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0/T 867.64-2024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 第64部分:尾矿库

DB50/T 867.64-2024 Safety Produc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Part 64: Tailings Pond

重庆市地方标准 简体中文 现行 页数:61页 | 格式:PDF

基本信息

标准号
DB50/T 867.64-2024
标准类型
重庆市地方标准
标准状态
现行
中国标准分类号(CCS)
国际标准分类号(ICS)
发布日期
2024-12-23
实施日期
2025-03-23
发布单位/组织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归口单位
重庆市应急管理局
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尾矿库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执法监督检查和安全标准化等级评定。

发布历史

文前页预览

研制信息

起草单位:
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科技大学。
起草人:
牟声远、朱丕凯、司荣军、赵井清、王磊、姚成林、曹恒将、王者鹏、李华、吴博、徐磊、王丽丽、单恩、李瑞、耿鹏、牛宜辉、胡智、张林、蒋述兰。
出版信息:
页数:61页 | 字数:- | 开本: -

内容描述

ICS13.230

CCSC67

DBDB50/T8567.64—02024

重庆市地方标准

DB50/T867.64—2024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第64部分:尾矿库

2024-12-23发布2025-03-23实施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I

DB50/T867.64—2024

目  次

前言.......................................................................................................................................................................Ⅲ

引言.......................................................................................................................................................................Ⅴ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基础管理要求.....................................................................................................................................................2

4.1方针与目标.................................................................................................................................................2

4.2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2

4.3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2

4.4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

4.5安全操作规程.............................................................................................................................................3

4.6安全生产投入.............................................................................................................................................3

4.7安全文化和信息化建设.............................................................................................................................3

4.8相关方管理.................................................................................................................................................3

4.9文档管理.....................................................................................................................................................3

5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4

5.1教育培训管理.............................................................................................................................................4

5.2人员培训.....................................................................................................................................................4

6运行管理.............................................................................................................................................................4

6.1尾矿输送排放及筑坝.................................................................................................................................4

6.2防汛与水位控制.........................................................................................................................................6

6.3渗流控制及防震抗震.................................................................................................................................6

6.4监测监控及辅助设施.................................................................................................................................7

7安全风险分级管控.............................................................................................................................................7

7.1工作机制.....................................................................................................................................................8

7.2风险辨识评估.............................................................................................................................................8

7.3分级管控.....................................................................................................................................................8

8事故隐患排查治理.............................................................................................................................................8

8.1工作机制.....................................................................................................................................................8

8.2事故隐患排查.............................................................................................................................................8

8.3分级治理.....................................................................................................................................................9

8.4分级验收.....................................................................................................................................................9

8.5统计分析.....................................................................................................................................................9

9应急管理.............................................................................................................................................................9

9.1工作机制.....................................................................................................................................................9

9.2应急预案.....................................................................................................................................................9

9.3应急演练...................................................................................................................................................10

I

DB50/T867.64—2024

9.4应急保障...................................................................................................................................................10

9.5事故事件管理...........................................................................................................................................10

10持续改进.........................................................................................................................................................10

10.1绩效评定.................................................................................................................................................10

10.2持续改进.................................................................................................................................................11

11安全检查.........................................................................................................................................................11

11.1安全隐患排查.........................................................................................................................................11

11.2安全生产督查.........................................................................................................................................11

12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11

12.1评定类别.................................................................................................................................................11

12.2评定内容.................................................................................................................................................11

12.3评定流程.................................................................................................................................................11

附录A(资料性)相关引用条款........................................................................................................................13

附录B(规范性)尾矿库安全隐患排查清单....................................................................................................14

附录C(规范性)尾矿库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细则及监督检查清单...................................................15

II

DB50/T867.64—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DB50/T867的第64部分。DB50/T867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通用要求;

——第3部分:榨菜生产企业;

——第4部分:油气开采企业;

——第5部分:黑色金属铸造企业;

——第6部分:黑色金属冶炼企业;

——第7部分:黑色金属压延加工企业;

——第8部分:烟草企业;

——第9部分:医药制造企业;

——第10部分:水利施工企业;

——第11部分:殡葬服务机构;

——第12部分:家具制造企业;

——第13部分: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企业;

——第14部分:星级饭店;

——第15部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第16部分:养老机构;

——第17部分:饮料制造企业;

——第18部分:木材加工企业;

——第19部分:建材制造企业;

——第20部分:有色金属冶炼企业;

——第21部分:旅游景区(点);

——第22部分:旅行社;

——第23部分:纺织企业;

——第24部分:粮食加工企业;

——第25部分:城镇天然气经营企业;

——第26部分:涂料制造企业;

