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867.5-2019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5部分:黑色金属铸造企业

DB50/T 867.5-2019

重庆市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134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0/T 867.5-2019
标准类型
重庆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19-08-13
实施日期
2019-12-01
发布单位/组织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适用范围
-

发布历史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起草人:
李春红、熊明森、徐春、高玉佩、余沛、仇锐来
出版信息:
页数:134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100

C78

DB50

重庆市地方标准

DB50/T867.5—2019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5部分:黑色金属铸造企业

2019-08-13发布2019-12-01实施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0/T867.5—2019

目次

前言................................................................................Ⅳ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基础管理...........................................................................2

3.1机构与职责.....................................................................2

3.2方针目标.......................................................................3

3.3安全生产责任制.................................................................3

3.4安全生产规章制度...............................................................3

3.5操作规程.......................................................................4

3.6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4

3.7相关方管理.....................................................................5

3.8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管理...............................6

3.9安全生产投入...................................................................6

3.10安全文化建设..................................................................6

3.11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6

3.12风险管理......................................................................6

3.13隐患排查治理..................................................................7

3.14应急管理......................................................................8

3.15事故管理.....................................................................10

3.16文档管理.....................................................................11

4场所环境..........................................................................11

4.1建筑物........................................................................11

4.2设备设施布局..................................................................12

4.3通道和作业环境................................................................12

4.4管廊..........................................................................13

4.5管线、桥架....................................................................13

4.6输送机栈桥、通廊..............................................................13

4.7铁路、道路....................................................................14

4.8操作室、值班室的位置..........................................................14

4.9疏散出口......................................................................14

4.10工业梯与工业平台.............................................................14

4.11安全标识.....................................................................15

5生产工艺设备设施..................................................................16

5.1设备设施建设..................................................................16

5.2设备设施运行..................................................................16

5.3设备设施维护保养..............................................................16

5.4设备设施检修维修..............................................................16

5.5设备设施报废..................................................................16

5.6铸造熔炼炉....................................................................17

5.7浇注使用的浇包................................................................17

5.8铸造机械设备..................................................................18

5.9燃烧装置......................................................................18

5.10自有专用设备.................................................................18

5.11氧气及相关气体设施...........................................................19

5.12带式输送机...................................................................19

I

DB50/T867.5—2019

5.13公用辅助用房及设备设施.......................................................20

6特种设备..........................................................................22

6.1基本要求......................................................................22

6.2特殊要求......................................................................23

7用电...............................................................................25

7.1用电产品的选用................................................................25

7.2用电产品的安装................................................................25

7.3用电产品的使用................................................................25

7.4用电产品的维修................................................................26

7.5特殊场所和特殊环境用电安全的一般原则..........................................26

7.6用电的电磁兼容性(EMC).........................................................26

7.7人员要求......................................................................26

8消防..............................................................................27

8.1日常管理......................................................................27

8.2建筑及消防设施管理............................................................27

8.3消防安全疏散标志和应急照明....................................................31

8.4消防检查与隐患整改............................................................31

8.5消防组织......................................................................32

8.6消防演练......................................................................32

8.7消防灭火救援..................................................................32

9危险化学品........................................................................32

9.1总则..........................................................................32

9.2储存..........................................................................32

9.3使用..........................................................................33

9.4废弃物处理....................................................................33

9.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33

10职业健康管理.....................................................................34

10.1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职责.........................................................34

10.2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与申报.....................................................35

10.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35

10.4职业病的防护.................................................................35

10.5职业危害告知与警示...........................................................36

10.6职业病的监护.................................................................36

10.7职业病的诊疗.................................................................36

11劳动防护用品.....................................................................37

11.1选用.........................................................................37

11.2发放.........................................................................37

11.3培训.........................................................................37

11.4使用.........................................................................37

11.5维护.........................................................................37

11.6更换.........................................................................37

11.7报废.........................................................................37

12操作人员作业安全..................................................................38

12.1一般要求....................................................................38

12.2原材料加工及其作业...........................................................39

12.3熔炼作业安全.................................................................39

12.4浇注作业安全.................................................................39

12.5燃烧装置生产作业.............................................................39

12.6氧气及其相关气体生产作业.....................................................40

12.7危险作业审批.................................................................40

13安全生产检查...................................................................41

14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42

II

DB50/T867.5—2019

14.1评定类别.....................................................................42

14.2评定内容.....................................................................42

14.3评定流程.....................................................................42

附录A(资料性附录)相关引用条款..................................................44

附录B(规范性附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清单..................................64

