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T 2960-2024 公路水运工程“一会三卡”管理规范

DB43/T 2960-2024 The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One Conference and Three Cards" in Highway and Waterway Engineering

湖南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10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43/T 2960-2024
标准类型
湖南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05-13
实施日期
2024-07-13
发布单位/组织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10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93.080.10

CCSP66

43

湖南省地方标准

DB43/T2960—2024

公路水运工程“一会三卡”管理规范

ManagementSpecificationfor“pre-shiftmeetingand

threetypesofcards”ofHighwayandWaterwayEngineering

2024-05-13发布2024-07-13实施

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43/T2960—2024

目次

前言························································································································Ⅲ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管理职责················································································································2

4.1建设单位········································································································2

4.2监理单位········································································································2

4.3施工单位········································································································2

5一会管理················································································································3

5.1一般规定········································································································3

5.2一会流程········································································································3

5.3资料存档········································································································3

6三卡管理················································································································3

6.1三卡编制········································································································3

6.2三卡转译········································································································4

6.3学习矩阵········································································································4

7信息管理················································································································5

7.1一般规定········································································································5

7.2项目信息········································································································5

7.3人员信息········································································································5

7.4班组信息········································································································5

7.5一会信息········································································································5

7.6三卡信息········································································································5

附录A(规范性)作业要点卡························································································6

附录B(规范性)典型事件风险矩阵··············································································93

附录C(规范性)风险提示卡·······················································································97

附录D(规范性)事故类型清单··················································································180

附录E(规范性)应急明白卡·····················································································182

附录F(规范性)三卡学习矩阵··················································································189

附录G(规范性)信息采集标准··················································································201

参考文献··················································································································204

I

DB43/T2960—2024

II

DB43/T2960—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南省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深圳中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南大学、

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港航水利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

昆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南路桥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南中铁炉慈桑龙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湖南

省耒宜零道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湖南省水运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石澧航道项目建设部、湖南

省新新张官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洞庭溪沅水特大桥建设指挥部、湖南省官新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有

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湖南高速养护工程有限公司、湖南省航务工程有限公司、中建

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冶路桥建设

有限公司、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湖南致同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共同起草。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虢柱、欧鹏、沈文、季小勇、胡翌刚、杨勇、李文华、胡先伟、李维、胡贵华、

刘传乐、易舜、易武、李峥嵘、黄晟、梁欣欣、龚毅、邓林峰、罗勇、熊英建、彭立敏、陈慧东、孟丽

坡、董腾达、江兴、黄胤超、陈辉华、陈州、杨凌、唐盛、宋喜文、胡跃华、刘芳、陈明慧、孙斌、张

秀烽、王勇、王胜超、贺玉华。

III

DB43/T2960—2024

IV

DB43/T2960—2024

公路水运工程“一会三卡”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项目开展“一会三卡”工作的要求,包括管理职责、施工班组、一

会管理、三卡管理、信息化管理等。

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公路水运工程新建、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JT/T1375.1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第1部分:总体要求

JTG/T361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T365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3660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F90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一会三卡pre-shiftmeetingandthreetypesofcards