——第27部分:水泥搅拌站;

——第28部分:皮鞋制造企业;

——第29部分:有色金属压力加工企业;

——第30部分:有色金属铸造企业;

——第31部分:酒类制造企业;

——第32部分:小五金制造企业;

——第33部分:橡胶、塑料制品企业;

——第34部分:残疾人服务机构;

——第35部分: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市场;

III

DB50/T867.64—2024

——第36部分:仓储企业;

——第37部分:纸制品制造企业;

——第38部分:邮政快递企业;

——第39部分: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

——第40部分:幼儿园;

——第41部分:小学;

——第42部分:中学;

——第43部分:日化产品制造企业;

——第44部分:儿童福利机构;

——第45部分:高等学校;

——第46部分:服装制造加工企业;

——第47部分:饲料生产加工企业;

——第48部分:医疗机构;

——第49部分:加油站;

——第50部分:正餐服务企业;

——第51部分:歌舞娱乐场所;

——第52部分:烟花爆竹零售店(点);

——第53部分:烟花爆竹经营(批发)企业;

——第54部分:肥料制造企业;

——第55部分:快餐企业;

——第56部分:供电企业;

——第57部分:大型综合零售企业;

——第58部分:火锅经营企业;

——第59部分:冷链企业;

——第60部分:车用LNG加气站;

——第61部分:采掘施工企业;

——第62部分:安全生产考试点;

——第63部分:安全生产培训机构;

......

本文件为DB50/T867的第64部分。

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重庆市应急管理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科技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员:牟声远、朱丕凯、司荣军、赵井清、王磊、姚成林、曹恒将、王者鹏、李华、

吴博、徐磊、王丽丽、单恩、李瑞、耿鹏、牛宜辉、胡智、张林、蒋述兰。

IV

DB50/T867.64—2024

引  言

安全生产是永恒的主题,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它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和社

会稳定大局。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

重要体现。所以,搞好安全生产是取得经济效益的必要条件。充分运用标准化工具,制定合理的安全生

产“标尺”(即安全生产标准),推行标准化作业,并用相应的“标尺”检查监督生产现场,达到规范

现场作业行为目的,对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减少生产经营中因安全事故产生的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具

有重大意义。

DB50/T867《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系列地方标准旨在结合重庆市各行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现状,确定

各典型行业的安全生产要求,拟由若干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总则。目的在于确立我市安全生产经营需要遵守的总体原则和总体要求。

——第2部分:通用要求。目的在于围绕安全生产经营的影响因素,梳理安全生产经营领域较通用

的、常规的安全技术要求。

——第n部分:各行业安全生产技术要求。目的在于结合各行业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编制更具

操作性和适用性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要求。

其中第1部分和第2部分提出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最基本和通用的要求、原则,在整个标准

体系中起统领的作用,是整个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是其他行业安全生产规范的基础,各行业技术规范

应遵循《总则》和《通用要求》中规定的一般要求,并在其基础上,结合各行业特点再进一步细化。

DB50/T867旨在通过梳理安全生产技术要求,规范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行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

体责任,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提高企业的安全素质,将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一

线,将安全生产的关口前移,最终能够达到强化源头管理的目的。

本文件是落实安全生产领域的总体要求,做到安全生产管理“三标合一”,使企业自查和监督检查

统一协调,有利于提高尾矿库安全生产的总体保障能力,提高全行业安全管理水平。

V

DB50/T867.64—2024

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第64部分:尾矿库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尾矿库的基础管理要求、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运行管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事故

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持续改进、安全检查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定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尾矿库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执法监督检查和安全标准化等级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AQ/T9004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尾矿库tailingspond

用以贮存金属、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的场所。

3.2

湿式尾矿库wettailingspond

入库尾矿具有自然流动性,采用水力输送排放尾矿的尾矿库。

3.3

干式尾矿库drytailingspond

入库尾矿不具自然流动性,采用机械排放尾矿且非洪水运行条件下库内不存水的尾矿库。

3.4

头顶库headtailingspond

初期坝坡脚起至下游尾矿流经路径1公里范围内有居民或重要设施的尾矿库。

3.5

尾矿坝tailingsdam

拦挡尾矿和水的尾矿库外围构筑物,通常指初期坝和尾矿堆积坝的总体。

3.6

初期坝starterdam

1

DB50/T867.64—2024

用土、石材料等筑成,作为尾矿堆积坝的排渗或支撑体的坝。

3.7

尾矿堆积坝tailingsembankment

生产过程中用尾矿堆积而成的坝。

4基础管理要求

4.1方针与目标

4.1.1生产经营单位应围绕全生命周期安全绿色智慧建设的目标,按照全生命周期全方位治理的思路,

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目标。按照所属基层单位和部门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承担的职能,将目标分解为指

