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T 1741-2018 乡村生态景观林造林技术规程
DB35/T 1741-2018 DB35/T 1741-2018 Forest afforest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ural ecological landscape forest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18年02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 起草人:
- 陈绍玲、林建丽、万泉、张惠光、王念奎、郑淑娟、林贵民
- 出版信息:
- 页数:2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65.020.40
B64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1741—2018
乡村生态景观林造林技术规程
Afforestationtechnicalregulationsforruralecologicallandscapeforest
2018-02-05发布2018-05-05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5/T1741—2018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术语和定义........................................................................1
3类型..............................................................................1
4造林方式..........................................................................1
5树种选择..........................................................................2
6作业设计..........................................................................2
7种植..............................................................................4
8管护..............................................................................6
9验收..............................................................................7
10档案管理.........................................................................8
附录A(资料性附录)乡村生态景观林主要树种推荐表....................................9
附录B(规范性附录)乡村生态景观林造林作业设计表...................................13
附录C(规范性附录)乡村生态景观林造林作业设计文件组成格式.........................14
附录D(规范性附录)工程验收单.....................................................16
参考文献............................................................................17
I
DB35/T1741—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绍玲、林建丽、万泉、张惠光、王念奎、郑淑娟、林贵民。
II
DB35/T1741—2018
乡村生态景观林造林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乡村生态景观林的术语和定义、类型、造林方式、树种选择、作业设计、种植、管护、
验收、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乡村生态景观林营造。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乡村生态景观林ruralecologicallandscapeforest
在村落民宅、陵园、墓地、庙宇、寺院和祠堂等处人工栽培或天然生长具有生态保护价值和历史传