一会是指班前会;三卡是指作业要点卡、风险提示卡、应急明白卡。

3.2

班前会pre-shiftmeeting

施工作业前,由班组长组织召开的当班作业前的会议。

3.3

作业要点卡thecardofoperationpoints

记录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过程的关键工序技术控制要点和质量安全重点的工具。

3.4

风险提示卡thecardofriskwarning

记录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及相应安全管控措施的工具。

3.5

应急明白卡thecardofemergencymeasures

记录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的工具。

1

DB43/T2960—2024

3.6

施工班组workingteamsandgroups

由相同工种或工作性质相近、配套协作的不同工种组成的从事公路水运工程一线施工作业的基本

组织单元。

3.7

通用作业universalworkingactivities

在公路工程、水运工程施工都涉及到的作业。

3.8

作业活动workingactivities

由相应工种完成的施工作业行为。

3.9

三卡转译convertthreetypesofcardsintovideos

采用视频制作软件对三卡内容进行转译,形成情景式、沉浸式的三维动画。

3.10

学习矩阵matrixoflearningcontent

采用矩阵列表形式明确施工班组的三卡学习内容。

4管理职责

4.1建设单位

4.1.1应在招投标文件及合同中明确项目一会三卡管理要求,保障一会三卡工作开展的经费投入。督

促、检查项目一会三卡管理工作。

4.1.2应使用一会三卡信息化管理平台。

4.1.3应审批新增的三卡内容。

4.2监理单位

4.2.1应监督施工单位落实建设单位的一会三卡管理要求,对施工单位上报的一会三卡工作实施方案

进行审核,并对一会三卡工作提出改进意见。

4.2.2应审核新增的三卡内容。

4.3施工单位

4.3.1应落实一会三卡工作要求,保障一会三卡工作开展的资源投入,接受相关监督、考核管理。

4.3.2应组织制定一会三卡实施方案。方案包括:组织管理体系、职责职能、经费保障、一会三卡工

作的要求以及考核和奖惩。

4.3.3应编制需增加的三卡内容。

4.3.4应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建立班前会制度。

4.3.5应建立施工班组长一会三卡负责制,并对一会三卡进行检查和考核。施工班组长负责组织召开

班前会,组织、督促作业人员学习作业要点卡、风险提示卡和应急明白卡,参与一会三卡信息化管理和

制度建设,接受施工单位对一会三卡工作开展情况的检查与考核。

2

DB43/T2960—2024

5一会管理

5.1一般规定

5.1.1班前会应在当班工作开始之前。

5.1.2班前会的组织者应以本班组的班组长为主,施工员或专职安全员定期参加。

5.2一会流程

5.2.1班前会流程:点名→讲话→记录上传。

5.2.2点名。班组长点名,应确认班组成员出勤情况,确定当班作业人员精神状态,了解当班作业人

员健康状况和思想状况,确定当班作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穿戴符合要求。

5.2.3讲话。班前讲话由班组长或现场施工员进行,主要包括:

——应讲上级的有关文件、会议精神。

——应讲上一班安全生产措施落实情况、隐患排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应讲班组长、班组安全员的主要安全责任和必须把控的安全环节。

——应讲本班组生产任务、现场主要安全措施、质量标准,做到工作任务目标明确,安全防护措施

周全,标准严细到位。

——应讲本班组安全生产的工艺流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特殊工种的岗位要求。

——应讲对作业环境安全生产条件的核查,对作业环境、风险源情况进行交底,对作业活动中存在

的安全生产问题及潜在不安全因素提出警示,布置预防措施。

——应讲本班组现场安全生产存在的风险及具体地点,作业人员必须注意的安全事项。

——应讲由与会人员提出的、需要协调解决的安全问题。

——应讲应急救援的响应流程及简单处置方式。

——应讲本班组当班作业涉及的“三卡”内容。

5.2.4记录上传。班前会召开全程应摄像留影,留存影像记录并上传。

5.3资料存档

5.3.1班前会存档资料应包括人员签到、影像资料等。

5.3.2应采用影像留存管理,由施工班组长或指定专人负责班前会资料存档备查工作,确保班前会存

档资料齐全,并及时做好记录上传工作。

6三卡管理

6.1三卡编制

6.1.1作业要点卡应包括公路水运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作业活动中与施工班组作业人员密切相关的

关键工序及作业控制要点,编制内容参见附录A。

6.1.2风险提示卡应包括公路水运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作业活动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和采取的风

险预防管控措施,宜采用作业活动与风险事件对应矩阵表的形式,应列出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典型风险事

件类型,详见附录B,编制内容参见附录C。

6.1.3应急明白卡应包括针对公路水运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施工作业活动中典型事故发生后所采取的应

急处置措施,常见事故类型依照GB6441分为20类,详见附录D,编制内容参见附录E。

3

DB43/T2960—2024

6.2三卡转译

三维动画转译应还原施工过程。三维动画的参数标准如表1所示。

表1三维动画参数标准

参数名称参数标准

视频标准视频格式:mp4,采用H.264编码(MPEG-4Part10:profile=main,level=3.0)

