机构基本条件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

江西省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实施细则(暂行)(赣应急字〔2021〕108号)

3术语和定义

GB/T22239、GB/T35273、AQ/T8011界定的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三项岗位人员threepostspersonnel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装卸单位以及矿山、金属冶炼单位等高危行业生产经营

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以及特种作业人员。

3.2

安全生产“三项岗位人员”网络培训平台safetyproduction“ThreePostsPersonnel”

onlinetrainingplatform

依托互联网技术,为安全生产“三项岗位人员”提供在线网络培训,并能实时开展在线

培训管理与服务的技术平台。

3.3

网络培训平台使用单位onlinetrainingplatformusingunit

利用网络培训平台实现场外培训过程的培训单位。

1

DB36/T1707—2022

3.4

网络培训平台运营单位onlinetrainingplatformmanagementunit

创建网络培训平台,上传网络培训课程,保障网络平台正常运行的单位。

4基本要求

4.1网络培训平台应具有独立的知识产权,或者提供相应的授权使用权证明;应支持学员按

照规定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学时进行在线学习。

4.2网络培训平台应有满足大规模并发数据流需求的服务器,可支持用户利用PC端及

Android、iOS等操作系统的移动终端进行学习,并实时同步多终端学习的培训进度,学时

等信息。

4.3网络培训平台界面操作平均响应时间不应超过3s。

4.4网络培训平台使用单位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网络培训平台参与培训工作。

4.5网络培训平台运营单位应依法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无违法、违纪、失信等不良行

为记录;应依法取得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运营服务应符合国家有关互

联网信息服务、互联网信息传播与发布及网络信息安全的有关规定。

4.6网络培训平台运行时应确保信息安全,一旦出现泄露学员信息的事件,应承担相应的法

律责任。

4.7网络培训平台应能支持专家在线审课功能。

4.8网络培训平台应按照GB/T22239中网络安全保护等级要求建设,并按照第2级以上网

络安全保护要求开展等级保护测评工作,测评结果综合得分为无高危、70分以上。

5运行管理要求

5.1用户管理

5.1.1网络培训平台应能实现用户实名制信息采集、注册、批量导入导出、查询、删除等功

能。

5.1.2信息采集应按照国家“三项岗位人员”考试系统信息采集的格式要求采集。

5.1.3网络培训平台应支持人脸识别、声纹识别、虹膜识别等至少一种以上身份验证方式,

并支持与公安部人脸识别系统对接的活体检测,防止出现作弊行为。

5.1.4学员登录时应能对其进行身份验证,并提示成功与否,身份验证频率应在保持学习过

程流畅的情况下,每个视频随机验证不少于1次,每两次验证间隔不超过15min。

5.1.5学员能按照访问权限学习相应的培训课程,学员登录时验证信息不相符的,网络培训

平台应禁止其登录,并予以提示。

5.1.6应建立网络平台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按照GB/T35273要求对网络平台用户信息保密。

5.2课程管理

5.2.1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要求如下:

2

DB36/T1707—2022

——网络培训平台应包含安全生产“三项岗位人员”线上培训课程所规定的网络培训课

程,供网络培训使用单位和“三项岗位人员”选择学习,相同的培训内容宜配置有不

同的课程供选择;

——培训内容应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

管理规定》《江西省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实施细则(暂行)》要求;

——课程应根据培训目标和内容进行培训设计,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培训学时、

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小结等;

——课程要素应齐全,包括但不限于课程名称、教师简介、内容简介、培训学时、课程

形式、培训对象等;

——课程应根据培训内容需求,合理采用文本、图片、视频、动画、AR和VR技术等

形式的素材,使用的图片、动画等素材应与知识点内容密切相关;

——课程内容涉及的法律法规、行业管理规定实施后,相关的课程应在2个月内进行更

新、完善,技术标准等发布后,相关的课程内容应在3个月内进行更新、完善;

——课程内容应紧贴江西省有关要求和工作实际,涉及事故案例的,宜包含近3年内的

重特大事故案例或典型事故案例,事故案例等培训知识内容宜采用动画或视频形式

的培训素材;

——采用动画或场景视频形式的培训内容配音应至少配有中文简体字幕;

