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T 2473-2023 水热型地热供暖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规范

DB41/T 2473-2023 The Water-Based Geothermal Heat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Water Resources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河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1/T 2473-2023
标准类型
河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3-09-15
实施日期
2024-04-01
发布单位/组织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060.10

CCSP13

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2473—2023

水热型地热供暖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规范

2023-09-15发布2023-12-14实施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1/T2473—2023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2

5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论证范围与水平年...............................................3

6建设项目概况分析...................................................................4

7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分析...........................................................5

8用水合理性分析与节水评价...........................................................6

9取水水源论证.......................................................................7

10取水与回灌影响论证................................................................9

11退水影响论证......................................................................9

12水资源节约、保护及管理...........................................................10

13综合评价.........................................................................11

附录A(规范性)水热型地热供暖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程序............................13

附录B(规范性)水热型地热供暖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基本情况表样式................14

附录C(资料性)水热型地热供暖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节水评价登记表样式............15

附录D(资料性)水热型地热供暖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提纲......................16

参考文献.............................................................................19

I

DB41/T2473—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河南省水利厅提出。

本文件由河南省水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环境调查院、河南省郑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河南省深部探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地热能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邓晓颖、任静、毛豪林、田大永、王晓飞、杨伟斌、王殿辉、张娅、霍光杰、

王广华、马超振、申鹏凯、李亚美、宋高举、于芳、吕小冬。

II

DB41/T2473—2023

水热型地热供暖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热型地热供暖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原则、工作等级、论证范围、用水合理性分析与

节水评价、取水水源论证、取水与回灌影响论证、退水影响论证和综合评价。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水热型地热供暖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1615—2010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24789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30721—2014水(地)源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T35580—2017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GB5018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T51040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规范

DZ/T0331—2020地热资源评价方法及估算规程

DBJ41/T184河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寒冷地区<75%)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热型地热供暖

以赋存于地表以下至4000m深度、温度大于等于40℃的地热水为热源,直接或间接提取其热量用于

供暖的方式。

3.2

地热水可开采量

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行且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条件下,可从热储层中开采利用的最大地热水量。

3.3

地热水可开采热量

可开采的地热水所携带的、能被经济利用的热量。

3.4

采灌比

地热水开采井数与回灌井数比值。

3.5

单井回灌率

1

DB41/T2473—2023

单个地热井最大回灌量与实际出水量的比值。

4总则

4.1论证原则

水资源论证应遵循下列原则:

a)国家地热供暖产业政策、节能降碳政策;

b)区域地热供暖发展规划、供热规划、地热开发利用规划、水资源规划、矿产资源规划;

c)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d)地下水管理办法;

e)取水许可管理办法;

f)不损害相关利益方合法权益。

4.2论证内容与方法

4.2.1水资源论证应包含下列内容:

a)建设项目概况分析;

b)区域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分析;

c)用水合理性分析与节水评价;

d)取水水源论证;

e)取水与回灌影响论证;

f)退水影响论证;

g)水资源节约、保护及管理;

h)综合评价。

4.2.2论证方法应包括资料收集与分析、现场勘查与试验、分析计算等。对于改建和扩建项目,应在

对已建项目实际取水量、用水量、耗水量、回灌量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开展水资源论证工作。

4.3论证工作程序

4.3.1水热型地热供暖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程序包括准备阶段和论证阶段。工作程序按附录A。

4.3.2水热型地热供暖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基本情况表按照附录B编制,节水评价登记表参见

附录C。水热型地热供暖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提纲参见附录D。

4.4资料收集

4.4.1按照水热型地热供暖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要求开展基本资料收集与调查。基本资料应

包括:

a)国土空间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供热规划、地热开发利用规划、地

热供暖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区域水资源管理及保护控制目标等;

b)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设计报告等前期工作成果及有关审查意见,

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有关意见等;

c)工作范围内自然地理、水文气象、水文地质、地热地质、供暖、社会经济等现状资料,近3

年~5年水资源(含地热水)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等;

d)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内地热勘查报告,已建的地热水取水设施状况,现状水位、水质、水温、

取水量和回灌量,已建地热井竣工报告、地热井成井柱状图等。

2

DB41/T2473—2023

4.4.2资料缺乏或不能满足论证要求时,应补充必要的现场试验与监测。

5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论证范围与水平年

5.1论证工作等级

5.1.1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应由地热水取水水源、取水与回灌影响、退水影响分类中不同分类指标的

最高级别确定。水热型地热供暖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等级按表1划分。

表1水热型地热供暖建设项目水资源论工作等级划分

等级划分

分类分类指标

一级二级三级

地热水开发利用程度/%≥7070~30<30

日均取水量/m3≥30001000~3000<1000

供暖面积/m2≥15000050000~150000<50000

地热水取水水源

取水层位多层a/不同水质b多层a/同水质单层

地热地质条件复杂中等简单

单井回灌率/%≤2525~90>90

水质影响c明显较明显不明显

水温影响明显较明显不明显

取水与回灌影响水位影响明显较明显不明显

对水文地质环境影响敏感较敏感不敏感

对第三者用水户对第三者取用水对第三者取用水

第三者用水户

影响显著影响较显著影响轻微

水质影响明显较明显不明显

水温影响明显较明显不明显

退水影响水位影响明显较明显不明显

对水文地质环境影响敏感较敏感不敏感

对第三者用水户对第三者取用水对第三者取用水

第三者用水户

影响显著影响较显著影响轻微

a指取水层位由多个含水层(组)构成一个含水层(组)。

b指因不同含水层中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不同,当发生混合或交换时可能导致水化学类型改变的情形。

