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5994-1995 流行性感昌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 15994-1995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of influenza

国家标准 中文简体 废止 页数:1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GB 15994-1995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国家标准
标准状态
废止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1996-01-23
实施日期
1996-07-01
发布单位/组织
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归口单位
卫生部委托技术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
起草人:
陶三菊
出版信息:
页数:11页 | 字数:17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Gs15994一1995

前言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流感病毒

有甲、乙、丙三个型,其中甲型所引起的流感流行最为广泛和严重,乙型常引起爆发,丙型则多引起小儿

散发病型。在我国虽将该病归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但一旦流行,传播快、波及面广,对人民健康及劳动

生产力有很大影响,而且对年老体弱多病者及婴幼儿的威胁较大。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

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B、附录C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陶三菊。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94一1995

Diagnosticcriteriaandprinciplesofmanagementofinfluenza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流感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和人员对流感的诊断、报告和处理的应用。

2诊断原则

流感流行时一般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可对病人作出初步诊断。如确定诊断则需要分离病毒

阳性或病人双份血清抗体,测定恢复期抗体较急性期增高4倍或以上。

3诊断标准

3.1流行病学史

在流行季节一个单位或地区同时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或近期内本地区或邻近地区上呼吸

道感染病人明显增多;或医院门诊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明显增多。

3.2临床症状

3.2.1出现急起畏寒、高热、头痛1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

3.2.2可伴有咽痛、干咳、流鼻涕、流泪等呼吸道症状。

3.2.3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3实验室诊断

3.3.1血液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

3.3.2从病人鼻咽分泌物分离到流感病毒(见附录A)e

3.3.3恢复期病人血清中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见附录B)o

13.4直接检查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流感病毒抗原阳性(见附录C中C1),

13.5标本经敏感细胞增殖1代后查抗原阳性(见附录C中C2),

3.4病例分类

3.4-1疑似病例

具备3.1加3.2或3.1加3.2加3.3.1e

3.4.2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加3.3.2或3.3.3或3.3.4或3.3.5.

4处理原则

4门旱期隔离病人、对症治疗病人和防治合并症

早期发现病人、早期隔离病人是最重要的措施。对病人治疗一般采用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主要应

防止流感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特别是对年老体弱者或伴有心血管、慢性呼吸道疾病者或婴幼儿,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门2一15批准1996一07一01Ova

GB15994一1995

流感本身或其合并症可能引起死亡,应特别注意加强治疗护理。

42预防措施

般采用综合性预防措施,讲究卫生,注意体格锻炼和营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易感人群应采取

相对隔离措施,如避免接触病人,不去公共场所等;对年老体弱者必要时可采用灭活疫苗接种或服用金

刚烷胺等预防方法(但须注意金刚烷胺仅对防治甲型流感有效)

GB15994一1995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病原学诊断方法

A1病毒分离

从疑似流感病人呼吸道采集标本分离病原体。

A2标本的收集和处理

A2.1标本收集时间应于发病早期((1-3d内)越早越好。

A2.2标本收集方法常用棉拭子擦抹法或咽喉漱洗法。棉拭子擦抹法用于采集儿童标本,采集时将灭

菌棉拭子稍沾标本收集液(pH7.2-7.6含20%-40%灭菌肉汤的生理盐水或Hanks液或生理盐水),

反复擦拭患者咽部数次,然后将此棉拭子放进装有上述收集液的试管中塞上棉塞。咽喉洗漱法用于采集

成人标本,采集时先让患者咳嗽,然后用lOmL左右的收集液反复洗漱咽喉部约lmin,吐入管内。如有

条件,儿童标本用负压抽吸法抽取鼻咽分泌物,成人标本用鼻咽洗液,可提高分离的阳性率。标本采集后

羚冰壶(4'C)中尽快送实验室。

A2.3标本的处理:用毛细吸管反复吹打标本液(如为咽拭子标本,先反复挤压咽拭子后弃之),将粘液

打散,于4'C静置5-10min,待自然沉淀后取3mL上清,按每毫升加青霉素100。单位和链霉素l000pig,

混匀置4C处理2-4h即可接种。如标本污染较重,可置4C‘过夜处理。如预计标本在48h内不能完成

接种时,应将标本置低温(最好一70'C)保存。

A3接种及培养法

最常用鸡胚培养法和组织培养法,有条件的亦可同时用两种方法进行病毒分离。

A3门鸡胚培养法:取9.11日龄鸡胚,将处理过的标本液经羊膜腔和尿囊腔各接种0.2mL,每份标本

接种3-4只胚,置33-35'C温箱培养3d,然后将鸡胚放置4℃冰箱过夜(或置一20℃冰箱1h再置40C

数小时)即可分别收获尿液和羊水,并作初步血凝(其方法是用毛细吸管取1^-2滴尿液或羊水,置大孔

塑料板内,再加入1-2滴1%鸡红细胞,摇匀后置室温或40C30~45min观察结果,根据血球凝集程度

的不同可分为++++、+++、++、+、士、一),如血凝为+++~++十十时,再按系列倍比稀释测

定其血凝滴度,如具有一定血凝滴度即可鉴定。如血凝阴性,可盲传2代,如仍为阴性则弃之。

A3.2组织培养法:用0.2mL处理过的标本液接种于长成单层的原代人胚肾(或猴肾或地鼠肾),或狗

肾传代细胞(MadinDarbyCanineKidney,MDCK),每份标本接种4管,置37℃吸附1-2h后弃标本

液,再加入每毫升含2pg胰酶的199维持液1mL,于33℃培养7-10a,并逐日观察病变。从第三天开始

每隔一天用。4%鸡或豚鼠红细胞对培养管做红细胞吸附试验(试验前无菌法收获细胞培养上清液),

如阴性则用已收获的上清液盲目传代,如阳性则测定上清液的血凝滴度。如标本第1代红细胞吸附试验

阴性,可用收获的全部上清液混合进行盲传2代,仍为阴性则弃之。

A4新分离株的鉴定

新分离流感病毒可用血凝抑制、补体结合、中和以及血细胞吸附抑制等试验方法进行鉴定最常用

和最简单的方法是血凝抑制试验,必要时采用补体结合试验。

A4门血凝抑制试验:用当前流行的甲3、甲1及乙型流感病毒代表株的免疫血清与新分离流感病毒做

血凝抑制试验,观察新分离株能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