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3785-2021 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技术规范

DB34/T 3785-2021 Sports Promotion Health Servic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安徽省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23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34/T 3785-2021
标准类型
安徽省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1-01-25
实施日期
2021-02-25
发布单位/组织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蚌埠医学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省食品药品审评认证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体育科学学会、合肥博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起草人:
出版信息:
页数:23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1.020

CCSC01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785—2021

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ofexercisepromoteshealth

2021-01-25发布2021-02-25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3785—2021

目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服务流程...........................................................................2

5建档...............................................................................2

6信息采集...........................................................................2

7健康评估...........................................................................3

8运动方案制定.......................................................................8

9运动指导..........................................................................10

10效果评价.........................................................................11

附录A(规范性)信息采集表............................................................12

附录B(规范性)健康评估表............................................................16

附录C(资料性)推荐量表、相关知识与建议..............................................17

参考文献.............................................................................19

I

DB34/T3785—2021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蚌埠医学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省食

品药品审评认证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省体育科学学会、合肥博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许杨、高理升、谢晖、汪帮华、张弦、吴鸣、张晓雨、陈焱焱、丁增辉、王煜、

孙婷、马祖长、孙怡宁。

II

DB34/T3785—2021

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运动促进健康服务的流程、信息采集、健康评估、运动方案制定、运动指导及效果评

价。

本文件适用于运动促进健康的技术服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DB34/T3171-2018“体卫结合”的健康促进服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体力活动physicalactivity

人体的能量消耗量高于安静状态的能量消耗量的所有活动。

3.2

科学健身运动scientificfitnessexercise

有计划、有意识地以维持和增强体适能为目的而进行的体力活动。

3.3

运动促进健康exercisepromoteshealth

通过科学运动,促进全身各系统机能完善,增强免疫力,实现慢病防控,健康状态改善,提高适应

能力。

3.4

个性化运动处方personalizationexerciseprescription

制定的符合服务对象健康状况、体力活动水平、外部支撑条件的运动方案,制定运动目标、运动项

目、运动计划、运动风险防控、运动纠偏等。

3.5

运动意识培养方案exerciseconsciousnesstrainingprogram

以唤醒运动促进健康意识为目的,制定以健康宣教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化运动处方。

3.6

运动习惯育成方案exercisehabitformationprogram

以培养规律运动习惯为目的,制定以增加体力活动水平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化运动处方。

3.7

科学健身指导方案scientificfitnessguidanceprogram

以保持运动习惯为目的,制定以符合服务对象主诉和健康状况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化运动处方。

1

DB34/T3785—2021

3.8

运动风险评估exerciseriskassessment

对服务对象可能存在的运动禁忌、新发疾病的综合评估。

4服务流程

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技术流程图见图1。

图1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技术流程图

5建档

服务对象首次建档,应填写附录A表A.1《基本信息表》。

6信息采集

6.1健康信息

填写附录A表A.2《健康信息表》。

6.2检测信息

6.2.1身体形态

主要检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

——体重指数(BMI);

——腰臀比。

6.2.2身体机能

6.2.2.1身体成分

宜采用生物电阻抗检测技术。主要检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

——体脂率;

——肌肉量。

6.2.2.2骨密度

宜采用超声透射法检测技术。主要检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

——T-值;

——Z-值。

6.2.2.3心血管功能

2

DB34/T3785—2021

宜采用桡动脉压力示波法检测技术。主要检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

——心率(HR);

——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

——射血分数(ED);

——心内膜下心肌活力率(SEVE);

——中心动脉压(CAP)。

6.2.2.4动脉硬化度

宜采用四肢同步压力示波法检测技术。主要检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

——踝-臂指数(ABI);

——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

6.2.2.5肺机能

宜采用差压式流量测试技术。主要检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

——用力肺活量(FVC);

——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

6.2.3运动机能

6.2.3.1心肺耐力

采用《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推荐测量方法。主要检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最大摄氧量VO2max。

6.2.3.2运动素质

采用《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推荐测量方法。主要检测指标应包括但不限于:

——力量;

——平衡;

——柔韧;

——灵敏;

——肺活量。

6.2.4辅助检查

按DB34/T3171-2018中4.2.2的规定执行。

7健康评估

7.1生活方式

7.1.1体力活动习惯

7.1.1.1通过健康问卷调查,计算每周各种强度体力活动总次数及总运动时间,评价服务对象每周体

力活动习惯。

7.1.1.2每周各种强度体力活动总次数≥3次,且每周运动有效时间≥90min,记为有体力活动习惯。

7.1.2体力活动水平

3

DB34/T3785—2021

个体体力活动水平评价量表见附录C表C.1《个体体力活动水平评价量表》。

7.1.3记录

填写附录B表B.1《健康评估表》。

7.2身体形态

7.2.1体重指数

BMI=体重(kg)/身高(m)/身高(m),推荐评价标准:

——BMI<18.5kg/m2,体重过低;

——18.5kg/m2≤BMI<24kg/m2,体重正常;

——24kg/m2≤BMI<28kg/m2,超重;

——BMI≥28kg/m2,肥胖。

7.2.2腰臀比

腰臀比=腰围(cm)/臀围(cm),按照性别划分推荐参考区间如下:

——女性:0.75~0.85;

——男性:0.80~0.90。

7.3身体机能G

7.3.1身体成分

7.3.1.1体脂率

体脂率=脂肪重量(kg)/体重(kg),按年龄划分:

——女性推荐体脂率正常参考区间:

18~39岁:18%~28%;

40~59岁:20%~32%;

60~69岁:22%~34%。

——男性体脂率正常参考区间:

18~39岁:10%~20%;

40~59岁:11%~22%;

60~69岁:12%~24%。

7.3.1.2肌肉量

——女性按身高划分,推荐肌肉量正常参考区间:

身高110cm~150cm:(31.9±2.8)kg;

身高151cm~160cm:(35.2±2.3)kg;

身高161cm~210cm:(39.5±3.0)kg。

——男性按身高划分,推荐肌肉量正常参考区间:

身高110cm~160cm:(42.5±4.0)kg;

身高161cm~170cm:(48.2±4.2)kg;

身高171cm~210cm:(54.4±5.0)kg。

7.3.2骨密度

4

DB34/T3785—2021

应采用T-值和Z-值联合评价方式,评价方法:

a)T-值≥-1,且Z值≥0:骨质正常;

b)T-值≥-1,且Z值<0:骨质正常,但骨密度低于同龄人平均水平;

c)-2.5<T-值<-1,且Z值≥0:骨质少孔;

d)-2.5<T-值<-1,且Z值<0:骨质少孔,且骨密度低于同龄人平均水平;

e)T-值≤-2.5,且Z值≥0:骨质疏松;

f)T-值≤-2.5,且Z值<0:骨质疏松,且骨密度低于同龄人平均水平。

7.3.3心血管功能

7.3.3.1踝-臂指数(ABI)评价方法:

a)0<ABI<0.5,下肢可能有多处动脉阻塞存在;

b)0.5≤ABI<0.8,下肢可能有至少一处动脉阻塞存在;

c)0.8≤ABI<0.9,疑似下肢部血管阻塞存在;

d)0.9≤ABI<1.0,疑似下肢部血管轻度阻塞存在;

e)1.0≤ABI<1.4,下肢血管未见异常;

f)ABI≥1.4,下肢血管有疑似钙化或管壁增厚。

7.3.3.2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评价方法:

a)年龄≤50周岁:

baPWV<14m/s,大动脉弹性未见异常;

14m/s≤baPWV<16.8m/s,大动脉弹性有一定衰退;

16.8m/s≤baPWV<18.3m/s,大动脉弹性有较大程度衰退;

18.3m/s≤baPWV<21.1m/s,大动脉功能衰退明显;

baPWV≥21.1m/s,大动脉功能衰退明显,可能发生器质性改变。

b)年龄>50周岁:

16.8m/s≤baPWV<18.3m/s,大动脉弹性有一定衰退;

18.3m/s≤baPWV<21.1m/s,大动脉弹性有较大程度衰退;

baPWV≥21.1m/s,大动脉功能衰退明显,可能发生器质性改变。

7.3.3.3心内膜下心肌活力率(SEVR)评价方法:

a)SEVR>1.2,未见异常;

b)1.0<SEVR≤1.2,心脏储备能量的能力降低,承受体力活动的能力下降;

c)0.9<SEVR≤1.0,心脏储备能量的能力较低,承受体力活动的能力较差;

d)0.8<SEVR≤0.9,心肌缺血风险增加;

e)SEVR≤0.8,存在心肌缺血风险。

7.3.3.4中心动脉压(CAP)评价方法:

a)CAP>120mmHg,左心室后负荷较大,长期易造成左心室肥大;

b)110mmHg<CAP≤120mmHg,左心室后负荷增加,长期易造成左心室肥大;

c)85mmHg<CAP≤110mmHg,未见异常;

d)CAP≤85mmHg,左心室后负荷偏低,需进一步心功能检测。

7.3.4记录

填写附录B表B.1《健康评估表》。

7.4运动机能

5

DB34/T3785—2021

7.4.1心肺耐力

采用《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评价方法。心肺运动等级评价方法:

——5分,优秀;

——4分,良好;

——3分,正常;

——2分,尚可;

——1分,较差。

7.4.2单项运动素质评估

采用《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评估方法。运动等级评价方法:

——5分,优秀;

——4分,良好;

——3分,正常;

——2分,尚可;

——1分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