分辨率1080p高清(1920×1080),压缩码率>800kb,<1024kb。

视频画幅宽高比16:9

视频帧率25帧/秒

音频标准音频压缩采用AAC格式

采样率48KHz

音频码流率128Kbps

声道双声道

6.3学习矩阵

6.3.1按照施工段落、结构物、工序、工种等划分施工班组。

6.3.2公路水运工程常见施工班组类别如表2和表3所示,用工单位可参考或自行扩展。

表2公路工程常见施工班组类别一览表

单位工程备注

土石方开挖、石方爆破、路堤填筑、砌筑施工(挡土墙、排水沟等)、锚固防护(锚杆、锚索

路基工程

等)、小型构筑物(现浇箱涵、盖板涵等)、软基处理(强夯、CFG桩等)等

路面工程混合料拌合、混合料运输、摊铺施工等

桩基施工、围堰施工、下部构造施工(承台、系梁、墩柱、盖梁,可细化)、梁板预制、梁板

桥梁工程架设、悬臂浇筑梁施工、节段梁施工、支架现浇梁施工、移动模架施工、高墩及索塔施工、

预应力施工、斜拉桥上部构造、悬索桥上部构造、拱桥上部构造、桥面系及附属工程等

可自

隧道工程洞口施工、掘进施工、初期支护、防排水施工、二衬施工、路面施工等

定义

班组

标志施工、标线施工、防撞护栏施工、隔离栅及防落网施工、缓冲设施施工、视线诱导设施

交安工程

施工、防眩板施工、避险车道施工、声屏障施工等

土石方开挖、地基与基础施工、钢筋施工、模板施工、混凝土施工、脚手架施工、砌体施工

房建绿化工程

机电工程收费安装系统、监控设施、通信工程、照明工程、电力工程等

绿化工程绿化施工

示例:刘XX担任班组长的锚固防护施工班组,施工班组名称为:刘XX锚固防护班组。

4

DB43/T2960—2024

表3水运工程常见施工班组类别一览表

单位工程备注

基础开挖、锚杆支护、模板施工、混凝土施工、钢筋施工、金属结构施工、石渣回填、

船闸工程

脚手架施工、桩基施工、帷幕固结施工、水下爆破施工等

土石方施工、钢筋施工、模板施工、混凝土施工、脚手架施工、金属结构施工、桩基施可自定义

电站厂房工程

工、设备安装施工等班组

疏浚施工、炸礁施工、开挖与回填、钢筋施工、模板施工、混凝土施工、桩基施工、坝

航道工程

体填筑、护滩与护底施工、护岸施工等

示例:王XX担任班组长的石方爆破施工班组,施工班组名称为:王XX石方爆破班组。

6.3.3根据施工特点、进度要求、作业内容等确定施工班组三卡学习内容,形成三卡学习矩阵,三卡

学习矩阵详见附录F。

7信息管理

7.1一般规定

一会三卡工作应实现信息化管理。一会三卡信息化管理平台应具备项目信息管理、人员信息管理、

一会管理、三卡学习管理、积分管理、工作看板管理等基本功能,应配置用户端,包括手机端、平板端、

电脑端、显示屏等,应向省级平台实时、准确、自动推送基础数据。

7.2项目信息

在建项目及参建单位名称、简称和类型等基本信息等,项目信息采集标准详见附录表G.1;单位

信息采集标准,详见附录表G.2。

7.3人员信息

7.3.1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应指定专人对参建人员信息进行管理,实现全员实名制管理,

可自动实现人员编码、形成人员档案,做到“一人一档”。

7.3.2参建人员包括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相关管理人员和施工班组人员。

7.3.3人员信息采集标准详见附录表G.4。

7.4班组信息

7.4.1应包括班组名称、进退场时间、所在标段、所在项目等基本信息,信息采集标准详见附录表G.3。

7.4.2班组信息是班前会召开记录、班前会影像上传记录以及三卡学习信息的基本单元。

7.5一会信息

7.5.1应包括施工班组的班前会应召开次数、实际召开次数、应参会人数和实际参会人数。

7.5.2班前会影像视频要求:视频清晰、内容完整、资料齐备、记录可查。

7.6三卡信息

应对三卡转译视频名称,对应的三卡编号、作业部位、作业活动、危险点、危险源、事故类型、视

频时长、视频播放地址以及项目ID等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信息采集标准详见附录表G.5。

5

DB43/T2960—2024

附录A

(规范性)