附录C(规范性附录)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67

附录D(规范性附录)可容许风险标准................................................69

附录E(规范性附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清单..............................71

附录F(规范性附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标准化等级评价细则............................75

III

DB50/T867.5—2019

前言

DB50/T867《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分为若干部分:

——第一部分:总则;

——第二部分:通用要求;

……

本部分为DB50/T867的第5部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的规定若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有新的规定,以最新的规定为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春红、熊明森、徐春、高玉佩、余沛、仇锐来。

IV

DB50/T867.5—2019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第5部分:黑色金属铸造企业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黑色金属铸造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管理、作业环境、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特种

设备、用电、职业卫生、消防、危险化学品、劳动防护用品、安全生产检查、安全生产标准化等

级评定等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黑色金属铸造企业的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以及安全隐患排查清单、监督检查

清单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价细则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

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因素

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J22-198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T1576-2018工业锅炉水质

GB2894-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3787-2017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GB/T3883.1-2014手持式、可移式电动工具和园林工具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4343.1-2009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电磁兼容要求第1部分:发射

GB4343.2-2009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电磁兼容要求第2部分:抗扰度

GB4053.1-2009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1部分:钢直梯

GB4053.2-2009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2部分:钢斜梯

GB4053.3-2009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GB4824-2013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5226.32-2017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32部分:起重机械技术条件

GB5768.2-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GB5768.3-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

GB/T5972-2016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安装、检验和报废

GB/T6067(所有部分)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T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7144-2016气瓶颜色标志

GB7231-2003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GB/T8196-2018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

GB8958-2006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GB10235-2012弧焊电源防触电装置

GB/T11651-2008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T12602-2009起重机械超载保护装置

GB12142-2007便携式金属梯安全要求

GB/T15499-1995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

GB15578-2008电阻焊机的安全要求

第1页共129页

DB50/T867.5—2019

GB/T15605-2008粉尘爆炸泄压指南

GB/T16178-2011场(厂)内机动车辆安全检验技术要求

GB16804-2011气瓶警示标签

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T20801(所有部分)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

GB20905-2007铸造机械安全要求

GB20906-2007压铸单元安全技术要求

GB21501-2008冲天炉与冲天炉加料机安全要求

GB22207-2008容积式空气压缩机安全要求

GB23821-2009机械安全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

GB25683-2010钢液浇包安全要求

GB/T29639-201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31052(所有部分)起重机械检查与维护规程

GB/T32270-2015压力管道规范动力管道

GB/T33000-201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T34275-2017压力管道规范长输管道

GB/T34990-201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平台技术要求和测试评价方法

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29-2014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

GB50033-201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50034-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41-2008锅炉房设计规范

GB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414-2007钢铁冶金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AQ/T7009-2013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

AQ/T9004-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

AQ/T9007-201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

AQ/T9009-201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

AQ3035-2010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

JB1644-2005铸造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JB/T7688.5-2012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第5部分:铸造起重机

JB8799-1998砂轮机安全防护技术要求

YD/T2455.7-2016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第7部分:安全要求

TSG08-2017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

TSG21-2016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D7003-2010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长输(油气)管道

TSGD7004-2010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公用管道

TSGN0001-2017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Q7015-2016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

TSGZ0002-2009特种设备信息化工作管理规则

DB50/T632-2015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规程

3基础管理

3.1机构与职责

3.1.1企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符合下列要求:

a)企业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100人以

下的黑色金属铸造企业不少于3名,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上的黑色金属铸造企业不少于职工人数

总和的千分之三,最低不少于3人;

b)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工作职责要以正式文件确认;

第2页共129页

DB50/T867.5—2019

c)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

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并考核合格;

d)企业应当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3.1.2各基层单位和部门应按照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的要求明确职责。

3.1.3企业管理岗位、人员组成及责任制的建立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以正式文件形式明确企业安全管理岗位及人员组成情况;

b)明确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责任制应当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

c)企业应当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保证安全生产

责任制的落实。

3.2方针目标

3.2.1企业应结合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安全生产方针和中长期的安全生产目标。

3.2.2企业的基层单位和部门应按照在生产经营中的职能,分解安全生产目标,制定安全生产

指标、实施计划和考核办法。

3.2.3安全生产目标、指标应具体、合理、可测量、可实现,宜结合下列内容:

a)零死亡;

b)千人负伤率;

c)千人重伤率;

d)隐患治理完成率。

3.2.4企业应定期对基层单位和部门的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并及时

调整。

3.3安全生产责任制

3.3.1企业应制定并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

等内容,并加强监督考核。

3.3.2按照责、权、利统一的原则,安全生产责任的内容和大小应与各生产性质和岗位性质相

适应。

3.4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4.1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结合自身生产特点,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