标落实到部门,并逐级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

4.1.2生产经营单位应定期对基层单位和部门的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考核,并及

时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4.1.3理念目标应体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思想,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体现风险管控、强

化管理、系统治理的思想;体现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和安全管理科学化发展趋势;体现员

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需求和主人翁地位、体面劳动、尊严生活的要求。

4.2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

4.2.1主要负责人(含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实际负责人)对本尾矿库安全生产负责。生产经营

单位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三等及以上尾矿

库应不少于4人,四等、五等尾矿库应不少于2人。

4.2.2生产经营单位应配置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4.2.3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安全技术管理机构,配备水利、土木或者选矿(矿物加工)等尾矿库相关

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或者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的专职技术人员,其中三等及以上尾矿库专职技术人员应

不少于4人,四等、五等尾矿库专职技术人员应不少于2人。

4.3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4.3.1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并落实本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

围和考核标准等内容。

4.3.2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相应的机制,加强对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保证全员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4.4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4.4.1生产经营单位应遵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结合自身安全生产特点和机构设置情况,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包括以下制度:

——筑坝管理制度;

——水位控制管理制度;

——防汛措施及排洪设施管理制度;

——渗流控制与排渗设施管理制度;

——防震与抗震管理制度;

——日常巡查和定期观测管理制度;

2

DB50/T867.64—2024

——监测监控系统定期巡查和值班值守制度;

——尾矿库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在线监测与人工监测数据比测分析制度。

4.4.2生产经营单位应及时跟踪和掌握与本单位经营活动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更

新或修订情况,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的修订或更新。

4.4.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经批准实施,现行有效版本应发放至相关岗位的从业人员。

4.5安全操作规程

4.5.1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结合生产工艺、作业任务特点以及岗位作业安全风险,编制齐

全适用的岗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发放到相关岗位员工,并严格执行。

4.5.2生产经营单位应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组织制定相应的安全生

产操作规程,确保其适宜性和有效性。

4.6安全生产投入

4.6.1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按照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并建立

使用台账。

4.6.2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4.7安全文化和信息化建设

4.7.1尾矿库应围绕全生命周期建设目标和全方位治理思路,按照AQ/T9004-2008的要求开展安全文

化建设,确立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理念及行为准则。

4.7.2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开展安全生产电

子台账管理、重大危险源监控、教育培训、应急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自查自报、安全生产预测预

警等信息系统的建设。

4.7.3鼓励尾矿库自行开发安全管理系统,有义务向市“矿山安全在线”系统提供有关数据。没有条

件开发安全管理系统的矿山全面推广运用“矿山安全在线”系统。

4.8相关方管理

4.8.1生产经营单位应与承包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

责,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合同应在有效期内。

4.8.2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承包(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

安全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及时督促相关单位进行整改。

4.8.3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应明确双方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包括现场管理、消防器

材配置、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检查与监督、事故隐患排查等职责和管理要求。

4.8.4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承包单位等相关方的名录和档案,定期识别服务行为安全风险,并采取有

效的控制措施。

4.9文档管理

4.9.1尾矿库建设项目(新建、改建、扩建)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

入生产和使用(以下简称“三同时”)。

4.9.2尾矿库应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现状评价。三等及三等以下的尾矿库在尾矿坝堆至1/2~2/3

最终设计总坝高,一等及二等尾矿库在尾矿坝堆至1/3~1/2和1/2~2/3最终设计总坝高时,应分别

3

DB50/T867.64—2024

对坝体做全面的安全性复核,尾矿坝安全性复核前应对尾矿坝进行全面的岩土工程勘察,安全性复核工

作应由设计单位根据勘察结果完成。

4.9.3尾矿库施工应执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严格按照设计施工,确

保工程质量,并做好施工记录。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尾矿库工程档案和日常管理档案,特别是隐蔽工

程档案、安全检查档案和隐患排查治理档案,并长期保存。

4.9.4生产经营单位应编制尾矿库年度、季度作业计划和详细运行图表,严格按照作业计划生产运行,

做好记录并长期保存。

4.9.5保存下列图纸,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更新:

——尾矿库平面布置图;

——尾矿坝剖面图;

——尾矿库排水系统图;

——监测监控系统图。

4.9.6各种文件资料按一定特征进行排列和系统化,应层次分明,且卷内有相应的文件资料目录,标

签清晰。

5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5.1教育培训管理

5.1.1生产经营单位应每年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制定、实施年度安全教育培训计划。