作业要点卡

A.1通用作业作业要点卡

表A.1支架搭拆作业要点卡

编号:A.1.1作业部位:通用作业作业活动:支架搭拆作业

序号作业活动内容作业控制要点

(1)支架基础的场地应设排水措施;

(2)支架应按施工图设计的要求进行安装,立柱应垂直,节点连接应可靠;

(3)高支架应设置足够的斜向连接、扣件或缆风绳,横向稳定应有保证措施;

1支架安装(4)支架在安装完成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高程、节点连接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全面检查,

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

(5)支架在施工前确定是否需要预压,并按规定执行;

支架应结合模板的安装一并考虑设置预拱度和卸落装置。

(1)支架的拆除期限和拆除程序等应根据结构物特点、模板部位和混凝土所应达到的强度要求确

定,并应严格按其相应的施工图设计的要求进行;

(2)支架的拆除应遵循先拆非承重模板、后拆承重模板、自上而下、分层分段拆除的顺序和原则;

(3)承重支架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拆除;

2支架拆除

(4)简支梁、连续梁结构支架宜从跨中向支座方向依次循环卸落;

(5)悬臂梁结构支架宜从悬臂端开始顺序卸落;

(6)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支架应在结构建立预应力后方可拆除;

支架拆除时,不得损伤混凝土结构。

表A.2模板安拆作业要点卡

编号:A.1.2作业部位:通用作业作业活动:模板安拆作业

序号作业活动内容作业控制要点

(1)模板安装前检查模板的尺寸、规格是否符合方案要求及部件是否有变形、锈蚀等影响施工安

全、质量的情况;

(2)模板安装前需将模板打磨干净后涂刷水性脱模剂,脱模剂严禁污染工程结构和构件、钢筋、

施工缝部位;

(3)模板侧面及下端粘贴双面胶,防止错台和漏浆;

(4)吊运模板时,应有专人指挥,且所用钢丝绳要有足够的强度,并且要捆绑牢固;

(5)模板应按设计要求准确就位,且不宜与脚手架连接;

1模板安装(6)安装侧模板时,支撑应牢固,应防止模板在浇筑混凝土时产生移位;

(7)模板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防倾覆的临时固定设施,保证其形状和位置,严禁将模板系于

结构钢筋上;

(8)严禁将模板拉杆与钢筋主筋进行焊接连接,可与拉杆预埋钢筋焊接;

(9)模板安装完成后,其尺寸、平面位置和顶部高程等应符合设计要求,节点联系应牢固;

(10)梁、板等结构的底模板宜根据需要设置预拱度;

(11)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安装应牢固,位置应准确;

(12)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工应随时检查模板有无漏浆、胀模,并及时调整。

6

DB43/T2960—2024

表A.2模板安拆作业要点卡(续)

序号作业活动内容作业控制要点

(1)应根据结构特点、模板部位和混凝土所达到的强度确定拆模时间,经审核确认后方可实施;

(2)模板拆除时,不得损伤混凝土结构,严禁采用钢筋、钢管等硬质撬棍直接撬砸模板;

(3)模板应按顺序分层、分段拆除,不得留有松动或临时悬挂的模板。模板拆除下方应设置安全

警戒区;

2模板拆除

(4)承重模板应横向同时、纵向对称均衡卸落;

(5)模板拆除后须进行打磨抛光,确保下次使用模板表面光洁平整无锈斑;

(6)模板拆除后,应对拉杆孔眼进行处理;

(7)拉杆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设计最小厚度,拉杆孔眼的封堵应密实、平整。

表A.3混凝土施工作业要点卡

编号:A.1.3作业部位:通用作业作业活动:混凝土浇捣作业

序号作业活动内容作业控制要点

(1)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模板内的杂物、积水以及钢筋上的污垢等清理干净,同时应对支架、

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进行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筑;

(2)混凝土自吊斗口或布料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否则必须采取措施,如设置

串筒、溜槽等;

(3)串筒出料口混凝土堆积高度不得超过1m,禁止使用振捣棒分摊混凝土;

(4)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浇筑,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

(5)上下层混凝土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之间的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在1.5m以上;

1混凝土浇筑(6)在倾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应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层;

(7)振捣时应快插慢拔,插点均匀,避免漏振或过振,分层浇筑时,插入下层混凝土不小于

50mm,避免振捣棒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件;

