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867.56-2024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56部分:供电企业
DB50/T 867.56-2024 Safety Prod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Part 56: Power Supply Enterprises
基本信息
发布历史
-
2024年03月
研制信息
- 起草单位:
- 重庆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重庆市节能技术服务中心)、重庆能投售电有限公司、重庆渝经电力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控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衍璋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安可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起草人:
- 王晓航、黄勇、方波、谌昆明、洪金河、杨俊杰、肖继攀、彭媛、彭春来、罗旭、陈泽蒙、秦宗、黄胜。
- 出版信息:
- 页数:12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100
CCSA90
DB50
重庆市地方标准
DB50/T867.56—2024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56部分:供电企业
A
2024-03-14发布2024-06-14实施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0/T867.56—2024
目 次
前言......................................................................................................................................................................II
引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原则和要求.....................................................................................................................................................2
5基础管理.........................................................................................................................................................3
6生产环境及设施.............................................................................................................................................9
7生产设备及系统...........................................................................................................................................11
8特种设备.......................................................................................................................................................19
9职业健康.......................................................................................................................................................20
10消防...............................................................................................................................................................23
11危险化学品...................................................................................................................................................24
12劳动防护.......................................................................................................................................................24
13作业安全.......................................................................................................................................................25
14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27
附录A(规范性)供电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清单....................................................................................28
附录B(规范性)供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及监督检查清单............................................................33
附录C(资料性)相关引用条款.....................................................................................................................91
I
DB50/T867.56—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是DB50/T867《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的第56部分。DB50/T867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通用要求;
——第3部分:榨菜生产企业;
——第4部分:油气开采企业;
——第5部分:黑色金属铸造企业;
——第6部分:黑色金属冶炼企业;
——第7部分:黑色金属压延加工企业;
——第8部分:烟草企业;
——第9部分:医药制造企业;
——第10部分:水利施工企业;
——第11部分:殡葬服务机构;
——第12部分:家具制造企业;
——第13部分: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企业;
——第14部分:星级饭店;
——第15部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第16部分:养老机构;
——第17部分:饮料制造企业;
——第18部分:木材加工企业;
——第19部分:建材制造企业;
——第20部分:有色金属冶炼企业;
——第21部分:旅游景区(点);
——第22部分:旅行社;
——第23部分:纺织企业;
——第24部分:粮食加工企业;
——第25部分:城镇天然气经营企业;
——第26部分:涂料制造企业;
——第27部分:水泥搅拌站;
——第28部分:皮鞋制造企业;
——第29部分:有色金属压力加工企业;
——第30部分:有色金属铸造企业;
——第31部分:酒类制造企业;
——第32部分:小五金制造企业;
——第33部分:橡胶、塑料制品企业;
——第34部分:残疾人服务机构;
II
DB50/T867.56—2024
——第35部分: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市场;
——第36部分:仓储企业;
——第37部分:纸制品制造企业;
——第38部分:邮政快递企业;
——第39部分: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
——第40部分:幼儿园;
——第41部分:小学;
——第42部分:中学;
——第43部分:日化产品制造企业;
——第44部分:儿童福利机构;
——第45部分:高等学校;