度。

3.4.2企业应及时跟踪和掌握与本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更新

或修订情况,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的修订、更新和完善。

3.4.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包含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目标管理;

b)安全生产责任;

c)安全生产承诺;

d)安全生产投入;

e)安全生产信息化;

f)四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设施)管理;

g)文件、记录和档案管理;

h)安全风险管理、隐患排查治理;

i)职业病危害防治;

j)教育培训;

k)班组安全活动;

l)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m)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管理;

n)设备设施管理;

o)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

p)危险物品管理;

第3页共129页

DB50/T867.5—2019

q)危险作业安全管理;

r)安全警示标志管理;

s)安全预测预警;

t)安全生产奖惩管理;

u)相关方安全管理;

v)变更管理;

w)个体防护用品管理;

x)应急管理;

y)事故管理;

z)安全生产报告;

aa)绩效评定管理。

3.4.4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经批准实施,现行有效版本应发放至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

3.4.5应保存近期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记录至一定的有效期。

3.4.6企业应每年至少评估一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适宜性、有效性和执行情

况。

3.4.7企业应根据评估结果、安全检查情况、自评结果、评审情况、事故情况等,及时修订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5操作规程

3.5.1企业应结合本单位设备设施生产工艺、作业任务特点以及作业安全风险与职业病防护要

求,编制齐全适用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3.5.2企业应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投入使用前,组织制订相应的安全生产操作

规程,确保其适宜性和有效性。

3.5.3安全操作规程应包括下列内容:

a)适用范围;

b)岗位存在的主要危险源及控制要求;

c)设备使用方法或作业程序;

d)个体防护要求;

e)严禁事项;

f)紧急情况现场处置措施。

3.5.4安全操作规程经批准后实施,现行有效版本应发放至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

3.5.5企业应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

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3.5.6企业应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

人员按照规则佩戴、使用。

3.6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3.6.1安全生产教育管理

3.6.1.1企业应明确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管理部门,根据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3.6.1.2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教育和引导从业人员掌握岗位安全生产知识以及

相关要求,遵守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增强从业人员对安全事故的预防和自救互

救的能力。

3.6.1.3企业应如实记录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情况,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档案

和从业人员个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档案,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a)企业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

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理

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

上岗作业;

b)企业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应当将被派遣劳动者纳入本单位从业人员统一管理,对被派

遣劳动者进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对被派遣劳动

第4页共129页

DB50/T867.5—2019

者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c)企业接收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学生实习的,应当对实习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

育和培训,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学校应当协助企业对实习学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d)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

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

e)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

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3.6.2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3.6.2.1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

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3.6.2.2企业应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确保其具备正确履行岗位安全生产职

责的知识与能力。

3.6.2.3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和学时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3.6.2.4法律法规要求考核其安全生产知识与能力的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经考核合格。

3.6.3特种作业人员

从事特种作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经专门安全作业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

应资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并定期接受复审。

3.6.4一般从业人员

3.6.4.1企业应对一般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

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

急处理措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

不得上岗作业。

3.6.4.2一般从业人员的培训内容和学时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3.6.4.3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方可上岗作业。

3.6.4.4企业的新入职从业人员上岗前应经过安全培训教育,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学时和内容应

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

3.6.4.5从业人员在企业内部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六个月以上重新上岗时,应重新进行安全教

育培训。

3.6.4.6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投入使用前,企业应对有关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安全操作、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

3.6.4.7企业专职应急救援人员应按照有关规定,经专门应急救援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

岗,并定期参加复训。

3.6.4.8需接受再培训的从业人员,其再培训时间和内容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

3.6.5相关方人员

相关方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前,应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保存记录;培

训主要内容包括:相关方人员有关安全规定、可能接触到的危险因素、所从事作业的安全要求、

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及安全控制措施、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应急知识等。

3.7相关方管理

3.7.1企业应与相关方签订管理协议并告知企业危险源,明确规定双方的安全生产的责任和义

务。

3.7.2相关方应具备与被委托事宜相应资质或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护等条件。

3.7.3企业应对相关方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安全检查中

发现的事故隐患,企业应及时督促相关单位进行整改。

3.7.4相关方应遵守本单位相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按

定制服务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