(8)混凝土振捣需充分,混凝土停止下沉,无气泡泛出,表面平坦出现泛浆时即可停止振捣;

(9)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对混凝土面整平,混凝土收浆后进行二次抹面,采用压光或

拉毛;

(10)浇筑混凝土期间,应随时检查支架、模板、钢筋、预应力管道和预埋件等的稳固情况;

(11)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运输工具、模板、支架及脚手架等荷载。

(1)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其收浆后尽快予以覆盖并洒水保湿养护;

(2)混凝土表面有模板覆盖时,应在养护期间使模板保持湿润;

2混凝土养护(3)混凝土的洒水保湿养护时间应不少于7d,对重要工程或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酌情延长

养护时间;

(4)当气温低于5°C时,应采取保温养护措施,不得向混凝土表面洒水。

表A.4钢筋制安作业要点卡

编号:A.1.4作业部位:通用作业作业活动:钢筋制安作业

序号作业活动内容作业控制要点

(1)钢筋加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制作下料表与绘制加工大样图;

(2)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无损伤,使用前应将表面的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带有颗粒

状或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1钢筋加工(3)钢筋弯曲加工时应按设计角度一次弯曲成型,不得反复弯折;

(4)钢筋车丝丝头长度应满足规范要求,丝口无损伤,端头应打磨平整并戴好丝头保护套;

(5)加工完成后应分类存放并做好标志牌;

(6)钢筋原材料应平直、无局部弯曲,成盘钢筋或弯曲钢筋应采用调直机调直。

7

DB43/T2960—2024

表A.4钢筋制安作业要点卡(续)

序号作业活动内容作业控制要点

(1)每批钢筋焊接前应进行试焊,试焊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2)焊接时,对施焊场地应有适当的防风、雨、雪、严寒的设施;

(3)电渣压力焊仅可用于竖向钢筋的连接,不得用作水平钢筋和斜筋的连接;

(4)钢筋焊接应在环境温度大于5℃时进行,当气温低于5℃时应采用预热、增大电流、降低焊

2钢筋连接接速度等工艺措施,并进行焊接工艺试验合格后方能进行;

(5)当气温低于0℃时,应停止一切焊接作业;

(6)直螺纹连接施工时应配备扭力扳手、专用螺纹环规,固定作业人员,对加工的丝头应进行

检验和拧紧力矩检验,严禁直接用手旋紧套筒;

(7)现场安装时,应使钢筋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顶紧,套筒两端钢筋外露丝扣1~2道。

(1)钢筋的交叉点宜用铁丝扎牢,必要时可采用点焊焊牢;

(2)结构或构件拐角处的钢筋交叉点应全部绑扎;

(3)钢筋绑扎时,除设计有特殊规定者外,箍筋应与主筋垂直;

(4)绑扎钢筋的铁丝丝头不应进入混凝土保护层内;

3绑扎与安装

(5)钢筋保护层垫块应相互错开、分散设置在钢筋与模板之间,不应横贯保护层,垫块数量不

少于4个/m2;

(6)对集中加工、整体安装的半成品钢筋和钢筋骨架,在运输时应采用适宜的装载工具,并应

采取增加刚度、防止其扭曲变形的措施。

表A.5脚手架搭拆作业要点卡

编号:A.1.5作业部位:通用作业作业活动:脚手架搭拆作业

序号作业活动内容作业控制要点

(1)搭设前应测量放样并画线标识,每搭设完一步距架体后,应及时校正立杆间距、步距、

垂直度及水平杆的水平度;

(2)垫板应平整、无翘曲,不得采用已开裂木垫板;

(3)搭设应根据立杆放置可调底座,应按先立杆后水平杆再斜杆的顺序搭设,形成基本的架体

1脚手架安装单元;

(4)架体搭设与拆除过程中,可调底座、可调托撑、基座等小型构件宜采用人工传递;

(5)作业层应满铺脚手板,同时作业层与主体结构间的空隙应设置水平防护网;

(6)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扫地杆与剪刀撑搭设应符合要求;

(7)搭设完成后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1)拆除作业应按先装后拆、后装先拆的原则进行,应从顶层开始、逐层向下进行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