——第46部分:服装制造加工企业;
——第47部分:饲料生产加工企业;
——第48部分:医疗机构;
——第49部分:加油站;
——第50部分:正餐服务企业;
——第51部分:歌舞娱乐场所;
——第52部分:烟花爆竹零售店(点)
——第53部分:烟花爆竹经营(批发)企业
——第54部分:肥料制造企业
——第55部分:快餐企业
……
本文件为DB50/T867的第56部分。
本文件由重庆市应急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由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重庆市节能技术服务中心)、重庆能投售电有限公司、
重庆渝经电力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重庆控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衍璋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安可
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晓航、黄勇、方波、谌昆明、洪金河、杨俊杰、肖继攀、彭媛、彭春来、罗
旭、陈泽蒙、秦宗、黄胜。
I
DB50/T867.56—2024
引 言
安全生产是永恒的主题,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它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
会稳定大局。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
重要体现。所以,搞好安全生产是取得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充分运用标准化工具,制定合理的安全生
产“标尺”(即安全生产标准),推行标准化作业,并用相应的“标尺”检查监督生产现场,达到规范现
场作业行为目的,对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减少生产经营中因安全事故产生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具有
重大意义。
DB50/T867《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系列地方标准旨在结合重庆市各行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现状,确定
各典型行业的安全生产要求,拟由若干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总则。目的在于确立我市安全生产经营需要遵守的总体原则和总体要求。
——第2部分:通用要求。目的在于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的影响因素,梳理安全生产经营领域较通用
的、常规的安全技术要求。
——第n部分:各行业安全生产技术要求。目的在于结合各行业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编制更具
操作性和适用性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要求。
其中第1部分和第2部分提出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最基本和通用的要求、原则,在整个标
准体系中起统领的作用,是整个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是其他行业安全生产规范的基础,各行业技术规
范应遵循《总则》和《通用要求》中规定的一般要求,并在其基础上,结合各行业特点再进一步细化。
DB50/T867旨在通过梳理安全生产技术要求,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行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
主体责任,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提高企业的安全素质,将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
一线,将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最终能够达到强化源头管理的目。
本文件的落实,将使供电企业安全生产情况自查和监督检查协调统一,有利于提高重庆地方电网企
业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的保障能力。
III
DB50/T867.56—2024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第56部分:供电企业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技术要求,在基础管理、生产环境与设施、生产设备
及系统、特种设备、供配电、职业健康、消防、危险化学品、劳动防护、作业安全、安全生产标准化评
定等方面应达到的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地方电网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2894—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4053.3—2009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GB/T6451—2023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GB7231—2003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GB/T10228—2023干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GB/T11032—202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GB/T12801—2008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13495.1—2015消防安全标志第1部分:标志
GB15603—2022危险化学品仓库储存通则
GB15630—1995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GB17945—2010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
GB23864—2023防火封堵材料
GB26859—2011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
GB26860—2011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
GB26861—2011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高压试验室部分
GB/T29639—2020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60—2008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GB/T50062—2008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
GB50147—20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50—201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50169—201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1—201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87—201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1
DB50/T867.56—2024
GB50217—2018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
GB50219—2014水喷雾灭火系统技术规范
GB50229—2019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
GB50444—2008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
GB50974—201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55036—2022消防设施通用规范
GB55037—2022建筑防火通用规范
