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8204.4-2013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4部分:公共用品用具微生物
GB/T 18204.4-2013 Examination methods for public places—Part 4:Microorganism on a surface of public articles
基本信息
本部分适用于公共场所内公共用品用具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葡萄球菌以及溶血性链球菌的测定,其他场所可参照执行。
发布历史
-
2000年09月
-
2013年12月
-
2025年05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起草人:
- 陈连生、沈贇、符晓梅、甄世祺、陈晓东、张秀珍、石利民
- 出版信息:
- 页数:15页 | 字数:26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13.060
C5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彖标准
GB/T18204.4—2013
代替GB/T18204.2〜18204.8—2000,GB/T18204.11-18204.12—2000,
部分代替GB/T17220—1998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4部分:公共用品用具微生
Examinationmethodsforpubliplaces—
Part4:Microorganismonasurfaceofpubliarticles
2013-12-31发布2014-12-01实施
GB/T18204.4—2013
目次
前言m
i范围1
2术语和定义1
3细菌总数平皿计数法1
4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4
5金黄色葡萄球菌平皿鉴定法6
6真菌总数平皿计数法8
7溶血性链球菌培养法9
附录A(规范性附录)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用具微生物采样方法11
T
GB/T18204.4—2013
言
GB/T18204《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分为六个部分:
——第1部分:物理因素;
——第2部分:化学污染;
——第3部分:空气微生;
——第4部分:公共用品用具微生;
——第5部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第6部分: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本部分为GB/T18204的第4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代替GB/T18204.2—2000«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GB/T18204.3-
2000《公共场所茶具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GB/T18204.4—2000《公共场所毛巾、床上卧具
微生物检验方法细菌总数测定》、GB/T18204.5—2000«公共场所毛巾、床上卧具微生物检验方法
大肠菌群测定》、GB/T18204.6—2000《理发用具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定》、GB/T18204.7-
2000《理发用具微生物检验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测定》、GB/T18204.8—2000《公共场所拖鞋微生
检验方法霉菌和酵母菌测定》。代替GB/T18204.11—2000«公共场所浴盆、脸(脚)盆微生物检验方
法细菌总数测定》、GB/T18204.12—2000*(:公共场所浴盆、脸(脚)盆微生物检验方法大肠菌群测
定》。部分代替GB/T17220—1998《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中的公共用品用具采样要求。
本部分与GB/T18204.2〜18204.8—2000、GB/T18204.11〜18204.12—2000和GB/T17220—
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对菌落计数公式进行了修改;
——增加了溶血性链球菌检验方法。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陈连生、沈簣、符哓梅、甄世祺、陈晓东、张秀珍、石利民。
自本部分实施之日起,GB/T18204.2-18204.8—2000,GB/T18204.11〜18204.12—2000全部内
容和GB/T17220—1998中相应内容同时废止。
GB/T18204.2〜18204.8—2000、GB/T18204.11〜18204.12—2000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8204.2—2000;
——GB/T18204.3;
——GB/T18204.4;
——GB/T18204.5;
——GB/T18204.6;
——GB/T18204.7;
——GB/T18204.8;
——GB/T18204.11—2000;
——GB/T18204.12—2000o
GB/T17220—1998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17220—19980
m