5.1.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

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了解事故应急处理措

施,知悉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5.1.3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档案,实行一人一档,档案可为纸质档案或电子档

案,档案应详细、准确记录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等情况。

5.2人员培训

5.2.1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经培训后,取得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证。

5.2.2所有生产作业人员,每年至少接受20h的在职安全教育;新进的作业人员,应接受不少于72

h的安全教育培训;调换工种的人员,应进行新岗位安全操作的培训;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

新材料时,应对有关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5.2.3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培训,取得特种作业

操作资格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方可上岗作业。

6运行管理

6.1尾矿输送排放及筑坝

6.1.1尾矿筑坝与排放包括岸坡清理、尾矿排放﹑坝体堆筑、坝面维护﹑排渗设施施工和质量检查等

环节,应按照设计要求和作业计划进行,并做好记录,筑坝完成应有完整的坝体验收资料并经主管技术

人员检查确认。

6.1.2子坝及后期坝体堆筑前应进行岸坡处理,将树木、树根、草皮、坟墓及其他构筑物全部清除,

清除杂物不得就地堆积,应运到库外。若遇有泉眼、水井、地道﹑溶洞或洞穴等,应按设计要求处理。

6.1.3湿式尾矿库尾矿排放应满足下列要求:

4

DB50/T867.64—2024

——应按照设计要求排放尾矿,滩顶高程应满足生产、防汛、冬季放矿和回水要求;一次建坝的尾

矿库,堆积高程及排矿顶面高程不得超过设计标高;

——矿浆排放不得冲刷初期坝或子坝,不得发生矿浆沿子坝上游坡脚流动冲刷坝体;

——排放口的间距、位置、开放的数量和时间等应按设计要求和作业计划进行操作,并做好放矿记

录。

6.1.4采用尾矿堆坝的湿式尾矿库尾矿排放除应满足6.1.3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应在坝前均匀、分散排放,维持滩面均匀上升,滩面不得出现侧坡扇形坡或细粒尾矿大量集中

沉积于某端或某侧;

——坝顶及沉积滩面应均匀平整,沉积滩长度及滩顶最低高程应满足防洪设计要求;

——尾矿滩面上不得有积水坑。

6.1.5湿式尾矿库的子坝及后期坝体堆筑应满足下列要求:

——尾矿坝堆积坡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每期坝堆筑完毕,应进行质量检查。主要检查内容应包括坝轴线位置﹑坝体长度、坝体高度、

坝顶宽度、内外坡比等剖面尺寸,坝顶及上游坝脚处滩面高程,库内水位,筑坝质量等;

——上游式尾矿筑坝法需要在库内取砂堆筑子坝时,取砂位置距当期子坝上游坝脚直线距离不得小

于2倍当期子坝坝高,应在滩面上沿坝轴线方向均匀取砂,不得在滩面上集中取砂;

——中线式及下游式尾矿坝堆筑应在运行期间做好堆坝尾矿砂量与库内堆存量之间的砂量平衡工

作;

——采用旋流器底流尾矿直接充填筑坝时,底流矿浆浓度应大于不分选浓度。

6.1.6干式尾矿库尾矿排放和堆筑前应进行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和设计要求确定入库尾矿堆排作业

程序。试验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自然堆积状态下尾矿物理力学试验;

——室内击实试验;

——设计含水率情况下,不同铺料厚度和碾压遍数的碾压试验;

——压实后的尾矿物理力学指标试验。

6.1.7干式入库尾矿检测指标与设计指标偏差超过5%时,应增加检测次数并分析原因,及时解决存

在问题;检测指标与设计指标偏差超过10%时,应先停止排矿,待问题解决后方可恢复排。

6.1.8干式尾矿库采用汽车运输和排放尾矿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库内运输道路应满足车辆行驶安全要求,道路末端应设置卸料平台,其尺寸应满足运输车辆进

出的安全要求;

——在各运行期的卸料平台布置应满足在采用机械摊平的条件下,将尾矿布放在整个库区的需要;

——在尾矿堆积边坡附近行走或卸料的运输车辆,应与尾矿堆积边坡的边缘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当遭遇暴雨、凝冻等不良天气时应停止运输作业,不良天气过后需评估道路、卸料平台等作业

区域的安全状况,满足运输条件后方可恢复作业。

6.1.9干式尾矿库采用皮带运输和排放尾矿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各运行期皮带的长度、数量及布置应满足在采用机械摊平的条件下,将尾矿布放在整个库区

的需要;

——皮带的末端应具有一定仰角和高度,满足机械作业的安全距离;