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AQ/T9004—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
AQ/T9007—2019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
AQ/T9009—201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
DL/T284—2021输电线路杆塔及电力金具用热浸镀锌螺栓与螺母
DL/T572—2021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
DL/T596—2021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1074—2019电力用直流和交流一体化不间断电源设备
DL/T1253—2013电力电缆线路运行规程
DL5027—2015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
TSGT7001—2023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
DB50/T632—2015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规程
DB50/T867.2—2018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第2部分:通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原则和要求
4.1原则
4.1.1企业应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包括: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厂长等主要负责人
的全面责任,管理负责人的管理责任,技术负责人的技术责任。
4.1.2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应按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本文件的要求,建立符合的管理流程或体
系,保持设备、设施的安全性。
4.1.3企业安全生产可采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置)的动态循环、持续改进的管理流程。
4.1.4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应体现“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原则,通过有效的交流和沟
通,落实具体责任,从细节上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4.2要求
4.2.1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在每年初组织制定安全生产目标,监督检查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在每年
终组织考核安全生产工作绩效。根据设备、工艺、人员变化,调整制定下年度安全生产目标。
2
DB50/T867.56—2024
4.2.2企业应遵照国务院有关部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已颁布的淘汰设备和工艺目录清单,淘汰安全性
落后的设备和工艺。
4.2.3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要求应达到本文件的规定。
4.2.4企业应按本文件及附录A的要求,检查和消除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并验收达标,保证安全生产目
标的实现。
4.2.5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及监督检查可按本文件附录B的要求执行。
4.2.6为了便于实施本文件所引用的标准,相关引用条款参见附录C。
5基础管理
5.1机构与职责
5.1.1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负责安全生产决策和跨部门协调,每季度应至少召开
一次安全专题会,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5.1.2从业人员达到100人及以上的,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
人员在100人以下的,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5.1.3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应履行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和政策,制定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和管理制度,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责任
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并加强监督考核。
5.1.4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全面责任应包括但不限于:
a)建立健全并落实本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b)组织制定并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c)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d)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和有效实施;
e)组织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
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f)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g)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5.1.5企业设置专项工作负责人职务的,该负责人对分管工作中的安全生产承担直接监督管理责任;
设置技术负责人职务的,该负责人对技术工作中的安全生产承担直接监督管理责任。
5.1.6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履行但不限于以下职责:
a)组织或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b)组织或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情况;
c)督促落实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d)组织或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
e)制定安全生产检查计划,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
管理的建议,如实记录检查情况;
f)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如实记录整改情况;
g)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h)发现有危及从业人员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指令从业人员暂停作业或在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后
撤离作业现场;
i)组织安全生产考核,提出奖惩意见。
5.1.7技术管理部门及技术人员应履行但不限于以下职责:
3
DB50/T867.56—2024
a)组织制定、实施本单位安全技术规程、作业规范、技术标准;
b)组织制定、实施危险源的管理方案和危险作业技术措施、应急预案;
c)发现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技术问题并及时处理,对不能现场解决的,采取必要的安
全防护措施。
5.2方针目标
5.2.1企业应制定文件化的安全生产方针和以控制生产安全事故率及职业病发生率为指标的年度安全
生产目标。
5.2.2安全生产目标制定可包括下列内容:
a)火灾事故发生率;
b)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数;
c)工伤数;
d)职业病确诊数。
5.2.3企业应根据各部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面临事故风险的程度,综合设计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并落