——应提供课程所对应的网络培训平台的知识产权证明。

5.2.2课程质量

5.2.2.1课程的文字及配音错误率分别不应超过0.3‰。

5.2.2.2视频格式的课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a)存储格式为常见的MP4,视频编码H.264、H.265/AVC,码率建议≤1000kbps,

帧速率25~30fps,画面比例16:9,文件大小:建议每分钟≤10M;

b)培训内容配音清晰、流畅;

c)培训内容配音配有字幕的字体、字号、颜色、出入屏方式、显示位置与画面配合适

当,字幕、视频图像、音频保持同步、无延时。

5.2.2.3图片格式应符合下列要求:

a)分辨率不应低于72ppi,采用常见的JPG/png等格式,色彩模式RGB;彩色位图图

像的颜色数24位真彩色,灰度位图图像的灰度级256级灰度;

b)图形/图像的内容应与培训内容一致,图形/图像画面清晰,无水印,引用图形/图像

须标明其出处,相同类型的图形/图像,其表现形式要统一。

5.2.3课程播放

课程播放要求如下:

a)课程播放前、播放中应无插播广告等与培训内容无关的信息,课程播放应流畅,播

放时应至少提供播放、暂停、快退、退出全屏等控制功能;

b)禁止学员使用插件快进和拖曳播放进度;

c)支持断点续播功能,以学员最近一次登录学习结束时的时间节点为下一次登录学习

的起点播放时间(包括被动中断课程学习的情形);

d)对于视频格式的培训课程,应支持学员选择流畅、标清、高清等模式进行在线学习;

e)课程各级界面风格应统一,采用统一的功能图标和操作界面。

5.2.4课程审核

3

DB36/T1707—2022

课程制作完成后十五个工作日内由属地应急管理部门组织专家初审,省级应急管理部门

组织专家终审。

5.2.5学时管理

5.2.5.1培训学时应符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

核管理规定》《江西省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实施细则(暂行)》要求。

5.2.5.2在线培训课时按同等时长计入安全生产理论知识培训课时,原则上不超过相应培

训大纲规定的理论学时的60%。

5.2.5.3培训课程包括视频类课程、文档类课程等,课程以学时为计算单位,课程时长可

累积计算,满45分钟计为1学时,学员一天学习不得超过8学时。

5.2.5.4视频类课程:根据学员的实际学习时间计算学时,课程首次播放记录学时,重复

播放不计入学时。

5.2.5.5文档类课程:根据观看时间和文档页数计算学时,学时累计按照首次观看文章篇

幅计算,每分钟300字~450字,页面停滞超过5min,不记录学时,重复观看不计入学时。

网络培训平台应有培训课程质量和网络培训平台服务质量评价的功能,应根据培训内容和培

训知识点进行在线测试。

5.2.5.6学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计入学时并予以提示:

a)学员登录后浏览网页信息,以及在线测试的时长;

b)学员登录或学习过程中身份验证失败,验证失败提示后的时长;

c)学员学习过程中,与网络培训平台交互的时间间隔超过预设值,距上次交互之间的

时长和超出部分的时长;

d)学员日累计学习时长超过预设值的,超出部分的时长;

e)学员未完成相应课程后的在线测试;

f)学员未对培训课程质量和网络培训平台服务质量进行评价。

网络培训平台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不予认可学时:

a)未采用技术措施防止学员挂机、代学等作弊行为,或者利用黑客技术作弊行为的;

b)协助学员代学,或者采用技术手段修改学员培训学时、补充培训记录等行为;

c)发现学员有挂机、代学等行为的。

5.2.6档案管理

5.2.6.1学员档案自学员在网络培训平台注册之日起建立,由网络培训平台保存,可进行

查询和统计分析。

5.2.6.2学员档案一经建立不可撤销,历史记录不可更改。网络培训平台运营单位应建立

岗位责任制度,防止档案篡改等行为。

5.2.6.3网络培训平台应支持完成规定培训的学员打印学时证明的功能,内容包含学员姓

名、身份证号、课程类型、应修学时、已修学时、学时时间段及学员本人的诚信承诺,并支

持学时证明的验证。

5.2.6.4网络培训平台应记录学员进行重要学习活动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登录时间、学

习时长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