——寒冷地区采用皮带运输时,应采取防冻措施。

6.1.10干式尾矿库排矿和筑坝时,排矿台阶设置﹑拦挡坝设置、尾矿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排矿与

筑坝作业环节应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不同区域的排矿作业方式、摊平厚度、碾压遍数及碾压范围、压

实指标等均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作业机械损坏坝体、排水构筑物等。

6.1.11干式尾矿库运行过程中,应根据气候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尾矿排矿作业计划,并采取下列措施:

5

DB50/T867.64—2024

——入库尾矿应及时碾压,未经碾压的尾矿应采取措施,防止含水率增大;

——当尾矿库无法正常排矿作业时,应将干尾矿在应急场地暂存;

——恢复正常作业时,未经碾压的尾矿应视含水率变化情况,采取摊平﹑晾晒或其他措施调整含水

率重新摊平、碾压;

——影响坝体外坡稳定区域的坝体堆筑应在雨季前完成;

——寒冷地区应在入冬前完成影响坝体外坡稳定区域的坝体堆筑。

6.1.12尾矿堆积坝平均外坡比应满足设计要求,且不得陡于1:3。

6.1.13坝外坡面维护工作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尾矿坝下游坡面上不得有积水坑。坝体出现冲沟、裂缝、

塌坑等现象时,应及时处理。

6.1.14尾矿库运行过程中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排渗设施的施工,施工后对排渗效果进行检查。

6.2防汛与水位控制

6.2.1每年汛前企业应委托相应资质设计单位根据尾矿库实测地形图、水位和尾矿沉积滩面实际情况

进行调洪演算,复核尾矿库防洪能力,确定汛期尾矿库的运行水位、干滩长度、安全超高等安全运行控

制参数。

6.2.2湿式尾矿库库内水位控制应遵循下列原则:

——在满足防洪安全、回水水质和水量要求前提下,尽量降低库内水位;

——当库水位影响尾矿库安全时,应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降低库水位;

——排出库内蓄水或大幅度降低库水位时,应注意控制流量,非紧急情况下不得骤降;

——岩溶或裂隙发育地区的尾矿库,应控制库水位,防止渗漏;

——非挡水结构的子坝,不得挡水。

6.2.3干式尾矿库库内水位控制应遵循下列原则:

——尾矿库正常运行条件下不得存水;

——入库一次洪水应在72h内排出库外。

6.2.4尾矿库内应设置清晰醒目的水位观测标尺,标明正常水位与警戒水位,每日观测并记录。

6.2.5尾矿库应有针对泥石流、滑坡、树木杂物等影响泄洪能力的安全措施。

6.2.6排洪构筑物的封堵预制件制作与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预制件应按设计要求制作并妥善保存;

——预制件内壁表面应平整光滑,局部凸坎高度不应大于5mm,并应按1:10坡度打磨,长度的

允许偏差为±3mm,厚度不得出现负值;

——安装前应对预制件的强度、表面平整度等进行质量检查,保证用于安装的预制件质量满足设计

要求;

——预制件应按设计要求安装,并确保安装质量。

6.2.7洪水过后应对坝体和排洪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2.8尾矿库排洪构筑物终止使用时,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及时封堵,并确保施工质量。

6.2.9回水设施设备应符合设计要求;回水池周围应设置护栏、检修平台和上下梯子等;兼做消力池

的回水池,应满足消力池的要求;回水池内水质要清澈。

6.3渗流控制及防震抗震

6.3.1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尾矿库渗流控制、防震与抗震管理制度。

6.3.2尾矿库运行期间应进行浸润线监测,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浸润线埋深,浸润线埋深小于控制浸

润线埋深时,应增设或更新排渗设施。

6.3.3生产经营单位应定期对坝体浸润线、坝体外坡及下游渗漏、坝体排渗设施进行安全检查。

6

DB50/T867.64—2024

6.3.4坝面或坝肩出现流土、管涌、大面积沼泽化、渗水量增大或渗水变浑等异常现象时,应及时上

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6.3.5尾矿库原设计抗震标准低于现行标准时,应采取可靠措施提高尾矿坝的抗震性能,使其满足现

行标准的要求,常用的措施如下:

——在下游坡坡脚增设土石料压坡;

——对坝坡进行削坡、放缓坝坡;

——提高坝体密实度;

——降低库内水位或增设排渗设施,降低坝体浸润线。

6.3.6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震后尾矿库安全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及时修复受损的安全设施,受损较严重

时需进行灾后修复设计。

6.4监测监控及辅助设施

6.4.1尾矿库运行时,应按设计及时设置人工安全监测设施和在线安全监测系统。监测内容

定制服务

    关联标准

    相似标准推荐

    更多>