实全员目标责任制。
5.2.4按所属基层单位和部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承担的职能,将目标分解为指标并制定实施计划和
考核办法,对目标实施计划的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
5.2.5对目标的完成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根据考核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目标的实施计划,评估
结果、实施计划的调整、修改记录应形成文件并加以保存。
5.3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5.3.1企业应按责、权、利统一的原则,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
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并加强监督考核。
5.3.2安全生产责任的内容和大小应与各生产性质和岗位性质相适应。
5.4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5.4.1企业应制定并实施与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标准相一致的制度文件;制度文件应明
确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方面的部门职责,并有落实措施。
5.4.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包含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目标管理;
b)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c)安全生产承诺;
d)安全生产投入;
e)安全生产信息化;
f)“四新”(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安全管理;
g)安全生产文件、记录和档案及变更管理;
h)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
i)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防治;
j)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k)特种作业(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管理;
l)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管理;
m)设备设施管理;
n)施工或检维修安全管理;
o)危险物品管理;
4
DB50/T867.56—2024
p)危险作业安全管理;
q)安全警示标志管理;
r)安全预测预警;
s)安全生产奖惩管理;
t)相关方安全管理;
u)防护用品采购与发放管理;
v)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
w)安全生产事故处置管理;
x)安全生产绩效管理。
5.4.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经批准实施,现行有效版本应发放至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应保存近期的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记录至一定的有效期。
5.4.4企业的技术部门和安全管理部门一起组织其他部门,应每年至少评估一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规章和标准的适宜性、有效性和执行情况。
5.4.5企业应根据评估结果、安全检查情况、自评结果、评审情况、事故情况等,及时修订安全生产
规章制度。
5.5操作规程
5.5.1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应严格执行GB26859-2011、GB26860-2011、GB26861-2011的规
定。
5.5.2供电企业应根据设备投入使用情况,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
面:
a)设备运行操作规程:
1)变压器检维修安全操作规程;
2)电压互感器检维修安全操作规程;
3)高压开关柜安全操作规程;
4)变电站失电事故判断及现场处理操作规程;
5)带发电机出线柜调度操作规程;
6)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运行操作规程;
7)消弧消谐柜运行安全操作规程;
8)箱式变电站安全操作规程;
9)电子围栏报警系统运行维护操作规程。
b)检维修设备操作规程:
1)直流电焊机安全操作规程;
2)交流电(弧)焊机安全操作规程;
3)汽油发电机安全操作规程;
4)接地装置维护检测操作规程;
5)真空滤油机安全操作规程;
6)手持式电动角磨机安全操作规程;
7)电气试验设备操作规程。
c)消防设备设施的操作、维护。
5.5.3企业有“四新”(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投入生产或使用时,应组织制订新的操
作规程,明确安全风险、操作程序或顺序、作业防护措施、注意事项等。
5
DB50/T867.56—2024
5.6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5.6.1教育和培训管理
5.6.1.1企业应制定和实施年度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5.6.1.2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引导从业人员掌握岗位安全生产知识及相关要求,遵
守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5.6.1.3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详细记录培训教育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及考核结果等情况,建立记
录档案。
5.6.1.4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生产班组的安全教育活动,生产班组月度安全教育活动不应少
于1次。
5.6.2从业人员教育和培训
5.6.2.1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生产负责人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等初次培训不应少于32学时,每年再
培训不应少于12学时。
5.6.2.2普通员工完成安全基础知识和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后,应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每
年至少还应接受一次再培训。
5.6.2.3从事“四新”(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及危险性较大的作业或操作人员应进行
针对性的安全和应急避险知识教育培训。
5.6.3新进和转岗人员教育和培训
5.6.3.1新进和转岗人员应进行厂部、车间、班组等三级部门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
岗。
5.6.3.2新进和转岗人员的培训不应少于24学时。
5.6.4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从事特种作业、特种设备操作的人员应按有关规定,经专门安全作业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应资
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并定期接受复审;离岗6个月及以上,重新上岗时,应重新进行考核。
5.6.5相关方人员教育
相关方及临时外来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前,企业应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保存记录。主要内容宜
包括:外来人员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险因素、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职业病危
害防护措施、应急知识等。
5.7相关方管理
5.7.1企业应建立有关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管理制度。