承意义的森林。
3类型
3.1村落宅基型
位于村落民宅周边的森林,包括下列内容:
a)水口林:位于村落汇水区水源出入口处的森林;
b)龙座林:位于山腰、山脚或村落后山的森林;
c)垫脚林:位于村前河边、湖畔的森林;
d)宅基林:位于宅居周围或庭院内的森林。
3.2陵园墓地型
位于陵园、墓地周边的森林。
3.3寺院宫观型
位于庙宇、寺院和祠堂周边的森林。
4造林方式
4.1新造
在村庄水系、水口、后龙山、民居古厝、宗祠、寺庙、陵园周边、乡村公园,以及村旁、路旁、宅
旁、水旁可利用的空地上造林。
1
DB35/T1741—2018
4.2改造
对原有的稀疏、残次乡村生态景观林进行补植改造。
5树种选择
5.1基本原则
按照适地适树原则,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海拔选择树种,选择长寿、珍贵、乡土或引种成功的乔木
树种为主,具体内容参见附录A。
5.2树种选择要求
5.2.1村落宅基型
5.2.1.1水口林:选择耐水湿的树种为主。
5.2.1.2龙座林:选择具有观赏或经济价值的树种为主。
5.2.1.3垫脚林:选择耐水湿、根系发达的树种为主。
5.2.1.4宅基林:选择具有观赏或经济价值的树种为主。
5.2.2陵园墓地型
选择与丧葬文化相关的树种为主。
5.2.3寺院宫观型
选择能体现相关文化内涵的树种为主。
6作业设计
6.1作业区调查
6.1.1调查内容
对作业区内现状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绿化长度、宽度、面积、立地因子、现有植被情况、需保护
的对象,具体内容见附录B中的表B.1。
6.1.2调查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作业区长度、宽度、面积测量选用皮尺或罗盘仪等测量仪器进行实测,其他因子通
过现场调查,并填写现状调查一览表。
6.2作业区设计
6.2.1设计内容
6.2.1.1类型确定与树种选择
根据作业区所处的位置,确定乡村生态景观林类型,选择种植树种。
2
DB35/T1741—2018
6.2.1.2配置
确定种植密度、配置方式等。
6.2.1.3苗木
确定苗木的数量、规格。
6.2.1.4清理、整地
确定作业区清理、整地方式,种植穴的规格。
6.2.1.5种植时间
根据种植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确定种植时间。
6.2.1.6填土方
根据作业区的标高和种植树种生物学特性确定填土方的土壤类型、厚度和用量。
6.2.1.7客土
对栽植地点或种植穴中不适合种植的土壤进行客土处理,测算客土的用量。
6.2.1.8基肥
确定基肥种类和用量。
6.2.1.9支护架
根据苗木规格和风力大小确定支护架的材质、口径、长度、用量以及捆绑方法等。
6.2.1.10追肥
确定追肥方法、次数、时间和用量。
6.2.1.11有害生物防控
制定有害生物防控的措施与方法。
6.2.1.12林木抚育
确定抚育方法、次数、时间等。
6.2.1.13其它
确定树木与建筑物、构筑物、管线之间的距离。
6.2.2设计图
6.2.2.1绘制设计平面图
设计平面图绘制比例尺及内容:
a)比例尺:选用1:500、1:1000;
b)内容:指北针,道路、水系、桥涵、建筑物、辅助工程、古树名木及拟保留的植物等主要地(物)
标的位置,造林布局。
3
DB35/T1741—2018
6.2.2.2绘制植物配置图
植物配置图绘制内容及要求:
a)以网格化图纸标出不同植物的位置和种植数量;
b)选用的树木图例应简明易懂,同一树种应采用相同的图例,同一植物规格不同时,应按比例绘
制,并有相应标示;
c)植物种类、规格、数量一览表。
6.2.3填写设计表
设计表的格式按照附录B中表B.2的规定。
6.2.4装订设计文件
设计书文件组成按照附录C规定。
7种植
7.1种植前准备
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和衔接。
7.2苗木
7.2.1苗木要求
根系发达、生长茁壮、无病虫害、针叶树种顶芽无机械损伤,规格和形态应符合设计要求。
7.2.2苗木处理
7.2.2.1根系修剪
裸根苗种植前应进行根系修剪,剪除劈裂根、病虫根、过长根。
7.2.2.2树冠修剪
修剪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主干明显的落叶乔木,保持原有树形,适当疏枝,在保留主枝或侧枝的健壮芽上短截,剪去枝
条20%~30%;
b)主干不明显、枝条茂密的落叶乔木,选留主干上的几个侧枝,保持原有树形进行短截;
c)非容器苗的常绿乔木在保持原有树形的基础上应适量短截、疏枝,并可摘除部分叶片。枝叶集
生枝干顶部的苗木可不修剪,但应进行50%~75%的强度摘叶;
d)容器苗的常绿乔木在保持原有树形的基础上可适量疏枝,并可摘除30%叶片;
e)全冠苗应保持原有树形与冠径,可适量删剪侧枝,并可摘除30%叶片;
