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94037-2019 织机用边撑刺轴技术条件

FZ/T 94037-2019 Technical provisions of temple cylinders for looms

行业标准-纺织 中文简体 现行 页数:6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FZ/T 94037-2019
相关服务
标准类型
行业标准-纺织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12-24
实施日期
2020-07-01
发布单位/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归口单位
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纺织器材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15/SC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织机用边撑刺轴的标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有梭织机或无梭织机在织造过程中控制织物幅宽用边撑刺轴(以下简称“边撑刺轴”)。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常州市雄鹰刺轴有限公司、青岛天一集团红旗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安徽华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纺织器材研究所、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
起草人:
侯水利、秋黎凤、孙燕、刘培德、倪俊龙、孙建新、宋绪忠、许正付、董炯、赵玉生
出版信息:
页数:6页 | 字数:11 千字 | 开本: 大16开

内容描述

ICS59.120.3

W94

FZ

中华人民共和国纺织行业标准

FZ/T94037—XXXX

代替FZ/T94037—1995

织机用边撑刺轴技术条件

Technicalprovisionsoftemplecylindersforlooms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FZ/TXXXXX—XXXX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FZ/T94037—1995《织机用刺环边撑》。与FZ/T94037—1995相比,除编辑性修改

外的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织机用刺环边撑”为“织机用边撑刺轴技术条件”;

——删除了根据使用要求对边撑刺轴进行分类的规则(1995年版的3.2);

——删除了边撑刺轴的术语和基本尺寸的规定(1995年版的3.3);

——修改了边撑刺轴标记方法的规定(见第3章,1995年版的3.4);

——修改了边撑刺轴基本尺寸的极限偏差规定(见4.1,1995年版的3.3);

——删除了边撑刺轴用材料的规定(1995年版的4.1);

——增加了“边撑刺轴刺尖直线度不应大于0.5mm”的规定(见4.2);

——修改了“刺环和环座在使用面的轴向间隙不得大于0.2mm”为“刺环与环座的轴向间隙不应

大于0.12mm”(见4.3,1995年版的4.6);

——修改了“刺环表面粗糙度Ra的最大允许值为3.2μm”为“刺环表面粗糙度Ra值不应大于

1.6μm”;“针/刺表面粗糙度Ra的最大允许值为1.6μm”修改为“针/刺表面粗糙度Ra值

不应大于0.8μm”(见4.4,1995年版的4.3);

——增加了针/刺硬度及其试验方法的规定(见4.5、5.3);

——“5试验方法”一章中增加了“5.5刺环灵活性、针/刺与刺环结合牢度应用手感、目测。”;

——“6检验规则”一章中增加了型式检验的相关规定”(见6.2.1);

——修改了“6检验规则”一章中出厂检验的相关规定(见6.2.2,1995年版的第6章);

——修改了第7章标题“包装、标志”为“包装、标志和运输”及其相关规定。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纺织器材分技术委员会(SAC/TC215/SC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常州市雄鹰刺轴有限公司、青岛天一集团红旗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安徽华茂纺织

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纺织器材研究所、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侯水利、秋黎凤、孙燕、刘培德、倪俊龙、孙建新、宋绪忠、许正付、董炯、

赵玉生。

FZ/T94037—1995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FJ1047—1985。

I

FZ/TXXXXX—XXXX

引言

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8118-1:2006《纺织机械织机边撑第1部分:边撑刺轴》制定的国家

标准GB/T30167.1—2013《纺织机械织机边撑第1部分:边撑刺轴》,规定了织机用边撑刺轴的

术语和定义、名称、规格和标记,为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壁垒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其规范性技术

要素的缺失不仅难

定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