GB/T18204.4—2013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4部分:公共用品用具微生
1范围
GB/T18204的本部分规定了公共场所公共用品用具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
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的采样与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公共场所内公共用品用具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葡萄球菌以及溶血性
链球菌的测定,其他场所可参照执行。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细菌总数totalbacterialcount
公共用品用具经过采样处理,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经35°C-37°C.48h培养所生长发育的嗜中温
性需氧和兼性厌氧菌落的总数。
2.2
大肠菌群coliforms
在37°C、Z4h培养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剋杆菌。
2.3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usaureus
在BairdParker培养基或血平板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分解甘露醇产酸,血浆凝固酶阳性的革兰氏阳
性葡萄状球菌。
2.4
真菌总数totalfungicount
在孟加拉红或沙氏琼脂培养基上经25°C-28°C、3d~7d培养所形成菌落的总数。
2.5
溶血性链球菌streptocoushemolyticus
属于链球菌属,为革兰氏阳性菌,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血平板上产生溶血圈。
3细菌总数平皿计数法
3.1培养基与试剂
3.1.1生理盐水成分:
氯化钠8.5g
蒸憾水1000mL
制法:称取&5g氯化钠溶于1000mL蒸憾水中,分装到试管内,每管10mL,121°C高压灭菌
15min。
1
GB/T18204.4—2013
3.1.2营养琼脂成分:
蛋白腺10g
牛肉膏3g
氯化钠5g
琼脂10g〜20g
蒸憎水1000mL
制法:将上述成分混合后,加热溶解,调整pH为7.4〜7.6,分装于玻璃容器内,经103.43kPa
(121°C,15lb)灭菌20min,储存于冷暗处备用。
3.2仪器和设备
3.2.1高压蒸汽灭菌器。
3.2.2干热灭菌箱。
3.2.3恒温培养箱:36°C±1°C。
3.2.4冰箱。
3.2.5电炉或微波炉。
3.2.6天平:感量0.1go
3.2.7涡旋混合器。
3.2.8无菌试管、平皿(直径9cm)、刻度吸管等。
3.2.9灭菌棉拭子。
3.2.10灭菌剪刀。
3.2.11pH计或精密pH试纸。
3.2.12放大镜或(和)菌落计数器。
3.3检验步骤
3.3.1采样方法见附录A。
3.3.2样品的稀释:将放有采样后棉拭子的试管充分振摇,此液为1:10的样品匀液。用1mL无菌吸
管或微量移液器吸取1:10样品匀液1mL,沿管壁缓慢注于盛有9mL生理盐水稀释液(3.1.1)的无菌
试管中(注意吸管或吸头尖端不要触及稀释液面),振摇试管或换用1支无菌吸管反复吹打使其混合均
匀,制成1:100的样品匀液。按同法制备10倍系列稀释样品匀液,每递增稀释1次,换用1次1mL无
菌吸管或吸头。
3.3.3样品的接种:根据对样品污染状况的估计,选择1个〜2个适宜稀释度的样品匀液,在进行10倍
递增稀释时,每个稀释度分别吸取1mL样品匀液于2个无菌平皿内。同时分别取1mL稀释液加入两
个无菌平皿作空白对照。
3.3.4样品的培养:及时将15mL〜20mL冷却至45°C〜50°C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可放置于
46°C±1°C恒温水浴箱中保温)倾注平皿,并转动平皿使其混合均匀。琼脂凝固后,将平板翻转,
36°Ci1°C培养48h+2ho
3.4菌落计数
3.4.1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或菌落计数器,记录稀释倍数和相应的菌落数量(CFU)。
3.4.2选取菌落数在30CFU-300CFU之间、无蔓延菌落生长的平板计数菌落总数。低于30CFU
的平板记录具体菌落数,大于300CFU的可记录为多不可计。每个稀释度的菌落数应采用两个平板的
平均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DL/T 5156.2-2002 电力工程勘测制图 第2部分:岩土工程 2002-04-27
- SJ 2940-1988 卫星通信地球站无线电设备可靠性试验方法 1988-03-22
- JT/T 676-2009 车载式路面激光平整度仪 2009-09-17
- SJ 21309-2018 电子装备装配工艺方法图形符号 2018-01-18
- HB 7584-1998 飞机起落架装置系统术语 1998-06-26
- SH/T 3067-2007 石油化工钢筋混凝土冷换框架设计规范 2007-01-25
- SY/T 5687-1995 石油钻采设备的可靠性通用规则 1995-04-25
- SJ 20061-1992 半导体分立器件 CS146型硅N沟道耗尽型场效应晶体管详细规范 1992-11-19
- JC/T 488-1992 玻璃池窑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 1992-08-11
- JTS 155-2012 码头船舶岸电设施建设技术规范 201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