5.7.2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要求相关承包、供应商等相关方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5.7.3企业应将工程项目发包给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
5.7.4企业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
防控的管理职责。
5.7.5根据相关方提供的服务作业性质和行为定期识别服务行为风险,采取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并对其安全绩效进行监测。
5.7.6工程项目发包企业应统一协调管理同一作业区域内的多个相关方的交叉作业。
5.7.7相关方应遵守本企业相关操作规程,配备、使用防护用品。
5.8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管理
6
DB50/T867.56—2024
5.8.1企业应确保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安全设施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并与主体工程同时
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根据相关要求,编制相应的安全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或安
全预评价报告或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5.8.2安全设施设计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5.8.3企业应确保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引进)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遵守有关法律、法规
和标准,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根据相关要求,编制相应的职业病
危害预评价报告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5.8.4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5.9安全生产投入
5.9.1企业应制定安全生产费用计提管理办法,并建立安全生产费用台账;以上年度实际营业收入为
计提依据,采取超额累退方式逐月平均提取,费用不应低于0.5%。
5.9.2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计划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及职业病防护设备设施;
b)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和配备个体防护用品;
c)危险源监控、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
d)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
e)设备设施安全性能检测检验;
f)应急救援器材、装备的配备及应急救援演练;
g)安全警示标志和职业病危害标识;
h)其它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物品、事件或活动。
5.10安全文化建设
5.10.1企业宜通过宣传栏、知识竞赛、拓展训练等各种活动,培养从业人员的安全行为习惯,形成具
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氛围。
5.10.2企业安全文化宜按AQ/T9004-2008的要求开展安全文化建设。
5.11风险管理
5.11.1危险源识别
企业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危险源识别,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的
工作环境和管理缺陷,其范围应覆盖所有活动及区域,并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
和将来三种时态。
5.11.2安全风险评估
5.11.2.1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明确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范围、频次、准则和工作程
序等;选择合适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定期评估。评估时,至少应从安全风险影响人、财产和坏境三个
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
5.11.2.2安全风险评估后,按重大、较大、一般、低风险确定四种等级,风险等级对应红、橙、黄、
蓝四种色标进行登记建档。
5.11.3安全风险控制
5.11.3.1企业应建立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制度,在制定安全风险控制措施时,应按如下顺序考虑降低风
险:
a)消除;
b)替代;
7
DB50/T867.56—2024
c)工程控制;
d)个体防护;
e)警告。
5.11.3.2将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告知相关从业人员,使其了解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安
全风险。
5.12隐患排查治理
5.12.1隐患排查
5.12.1.1企业应建立隐患排查制度,制定安全检查计划,定期进行隐患排查。
5.12.1.2安全检查由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共同参与制定方案,按“班组工段进
行每日检查、中层部门进行每周检查、总部进行每月检查”的时间安排执行。
5.12.1.3安全检查应参考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排查出的隐患应作好登记。
5.12.1.4隐患排查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生产或经营相关的场所、人员、设备、设施、管理及活动,包
括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服务范围。
5.12.2隐患治理
5.12.2.1企业应对排查出的隐患及时进行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制定隐患治理方案,方案内容应包
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等。隐患治理应采取包括技术和
管理等控制措施。重大隐患应采取防范监控措施并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5.12.2.2对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灾难事故的隐患,无法治理的,应采取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
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及时向下属部门和人员发出预警,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时,应采取撤离人员、
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
5.12.2.3隐患治理完成后,应对治理效果进行验收,并重新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5.13应急管理
5.13.1应急机构
5.13.1.1企业应建立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及相关人员组成
的应急救援组织,包括: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和生产安全事故救援指挥部。
5.13.1.2企业应明确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和生产安全事故救援指挥部各组成人员的职责,建立与本单位
相适应的应急救援队伍,主要负责人可授权现场指挥人员具体实施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的现场救援工
作。
5.13.2应急预案
5.13.2.1企业进行本单位事故风险辨识、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后,按GB/T29639-2020的规定,组织