f)常绿针叶树,只剪除病虫枝、枯死枝、生长衰弱枝、过密的轮生枝和下垂枝;
g)珍贵树种或萌蘖力弱的树种的树冠只作少量疏剪。
7.2.2.3修剪质量
修剪质量要求内容:
a)剪口应平滑,不得劈裂,大于3cm的剪口应涂布保护;
4
DB35/T1741—2018
b)枝条短截时应留外芽、剪口距留芽位置1cm以上;
c)修剪时,直径大于3cm的大枝及粗根,截口必须削平并涂防腐剂;
d)主干明显的树种,修剪时应保护主枝,不得损伤主梢。
7.3作业区准备
7.3.1清理方法
选用人工劈杂、机械割除等方法进行除草;清理建筑垃圾、石块、树根、杂物及其它有害物等。
7.3.2填挖土方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填挖土方,浅根性乔木树种种植土层厚度应达90cm以上,深根性乔木树种种
植土层厚度应达150cm以上。古树名木树体保护范围内不得填挖土方。
7.4挖穴
7.4.1位置确定
根据植物配置图,采用白灰打点或打桩准确标记种植穴。种植穴应避开地下综合管网、地上构筑物
及电杆等。若地下或地上有无法避开的构筑物,种植穴可稍作移位。
7.4.2规格要求
种植穴深度和宽度应根据设计要求、苗木规格和土质情况确定。对土质不好的穴位应进行客土改良
或采取施肥措施,则应适当加大穴规格。属于水田的绿化地,应挖透犁底层。
7.4.3挖掘方法
挖种植穴应垂直下挖,穴壁要平滑,挖出的可利用表土和心土应分别置放。穴内平整,无树根和石
块。
7.5客土
对不宜树木生长的建筑弃土或含有害成份的土壤,应换上适宜树木生长的种植土。对有特殊要求的,
宜掺入20%~25%的腐殖土,改良土壤结构和增加肥力。
7.6施基肥
根据设计要求施基肥。基肥种类包括有机菌肥、复合肥或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等。将搅碎、过筛
的有机肥或复合肥与细土拌匀,平铺穴底,上覆5cm种植土,避免土球、根系直接接触肥料。
7.7种植时间
根据树木习性和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最佳种植时间,一般选择春季或小阳春。
7.8种植方法
7.8.1客土和回填种植穴内的土壤,应捡除直径5cm以上的石砾、水泥块、砖块及其它有害杂质后方
可使用,回填土应先使用所定分量之肥料混合土或表土,然后将心土和四周土壤依次填入。树穴底部土
层厚度应大于15cm。
7.8.2苗木置入种植穴前,应检查种植穴大小及深度,对不符合根系要求时,应修整种植穴。
5
DB35/T1741—2018
7.8.3种植裸根苗木时,根部应喷洒生根激素,在穴底填土并使其呈半圆土堆,置入苗木,定好方向,
定位扶正依据根幅情况先填适当厚度的种植土,轻提树干使根系舒展,使其充分接触土壤后继续边填土
边捣实。
7.8.4种植带土球、容器苗时,在穴内用种植土填至放土球底面的高度,将苗木放置填土面上,定好
方向,在定位扶正时应移动土球,不得摇动树干,保持直立。苗木经定位稳定后,自下而上小心拆除包
装物。若土球有松碎时,下面的包装物可剪断,不宜强行取出,随后继续填土,并应分层捣实。
7.8.5干旱天气种植时,根据种植穴的大小,每穴的穴底土壤均匀拌入不少于500g浸泡后的保水剂,
压实,苗木植入后向土球或树体四周培土时均匀拌入不少于500g浸泡后的保水剂;针叶树苗木应在树
冠上喷洒抗蒸腾剂。
7.9种植质量要求
种植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种植应按设计图纸要求核对苗木品种、规格及种植位置;
b)种植带土球、容器苗时,应拆除不易腐烂的包装物;
c)裸根苗种植时,根系必须舒展,填土应分层踏实,种植深度应与原移植地种植线一致;
d)不积水地块,原移植地种植线低于植穴上线5cm~l0cm;易积水地块,原移植地种植线高于
植穴上线5cm~l0cm。但都要预留新填土沉降高度5cm~l0cm。
7.10种植后处理
苗木种植后浇水、支撑固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a)种植后应在略大于种植穴直径的周围,筑成高10cm~15cm的围堰,土堰应筑实不得漏水,
坡地可采用鱼鳞穴式种植;
b)新植树木应在当日浇透第一遍水,以后根据天气状况及时补水;
c)秋季种植的树木,浇足水后可封穴越冬;
d)干旱天气应增加浇水次数。干热风季节,在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根据需要进行喷雾;
e)浇水时应防止因水流过急导致裸露根系或冲毁围堰。浇水后若出现土壤沉陷,致使树木倾斜,
应及时扶正、培土;
f)浇水渗下后,应及时以围堰土封穴,且不得损伤树木根系;
g)种植胸径5cm以上的乔木,应设支柱固定。绑扎树木处应夹软垫物,避免损伤树皮,支柱应
牢固,绑扎后的树干应保持直立。
8管护
8.1土壤管理
8.1.1锄草松土
造林后1~2年,一般在每年5月至6月和8月至9月进行1~2次锄草松土。对杂草灌木生长繁茂的,先