c指因曝气和温度变化,可能导致地下水水质产生的变化。

5.1.2对于水热型地热供暖建设项目工艺系统所需循环补充水,其论证工作等级按GB/T35580—2017

中表1确定。

5.2论证范围

5.2.1分析范围

3

DB41/T2473—2023

5.2.1.1应根据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水环境条件、地热地质特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等条件,合理

确定分析范围。

5.2.1.2分析范围应包含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取水与回灌影响范围和退水影响范围等,可选择项目所

在地的行政区域作为分析范围。

5.2.2取水水源论证范围

5.2.2.1应根据分析范围所在的地热地质构造单元和项目所在地地热水开发利用现状,结合当地政府

相关部门划定的禁止和限制取水范围,综合确定取水水源论证范围。

5.2.2.2对于孔隙型热储,当含水岩(层)组所处的地热地质构造单元面积较大时,结合项目勘查成果

和论证中调查收集的资料,以项目影响区域向外适当延展作为论证范围,外延距离应根据开采影响半径

和采灌井布局综合确定;对于裂隙型热储和岩溶热储,应以地质构造确定论证范围。

5.2.2.3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应覆盖项目取水和回灌导致地热水水位、地温场、水化学场发生改变的区

域。

5.2.2.4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图应在满足论证深度要求的地热地质底图上绘制,标注已有取水构筑物和

建设项目拟建开采井与回灌井平面位置、数量、坐标、井口标高、开采层位与开采量、第三者用水户等。

5.2.3取水与回灌影响范围

5.2.3.1取水与回灌影响范围应包括因建设项目取水和回灌引起地下水动态(水量、水位、水质、水

温)变化的区域及其诱发环境地质问题的区域。

5.2.3.2取水与回灌影响范围应考虑与周边水热型地热供暖工程或地热取水工程的相互影响。

5.2.3.3对于非垂直开采井和回灌井,应根据其成井工艺、井间距、单井开采影响半径等综合确定取

水与回灌影响范围。

5.2.4退水影响范围

应符合GB/T35580—2017中5.3.4规定。

5.3水平年

5.3.1现状水平年应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最近年份。

5.3.2规划水平年的确定应考虑项目建设计划和投入运行时间,并与区域地热开发利用、地热供暖等

有关规划的水平年相协调。

6建设项目概况分析

6.1一般规定

6.1.1应从项目建设规模、采用的供暖技术及工艺和设备、设计运行参数等方面,分析建设项目与地

热产业政策、节能降碳政策、水资源节约和保护政策、水资源规划、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供热规划、

地热开发利用规划等的相符性。

6.1.2应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评文件、设计文件和勘查资料进行建设项目概况分析,

提出建设项目取水(热)方案、用水(热)方案、回灌方案及退水方案。

6.2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6.2.1建设项目概况应包括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建设规模、总投资、建设计划和进度安排等,并附

4

DB41/T2473—2023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和采灌井井位布设图,图上应标注建设项目位置坐标和井位坐标、

井口标高。

6.2.2应说明项目供暖设备、供暖工艺、循环方式和年运行时数,以及是否具有天然气、电力调峰设

备等辅助供热工艺,是否符合国家节能降碳等政策要求。

6.2.3改建和扩建项目应说明已建项目的运行及建设情况、供暖工艺、规模、装置等。

6.3取用水(热)方案

6.3.1应说明建设项目取用地热水的类型、开采井布设方式及位置、开采井最大和最小井间距、数量、

开采井的设计参数(设计取水规模、井深、目标热储层及有效热储厚度、设计单井取水量、总取水量、

水温、保证率)、开采井运行方式等。

6.3.2新建项目应说明循环补充水取水类型、设计取水规模、取水量和保证率。

6.3.3新建项目应说明主要用水环节及用水量、水质要求及循环过程、运行期间自然损失等,明确项

目采取的节水措施方案、节水技术与配套节水设施,并附建设项目用水工艺流程图。

6.3.4改建和扩建项目应说明已建项目的水资源论证批复、取水许可、回灌效果、节水设施运行、取

水设施验收及运行等情况,明确改建和扩建项目与现有取水工程的依托关系,说明改扩建后该建设项目

的取水量、用水量、回灌量变化情况。

6.4回灌方案

6.4.1应说明回灌井的布设方式、数量、位置、井深、结构、设计参数、井间距、回灌温度。

6.4.2应说明回灌工艺、回灌方式、回灌目标热储层及有效热储厚度、总回灌量、单井回灌量、采灌

比、回灌水质。

6.5退水方案

6.5.1新建项目应说明退水地点、退水方式、退水量、退水水质和退水过程。

6.5.2改建和扩建项目应说明已建项目退水处理现状,明确改建和扩建项目与现有退水处理工程的依

托关系,分析业主提出的改

定制服务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