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5.13.2.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内容应包括:适用范围、响应分级、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响应、
后期处置、应急保障、现场处置方案等内容,体现出“简明化、实战化、专业化和应急处置卡”的特点,
并按规定向有关部门备案。
5.13.2.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根据应急救援组织人员变化、工艺设备变化和时间变化等情
况,由主要负责人组织进行评估和修订。
5.13.3应急资源
5.13.3.1企业应配备应急设备、装备,储备应急物资。
5.13.3.2应对设备、装备和应急物资进行定期检测、检查、维护、保养,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确保
其完好、可靠、适用。
8
DB50/T867.56—2024
5.13.3.3对设备、装备和应急物资的储备应有监督管理制度,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设备、装备和应
急物资应有完善的使用、调拨、购进程序和管理制度,且应有相应的登记记录。
5.13.4应急演练
5.13.4.1企业应对应急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逃生技能等应急常识
进行必要的宣传和培训,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应急专业技能。
5.13.4.2应急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师资、参加人员和考核结果等情况应如实记入企业的安全生
产教育和培训档案。
5.13.4.3应按AQ/T9007-2019的规定,定期开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做到一线从业人员都参与
应急演练。
5.13.4.4应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风险特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
急预案演练或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5.13.4.5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按AQ/T9007-2019和AQ/T9009-2015的规定对演练进行总结和评
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评估结果,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5.13.5事故管理
5.13.5.1报告
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主要负责人应在组织救援的同时,在0.5h-1h内通过电话和书函向县
级以上应急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情况。报告事故应包括以下内容:
a)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现场情况;
b)事故的简要经过;
c)事故已经或可能造成的伤亡和初步损失;
d)已采取的措施;
e)人员联络方式。
5.13.5.2调查和处理
企业应配合有关部门调查事故,调查和处理应包括以下内容:
a)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有关证据和资料,及事故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事故责任人
等内容;
b)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整改措施;
c)建立事故档案,包括:事故时间、事故类别、人员伤亡、损失大小、事故经过、救援过程、事
故教训、事故处理等内容。
6生产环境及设施
6.1厂区用房布置及环境1)
厂区用房布置及环境应符合但不限于以下安全要求:
a)厂区用房建设和验收程序合法,取得消防工程设计、验收或备案的法定手续;
b)厂区平面布置符合GB50187-2012第4章及第5.1、5.2、5.3、5.6、8.1条的规定;
c)消防车通道符合GB55037-2022第3.4条和GB50016-2014第7.1条的规定,环形消防车通道
不应堵塞,消防车回车场不应小于12m×12m;
1)既有建(构)筑物符合GB50229-2019的相关规定的,按主管部门意见执行;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项目设
计应符合GB55037-2022的规定。
9
DB50/T867.56—2024
d)厂区建(构)筑物楼层数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
防火间距、安全出口等符合GB50229-2019第11.1、11.2条的规定;
e)仓库的楼层数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根据使用易燃或难燃或不燃的物质存量所
占面积比例,遵守GB55037-2022中工业建筑的规定;安全出口数量符合GB55037-2022第
7.2条的规定;通道、安全出口位置明显、畅通;
f)办公楼楼层数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符合GB55037-2022中民用建筑的规定;
g)生产区用房和仓库内禁止设置员工宿舍。
6.2变配电室
变配电室应符合但不限于以下安全要求:
a)长度大于7m的配电装置室应有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配电装置室的两端,长度大于60m时
宜增添一个出口,当配电装置室有楼层时,一个出口可设在通往屋外楼梯的平台处;
b)变配电室应设防火门,并应向外开启,防火门应装弹簧锁,严禁用门闩;
c)应设置防止雨、雪和小动物从采光窗、通风窗、门、通风管道、桥架、电缆保护管等进入室内
的设施;
d)设备构架、基础无严重腐蚀,房屋不漏水,无未封堵的孔洞、沟道;
e)电缆沟盖板齐全,电缆沟和电缆室设置的防水、排水措施完好有效;
f)室内环境整洁,场地平整,设备间不应存放与运行无关的物品,巡视道路畅通;
g)变配电室带电设备操作区应配置绝缘胶垫或布置绝缘操作台;
h)正常照明和应急照明系统应完好,备用照明最少持续供电时间≥180min;
i)室内不应带入食物及储放粮食,值班室不应设置和使用寝具、明火灶具;
j)变配电室内不应有与其无关的管道和线路通过;
k)变配电室内应配有温、湿度计;
l)有专人值班的变配电室应配备专用电话,电话畅通,时钟准确。
6.3调度室
调度室应符合但不限于以下安全要求:
a)建筑耐火等级不小于二级;
b)设置有火灾报警和灭火系统;
c)设置有不间断电源系统;
d)安全出口的门为外开式;
e)建筑防雷接地系统,采用共用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采用单独接地极的接地电阻应
不大于10Ω;处于高山和多雷电地区的调度室,每年进行一次建筑防雷接地系统专业检测;
f)调度室内,功能分区明显。
6.4工器具储存室
工器具储存室应符合以下安全要求:
a)室内装设有温湿度控制器及防盗门窗;建立工器具、消防器材、仪器仪表、备品备件清册,保
证物、卡相符,不得随意动用,当班人员使用工器具后,要及时清理干净并放回原位,巡检人
员要检查工器具无损坏和丢失;
b)工器具摆放整齐,绝缘杆和验电笔在编号中有电压等级标识;
c)工器具有专人管理、维护并按期试验,贴加盖有试验单位章的合格证。
10
DB50/T867.56—2024
6.5物品库房
物品库房应符合以下安全要求:
a)存放物品符合剁距不小于1m、距墙不小于0.3m、距梁不小于0.5m、距柱不小于0.3m、距
灯不小于0.5m的安全距离;
b)重叠堆码物品高度不大于2m,不得歪斜;堆码高度超过2m时,采用高位货架或
定制服务
推荐标准
- LY/T 1235-1999 森林土壤缓效钾的测定 1999-07-15
- JB/T 3649.5-1994 电阻炉用耐火制品 氧化铝质隔热耐火制品 1994-12-09
- SJ/T 10087.4-1991 彩色显象管玻璃主要原材料的化学分析方法 石灰石的化学分析方法 1991-04-08
- HB 2493-1989 定位压紧器 1989-05-13
- HB 6797-1993 5000倍气动量仪用带定位台阶盲孔内径测量头(D>=14~30) 1994-06-01
- HB 4415-1990 冷冲模四导柱钢模架下模座 1990-09-18
- QJ 1192-1987 高温硫化硅橡胶玻璃布技术条件 1987-06-18
- SJ/T 10339.8-1993 精冲模活动凸模式滚动导向模架 座入式中间导柱模架 1993-03-25
- HB 3628-1985 两层三列溜板 1985-11-08
- YB/T 4121-2004 中间包用碱性涂料 2004-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