劈草抚育,尔后进行块状锄草松土,并挖掉茅草兜。松土深度5cm~10cm,里浅外深。
8.1.2施肥
根据树木生长状况,施一定数量的复合肥。
6
DB35/T1741—2018
8.1.3浇水与排水
8.1.3.1应根据不同树种、立地条件和气候情况,进行适时适量浇水,保持土壤中的有效水分。
8.1.3.2对水分、空气湿度和温度要求较高的树种,应防止干旱,适当进行叶片、树干喷水。
8.1.3.3浇水时间,夏季以早晚为宜,冬季以中午为宜。
8.1.3.4出现雨后积水应及时排除,避免烂根影响成活。
8.2林木管护
8.2.1新造树木要封禁保护,禁止在绿化地块放牧。
8.2.2自然整枝不好的树种,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培育目标,适时进行除萌、摘芽、修枝、整形
等抚育工作。
8.2.3加强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防控工作。
8.2.4容易遭受风倒、雪压、冰挂、冻害等自然灾害的林木,应采取相应的预防、保护措施。
8.3补植
绿化成活率不合格的绿化地块,当年或翌年春天补植。
9验收
9.1验收时间
种植结束后1年进行验收。
9.2验收内容
施工面积、树木规格和成活率。
9.3验收方法
9.3.1面积
采用皮尺、罗盘仪等测量仪器进行测量。
9.3.2树木规格
9.3.2.1块状地块
一般采用样带或样圆调查,抽查面积应占绿化地块面积的10%以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布设样带
或样圆进行调查。调查要求:
a)样带:每个地块不少于3条带;
b)样圆:每个地块不少于9个样圆,一般以3个样圆组成1个样圆群,每个样圆半径3.26m。
9.3.2.2带状地块
一般采用样段调查。样段面积应占绿化地块面积的10%以上,每个绿化地块不少于3段,样段长
20m~50m,且布设在有代表性的地段。
7
DB35/T1741—2018
9.3.3成活率
9.3.3.1调查方法
按9.3.2.1和9.3.2.2执行。
9.3.3.2计算方法
分别按样带、样圆或样段进行统计计算,每穴按1株计算。
9.3.3.3计算公式
成活率按式(1)计算:
A=B/C.........................................(1)
式中:
A——成活率,%;
B——成活株数;
C——种植总株数。
9.4质量要求
9.4.1面积
允许误差小于5%。
9.4.2树木规格
胸径或地径、树高、冠幅允许误差小于10%。
9.4.3成活率
成活率不低于95%。
9.5填写验收单
分别填写面积、树木规格和成活率验收单,验收单的格式按照附录D规定。
10档案管理
10.1建档要求
获得财政资金扶持的乡村生态景观林建设,都应建立造林技术和管理档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SN/T 5153-2019 生活用纸中荧光增白剂含量的测定 紫外光谱法 2019-10-25
- SN/T 5148-2019 出口动物源食品中可乐定和赛庚啶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2019-10-25
- SN/T 5152-2019 生活用纸中甲醛含量的测定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2019-10-25
- SN/T 5146-2019 出口食品中左旋肉碱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和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2019-10-25
- SN/T 5154-2019 柔性包装密封件破裂试验 约束板中使用内部气体增压测试法 2019-10-25
- SN/T 5147-2019 出口乳制品中肌醇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2019-10-25
- SN/T 5149-2019 出口动物源食品中卡麦角林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2019-10-25
- SN/T 5150-2019 防晒化妆品UVA光防护效果体外测定方法 2019-10-25
- SN/T 3480.5-2019 进口电子电工行业成套设备检验技术要求 第5部分:电机制造专用设备 2019-10-25
- SN/T 4675.31-2019 出口葡萄酒中丙三醇碳稳定同位素比值的测定 液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法 2019-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